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中國朝鮮族

中國朝鮮族

發布時間: 2021-07-18 17:45:49

㈠ 中國的朝鮮族和韓國人是什麼關系

朝鮮半島本來沒有什麼人。
商朝滅亡的時候,商朝貴族箕子(商朝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人逃到朝鮮半島,建立了朝鮮半島上第一個國家:箕子朝鮮。
從此之後,不斷有中國人向朝鮮半島移民。
漢朝時期,朝鮮半島被漢朝佔領,漢朝在那裡設置了四個郡。
東晉時期,由於中國喪失了北方的領土,因此無法控制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出現很多部落。這些部落互相吞並,在隋朝之前,形成了三個國家:新羅,百濟,高句麗。
唐朝和新羅聯盟,消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百濟被唐朝滅亡,後來領土歸新羅,高句麗被唐朝和新羅聯合消滅,領土被雙方瓜分,以大同江(就在平壤南面)為界線,北方歸唐朝,南方歸新羅。
後來,新羅衰落,朝鮮半島又分裂,崛起的高麗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人就是新羅然人,新羅人就是箕子朝鮮的後人,因此,高麗人從血統上,都是華夏-漢族的後人。
高麗本來是漢化的國家,無奈宋朝軟弱,不能幫助高麗。高麗先後被契丹遼、女真金、蒙古元控制,漸漸蠻夷化。這激起了高麗官吏和百姓的憤慨。最後,在明朝的幫助下,親華的高麗大將李成桂率領愛國官吏和百姓,推翻了高麗政權,建立了親華政權。李成桂向朝廷請示國名,明太祖親賜其國名為「朝鮮」。希望他們能象箕子朝鮮那樣,在朝鮮半島弘揚華夏文化,是朝鮮半島早日去處蒙古的遺毒,重新成為文明國家。
因為朝鮮是明朝的屬國,和其他國家比,朝鮮可以理解為中國的一個地方,習俗跟中國類似。所以在明朝的時候,生活在朝鮮,就是朝鮮人,生活在中國,就是華人。
明朝時期,很多中國人移民到朝鮮,他們現在雖然還有自己的家譜(韓國人普遍有家譜),證明自己是從中國移民過來的,但現在都歸納為朝鮮人。同樣,很多朝鮮人到中國就是華人了。
但,滿清佔領中國後,朝鮮失去了中國在文化方面的幫助,雖然心理厭惡滿清,但又不能幫助中國來反清復明,所有在文化上只有獨立自主這一條路了。因此,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習慣。也就形成了朝鮮人。
日本在民國前一年佔領朝鮮,後來有扶植滿遺霸佔中國領土建立偽滿洲國,日本為了控制中國領土東北,採取了向東北移民的辦法。但日本本國人有限,而且距離東北比較遠,於是日本也把一些朝鮮人遷移到東北去。這些朝鮮人是中國朝鮮族的祖先。

㈡ 朝鮮族是屬於中國嗎還是朝鮮

在朝鮮語或韓語語境下,「朝鮮族」(조선족)的稱呼特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是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人,在非中國地區生活的朝鮮民族人不自稱」朝鮮族「(조선족)。

韓國人自稱「大韓民族「或「韓民族「,朝鮮人自稱「朝鮮民族「,中亞高麗人自稱「高麗人」。

應當避免出現以「朝鮮族」(조선족)的詞語稱呼韓國人、朝鮮人及其他非中國地區的韓裔或朝裔造成的誤會。

(2)中國朝鮮族擴展閱讀:

朝鮮族政治:

傳統上,朝鮮族農村有許多以相扶相助為目的結成民間互助合作組織。從其類型看,既有解決經濟困難的各種「契」組織,也有「品阿西」、「掃割里」、「讀列」等與農活相關的組織。另外,還有各個村落為喪禮而組織起來的「香讀」。

「契」是一種解決村民臨時困難而形成的互助性共同生活組織,是以其成員中籌集一些錢應急使用為目的。根據不同功能「契」組織分為許多種。有互助冠婚喪祭的「婚禮契」、「婚喪契」等,有為村落共同事情的「洞契」,有互助農事的「農契「,也有為謀求同齡人之間的友誼而組織的「同齡契」。此外,還有「進學契」、「錢契」等。

契組織一般以村落內居民所組成,但也有超越村落范圍的。原來契組織主要由男性所組成,但後來出現許多以女性成員為中心的契。一般地說,處理公共事業和增進親睦方面男性契較多,而女性契多以息利和扶助為目的。 「契」的規模有大小,小契平均4—5人,而大契有數十人,甚至數百人。契組織在解決村民的應急事情和加強親睦方面曾起過較大作用。

「品阿西」是一種換工,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活中,以換工形式解決勞力和畜力不足而隨時組織的相互扶助組織。「品阿西」是農活需要一定勞力但只靠家庭勞力不成時組織起來的。其人數由2人到10人以內,帶有暫時性傾向為其特徵。後來「品阿西」不僅在農活中,而且在家內手工業、房屋建設和修繕、磨米等方面也廣泛被利用。

「掃割里」是旱田犁地時為勞力和畜力的互通有無而組織起來的勞力輔助組織。它由有牛的家庭和沒有牛的家庭組成一個作業單位(一般3—4戶),包括5—6名勞力,他們同時作業但各有分工。一個村落里一般有幾個「掃割里」組織,「掃割里」由一般鄰里、親戚之間組成,故這樣組織起來的「掃割里」維持時間比較長久。

「讀列」是水田地區為有效地進行灌溉、插秧、田間除草等一次性需要很多勞力的作業所結成的組織,一般在田間除草時組織起來。「讀列」以村落為單位組成一個,這里包括村中全體男女勞力。「讀列」組織有農旗和農樂,農旗一般稱為讀列旗,旗上寫有「農者天下之大本」。

農樂根據地方不同有風錚、風物、軍物等不同叫法,其樂器以鑼、長鼓、元鼓、法鼓等打擊樂器為主。成員出去幹活或歸來時一定讓農旗和農樂隊打頭陣。水田地區的村落一般都有「讀列」組織。

「香讀」是為葬禮而組成的互助組織。過去,幾乎每個村落都有香讀組織,每戶都加入。該組織的負責人稱為督監,在老人中選舉。香讀平時保管和管理「喪輿」(送葬時使用的大抬架,它是由十幾人抬),如誰家有喪事,香讀出面操持喪禮,負責動員年輕人抬喪輿和葬禮。

參考資料:網路-朝鮮族

㈢ 中國朝鮮族是什麼意思

是指有
中國戶口
的朝鮮族,朝鮮.韓國都是朝鮮族,日本還有朝鮮族,光說朝鮮族目標不太明確,因為外國的朝鮮族比中國的還多,中國朝鮮族特指有中國戶口的朝鮮民族,
在外國用這個詞語的多,比如在外國有個朝鮮族人,你可以說他是,中國朝鮮族人,或韓國人,或者
朝鮮人
,

㈣ 中國的朝鮮族人有哪些為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抗美援朝中有2個師是純朝鮮族組成的部隊,這支部隊可以說戰斗經驗很豐富
他們幫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跟國民黨戰斗,抗日解放時期一起打敗日本軍隊
朝鮮族是移民民族移民歷史才100多年,但是中國政府給了他們國籍給了他們自治權利
都就是最好的證明。
朝鮮族名人中有
鄭律成(中國作曲家)
李永泰(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原空軍副司令員)
趙南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前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德洙(前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李相榮(長征四號乙火箭總設計師、總指揮)
金明善(遼寧大學國際經濟學院教授,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崔健(中國搖滾教父)
姜景山(中國工程院院士)
金海心(中國歌手)

㈤ 中國朝鮮族

是一家,有古代去的,也有後來反遷的,像高麗奪新羅權的時候就用很多人遷過來,中國朝族裡姓王的多是這樣

朝鮮和韓國是一族但不是一家,他們見面就掐,主要是國家體制不同

㈥ 中國的朝鮮族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下朝鮮族與朝鮮、韓國的關系,避免誤區。朝鮮族是我國的稱呼,是特指擁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朝鮮人一般稱朝鮮民族,韓國一般稱大韓民族。

㈦ 中國的朝鮮族怎麼來的

我國的朝鮮族是日本吞並朝鮮之後,從朝鮮半島移民過來的。
朝鮮人本來是華夏-漢族的分支,其歷史如下:
1,商朝被西周滅後,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箕子朝鮮領土大概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首都平壤。前後存在了1000多年。
2,戰國後期,燕國攻打箕子朝鮮,佔領了遼東半島等大片領土。
3,秦始皇野蠻統治中國時期,很多中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南部建立殖民地。
4,漢朝初期,漢朝人衛滿和很多漢朝人逃到朝鮮避難,後來趕走了箕子朝鮮的朝鮮王,衛滿自立為朝鮮王,統治朝鮮半島北部。這是朝鮮半島上的第二個政權:衛滿朝鮮。大約100年後,漢武帝派兵滅了衛滿朝鮮,建立了4個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樂浪郡,在現在的平壤附近。三國時期,魏公孫淵在樂浪南部建立的帶方郡,在現在的漢城附近。在西晉的時候中國北方領土淪陷,樂浪等郡也淪陷了。
5,箕子朝鮮的遺民在朝鮮半島南部發展,最後建立了新羅。朝鮮半島西南是百濟,朝鮮半島北方和東北的東南是高勾麗。
6,唐朝與新羅聯合消滅了百濟和高勾麗。百濟先被唐朝佔領,後歸新羅。高勾麗被唐朝與新羅瓜分,雙方以大同江(在平壤邊上)為界,北屬唐朝,南屬新羅。
7,在蒙古的蹂躪下,高麗王室與蒙古通婚,漸漸的親蒙。這引起全國官吏和百姓的不滿。明朝建立後,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在官吏和百姓的擁護下,推翻了高麗政權,建立了親華的新政權。新政權請明朝皇帝起名字,洪武皇帝朱元璋親自起名為「朝鮮」。這是朝鮮半島上第三個以朝鮮命名的政權:李氏朝鮮。
8,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明朝出兵,抗日援朝,趕走了日本人,保護了朝鮮。
9,滿清入侵朝鮮,要求朝鮮幫助滿清攻打明朝。朝鮮國王說:我們跟朝廷(明朝)的關系,就是兒子和父親的關系,哪有兒子幫助外人打父親的道理!
10,滿清佔領全中國後,朝鮮在暗地裡准備「反清復明」,但勢力太弱,從來沒實施過。朝鮮一直使用明朝的「崇禎」年號。
11,近代朝鮮半島爆發了日本和滿清的甲午戰爭。日本最終勝利,強迫朝鮮「獨立」,建立了「大韓帝國」。朝鮮王被迫稱帝,但還保留著明朝藩王的利益和制度。
12,民國前一年,日本吞並朝鮮。部分朝鮮人向周邊地區移民。
13,二戰後,朝鮮分裂,南方成立了「大韓民國」,北方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4,50年,北朝鮮發動朝鮮戰爭,被聯合國軍擊退。中華人民共和國參戰,打回停火線。朝鮮戰爭停戰。
15,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同年,大韓民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㈧ 中國的朝鮮族跟朝鮮國是同一個嗎

不,如果追溯歷史根源,朝鮮半島的民族成分其實並不單一,雖說朝鮮半島風情民俗近似,但決不是同一個民族。追溯歷史上代表性時期有高麗;百濟;新羅。其各自起源血統成分都不同,雖說後來做到政治上的統一,但民族成分和各自起源是不能一時混淆的。就像清朝統一中國,但至今滿族與漢族還是不會混淆的。今天很多所謂朝鮮半島是同一個民族的說法其實只能是政治方面。所以無論是「朝鮮族」「韓族」「高麗族」的稱謂都不能概括整個朝鮮半島民族成分。就好比我們所說的「中華民族」這是一個很政治化的稱呼,其實包含了很多成分。

另外,我們中國的朝鮮族所用的語言是更貼近「朝鮮語」,而不是「韓國語」,雖說兩者都屬於朝鮮語系,但絕對是有差別的,不但詞彙,連拼讀規則甚至寫法也有不同,這是由於長期分別發展所形成的各自特色。

我國的朝鮮族祖先源自朝鮮半島。其各自成分血統不明了,但如今都以朝鮮族統稱。而中國的朝鮮族也有自己的特色,及不同於朝鮮,也不同於韓國。使用的語言也各有差別。

㈨ 中國有朝鮮族嗎

朝鮮族在中國和朝鮮都有分布。朝鮮族又稱韓民族(韓文:한민족)、朝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朝鮮語/韓語。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兩國均為單一民族國家,共有人口7500萬左右。

除了朝鮮和韓國,朝鮮民族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朝鮮族約有183萬人,根據201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調查,韓裔美國人約有170萬。

(9)中國朝鮮族擴展閱讀:

朝鮮族節日、禮儀食俗: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節日菜餚品種繁多,並備時令名菜。如「神仙爐」是用牛裡脊肉和各種海鮮燒成的火鍋,味道鮮美,是入冬後一些節日的名菜;「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用狗肉加各種調料燒成的狗肉火鍋,鮮美味辛,滋補強身,是入伏後一些節日里的名菜。

節日的主食除米飯外,還有許多風味面點和小吃。如先打糕、冷麵等。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周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

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湯(又稱補身爐、狗肉火鍋)、冷麵、打糕、朝鮮泡菜等。另外還有:醬牛肉蘿卜塊、鐵鍋裡脊、生拌魚等朝鮮族風味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