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石大米是多少
朝代不同,一旦重量並不一樣,但大致都在90多斤左右。
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
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
明朝米價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後基本上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小街邊買個饅頭要660多元,太貴了吧。
B. 古時一石米是多少斤
每個朝代都不一樣的
古時官員的薪俸多以糧食計算,而米價也是太平盛世中較穩定的比較體,所以可以作為參照物。康熙後期,據曹寅於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所奏〈報自兗至寧一路聞見事宜〉折:「江寧上白米價一兩二、三錢···漕船一到則米價更賤···」即當時災荒時,上白米一石為白銀一兩二、三錢,一石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約一斤八兩,一石即為一百八十斤。比照現在價格,大米緊缺時,優質米一元多一斤,則一兩銀子約合人民幣一百五十元。考慮到上白米在當時是緊俏、高檔物品,且當時銅錢與銀子比價失調,本應一兩銀換一千錢,可當時一兩銀子可換一千二、三百錢,所以銀子的價格較高,一兩銀子約合現在二百元的購買力。
C. 一石米是多少市斤
一石
有59200克,即制59.2公斤,118.4斤。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斗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斗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數據。」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
D. 一石米是什麼字
這是擴展B里的字,無音義注釋。網頁顯示不出,字見圖片。
E. 一石米是什麼意思
一石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約一斤八兩,一石即為一百八十斤。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1.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2.重量單位。
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歷志上》。 作為容量單位,石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穀、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個比重問題。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F. 一石米一個人可以吃多久
我們按重量來考慮吧,在古代有很多種用法或者演算法:有人總結,漢代一石=60KG,宋代一石=97KG,唐朝一石=53KG,明代一石=50KG,清代一石=28KG,秦代一石=109KG。
我們按照消耗和體型估計:古代人:現代人=1:1,戰爭消耗:平時消耗=1.5:1.,按一個人一天大概吃一斤半糧食,半斤菜,半斤肉;這里的肉菜折算到糧食中那麼就是一人一天消耗2斤糧食。那麼古代征戰中的士兵,一個人最少每天消耗1.5kg的糧食。
ok,古代征戰中,一石糧食能夠一個人吃多久呢?結合上面的計算,漢代一石40天,宋代一石64天,唐朝一石35天,明代一石33天,清代一石18天,秦代一石72天。
而在急行軍和作戰的情況下消耗量更多,有肉食的情況下消耗的量更少。
G. 日本戰國的一石米到底是多少
日本戰國時代一石到底是多少斤米,沒有確切的史料數據。有人說是17~20公斤,有人說相當於1.8中國石,有人說等於150公斤,有人說是30公斤,有人說一石稻穀是120斤。
根據容積、畝產、食量等推算出比較靠譜的結論:
一石=156.3升,相當於糙米約220斤,少則不少於215斤,多則不高於235斤。
H. 古時候說的"一石米"等於多少斤
前言:
」石「這個概念,古時就有,即表重量又表體積。但主要還是以表體積為主,因為古時的」石「主要用於糧食的計量。而糧食,又是一個國家存亡的重中之重(民以食為天),在我國古時,糧食是以體積來換算的。比如魯訊《多收了三五斗》中就有記載,糧食計量的用具為」斛「,而」斛「就是一種體積計量器具。
而歷朝歷代,1斛=1石=10斗=100升。因此,要回答」一石米「到現代」多少市斤「的換算,則需要將單位容積的糧食換算成重量。但這其中,有諸多的不便:
1,不同的糧食密度不同,體積算重量的值肯定也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古時以體積計算糧食而不以重量)
2,就算是相同種類的糧食,由於其含水量的不同,最終也一定導致其密度不同。
3,歷朝歷代對於」升「,」斗「的容積定義,也是不同的。而您在問題中並沒有指明朝代。
為解決如上問題:
1,因現代沒有權威的數據證明一公斤糧食應該是多少升,因此,我在換算時,將以一升(公制)大米重1市斤半(0.75千克)作為大米的密度標准,這是我以前上學時做的實驗得出的數據,這其中肯定是有偏差的,也請您多包涵。您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依據物理學知識實際測量一下。
2,我將例舉各朝各代的」升「的容積定義,並將其換算成市斤。
具體如下:
1,秦漢:漢在度量衡上沿襲秦制,因此,此處以漢石論。
漢時1升=現今的200毫升(參考吳慧《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附圖如下)
I. 古時候說的"一石米"等於多少斤
一石大米有59200克,即59.2公斤,118.4斤。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斗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斗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數據。」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
古代重量單位換算標准: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豆:容量單位。
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J. 古時一石米是多少
石(dan 第四聲,與「擔」同音)是容量單位,一石等於10斗,1斗等於10升,所以1石米就是100升米。
擔是重量單位,1擔等於100斤。
二者單位不同,與米的密度有關,不太好比。
很多地方將「石」與「擔」通用,是不規范的。
(1升米現在重1.2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