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國際標准化機構

國際標准化機構

發布時間: 2021-07-18 20:13:41

A. 國際標准化機構的國際標准化組織簡介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1947年2月23日,ISO章程得到15個國家標准化機構的認可,國際標准化組織宣告正式成立。參加1946年10月14日倫敦會議的25個國家,為ISO的創始人。ISO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甲級咨詢組織和貿發理事會綜合級(即最高級)咨詢組織。此外,ISO還與600多個國際組織保持著協作關系。
國際標准化組織的目的和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標准化工作的發展,以便於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並擴大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其主要活動是制定國際標准,協調世界范圍的標准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國和技術委員會進行情報交流,以及與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有關標准化問題。
按照ISO章程,其成員分為團體成員和通信成員。團體成員是指最有代表性的全國標准化機構,且每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機構代表其國家參加ISO。通訊成員是指尚未建立全國標准化機構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通訊成員不參加ISO技術工作,但可了解ISO的工作進展情況,經過若干年後,待條件成熟,可轉為團體成員。ISO的工作語言是英語、法語和俄語,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ISO現有團體成員143個,現有技術委員會(TC)186個和分技術委員會(SC)552個。截止到2001年12月底,ISO已制定了13544個國際標准。
1978年9月1日,我國以中國標准化協會(CAS)的名義重新進入ISO。1988年起改為以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近期將改為以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SAC)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1999年9月,我國在北京承辦了ISO第22屆大會。

B.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由哪些機構組成

全體大會是ISO最高權力機構,為非常設機構。ISO所有成員體、通信成員、注冊成員以及與ISO有聯絡關系的國際組織均可派代表與會,但只有成員體有表決權。 理事會是ISO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管理機構。主要任務是:討論決定ISO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任命司庫、秘書長、政策制定委員會主席;選舉技術管理局(TMB)成員,並確定其職權范圍;審查通過ISO中央秘書處財務預決算。 理事會下設政策制定委員會、理事會常設委員會和特別咨詢委員會。 政策制定委員會有:合格評定委員會、消費者政策委員會和發展中國家事務委員會。 理事會常設委員會有:財務委員會、戰略委員會。 特別咨詢委員會由對國際標准化非常感興趣的其他組織的執行官組成。 技術管理局(TMB)是ISO技術工作的最高管理和協調機構。它的專門機構有:標准物質委員會、技術咨詢組和技術委員會。

C.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是做什麼的

成都華標企管 蔣良君 回復: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國際標准

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國際標准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簡稱ISO,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准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ISO一來源於希臘語「ISOS」,即「EQUAL」——平等之意。ISO國際標准組織成立於1946年,中國是ISO的正式成員,代表中國參加ISO的國家機構是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CSBTS)
ISO負責目前絕大部分領域(包括軍工、石油、船舶等壟斷行業)的標准化活動。ISO現有117個成員,包括117個國家和地區。ISO的最高權利機構是每年一次的「全體大會」,其日常辦事機構是中央秘書處,設在瑞士日內瓦。中央秘書處現有170名職員,由秘書長領導。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進標准化及其相關活動的發展,以便於商品和服務的國際交換,在智力、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開展合作。」ISO通過它的2856個技術結構開展技術活動,其中技術委員會(簡稱SC)共611個,工作組(WG)2022個,特別工作組38個。中國於1978年加入ISO,在2008年10月的第31屆國際化標准組織大會上,中國正式成為ISO的常任理事國。
國際標准化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成員包括162個會員國。該組織自我定義為非政府組織,官方語言是英語、法語和俄語。參加者包括各會員國的國家標准機構和主要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標准化專門機構,是國際標准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

ISO組織的成立
ISO建立組織者,1946, 倫敦
ISO建立組織者,1946, 倫敦
國際標准化組織[1] 的前身是國家標准化協會國際聯合會和聯合國標准協調委員會。1946年10月,25個國家標准化機構的代表在倫敦召開大會,決定成立新的國際標准化機構,定名為ISO。大會起草了ISO的第一個章程和議事規則,並認可通過了該章程草案。1947年2月23日,國際標准化組織正式成立。
宗旨與任務

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圍內促進標准化工作的發展,以利於國際物資交流和互助,並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其主要任務是:制定國際標准,協調世界范圍內的標准化工作,與其他國際性組織合作研究有關標准化問題。
含義

國際標准化組織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准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許多人會注意到,「ISO」與國際標准化組織全稱(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縮寫並不相同,為什麼不是"IOS」呢?其實,"ISO"並不是其全稱首字母的縮寫,而是一個詞,它來源於希臘語isos,意為「相等」,現在有一系列用它作前綴的詞,諸如"isometric」(意為「尺寸相等」)"isonomy」(意為「法律平等」)。從「相等」到「標准」,內涵上的聯系使"ISO」成為組織的名稱。
ISO是一個國際標准化組織,其成員由來自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國家標准化團體組成,代表中國參加ISO的國家機構是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CSBTS)。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有密切的聯系,中國參加IEC的國家機構也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ISO和IEC作為一個整體擔負著制訂全球協商一致的國際標準的任務,ISO和IEC都是非政府機構,它們制訂的標准實質上是自願性的,這就意味著這些標准必須是優秀的標准,它們會給工業和服務業帶來收益,所以他們自覺使用這些標准。ISO和IEC不是聯合國機構,但它們與聯合國的許多專門機構保持技術聯絡關系。ISO和IEC有約1000個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各會員國以國家為單位參加這些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的活動。ISO和IEC還有約3000個工作組,ISO、IEC每年制訂和修訂1000個國際標准。
2內容

ISO總部大廈
ISO總部大廈
標準的內容涉及廣泛,從基礎的緊固件、軸承各種原材料到半成品和成品,其技術領域涉及信息技術、交通運輸、農業、保健和環境等。每個工作機構都有自己的工作計劃,該計劃列出需要制訂的標准項目(試驗方法、術語、規格、性能要求等)。
ISO的主要功能是為人們制訂國際標准達成一致意見提供一種機制。其主要機構及運作規則都在一本名為ISO/IEC技術工作導則的文件中予以規定,其技術結構在ISO是有800個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它們各有一個主席和一個秘書處,秘書處是由各成員國分別擔任,承擔秘書國工作的成員團體有30個,各秘書處與位於日內瓦的ISO中央秘書處保持直接聯系。
通過這些工作機構,ISO已經發布了17000多個國際標准,如ISO公制螺紋、ISO的A4紙張尺寸、ISO的集裝箱系列(世界上95%的海運集裝箱都符合ISO標准)、ISO的膠片速度代碼、ISO的開放系統互聯(OS2)系列(廣泛用於信息技術領域)和有名的ISO9000質量管理系列標准。
此外,ISO還與450個國際和區域的組織在標准方面有聯絡關系,特別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有密切聯系。在ISO/IEC系統之外的國際標准機構共有28個。每個機構都在某一領域制訂一些國際標准,通常它們在聯合國控制之下。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衛生組織(WHO)。ISO/IEC 制訂的85%的國際標准,剩下的15%由這28個其他國際標准機構制訂。

D. 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個標准化機構是什麼

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ITU)

國際標准化組織簡介-ISO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權威性的國際標准化專門機構。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蘇的二十五個國家的六十四名代表集會於倫敦,正式表決通過建立國際標准化組織。1947年2月23日,ISO章程得到15個國家標准化機構的認可,國際標准化組織宣告正式成立。參加1946年10月14日倫敦會議的25個國家,為ISO的創始人。ISO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甲級咨詢組織和貿發理事會綜合級(即最高級)咨詢組織。此外,ISO還與600多個國際組織保持著協作關系。

國際標准化組織的目的和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標准化工作的發展,以便於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並擴大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其主要活動是制定國際標准,協調世界范圍的標准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國和技術委員會進行情報交流,以及與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有關標准化問題。
按照ISO章程,其成員分為團體成員和通信成員。團體成員是指最有代表性的全國標准化機構,且每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機構代表其國家參加ISO。通訊成員是指尚未建立全國標准化機構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通訊成員不參加ISO技術工作,但可了解ISO的工作進展情況,經過若干年後,待條件成熟,可轉為團體成員。ISO的工作語言是英語、法語和俄語,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ISO現有成員143個。

ISO現有技術委員會(TC)186個和分技術委員會(SC)552個。截止到2001年12月底,ISO已制定了13544個國際標准。

1978年9月1日,我國以中國標准化協會(CAS)的名義重新進入ISO。1988年起改為以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近期將改為以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SAC)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1999年9月,我國在京承辦了ISO第22屆大會。

國際電工委員會簡介-IEC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於1906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准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准化工作。

IEC的宗旨是,促進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准化及有關問題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國際標准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成員在本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本國的標准化工作中使用這些標准。近20年來,IEC的工作領域和組織規模均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今天IEC成員國已從1960年的35個增加到61個。他們擁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電能佔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領域已由單純研究電氣設備、電機的名詞術語和功率等問題擴展到電子、電力、微電子及其應用、通訊、視聽、機器人、信息技術、新型醫療器械和核儀表等電工技術的各個方面。IEC標准已涉及了世界市場中的35%的產品,到本世紀末,這個數字可達50%。

IEC標準的權威性是世界公認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開100多次國際標准會議,世界各國的近10萬名專家在參與IEC的標准制、修訂工作。IEC現在有技術委員會(TC)89個、分技術委員會(SC)88個。IEC標准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個標准,截止到2001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5098個國際標准。
我國1957年參加IEC,1988年起改為以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名義參加IEC的工作。現在以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SAC)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目前,我國是IEC理事局、執委會和合格評定局的成員。1990年我國在京承辦了IEC第54屆年會,2002年10月我國還將在京承辦IEC第66屆年會。

國際電信聯盟簡介-ITU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也是聯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國際組織,簡稱"國際電聯"、"電聯"或"ITU"。

該國際組織成立於1865年5月17日,是由法、德、俄等20個國家在巴黎會議為了順利實現國際電報通信而成立的國際組織,定名"國際電報聯盟"。

1932年,70個國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會議,決議把"國際電報聯盟"改寫為"國際電信聯盟",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1947年在美國大西洋城召開國際電信聯盟會議,經聯合國同意,國際電信聯盟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由瑞士伯爾尼遷至日內瓦。另外,還成立了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IFRB)。

為了適應電信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國際電報聯盟成立後,相繼產生了3個咨詢委員會。1924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電話咨詢委員會(CCIF)";1925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1927年在華盛頓成立了"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這三個咨詢委員會都召開了不少會議,解決了不少問題。1956年,國際電話咨詢委員會和國際電報咨詢委員會合並成為"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即CCITT。

1972年12月,國際電信聯盟在日內瓦召開了全權代表大會,通過了國際電信聯盟的改革方案,國際電信聯盟的實質性工作由三大部門承擔,它們是:國際電信聯盟標准化部門(ITU-T)、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和國際電信聯盟電信發展部門。其中電信標准化部門由原來的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和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標准化工作部門合並而成,主要職責是完成國際電信聯盟有關電信標准化的目標,使全世界的電信標准化。

我國於1920年加入了國際電報聯盟,1932年派代表參加了馬德里國際電信聯盟全權代表大會,1947年在美國大西洋城召開的全權代表大會上被選為行政理事會的理事國和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的合法席位一度被非法剝奪。1972年5月30日在國際電信聯盟第27界行政理事會上,正式恢復了我國在國際電信聯盟的合法權利和席位,我國積極參加了國際電信聯盟的各項活動。

E. 國家標准發布機構是什麼

我國國家標准發布機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統一管理全國標准化工作的主管機構,正式成立於2001年10月。其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起草、修訂國家標准化法律、法規的工作;擬定和貫徹執行國家標准化工作的方針、政策;擬定全國標准化管理規章,制定相關制度;組織實施標准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二)負責制定國家標准化事業發展規劃;負責組織、協調和編制國家標准(含國家標准樣品)的制定、修訂計劃。

(三)負責組織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負責國家標準的統一審查、批准、編號和發布。

(四)統一管理制定、修訂國家標準的經費和標准研究、標准化專項經費。

(五)管理和指導標准化科技工作及有關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六)負責協調和管理全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的有關工作。

(七)協調和指導行業、地方標准化工作;負責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備案工作。

(八)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和其他國際或區域性標准化組織,負責組織ISO、IEC中國國家委員會的工作;負責管理國內各部門、各地區參與國際或區域性標准化組織活動的工作;負責簽定並執行標准化國際合作協議,審批和組織實施標准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負責參與與標准化業務相關的國際活動的審核工作。

(九)管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工作。

(十)負責國家標準的宣傳、貫徹和推廣工作;監督國家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

(十一)管理全國標准化信息工作。

(十二)在質檢總局統一安排和協調下,做好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WTO/TBT協議)執行中有關標準的通報和咨詢工作。

(十三)承擔質檢總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5)國際標准化機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第五條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國標准化工作。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標准化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本部門、本行業的標准化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建立標准化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標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標准化重大政策,對跨部門跨領域、存在重大爭議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進行協調。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建立標准化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標准化工作重大事項。

F. 近代標准化的主要國際機構有哪些

世界三大國際標准化機構包括:
1.國際標准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1]
2.國際電工委員會簡介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
3.國際電信聯盟簡介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

G. 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國際標准化機構是( ). 選項: a,ISO b,IEC c,WHO d,FAO e,ITU

正確答案是:e.ITU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是1947年2月23日成立的
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是1906年6月成立的
WHO(世界衛生組織)是1948年4月7日成立的
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是1945年10月16日成立的
ITU(國際電信聯盟)是1865年5月17日成立的

H. 國際標准化組織有哪些職能是什麼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的英語簡稱。其全稱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ISO一來源於希臘語「ISOS」,即「EQUAL」——平等之意。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准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定的項目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與ISO保持聯系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技術標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關系。
ISO是一個國際標准化組織,由91個成員國和173個學術委員會組成。其成員由來自世界上117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標准化團體組成,代表中國參加ISO的國家機構是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CSBTS)。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有密切的聯系。中國參加IEC的國家機構也是國家技術監督局。ISO和IEC作為一個整體擔負著制訂全球協商一致的國際標準的任務,ISO和IEC都是非政府機構,它們制訂的標准實質上是自願性的,這就意味著這些標准必須是優秀的標准,它們會給工業和服務業帶來收益,所以他們自覺使用這些標准.ISO和IEC不是聯合國機構,但他們與聯合國的許多專門機構保持技術聯絡關系.ISO和IEC有約1000個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各會員國以國家為單位參加這些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的活動。ISO和 IEC還有約3000個工作組,ISO、IEC每年制訂和修訂1000個國際標准。
標準的內容涉及廣泛,從基礎的緊固件、軸承各種原材料到半成品和成品,其技術領域涉及信息技術、交通運輸、農業、保健和環境等。每個工作機構都有自己的工作計劃,該計劃列出需要制訂的標准項目(試驗方法、術語、規格、性能要求等).
ISO的主要功能是為人們制訂國際標准達成一致意見提供一種機制。其主要機構及運作規則都在一本名為ISO/IEC技術工作導則的文件中予以規定,其技術機構在ISO是有800個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它們各有一個主席和一個秘書處,秘書處是由各成員國分別擔任,目前承擔秘書國工作的成員團體有30個,各秘書處與位於日內瓦的ISO中央秘書 處保持直接聯系。通過這些工作機構,ISO已經發布了9200個國際標准,如ISO公制螺紋、ISO的A4紙張尺寸、ISO的集裝箱系列(目前世界上95%的海運集裝箱都符合ISO標准)、ISO的膠片速度代碼、ISO的開放系統互聯(OS2) 系列(廣泛用於信息技術領域)和有名的ISO9000質量管理系列標准。
此外,ISO還與450個國際和區域的組織在標准方面有聯絡關系,特別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有密切聯系。在ISO/IEC系統之外的國際標准機構共有28個。每個機構都在某一領域制訂一些國際標准,通常它們在聯合國控制之下。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衛生組織(WHO).ISO/IEC 制訂的85%的國際標准,剩下的15%由這28個其他國際標准機構制訂。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成員人數),擁有來自175個國家的36萬會員(到2005年)。1963年1月1日由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IRE, 創立於1912年)和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AIEE,創建於1884年)合並而成,它有一個區域和技術互為補充的組織結構,以地理位置或者技術中心作為組織單位(例如IEEE 費城分會和IEEE計算機協會]])。它管理著推薦規則和執行計劃的分散組織(例如IEEE-USA 明確服務於 美國的成員,專業人士和公眾)。 總部在美國紐約市。 IEEE在150多個國家中它擁有300多個地方分會。透過多元化的會員,該組織在太空、計算機、電信、生物醫學、電力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中都是主要的權威。專業上它有35個專業學會和兩個聯合會。IEEE發表多種雜志,學報,書籍和每年組織300多次專業會議。IEEE定義的標准在工業界有極大的影響。IEEE (讀做eye-triple-ee,I-3E)。
學會成立的目的在於為電氣電子方面的科學家、工程師、製造商提供國際聯絡交流的場合,為他們交流信息。並提供專業教育和提高專業能力的服務。
學會的主要活動是召開會議、出版期刊雜志、制定標准、繼續教育、頒發獎項、認證(Accreditation)等。IEEE每年要舉辦300多個學術會議,有35萬人參加。IEEE的許多學術會議在世界上很有影響,有的規模很大,達到4-5萬人。
IEEE定位在"科學和教育,並直接面向電子電氣工程 通訊,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理論和原理研究的組織, 以及相關工程分支的藝術和科學"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IEEE承擔者多個科學期刊和 會議組織者的角色。它也是一個廣泛的工業標准開發者,主要領域包括電能,能源,生物技術和保健,信息技術, 信息安全,通訊, 消費電子,運輸,航天技術和納米技術. 在教育領域IEEE積極發展和參與,例如在高等院校推行電子工程課程的學校授權體制。
IEEE制定了全世界電子和電氣還有計算機科學領域30%的文獻, 另外它還制定了超過900個現行工業標准。每年它還發起或者合作舉辦超過300次國際技術會議。IEEE由37個協會組成,還組織了相關的專門技術領域, 每年本地組織有規律的召開超過300次會議。 IEEE出版廣泛的同級評審期刊,是主要的國際標准機構(900現行標准,700研發中標准)。

I.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標准化組織

1)國際標准化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GATION FOR STANDRDSIGATION,簡稱ISO)現有成員包括90個國家的標准化機構。該組織設有163個技術委員會和640個分委員會,其中央秘書處設在日內瓦,負責組織協調ISO的日常工作,並核實、發布國際標准。該組織還設有信息網(ISONET),負責與成員國交流、交換國家和國際標准、技術規程規定和其他標准化文件資料等。其宗旨為在全世界促進標准化及有關活動的發展,以便於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並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中的合作。
2)區域標准化組織
隨著世界區域經濟體的形成,區域標准化日趨發展。區域標准化是指世界某一地理區域內有關國家、團體共同參與開展的標准化活動。目前,有些區域已成立標准化組織,如歐洲標准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標准化委員會(CENELEC)、歐洲電信標准學會(ETSI)、太平洋地區標准大會(PASC)、泛美技術標准委員會(COPANT)、非洲地區標准化組織(ARSO)等。
3)行業標准化組織
是指制定和公布適應於某個業務領域標準的專業標准團體,以及在業務領域開展標准化工作的行業機構、學術團體或國防機構。如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國防部(DOD)以及我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GJB)。
4)國家標准化組織
是指在國家范圍內建立的標准化機構以及政府確認(或承認)的標准化團體,或者接受政府標准化管理機構指導並具有權威性的民間標准化團體,如美國國家標准學會
英國標准學會、德國標准化學系、法國標准化學會、日本工業標准調查會等。

J. 國際標准化組織的組織結構

ISO的組織機構如下:
全體大會 主要官員 成員團體 通信成員
捐助成員 政策發展委員會 理事會 ISO中央秘書處
特別咨詢組 技術管理處 標樣委員會 技術咨詢組
技術委員 合格評定委員會(CASCO)
消費者政策委員會(COPOLCO)
發展中國家事務委員會(DEVCO)
信息系統和服務委員會(INFCO) 特別咨詢小組技術管理局
技術委員會TC 理事會 中央秘書處 ISO全體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