❶ 接力賽游戲規則
1、應在跑道上畫出5厘米寬的橫線標明各段之間的距離和接力區中心線。
2、每個接力區的長度為20米,在中心線前後各10米。接力區的開始和結束均由接力區分界線的後沿算起。
3、4×400米第一接力區(4×200米第二接力區)的中心線與800米起跑線相同。
4、起/終點線(第一直曲段分界線)前後各10米之間的距離為4×400米接力的第二、第三接力區。
5、進入非終點直段處的弧線,表示允許第二棒運動員(4×400米)和第三棒運動員(4×200米)可以離開各自的分道,切入里道。該線與規則第163條5中800米跑的搶道線相同。
6、運動員必須手持接力棒跑完全程。如發生掉棒,必須由掉棒運動員撿起。允許掉棒運動員離開自己的分道撿棒,但不得因此縮短比賽距離。如果遵守上述程序,並未侵犯其他運動員,則不因掉棒而被取消比賽資格。
接力賽跑為多人合作的徑賽項目。
同隊選手之間以30厘米長的金屬圓棒為傳接工具,必須在接棒區內接棒。當拿著棒的跑手快接近時,即將接棒的跑手便已開始起跑,以便達到最高速度時接棒。
因此,接力賽跑的成績除以選手人數通常比獨立項目的成績為快。根據選手的個人最佳速度,接力賽跑的接棒順序安排通常如下:第二快、第三快、最慢、最快。如果站出了跑道或選手已離開接捧區時仍未完成接棒者,全隊會被取消資格。
❷ 接力的規則
4×100米接力跑是分道進行,接棒者可以在接棒區前10米內起跑。
在4×400米接力跑中,第一棒全程及第二棒的第一彎道是分道跑,第二棒運動員要跑至搶道線後方可自由搶道。第一棒的傳接必須在參賽者指定的線道內進行,其餘各棒的傳接,裁判員會根據第二及第三棒運動員通過200米起點處之先後,按次序讓其第三及第四棒的隊友在接棒范圍內,由內至外排列等候接棒。所有接棒者均不可以在接棒區外起跑。
接力棒必須拿在手上,直到比賽結束為止。任何人掉了棒,必須由其本人拾回,而且要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所有接力賽事,必須在接棒區內完成交接棒。「接棒區內」的判定是根據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據參賽者的身體或四肢的位置。任何參賽者在傳接棒完畢後故意越出跑道以妨礙其他參賽隊伍,其隊伍可以被取消資格。
❸ 接力方式有幾種接力有幾種方式
上挑式和下壓式。上挑式的動作要領: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後伸出,掌心向後,拇指與其他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下,傳棒人員將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
下壓式的動作要領:接棒人的手臂向後伸出,手腕內旋,掌心向上,拇指與其他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後,傳棒人將棒的前部由上向直傳給接棒人的手中。
❹ 接力 什麼意思
接力釋義:
1.增添力氣。 2.一個接著一個進行。
接力是田徑以及游泳比賽中唯一的集體項目,由每隊四名隊員依次傳遞接力棒,並跑完一定距離。主要的正式項目有4*100米、4*200米和4*400米等,傳接力棒時須在20米的接力區內完成。傳接棒技術一般有「上挑式」和「下壓式」兩種。接力賽一般安排在田徑比賽的最後進行,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❺ 接力的詞語概念
詞目:接力
拼音:jīe lì
注音:ㄧㄝ ㄌㄧˋ
1. 增添力氣。《水滸傳》第四三回:「朱富便向前攔住,叫道:『師父且喜,小弟將來接力。』桶內舀一壺酒來,斟一大鍾,上勸李雲。」
2. 一個接著一個進行。聞一多《文學的歷史動向》:「到此,中國文學史可能不必再寫,假如不是兩種外來的文藝形式--小說與戲劇,早在旁邊靜候著,准備屆時上前『接力』。」如:接力棒;接力賽跑。
❻ 接力方式有幾種
兩種接棒方式:上挑式和下壓式,這兩種都可以,主要是看人個習慣選擇,但一般下壓式比較安全不易掉棒 迎面接力時是同手交棒,同向接力時是異手接棒 交接棒的允許區域,長度為20米,接棒運動員可從接力區後端開始起跑,等到接棒區中再完成交接棒.超過接棒區的交接棒過程視為范規. 前幾天田徑世錦賽的接力賽里就介紹過 第一個運動員 左右手拿棒都可以 但第2 3 4 均為異手 如第1的 左手拿棒 第2的右手接 類推 接棒隊員在接力區裡面,而交交棒隊員站在接力區外去交棒,但 他把手伸進接力區去完成交接棒,這樣不犯規,相反接棒隊員在接力區外,交棒隊員在接力區里,這樣交接就犯規,2人都在接力區交接不算犯規 傳接棒方法 傳接棒方法有上挑式、下壓式兩種。 ★上挑式: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後伸出,掌心向後,拇指與其他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下,傳棒人員將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如圖) 上挑式傳接棒的優點是接棒人向後伸手的動作比較自然,容易掌握。缺點是接棒後,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等第三棒傳給第四棒時,只能握住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響持棒快跑。 ★下壓式:接棒人的手臂向後伸出,手腕內旋,掌心向上,拇指與其他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後,傳棒人將棒的前部由上向直傳給接棒人的手中(如圖) ★下壓式傳接棒的優點是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於持棒快跑。缺點是接棒時,接棒人的手臂緊張,不自然。
❼ 徑賽中的接力區是怎樣劃分的
田徑的接力區有四條線,由後向前依次為預跑線、後沿線、中線、前沿線,間距均為10米。前、後沿線間是完成接力的區域,中線是前一名運動員完成的100米距離位置。
4*100米接力的接力區:
從起跑線至第一接力區「預跑」線為80米,從第一接力區的「項跑」線至第一接力區後沿為10米;從第一接力區前沿至第二接力區「須跑」線為70米;
從第二接力區「頂跑」線至第二接力區後沿為10米(第一道的第二接力區「預跑」線至第三分界線的距離為20米分界線至第二接力區前沿為10米),從第二接力區前沿至第三接力區「預跑」線的距離為70米,從第三接力區「預跑」線至第三接力區後沿為10米,至第四分界線的距離為34.04米;
從第三接力區前沿至第四分界線距離為4.04米,至終點線90米。
(7)接力擴展閱讀:
奧運會比賽項目分男、女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1908年第4屆奧運會首次設立接力項目,但4名運動員所跑距離不等。1912年第5屆奧運會改設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
女子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分別於1928年、1972年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接力跑運動員必須持棒跑完各自規定的距離,並且必須在20米的接力區內完成傳接棒。有時又有4×100米的,但很少。
❽ 接力賽的比賽規則是什麼
接力賽規則:應在跑道上畫出5厘米寬的橫線標明各段之間的距離和接力區中心線。每個接力區的長度為20米,在中心線前後各10米。接力區的開始和結束均由接力區分界線的後沿算起。
4×400米第一接力區的中心線與800米起跑線相同。起/終點線(第一直曲段分界線)前後各10米之間的距離為4×400米接力的第二、第三接力區。
進入非終點直段處的弧線,表示允許第二棒運動員和第三棒運動員可以離開各自的分道,切入里道。該線與規則第163條5中800米跑的搶道線相同。
比賽注意:
4×400米接力的第一次交接棒應在各自分道內完成,第二棒及以後各棒運動員必須在接力區內起跑。 各隊第二棒運動員越過第一彎道末端的搶道線後,即可離開各自的分道切向里道。
搶道線應為一條弧線,寬5厘米,橫跨跑道,在搶道線兩端的跑道兩側各插一面高至少1.50米的標志旗。
註:為了幫助運動員確認搶道線,可在各分道線與搶道線的交界處放置錐形物或稜柱體(5厘米×5厘米),這些標志物最大高度15厘米,與搶道線顏色相同。
❾ 什麼叫接力模式
接力模式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一個接一個傳遞接力棒,比拼哪隊的接力棒先抵達終點的模式。而與傳統的接力有所不同,在飛車的接力模式中大家不用無聊的站在某個位置等待隊友交棒。游戲開始後,接力棒會發給每隊最後一名,只要與前面一名隊友的距離足夠近(大概是90米),就可以把接力棒傳給前方的隊友。而每隊第一名的隊員,則不用擔心距離,可以直接將接力棒傳遞給每隊的最後一名。 為了讓接力模式更刺激一點,獲得接力棒的隊員可以獲得無限的氮氣供應,但也同時面對著持棒過久接力棒會爆炸的風險。所以,接棒之後還是早點把棒傳出去吧!不過,接棒之後存在著一個冷卻時間,所以,也無法立刻將接力棒傳出,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哦。出於公平的考慮,第一名隊員因爆炸產生的減速時間和減速效果都會比後面兩名強得多;同時一隊只有2名隊員的時候,接棒後的傳遞冷卻時間也要比3名隊友的時候長得多!接力棒到達終點也是有2種形式的,被持棒的隊員直接帶到終點,或者被後面的隊友直接傳到前面已經到達中間的隊友手裡。不論哪一種,都是以接力棒抵達終點一瞬間的時間決定勝負!小工具傳棒標志在排名的旁邊,有一個傳棒標志,可以告訴你現在接力棒處於什麼狀態,是否可以傳棒。其有三種狀態:1.允許傳遞狀態,在這個狀態下按下空格鍵可以傳棒給前面的隊友。在進入這個狀態的同時也會響起一段清脆的鈴聲提醒你傳棒哦。2.距離過遠禁止傳遞狀態,這個狀態是因為與前方的隊友距離太遠導致無法傳棒才產生的。3.冷卻禁止傳遞狀態,這個狀態是因為剛獲得接力棒還沒冷卻產生的。其上的數字倒數時間就是接力棒的冷卻時間倒數。傳棒標志是你在接力模式中最好的助手,能不能傳棒,都得靠它。距離表在你的隊友名字的旁邊,顯示了你與隊友的距離。如果這個距離顯示字樣是白色的,說明你們在傳棒距離之內;如果這個距離顯示字樣是紅色的,則說明你們已經距離太遠,而無法直接傳棒了!距離表也是接力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是作出策略的風向標。進階技巧決勝策略在這個模式中決勝技巧很簡單,就是讓你的整個團隊走的足夠近,從而保證接力棒每次都能在冷卻時間結束後可以立刻傳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保證整個團隊有充足的氮氣供應,進而使得接力棒的加速效果達到最大化,最終持有接力棒率先抵達終點的成功率也會更高!因此在某些時候可能需要跑在前面的隊友稍稍等待後面的隊友,保持合理的距離,才能保證團隊的速度最大化。 【謝謝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