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同花順裡面怎麼看一支股票的當前持有機構(持股基金)
右下角的實時交易價格點右鍵,裡面有
Ⅱ 如何知道一隻股票的散戶、機構持股數目
具體的數字肯定是看不出來的,只能看個大概,比如很多基金重倉股象萬科,招行什麼的機構持股比較多,這個從軟體上就能看到,按F10即可。
Ⅲ 如何查股票的機構持倉比
機構持倉沒那麼容易查出來的,都是季度的數據多,最好就是關注該股票上市公司官網。
在實物交割或者現金交割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個人意願,自願地決定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而投資者(做多或做空)沒有作交割月份和數量相等的逆向操作(賣出或買入),持有期貨合約,則稱之為「持倉」。在黃金等商品期貨操作中,無論是買還是賣,凡是新建頭寸都叫建倉。操作者建倉之後手中就持有頭寸,這就叫持倉。
Ⅳ 怎麼能知道一支股票機構的持倉倉位是否具有控盤能力
1、若用分析軟體則最簡單,用相應的鍵就可估算出換手率及成本價,這是最精確的演算法;
2、一般而言,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在40-60天,即8-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我們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演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
作為一個莊家,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一般而言,一個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00%,則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以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莊家的最低目標位,不管道路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這個價位,因為莊家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莊家資金大,進出兩難,有時,你也拋也拋不出去呢?這是莊家永遠的心痛。
Ⅳ 怎樣看出主力的持倉量
你好,在判斷莊家持倉量時我們一般用以下幾中方法。
1.換手率計算
用換手率來計算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而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是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量」
與「價」似乎為一對互不甘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價」必會緊緊跟上「量」的步伐,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般。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X100%。計算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首先需確認莊家何時開始建倉?參考周K
線圖的K線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 證明有莊家介入,周MACO 指標金叉可認為是應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一般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30%,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比率大約是20%。但股價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假設放量:縮量=2:1,可得出如下推論:假設若上漲時換手為200%,則下跌時的換手應是100%,這段時間總換手率為300%,則可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30%-100%×20%=40%,即莊家在換手率達到300%時,
其持倉量才達到40%,即每換手100%時其持倉量為40%/300%×100%=13.3%。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乘以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
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300%—450%之間,只有有了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
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 莊家基本已吸足籌碼,接下來應家會開始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從短線交易變為中線持股。
在平時的看盤中,我們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以及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相信必有厚報。
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應家的成本區,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的150%(50%+ 1)。
2.根據吸貨期的長短判斷
對吸貨期很明顯的個股,簡單演算法是將吸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貨期,即可大致估算出莊家的待倉量。莊家持倉量=吸貨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
。吸貨期越長,莊家待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沒有經過充分的吸貨期,其行情是難以持續。
3.根據該股在大盤整理期的表現來分析
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卷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貨,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
4. 根據上升過程中的放量情況來判斷
一般來說,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會同步放大,某些莊家控盤的個股隨著股價上漲,成交量反而縮小,股價往往能一漲再漲,對這些個股可重勢不重價。莊家持有大量籌碼,在未放大量之前就可一路持有。如果需要較為准確地計算莊家待倉量,可使用我多年經驗總結的「求和平均法」,誤差較小。
第一步,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
公式如下:當日莊家買入量=(外盤1/2+內盤1/10)/2,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換手至少達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莊家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進行不厭其煩的統計分析,經過長時間實證統計,准確率極高,誤差率通常小於10%。
第二步,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我們的經驗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估算出莊家的持倉量。莊家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主動性買入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
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在默默吸納,莊家為了降低進貨成本而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仍會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
因此,這段時期莊家吸到的貨,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所以,忽略散戶買入量後的「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1/4,主動性買入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的1/3 或1/4。
公式二如下:莊家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1/3(1/4),為謹慎起見可以以較低量確認。
第三步,個股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准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在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莊家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
我們的經驗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3、4倍等,股價走勢就進入新的階段,也預示著莊家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莊家持倉的
公式三如下: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的計算結果除以3。
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莊家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入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這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 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莊家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莊家手中的持倉量。
最後,為了確保計算的准確性,將以上三個公式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終得出的就是莊家的持倉數量。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Ⅵ 怎樣查看一支股票的主力持倉情況
就是看大單流入哪個版塊的,和整個大盤是流入還是流出。但是一般知道流入哪個版塊沒用,因為買的是個股而不是版塊。要知道流入哪個個股才有實際價值。一隻股票查看是否有主力介入一般有以下幾點:
放很小的量就能拉出長陽或封死漲停。相中新股的莊家進場吸貨,經過一段時間收集,如果莊家用很少的資金就能輕松地拉出漲停,那就說明莊家籌碼收集工作已近尾聲,具備了控盤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盤面。 其二,
K線走勢我行我素,不理會大盤而走出獨立行情。有的股票,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不跌。K線走勢起伏不定,而分時走勢圖劇烈震盪,成交量極度萎縮。莊家到了收集末期,為了洗掉短線獲利盤,消磨散戶持股信心,便用少量籌碼做圖。
從日K線上看,股價起伏不定,一會兒到了浪尖,一會兒到了谷底,但股價總是沖不破箱頂也跌不破箱底。而當日分時走勢圖上更是大幅震盪。
遇利空打擊股價不跌反漲,或當天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股價迅速恢復到原來的價位。
Ⅶ 如何查詢股票的機構持股數據
股票-專題統計-滬深報表-機構資料-機構持股統計下面的報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