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雲南盈江縣

雲南盈江縣

發布時間: 2021-07-18 21:20:53

A. 盈江在什麼地方

盈江縣地處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於東經97°31′~98°16′,北緯24°24′~25°20′之間。

南北平面距離114公里,東西相距54公里,東北接騰沖,東南連梁河,南面同隴川毗連,西、西南和西北與緬甸聯邦接壤。盈江被列為國家二類口岸。

盈江縣位於喜瑪拉雅山延伸橫斷山脈的西南端,為高黎貢山南延支系西南余脈構成的山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脈、河流基本是從東北下西南走向,低山與寬谷盆地交錯相間,呈「兩山夾一壩一河」的地貌景觀。山脈分為西部大娘山脈和東部打鷹山脈。寬谷平壩為盈江壩,地勢平坦,海拔800—854米之間。最高海拔為3404.6米,最低海拔為210米,兩者高差之大,在同一縣境內屬全國少見。由於地貌組合多樣,地勢高低突出,不同區域氣候差異較大,北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氣候集於一縣,具有明顯「立體氣候」特點。

距省會昆明864公里,高快在昆明西部客運站乘車,票價260左右。距州府芒市151公里。

B. 我要到雲南大理的盈江縣怎麼去

你從哪裡出發啊?

並且盈江縣不在大理,在德宏州。

可以先坐火車或飛機到昆明,然後到昆明西部客運站坐汽車去盈江,昆明西部客運站每天7趟車直達盈江,首班車下午16點,末班車20點,4趟大宇卧鋪車,3趟座位車,票價18點半的卧鋪車最便宜261元,其餘6趟車票價都是293元。

C. 雲南的盈江縣是那個市啊

雲南盈江縣地處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於東經97°31′~98°16′,北緯24°24′~25°20′之間。其東北面與騰沖縣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面、西南面與緬甸為界。國境線長214.6千米,有33條通道通往緬甸。 盈江是個好地方,只是熱了點。當地人民比較熱情,吃的東西也比較多,也好吃。

D. 雲南省盈江縣人口有多少!

截止2007年底,盈江縣總人口為29萬,精確數據293153人
現在的人口肯定在30萬以上

數據來自政府信息公開 盈江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局的工作總結。

E. 盈江屬於哪個省

雲南盈江縣地處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於東經97°31′~98°16′,北緯24°24′~25°20′之間。其東北面與騰沖縣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面、西南面與緬甸為界。國境線長214.6千米,有33條通道通往緬甸。

F. 盈江縣有幾個鄉

截至2016年,盈江縣轄8個鎮7個鄉。轄1151個村民小組,1個農場(下設4個分場)。政府駐平原鎮。

1、鎮:平原鎮、太平鎮、舊城鎮、弄璋鎮、昔馬鎮、那邦鎮、卡場鎮、盞西鎮

2、鄉:銅壁關鄉、油松嶺鄉、新城鄉、芒章鄉、支那鄉、勐弄鄉、蘇典傈僳族鄉

(6)雲南盈江縣擴展閱讀:

盈江縣區劃沿革:

1958年10月,盈江、蓮山兩縣合並為盈江縣,合並後下轄先鋒、紅城(新城)、弄璋、邊防(姐冒)、遮坎、支那、平原、太平、支勐(勐弄)、飛躍(蘇典)、昔馬、銅壁關12個公社,64個大隊。

1959年2月,撤銷公社,恢復區、鄉行政建制,其中,飛躍公社改設蘇典文化站,支勐公社改設卡場文化站。 1961年10月,建立勐弄區。1962年12月,建立油松嶺區。1969年3月,全縣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區站改建為人民公社,鄉鎮改為大隊。

1974年1月,從太平、銅壁關公社劃出3個大隊,建立芒允公社;從盞西公社劃出4個大隊建立芒章公社;從盞西劃出3個大隊,從蘇典劃出1個大隊,建立支那公社;4月,從平原公社劃出3個大隊,建立平原鎮;10月,從弄璋公社劃出5個大隊,建立姐冒公社。

1975年1月,將原卡場文化站轄區從勐弄公社劃出,建立卡場公社。1982年3月,設立盞西區公所,為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協助縣政府領導盞西、芒章、支那3個公社工作。

1984年4月,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鄉建制,盞西區公所改建為盞西辦事處(副縣級)。原屬隴川縣的上等撒、田頭寨、下等撒、古里卡4寨劃人盈江縣。

1987年1月,區鄉體制改革,原舊城區崗勐、富聯、喊撒鄉的部分村社和弄璋區丙輝鄉的部分村社劃出組建崗勐鄉;原舊城區改設為鄉級鎮建制;原蓮花山區勝龍鄉劃歸平原鎮;原蘇典區黑河鄉劃歸卡場鄉。

1988年7月,盞西辦事處改建為縣委、縣政府駐盞西工作組(正科級),1994年7月撤銷。 1996年4月,成立那邦鎮。2001年5月,原弄璋、盞西、昔馬、卡場4個鄉撤銷,改設為鎮建制。

2005年10月,撤銷蓮花山鄉、崗勐鄉整建制合並平原鎮;撤銷姐冒鄉整建制合並弄璋鎮;撤銷芒允鄉、太平鄉整建制改設太平鎮,撤並後全縣有8鎮7鄉。

G. 盈江縣屬於哪個市

盈江縣,隸屬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語稱「勐辣」,位於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於東經97°31′~98°16′,北緯24°24′~25°20′之間,其東北面與騰沖市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

總面積4429平方公里,佔全州國土面積的38.4%。縣城距州府芒市153公里,距省會昆明735公里,距緬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緬甸八莫131公里。

盈江縣轄8個鎮7個鄉;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縣總人口(常住人口)為292508人,共有家庭戶85429戶。

201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03474萬元。盈江縣境內居住著傣族、景頗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境內有大盈江、凱邦亞湖、允燕佛塔等旅遊景點。先後榮獲中華翡翠毛料城、中國堅果之鄉等榮譽稱號。

資源與文化

盈江縣是雲南省八大平壩之一,是滇西南有名的糧蔗之鄉,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油料基地縣、糖料基地縣、重點農業綜合開發縣、特色經濟林基地縣、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示範縣,被譽為「中華翡翠毛料城」和「中國堅果之鄉」。

盈江縣傣族、德昂族舞蹈有孔雀舞、象腳鼓舞、十二馬、竹竿舞、長鼓舞、鷺鷥舞等,景頗族舞蹈有跳新房、喪葬舞、目瑙縱歌、景頗刀舞等,傈僳族舞蹈有腳跟舞、三弦舞、蘆笙舞等,漢族舞蹈有荷花燈、耍獅子、花棍舞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盈江縣

盈江縣人民政府-走進盈江

H. 雲南盈江縣有什麼特產

盈江大青棗
大青棗又稱甜棗,學名為毛葉棗,為常綠小喬木,果大肉厚核細,外形美觀、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鮮果肉含碳水化合物18-23克,粗蛋白0.86克,維生素C50-85毫克,維生素A1、B1、B2、K等含量也相當豐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達11-16%,可溶性固形物達14-20%。此外,還含有磷、鈣、鐵、鉀、鋅等微量元素。古人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大青棗果實營養豐富,果實鮮食,營養豐富,具有凈化血液,幫助消化,養顏美容等保健作用;此外,台灣青棗不寒不熱,具有清涼、解毒、鎮靜等功效,尤其適合小孩、老人食用。鮮食肉質脆嫩多汁,甜度高,口感佳,風味獨特,單果可重100-400克,因而有「熱帶小蘋果」、「維生素丸」之美稱。

盈江景頗族舂筒菜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的菜譜中,以舂菜最富於特色,吃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贊。景頗人的舂筒菜可謂桌上的永恆主題。舂筒不響,吃飯不香,景頗族群眾幾乎每一家都有舂筒,每一頓飯都加舂菜。而且所有動植物菜類都可用此法烹調。其中熟舂法多適用於製作牲畜、獸及鳥魚等肉類,且均取烤乾之瘦肉和可搗碎的骨骼。其佳品是舂烤綠斑鳩、烤鱔魚和沙鰍等。植物菜中的哩拉竹筍、大苦子果、小苦子果、蠶豆、豇豆等亦可熟舂。生舂則以植物菜為主,岩姜、生薑、馬皮泡、奶漿菌、魚腥菜、豇豆、蠶豆等為首選。舂筒菜的主要佐料是豆豉、辣椒、姜、蒜、苤菜、小酸茄、野芫荽等。舂筒製作簡單,用一節竹子做筒,用木棒來做杵。舂菜是涼的,葯用價值很高,夏天吃起來格外爽。比如馬蹄菜能消熱利濕,解毒消腫,魚腥菜能清熱解毒,濾水消腫等,有防病、治病作用,有許多原料本來就是草葯,一般有清熱、健胃、消炎、利尿、解毒等作用。人們熟悉的魚腥草、苦練子果、金介等也都是舂菜的原料;如果有跌打癆傷,還可以用五加風等做舂菜原料。舂菜很衛生,凡是舂菜原料和作料,都要用水洗干凈;如果加魚、蝦、黃鱔等,都要用火烤熟,再舂。

盈江牛肚子果
瑞麗江位於北緯24度線上,與海南島相差5個緯度線。但是,由於這里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關系,海南島的許多熱帶植物也在這里安家落戶。菠蘿蜜樹高大粗壯,它的結果方式與其它果樹不一樣,在樹枝上、樹身上結果,在樹根上也可以結果。一棵樹結果最多可達幾百個,大的一個就有幾十斤重。由於果皮和形狀有點象牛肚子,所以當地人也叫它牛肚子果。

盈江綠葉宴
綠葉宴是景頗山寨中既古樸又帶點野性的名宴。以當地極為豐富的山菜和野味為主,採用傳統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樹葉或芭蕉葉包盛飯菜,用樹葉疊成勺、盆盛湯,因滿席翠綠、全不用碗筷而得名。逐一打開綠包:有噴香的糯米飯,有鮮美的魚腥草,有蜂蛹荷包蛋,還有飛螞蟻煎餅、舂烤綠斑鳩、帕滾酸菜魚等,真不知先吃什麼好。面對整桌碧色、滿席佳餚,再加上醇香的米酒、水酒和景頗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盈江餌絲
早點享用毫甩(餌絲)是瑞麗人每天必須做的第一件事。這東西味道鮮美,食而不膩,百吃不厭。毫甩是用當地上等軟米作原料,其中以大白谷,毫磨細(當地上等軟米)等品種的軟米舂制出來的毫甩為最佳。軟米經水泡後撈起,用木甑蒸後放入腳碓舂細,然後切製成絲曬干,這樣毫甩就成了。它顏色雪白,泡開後質軟絲長,不易拉斷。吃時,先把製成的毫甩泡開放入漏勺,置於鋁鍋中讓滾水稍燙變軟,然後倒入碗中,加上肉湯以及蔥花、芫荽、味精、醬油、草果面、蒜汁、芝麻油等多種配料即可食用,真可謂色香味俱全。

I. 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盞西鎮有幾個村

盞西鎮轄8個村委會,67個自然村,10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214戶,總人口21532人,其中農業人口21272人,占總人口的98.8%,人口密度61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6.24‰。主要居住著傣族、漢族、景頗族、傈僳族等民族,其中傣族10337人,占總人口的48%;景頗族4725人,佔21.94%;漢族4717人,佔21.9%;傈僳族1734人,佔8%;其它少數民族19人,佔0.08%。

盞西鎮,是盈江縣第二大農業鎮,具有有山壩並存的典型特徵。全鎮水利和礦藏資源極為豐富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是盈江縣重要的甘蔗和油料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優質稻良種繁育基地。

J. 雲南盈江縣氣候類型

雲南盈江縣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點。全縣氣候屬低緯高原地區,冬暖夏長,雨熱同期,干涼同季,春溫高於秋溫。主要氣候特徵:冬日少、春夏秋日長,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日溫差大、年溫差小,雨量充沛、干濕分明,立體氣候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