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蘇青有哪些書
蘇青的作品有:
小說:
《結婚十年》
《歧途佳人》
散文:
《浣錦集》
《濤》
這里有下載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s/17-su_q/su_qing.htm]
『貳』 蘇青是誰。
蘇青(1914年~1982年) 中國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寧波人。1933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外文系,後肄業移居上海。
蘇青本名馮允庄,早年發表作品時曾署名馮和儀,後以蘇青為筆名。1935年,為發抒產女苦悶,寫作散文《產女》投稿給《論語》雜志,後改題為《生男與育女》發表,是為創作的開始。40年代初因婚姻變故而成為以文為生的職業作家,作品主要發表於《宇宙風》、《逸經》、《古今》、《風雨談》、《天地》等雜志。與張愛玲「珠聯璧合」,紅極一時。1943年,代表作品長篇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開始在《風雨談》連載,一時被目為大膽女作家而毀譽紛紛;該書次年出版單行本,半年內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又被稱為「猶太女作家」。1947年,《續結婚十年》出版。蘇青寫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結集為《浣錦集》、《濤》、《飲食男女》、《逝水集》——《浣錦集》一版再版,乃至印了十幾版。此外還有長篇小說《歧途佳人》等,《歧途佳人》也一時洛陽紙貴。蘇青為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學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進入出版界,曾主辦《天地》雜志,創辦《小天地》雜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戰勝利後,作為落水作家被傳訊。1949年後留居上海,擔任越劇團專職編劇。曾編寫《江山遺恨》、《賣油郎》、《屈原》、《寶玉與黛玉》、《李娃傳》等劇目。其中1954年《寶玉與黛玉》演出連滿300多場,創劇團演出最高記錄。文革中多次受批鬥。1982年冬天病逝。
〖蘇青作品〗
長篇小說
《結婚十年》
《續結婚十年》
《歧途佳人》
散文集
《浣錦集》
《濤》
《飲食男女》
《逝水集》
[編輯本段]【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局局長】
蘇青(蒙古族),男,大專學歷,1951年4月生。1996.8-2003.4內蒙古自治區經貿委副主任;包頭市委副書記;2003.4-2003.6包頭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03.6-2006.10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2006年10月任自治區環保局局長。
[編輯本段]【研究員蘇青】
蘇青,男,1961年5月生,湖南長沙人,研究員。1985年5月北京工業學院力學工程系碩士畢業,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訪問學者;曾任《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編輯部編輯,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出版社社長,繼續教育學院暨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副主任,科技導報社副社長、副主編;兼任中國期刊協會理事、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理事、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理事會理事等職。
[編輯本段]【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
姓 名: 蘇青
性 別: 女
民 族: 漢
出生日期: 1952.11
專業技術職務: 副教授
社會兼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
學習工作經歷: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作曲專業並留校任教,現任南藝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
研究方向及專業特長: 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
主講課程及教學優勢: 復調、民間歌曲概論
論文
1989年《江蘇民間歌曲概論(一)》 藝苑
1989年《江蘇民間歌曲概論(二)》 藝苑
1989年《江蘇民間歌曲概論(三)》 藝苑
1990年《江蘇民間歌曲概論(四)》 藝苑
1995年《中國傳統民歌「梁祝」的流傳與比較》 比較研究
1996年《析「弦索十三套·十六板」中的復調性特徵》 音樂學習與研究
1996年《儒家樂教思想與傳統民間歌曲》 藝苑
1996年《高等音樂院校民歌教學探析》 中國音樂
2005年《淺析當代器樂創作中的傳統因素》 中國音樂 2005.2
2005年《南藝特色專業的發展與展望——作曲特色專業教學思考》 音樂與表演 2005.3
創作
1986年 小型管弦樂創作《故鄉的回憶》
1989年 《江蘇音樂》《炊煙》
1991年 江蘇省第二屆音樂舞蹈節《垂楊柳》
1991年 江蘇省第二屆「新人新歌新作電視大獎賽」《故土》
1995年 全國第二屆中國民歌大獎賽《姑蘇風光》
1995年 《顏如玉》(激光唱片)
1995年 《水芙蓉》(激光唱片)
1997年 《小河淌水》(《箏藝新探—線譜古箏教程》)
1998年 《落葉》
2000年 全國藝術院校藝術歌曲大賽《飄雪了》
創作獲獎
1984年 《故鄉的回憶》 獲1983年小型管弦樂創作二等獎
1989年 《炊煙》 獲第二屆新春新人新歌「高度潔」杯電視大賽熒屏獎
1991年 《垂楊柳》 獲江蘇省第二屆音樂舞蹈節三等獎
1991年 《故土》 獲江蘇省第二屆「新人新歌新作電視大獎賽」三等獎
1995年 《姑蘇風光》 獲全國第二屆中國民歌大獎賽金曲獎
2000年 《落葉》 獲全國藝術院校藝術歌曲大賽三等獎
2000年 《飄雪了》(合作) 獲全國藝術院校藝術歌曲大賽二等獎
2001年 《落葉》 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鍾獎》江蘇省預選優秀獎考研
[編輯本段]【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蘇青,男,1967年出生。1988年7月安徽皖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1992年7月山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1998年7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內分泌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曾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內分泌科和加拿大McGill大學Royal Victoria醫院內分泌科進修。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內分泌學會委員、上海市臨床受體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學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委員。
擅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脂代謝疾病的診治。
『叄』 《歧途佳人》最新txt全集下載
歧途佳人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歧途佳人 十二、侯門如海
十二、侯門如海
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份請柬。是我姊姊的一個老同學植愛月,她要出嫁了。我清楚地記得諸愛月是個本本份份的女孩子,同我姊姊一般,她們在學校里用功念書,到社會上就認真做事的。我姊姊如今在內地,聽說已在首都大學當助教了,她卻在上海做事,一個無依無靠的孤零女子,今年大概已有三十多歲了吧?居然也找到歸宿了。
我當然得趕去道喜,隨即帶了一份賀禮。禮堂設在銀行俱樂部八樓,新郎是一個銀行界有地位的人物,瞧場面是夠闊綽的,我心裡不禁暗暗替諸愛月歡喜。
到了禮堂里,只見花團錦簇的都是賀客。我去得稍遲一步,他們已在行禮了,一鞠躬,二鞠躬……我從人群中望去,只見新郎頹然的頭頂。我忍不住要笑出來。後來新郎新娘謝來賓了,他們雙雙轉過身來……
『肆』 歧途佳人怎麼樣
在當當上買到蘇青的小說及散文。單看書名,心裡總覺《歧途佳人》似在情節上要勝過《結婚十年》,彷彿要展示的是個尤其曲折的故事。前兩天看過《結婚十年》,感慨一番便又翻起這本《歧途佳人》。 此書記錄的是蘇青在船艙聽一美貌女子講述的自己的故事。她嫁了紈絝子弟後終是忍受不了他的荒誕而離婚,後在竇公館教課卻被辭退,在竇公館認識的史亞倫來撩撥,把她捲入一個一個陰謀。她終脫身,卻四顧茫茫。 大概因為這是蘇青真實聽說的故事,所以小說來的比較隨性。當全書看完又回看時,不禁疑問第二三章有何作用。費了不少篇幅,講述了一點,女主角現在有一位患重病的姐姐,而她跟後面的故事竟無幾絲牽連。 而書中史亞倫為蠱惑小眉而說的大篇大篇的段落讓我很抱歉得想到唐僧。 更讓人詫異的是,女主角符小眉由兒時的倔強大膽,怎就後來變得軟弱不堪,對別人聽之信之呢。文中並未描寫她褪變的過程,讀時也只覺得怪,回味一遍方知,原是女主角的感覺判若兩人。一部小說主角的褪變,若描寫得出定出彩不少。若無絲毫描寫就這般變化,只能說失敗。 我總是矛盾得想到,如果真是蘇青聽別人口述的故事,那章節多了大抵是原話。可這主角變化得多少有些不可思議,怎麼是別人口述的真事?翻來覆去,總對它不滿意。後來想,就當時口述者亂彈琴吧。也給自己一個搪塞。過去便罷。 對於這本書,我倒是更愛看隨書附的張愛玲等人對蘇青的評論。在我看來,那是此書最大的意義。
『伍』 民國才貌雙全的女作家都有哪些有什麼代表作
傳奇才女張愛玲,現代女作家,筆名梁京,1943~1945年發表了《茉莉香片》等小說,代表作有《傳奇》、《流言》等,張愛玲的筆宛若金針,貌似漫不經心地描龍綉鳳,實際上卻將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
才藝雙全陸小曼,徐志摩曾描述她,一雙眼睛會說話,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的舊詩絕句,清新俏麗,有種明清的特色。而她寫的新體小說,也詼諧直率。代表作《哭摩》。
與愛同行冰心,冰心原名謝婉瑩,她的一生始終擁有一顆如冰雪般晶瑩剔透,不加任何雜質的心,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
蘇青,原名馮和議,後以蘇青為筆名,上世紀40年代,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結婚十年》、《歧途佳人》。
『陸』 歧途佳人的內容簡介
《歧途佳人(經典珍藏版)》由一個個簡短的片斷集結而成。故事情節如流水般舒緩流暢,自然明晰。雖沒有多麼的跌宕起伏,卻能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人物的鮮活,多變復雜的性格也使故事少有些戲劇色彩。
『柒』 電視劇結婚十年作者是誰徐帆主演的那部
【同名小說】
書 名: 結婚十年 作 者:蘇青
〖小說簡介〗
蘇青與張愛玲同為30年代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她們都以自己周圍的題材寫作,作品裡反映了當時上海的現代婦女所面臨的家庭社會等復雜問題。張愛玲現今在文壇上的地位無可撼動,然而蘇青的作品卻被可惜在歷史一角,實在是讀者之憾。張愛玲曾經說要把她同冰心、白薇相比較,她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心甘情願的。」而當今的張派傳人、傑出女作家王安憶也對蘇青的作品被掩埋多年覺得「幾乎不可能」,她在《尋找蘇青》一文中如此寫道:「倘若能看清蘇青,大約便可認識上海的女性市民。人們只看見上海市女子的摩登……卻不知道她們的潑辣。張愛玲的小說里寫了這潑辣……,要看蘇青的文章,這潑辣才是可信的。」 《結婚十年》一書是蘇青將自己結婚懷孕生子、到對婚姻關系失望終於選擇離婚就業的故事,這部當年轟動上海的「紀實」作品處處可見蘇青對人情世故的見解非凡,卻又有堅韌突出的個人豪爽,為上海種種傳奇留下一頁堅強女性的身影。
『捌』 作家蘇青的三個長篇小說和四個短篇小說是啥啊
蘇青
1.(1914年~1982年) 中國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寧波人。
1933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外文系,後肄業移居上海。本名馮允庄,早年發表作品時署名馮和儀,後以蘇青為筆名。1935年,為發抒產女苦悶,寫作散文《產女》投稿給《論語》雜志,後改題為《生男與育女》發表,是為創作的開始。40年代初因婚姻變故而成為以文為生的職業作家,作品主要發表於《宇宙風》、《逸經》、《古今》、《風雨談》、《天地》等雜志。1943年,代表作品長篇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開始在《風雨談》連載,一時被目為大膽女作家而毀譽紛紛;該書次年出版單行本,半年內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又被稱為「猶太女作家」。1947年,《續結婚十年》出版。蘇青寫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結集為《浣錦集》、《濤》、《飲食男女》、《逝水集》,此外還有長篇小說《歧途佳人》等。為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學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進入出版界,曾主辦《天地》雜志,創辦《小天地》雜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戰勝利後,作為落水作家被傳訊。1949年後留居上海,擔任越劇團專職編劇。曾編寫《江山遺恨》、《賣油郎》、《屈原》、《寶玉與黛玉》、《李娃傳》等劇目。其中1954年《寶玉與黛玉》演出連滿300多場,創劇團演出最高記錄。文革中多次受批鬥。1982年病逝。
『玖』 誰能給我講講 張愛玲與 蘇青 的故事
蘇青與胡蘭成是大同鄉,胡蘭成之所以能和張愛玲甜蜜牽手,最初是經過蘇青才認識上,也可以說蘇青是這對「亂世鴛鴦」的正牌紅娘,當然以她們那麼前衛的婚戀觀念,最初演繹成三角戀什麼的也是意料之中。
因為在結束了十年不幸婚姻之後,蘇青在與當時三個著名已婚男人的情感糾葛中,有一個就是張愛玲曾經愛得死去活來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為此,兩個著名女文青的甜蜜閨蜜生活宣告壽終正寢,從此成了陌路人。
(9)歧途佳人擴展閱讀:
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
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蘇青:
蘇青(1914年~1982年),女,原名馮和議,字允庄, 1914年蘇青出生於浙江寧波。早年發表作品時曾署名馮和儀,後以蘇青為筆名,上世紀40年代,上海日據時期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
浙江寧波人。中國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是與張愛玲齊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1933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後畢業移居上海。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結婚十年》,中篇小說《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錦集》《飲食男女》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愛玲
『拾』 歧途佳人的作者簡介
蘇青(1914年~1982年) 中國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寧波人。1933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外文系,後肄業移居上海。
蘇青本名馮允庄,早年發表作品時署名馮和儀,後以蘇青為筆名。1935年,為發抒產女苦悶,寫作散文《產女》投稿給《論語》雜志,後改題為《生男與育女》發表,是為創作的開始。40年代初因婚姻變故而成為以文為生的職業作家,作品主要發表於《宇宙風》、《逸經》、《古今》、《風雨談》、《天地》等雜志。1943年,代表作品長篇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開始在《風雨談》連載,一時被目為大膽女作家而毀譽紛紛;該書次年出版單行本,半年內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又被稱為「猶太女作家」。1947年,《續結婚十年》出版。蘇青寫作了大量散文小品,結集為《浣錦集》、《濤》、《飲食男女》、《逝水集》,此外還有長篇小說《歧途佳人》等。為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學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進入出版界,曾主辦《天地》雜志,創辦《小天地》雜志及四海出版社。抗戰勝利後,作為落水作家被傳訊。1949年後留居上海,擔任越劇團專職編劇。曾編寫《江山遺恨》、《賣油郎》、《屈原》、《寶玉與黛玉》、《李娃傳》等劇目。其中1954年《寶玉與黛玉》演出連滿300多場,創劇團演出最高記錄。文革中多次受批鬥。198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