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五水共治是哪五水

五水共治是哪五水

發布時間: 2021-07-17 23:46:33

⑴ 五水共治.指的是哪五水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

⑵ 五水共治是什麼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澇水、供水和節水。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是一個大目標、大思路。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針,是推進浙江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關鍵之策。浙江是著名水鄉,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鳥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進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題中之義,直接關系平安穩定、關乎人水和諧。
五水共治」是根據浙江「水鄉」省情和公眾親水訴求,深入貫徹「八八戰略」的具體行動,是建設「美麗浙江」的戰略重點,對於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五水共治」的經濟意義。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水污染嚴重的問題、水資源效率低下的問題、水環境質量低劣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發展方式落後的問題。水是生產之要。「五水共治」必然要求我們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以保障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另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帶動經濟發展。「五水共治」需要啟動治污工程、防洪工程、排澇工程、供水工程、節水工程等一系列公共工程。政府適時推出這些公共工程,既可以起到「五水共治」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拉動投資需求、促進經濟發展的效果。
「五水共治」的政治意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治水就是政治,治水就是政績。即使在當今社會,「水政治」仍然是一個重大課題。水安全了,政局就穩定了;水安全了,人民就滿意了。反之,因為治水不力而垮台的政府有之;因為治水低效而受到人民唾棄的政權也有之。人民政府就是要為人民服務。而水資源需求、水環境需求、水安全需求等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滿足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最基本的政治。「五水共治」可以全面滿足人民的水需求。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眾多文化是以「水」作為載體的,文學作品、書畫作品、音樂作品均不例外。如果沒有富春江如詩如畫的美景,就不可能激發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的靈感;如果沒有黃河洶涌澎湃的氣概,就難以激發光未然創作《黃河頌》歌詞的激情和冼星海創作樂曲的靈感。「上善若水」,水代表著「道」; 「山清水秀」,水代表著溫柔、靈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水代表著人民群眾。因此,水的文化寓意極其深厚,而這種文化寓意的挖掘是建立在「五水共治」的基礎之上的。我們一定要大力倡導敬畏洪水、保護水源、節約用水等水文化,讓水文化浸潤人們的心田,並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五水共治」的社會意義。水是生命之源。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都是最基本的民生。基本民生不保,社會穩定就無從談起。從國際上看,「為水而戰」已經成為事實;從區域上看,「為水而爭」已經屢見不鮮。而且,水是流動的,關繫到上下游、左右岸、前後代等諸多關系。只有實現「五水共治」,才能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安康。從發展的角度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的水資源、水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這就要求政府提供優質的「五水共治」。因此,「五水共治」不僅要做,而且必須做好。
「五水共治」的生態意義。水是生態之基。「山林水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無論是山林、濕地,還是水田、江湖,最基本的要素是水。有了適度的水、有了生態的水、有了靈動的水,山林水田湖這一生命共同體就健康了。「五水共治」就是要變污水為清水,恢復水生態;就是要化害為利,保障水安全;就是要保護源頭活水,讓百姓喝上生態水;就是要變浪費用水為節約用水,保障生態用水。因此,「五水共治」就是要保護好水生態。我們一定要拋棄「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錯誤觀念,樹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觀念。
「五水共治」的現實路徑
「五水共治」,要治污先行;「五水共治」,也要齊抓共治。「五水共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用系統的思維和方法才能落實。為此,需要找准切實有效的治理路徑。
抓藍圖建設,統籌「五水共治」規劃。「五水共治」需要回答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哪裡可以做、哪裡不可以做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明確水生態建設規劃、水環境治理規劃、水資源配置規劃、洪澇防治規劃等,以及與此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等。「五水共治」規劃既要注意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和整體性,又要注意處理好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銜接和呼應。
抓工程建設,強化「五水共治」項目。落實「五水共治」規劃,需要建設一大批項目,項目建設是「五水共治」的重點內容,例如河道整治工程、污染減排工程、防洪大堤工程、城市排澇工程、飲用水引水工程、城鄉節水工程等。「五水共治」工程是民心工程。做好了,得民心;做不好,失民心。因此,既要做好事先評估和論證,又要做好事中評估和論證,還要做好事後評估和論證。而且,評估和論證的主體既要有政府參與,又要有專家參與,還要有公眾參與,實現政府評估、專家評估和公眾評估的和諧統一。
抓技術建設,突破「五水共治」關鍵。「五水共治」必須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合規律性是關鍵。技術建設需要特別重視三個方面:第一,重視「五水共治」工程技術的突破,學習都江堰技術創新的經驗,強化工程技術的前沿性,使得工程項目多年不落伍。第二,重視「五水共治」監測技術的突破,水文監測、水質監測、水量檢測等都要提高科學性,要重視不同監測體系的整合,重視監測信息的及時發布、傳輸和運用。第三,重視「五水共治」統計技術的突破,既要加強水利部門、環保部門、建設部門、經濟部門等不同部門之間涉水統計的合作,又要解決部門內部涉水統計的多口徑整合和權威性發布,避免多口徑統計和統計數據無法對接的現象。

⑶ 五水共治指哪五水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澇水、供水和節水。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是一個大目標、大思路。

⑷ 五水共治具體指什麼

五水共治具體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

浙江是著名水鄉,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五水共治是一舉多得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

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進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題中核心,直接關系平安穩定、關乎人水和諧。可治理自來水、江水、河水等水資源的污染問題。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抓五水,是由客觀發展規律、特定發展階段、科學發展目的決定的。水是生產之要,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決定了什麼樣的水體水質,治水就是抓轉型。

(4)五水共治是哪五水擴展閱讀:

五水共治的意義:

「五水共治」運用系統思維方法。由於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單獨追求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是低效率的,而且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治水的五個方面具有內在聯系、互為因果,就要採取聯系的、發展的思維設計治水目標、治水工程、治水途徑、治水方法、治水制度。

治污水直接影響保供水,對於水質性缺水的區域,污水治理好了,水資源供給就有保障了;治污水直接影響抓節水,污水經過治理是可以回用的,回用水比例越高,取用水比例就越低,就實現節約用水的目的。

保供水和抓節水是水資源的兩種管理方式,前者屬於供給側管理,後者屬於需求側管理,兩者有機結合正好實現了供求互動。抓節水對治污水具有重要影響,通過節約用水,可以保障生態用水,也減少污水排放。

防洪水和排澇水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排澇水做得好就保障了防洪水工作,防洪水做得好就減輕了排澇水的壓力。

「五水共治」具有范圍經濟效應。經濟學原理指出,當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費用低於分別生產每種產品所需成本的總和時,就稱為范圍經濟。同樣,當「五水共治」的費用低於五種水分別治理的成本總和時,就具有范圍經濟效應。

實踐證明,統籌謀劃「五水共治」,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單打獨斗式的治水工作,就可能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

我省「五水共治」正是按照系統思維觀,統籌謀劃治水的五個方面,在治水工作中充分彰顯了生態效益——保障水生態安全和改善水環境質量;經濟效益——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實現治水目標並以治水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社會效益——保障飲用水和水環境等基本民生需求並解決水安全問題。

⑸ 五水共治是指哪五水

五水共治具體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

1、治污水:參與河道巡河;舉報河道污染問題,為治水提出建議;不向河道扔垃圾;購買使用無磷洗衣粉;對家庭垃圾分類投放,方便填埋場進行回收處置,減少垃圾滲濾液對水體污染;農村生活污水主動納管處理;企業達標排放,不亂排污水等;

2、抓節水:關水龍頭、帶頭使用節水器具,如節水馬桶、節水龍頭;日常生活一水多用,如洗菜水用來拖地、沖馬桶;支持政府開展節水器具改造;在小區內實施雨水收集,將收集的雨水用來灌溉樹木;洗菜、洗衣不用流水沖洗,用淘米水澆灌陽台花草等。

3、排澇水:支持配合政府在小區內實施易澇易淹改造工程;不向窨井亂扔垃圾、雜物以免堵塞排水管道;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路面小區積水等、撥打熱線12345以便及時採取措施;對周邊實施的排水工程參與監督,並提出合理建議;參與社區組織的各類義務勞動,疏通清理排水渠道;支持水利工程建設等。

4、保供水:冬季對戶外裸露的自來水管、水表等進行包裹防止凍裂,減少自來水流失;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種菜、耕作、施肥、扔垃圾,以免影響水質;不在飲用水源水域內游泳、垂釣、洗滌;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從事生豬、雞鴨鵝等養殖;不砍伐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樹木;選合適的水管材料,不造成供水二次污染等。

5、防洪水:不佔用河床種菜、搭建非法建築;熟悉周邊防汛防颱避難場所位置及逃生路線;不毀林燒山、毀林種茶,亂砍森林;不往行洪河道傾倒建築垃圾、渣土等;種植山核桃、香榧等經濟作物時不使用除草劑殺滅地面灌木叢;對山塘水庫堤壩裂縫、管涌等情況向巡查人員或當地政府報告等。

(5)五水共治是哪五水擴展閱讀:

「五水共治」,涉及不僅是技術問題,更多的卻是人的問題。現代科技發展迅猛,治水的純技術性難題很少,人類干預自然和濫用技術的後果是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如浪費水源、違法排污等等。開展「五水共治」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民心所向,需要全社會的熱情支持和積極參與。在

應該普及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親水、愛水、護水的倡導者。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地宣傳治水工作、普及治水知識,積極動員親朋好友和身邊群眾共同投身治水行動,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爭做親水、愛水、護水的實踐者。

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保持良好生產生活習慣,不亂丟垃圾、不亂排污水、不侵佔河道,為實現武義「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宜居環境貢獻力量。爭做親水、愛水、護水的捍衛者。積極勸導、制止、監督、舉報各類破壞水環境、水資源和水利設施的不文明行為,為「五水共治」守好堅強防線。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治水非一人一日之功,需聚合你我之力。讓我們匯流以成海、聚沙以成塔,則五水可治、家園可興。五水共治、凈美家園,人人有責、家家受益。讓我們眾志成城、攜手共進,積極投身治水行動,保護好每一滴水、每一條河、每一處景。

⑹ 五水共治,那五水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

1、2014年5月27日,浙江省組建成立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團,並部署全省「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工作。

2、2014年5月27日組建的「五水共治」技術服務團,集成了來自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浙江省建設廳、浙江省水利廳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大學、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等部門和單位的200餘名專家。

(6)五水共治是哪五水擴展閱讀:

1、五水共治起源:

根據2013年浙江省水利普查公報,浙江省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760立方米,已經逼近了世界公認1700立方米的警戒線。而且浙江水資源還存在著供需缺口大、結構矛盾突出、污染嚴重、有效利用率低等四大突出問題。

2、五水共治對浙江的意義: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抓五水,是由客觀發展規律、特定發展階段、科學發展目的決定的。可以說,「五水共治」是一舉多得的政策,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

3、五水共治模範城市:

長興、嘉興、麗水、溫州。

⑺ 五水共治的內容是什麼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澇水、供水和節水。】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是一個大目標、大思路。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針,是推進浙江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關鍵之策。浙江是著名水鄉,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鳥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進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題中之義,直接關系平安穩定、關乎人水和諧。可醫治自來水,江水,河水等水流的污染問題。


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為突破口倒逼轉型升級。「五水共治」分三年、五年、七年三步。其中,2014-2016年要解決突出問題,明顯見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決問題,全面改觀;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問題,實現質變。

⑻ 五水共治包括哪五水

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

⑼ 五水共治哪五水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浙江是著名水鄉,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五水共治是一舉多得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

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進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題中核心,直接關系平安穩定、關乎人水和諧。可治理自來水、江水、河水等水資源的污染問題。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抓五水,是由客觀發展規律、特定發展階段、科學發展目的決定的。水是生產之要,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決定了什麼樣的水體水質,治水就是抓轉型;水是生態之基,氣凈、土凈,必然融入於水凈,治水就是抓生態;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臉時要用、口渴時要喝、灌溉時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

(9)五水共治是哪五水擴展閱讀:

從政治的高度看,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抓治水符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落實整改的要求。治水是新形勢下浙江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生態文明建設的訴求、政治文明建設的追求。不能把「邀請環保局局長下河游泳」和「水困餘姚」當成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一笑了之、一談了之!必須通過治水牽一發動全身,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治水和轉型的實際成效,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