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詩經採薇中,雨雪霏霏雨念什麼
雨(yù):下雨。雨,這里作動詞。
出自《小雅·採薇》,原句為: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譯文: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飢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注釋:
1、昔:從前,文中指出征時。
2、往:當初從軍。
3、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
4、思:用在句末,沒有實在意義
5、雨(yù)雪:下雨。雨,這里作動詞。霏(fēi)霏:雪花紛落的樣子。
6、遲遲:遲緩的樣子。
(1)雨雪霏霏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小雅·採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作於西周時期。這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思想主題:
這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全詩六章,每章八句。詩歌以一個戍卒的口吻,以採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
作品出處: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⑵ 「雨雪霏霏」怎麼讀
讀yù xuě fēi fēi 。《詩經·採薇》中有四句被選入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這四句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教學中, 「雨雪霏霏」有讀 「雨(yǔ)雪霏霏」的,也有讀「雨(yù)雪霏霏」的。
《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雨(yǔ)」的注釋是:從雲層中降向地面的水,「雨(yù)」的注釋為:<書>下(雨、雪等)。顯然,前者為名詞,後者作動詞。「雨(yǔ)雪」,指雨和雪兩種自然景象並存的狀態,而「雨(yù)雪」僅指下雪。
課文下方「霏霏」的注釋是:雪花飛舞的樣子;教學參考書中說「雨雪霏霏」描繪的是雪花飄舞的樣子。即是說,詩中並無雨景,只有雪景。因此,此處不能讀「雨(yǔ)雪霏霏」,應讀「雨(yù)雪霏霏」。
⑶ 雨雪霏霏的意思是什麼
「雨雪霏霏」的意思是雨雪交加,大雪紛紛滿天飛的樣子。
雨雪霏霏出自《詩·小雅·採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意思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昔:指出征時。 依依:茂盛貌。一說,依戀貌。 思:語末助詞。 霏霏:雪大貌。
這是詩經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麼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霏霏 fēi fēi
釋義:雨雪紛飛貌,煙、雲等很盛。
例:雨雪霏霏霏霏細雨雲霧霏霏
⑷ 關於雨雪霏霏的讀音
「雨雪霏霏」的讀音為:[yǔ xuě fēi fēi]
⑸ 雨雪霏霏的注音霏字
fēi
釋義:
【形容詞】
(形聲。從雨,非聲。本義:雨雪很盛的樣子)
雨雪其霏。——《詩·邶風·北風》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
駱驛縱橫,煙霏雨散。——《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
【名詞】
彌漫的雲氣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動詞】
飄灑,飛揚。如:霏紅(飛紅。指花瓣飄落);霏煙(飄飛的雲霧);霏微(指煙霧、細雨等到處飄散)
彌漫,籠罩。如:霏霧(飄浮的雲霧);霏彌(飄溢)
⑹ 雨雪霏霏的「雨」的讀音是什麼
雨,此處為動詞,正確發音為yù,雨雪意思是下雪。其他字和現代發音相同。
⑺ 雨雪霏霏的上一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出自詩經的《詩經·小雅·採薇》
⑻ 雨雪霏霏怎麼讀
拼 音
yù xuě fēi fēi
雨雪霏霏,這是詩經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畫,把一個久戰歸鄉的征夫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譯文: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⑼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品析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這是詩經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麼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我們可以想像,他的妻子在家等著他。我們可以想像他的戀人在故鄉等著他。即便是一年中受盡苦難,也要等到相見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個人在獨行,遠處有一盞燈在為他亮著。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著的動力。為了楊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滿著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們思維的發達,把人的想像力發揮到極致。
採薇(節選)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譯文
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而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指精良的裝備)。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啊。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9)雨雪霏霏擴展閱讀:
小雅·採薇簡介
《小雅·採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詩歌以一個戍卒的口吻,以採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
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