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酒仙是誰
酒仙是杜康
酒仙曹參是西漢著名的賢相
唐代嗜酒的八位學者名人,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
⑵ "酒仙"指的是什麼人
劉伶。
⑶ 古代誰是酒鬼誰是酒聖誰是酒仙
酒鬼歷史上沒有記載。酒聖是杜康,酒仙是劉伶、李白。
1、酒聖杜康。杜康,史記記載他是夏朝的國君,道家。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2、酒仙劉伶。劉伶飲酒的傳說大概應首推「杜康造酒醉劉伶」。劉伶的酒緣應該是在他被罷免之後才結的。 他的骨子裡已浸透了「無為」的思想,現在又真的無處可為,便開始放盪竹林,飲酒做詩,自傲清高,留下了千古的酒名。
3、酒仙李白,李白喜詩、喜酒、愛月,一組《月下獨酌》,道出了人生的另一種意境。
(3)酒仙擴展閱讀:
中國酒的歷史起源:
1、猿猴造酒
猿猴以採集野果為生,且有善於藏果的特性。而在自然界中,果實的生長有著嚴格的季節性,故常要有所儲存。洪荒時代的古猿將一時吃不完的果實藏於岩洞、石窪中,久而久之,果實腐爛,那含有糖分的野果通過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發酵而生成酒精、酒漿,因而有了「猿猴善采一百花釀酒」、「嘗於石岩深處得猿酒」等傳說。
這在我國的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明代文人周旦光的(蓬攏夜話)、李日華的(紫桃軒又綴)都提到黃山猿猴造酒的故事。
2、杜康造酒
舊時代的訓蒙讀本、唱本、寶卷、勸善書之類大都是這樣說的。杜康造酒的說法主要由於曹操的樂府詩《短歌行》提到「何以解優,惟有杜康」(意思: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而流行。在這里,杜康是酒的代名詞,因此人們把姓杜名康的這個人當作了釀酒的祖師。
⑷ 酒仙是什麼意思
嗜酒的仙人。對酷愛飲酒者和懂得品酒的人的稱呼。
⑸ 酒仙是誰詩仙是誰
酒仙是杜康,詩仙是李白
詩仙是李白
酒仙是提起「酒仙」,有的文化知識和飲酒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那個醉卧在晉代竹林里的劉伶。
劉伶飲酒的傳說大概應首推「杜康造酒醉劉伶」,杜康是酒的創始人,是酒聖,而劉伶專喝他的酒,必是酒仙無疑。可是,杜康即是少康,少康則是傳說中夏國的國王,而劉伶卻生活在西晉的沛國,這「杜康造酒醉劉伶」便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其實這也不難解釋,既可以理解為杜康造的酒保存到晉代,也可以理解為酒最初是由杜康造的,我們還可以想像,在仙界那個靈魂的自由王國里,劉伶慕名尋到造酒者杜康,杜康則讓他的瓊液將劉伶醉到了三年。這三年也是凡界的說法,在仙界只不過是三天罷了。
我國從古至今沒有一部專寫飲酒者的史書,而且歷代以來,人們對飲酒總是褒貶不一,很少有為飲酒者立傳的,因此,現在想要查找一下劉伶每日里飲酒的次數和每次的量數,實在是困難之至。
不過,有一點到可以稍加證實,即是劉伶在青少年時代是不太飲酒的,否則,他就當不上建安參軍。可是他這個參軍不是當膩了,便是有點看不出火候,竟對朝廷發出了策問。大嚷大叫要推行老莊思想,推行「無為而治」的觀點,其結果是不但沒有能夠使皇帝老子「無為」,倒是自己被一「無能」之名而罷免。
劉伶的酒緣應該是在他被罷免之後才結的。 他的骨子裡已浸透了「無為」的思想,現在又真的無處可為,便開始放盪竹林,飲酒做詩,自傲清高,留下了千古的酒名。
不過有更多人酒喝得多,到死仍然一事無成
⑹ 中國歷史上的酒仙有哪些
史上劉伶、李白都被稱為酒仙。
劉伶 (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劉伶(生卒年不詳),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劉伶嗜酒,酒風豪邁,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也是「竹林七賢」中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作為竹林七賢中的一員,嗜酒如命、曾發出「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的豪言。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⑺ 中國的酒神,酒聖,酒仙分別是誰
1、中國公認的酒神有兩個,分別是儀狄和杜康。
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出來,始之流傳於後世的。能進行這種總結推廣工作的,當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書中認定儀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員,這恐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杜康在造出秫酒的同時,還順手發明了畚箕和掃帚這兩件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小工具。聞一知二,很有意思。杜康是夏禹的第五位繼承人,以這么低矮的輩份論,他釀酒始祖的地位還真保不住。
但也許因為杜康是堂堂帝王的緣故,後世關於他"作酒"的記錄要遠遠多於儀狄。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
2、史上劉伶、李白都被稱為酒仙。
劉伶醉酒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發作得很厲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餘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
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准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聽從了他的吩咐。於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得大醉了。
李白與酒,正如他與詩,從未分開過。酒似乎是他的生命,是他感情的物質載體,被他融入詩中,成了他詩歌的靈魂。李白少有壯志,常自比管仲、諸葛亮,認為自己「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他希望依靠自己的才能,獲得皇帝的賞識。
(7)酒仙擴展閱讀:
儀狄作酒醪故事:
儀狄奉旨造酒,不僅沒受到獎勵,反而遭到了懲罰。
儀狄,夏朝人,相傳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戰國策·魏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於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酒字條》中也有同樣的說法。
意思是:過去,夏禹的女人叫儀狄去釀酒。儀狄經過一番努力後,釀出味道很好的美酒,進獻給夏禹,夏禹喝了覺得確實好。可是他說「後世君王,如喝了這種美酒,一定要亡國的。」從此就疏遠了儀狄,而自己也和酒斷絕了關系。
「醪」,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工而成的「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產於江浙一帶。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醪糟兒。醪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秫」,高梁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