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模因

模因

發布時間: 2021-07-19 00:46:22

① 語言模因論在中國最早是誰提出的

模因(meme) 這個術語在RichardDawkins 所著的TheSelfish Gene 中首次出現。基於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模因論(memetics)的研究討論,正在西方學術界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國學者何自然教授於2003 年將模因論引入中國(何自然、何雪林2003)。

② 模因具有學科的獨立性和理論的科學性嗎

模因學難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甚至它的科學性也值得質疑。作為一個學科,模因學沒有明確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對象,沒有自足的元語言系統和明確的理論目標,它與其它學科的關系也有待廓清。
模因學理論的科學性欠缺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首先,我們無法知道模因的傳遞是源於人的本性還是習性;
其次,對模因學來說,科學的實證傳統徹底喪失;
第三,文化是否能夠遺傳以及如何遺傳難以界定;第四,意向與意向性的地位難以確定

③ 模因的介紹

模因(meme),名詞。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事物。根據《牛津英語詞典》,meme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音譯:媒母,米姆,謎米,彌母,模因,擬子。

④ 模因學和心理學的區別是什麼

模因學我這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剛才網路了一下,這個詞來自於《自私的基因》一書。可以比較明顯的是這應該是社會生物學派的東西,他的表兄弟是進化心理學。你只要分清楚進化心理學和心理學的關系,應該就差不多!社會生物學派曾宣稱要吞並心理學和社會學等所有社科,建立一個大一統的解釋範式。現在社科領域還各種理論混亂,沒有出現過大一統的理論,這個不像物理學裡面的比如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那樣的大一統理論範式。模因學應該是試圖通過以達爾文進化論為基礎的學說來解釋文化現象時搞出來的一個專業術語。這個曾遭到文化學家的強烈反對,因為在人們看來文化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是不能夠回歸到簡單的生物學的解釋層面的。社會生物學派的觀點很激進,很有啟發性,但是在現實問題是還是遇到了不少問題,其任重而道遠!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現在再看《自私的基因》一書的時候遇到了理解上的困難,如果是的話,建議看一下戴維巴斯的《進化心理學》,這是一本教科書,語言風格較為不同,知識更加系統一點,也更加好理解!還有那本曾宣稱要一統江湖的書《社會生物學》,有點厚,專業術語太多,我讀起來還有點吃力!

⑤ 北京模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北京市注冊資本:2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張睿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在營登記機關:朝陽分局注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11號樓9層1單元910
法定代表人:石靈琴
成立時間:2015-01-09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501846661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中路24號院4號樓8層A8-025室

⑥ 什麼是模因

模因(meme)是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事物。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meme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音譯:媒母,米姆,謎米,彌母,模因,擬子。

meme具有遺傳性——meme傳播的過程就是meme遺傳的過程。如某種宗教信仰傳播時,宗教信仰作為meme,不斷地在信仰者身上遺傳。

meme具有變異性——meme的傳遞過程並非都是完善的,如人們在轉述一個事件時,或許會添加一些細節,或許會刪減一些內容。

(6)模因擴展閱讀

模因的起源

meme這個詞最初源自英國著名科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其含義是指「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那個東西。」

為了讀上去與gene一詞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臘字根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詞頭mi,把它變為meme,這樣的改變還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跟英文的「記憶」(memory)一詞有關,或是聯想到法文的「同樣」或「自己」(meme)一詞。」

⑦ 什麼是模因和逆模因

模因(meme)是指文化傳播中的源頭物,作為模因現象的起源。模因(meme)用了與基因(gene)相近的發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導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

如果把這種現象類比為基因的復制(實際上道金斯就是用基因復制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就會比較容易理解。基因復制有一個模版,這個模版在模因現象中就是模因。

逆模因是基金會作者創造的概念。其本質很簡單:模因產生/傳播信息,逆模因消滅/約束信息。逆模因的主要危險性在於不能被認知的情況下,假如有害也無法防範或控制。

(7)模因擴展閱讀

在文化觀念和行為的發展、傳遞過程中也存在著傳播、復制、創新、演變,只有經過優勝劣汰的模因才能持久傳承下去。

在全民參與的互聯網時代,網路信息的傳播形式、規模和速度都有了大幅提升,人們已不滿足於在特定語境下單純轉發的病毒式傳播,往往更傾向於模因傳播,重視張揚個性、創新參與、趣味互動。

模因式的傳播模式:有一個基本形式、框架或模板,可被不同的主體模仿、創造演變,進而形成多元化傳播。即各種主體均可利用此框架,以不一樣的內容填充。盡管是在不同情景下進行的改造革新,但其相似性還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