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減稅降費 振興實體經濟會利好什麼股票
減稅會利好高稅負行業,具體要看減稅政策的具體實施細則。
B. 服務於券商的金融科技概念股有哪些
券商板塊如果按照行業市值和影響力來說 龍頭是中信證券,華泰證券 如果按照今年行情表現,龍頭則是輪動變換 從中信建投到國海證券到國信證券,再到前兩天表現尚好的西南證券。不過除了中信建投,其他持續性都比較差
相關概念:參股券商、參股銀行、參股基金、參股申萬、參股銀河證券、參股外資金融、參股徽商銀行 根據 雲財經龍頭挖掘機 自動匹配,參股金融板塊股票最有這些
C. 當前,政府大力倡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並且把金融上升至國家核心競爭力,至善基金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以具體事例來看,2018年,至善基金先後在麗水、紹興、金華等地攜手當地金融辦,開展「鳳凰行動」學習計劃暨私募股權投資巡講活動,邀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案例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沈紅波、浙江省股權投資行業協會秘書長鄭鈞元、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月鵬等專家智庫、行業精英,就「鳳凰計劃」和私募股權投資現狀及發展趨勢作深度解析這也是至善基金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大體現吧。
D. 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為什麼經濟
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現象
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現象經常發生。以股票市場為例,1998-2000年美國新經濟泡沫時期,納斯達克指數從一千六百點最高漲到五千點,而實體經濟在此期間並沒有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股票市場的這種現象就像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說的「非理性繁榮」,其結果是,十幾年後的今天,納斯達克指數還沒有回到歷史高點。
債券市場也是如此。2000年新經濟泡沫破滅後,美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在長達六、七年的時間里實行了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了信貸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尤其是從2003年開始,寬松的信貸條件和日益膨脹的住房泡沫導致次級房貸盛行,至2008年泡沫破裂,引發近百年來最為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直到今天我們還能感受到這場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巨大沖擊。
外匯市場這一特徵更加明顯。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目前每天全球外匯交易量約為五萬億美元,2013年全年預計達到一千四百萬億美元,但其中真正為了滿足貿易需求的交易還不到1%。這樣的市場顯然不夠合理,外匯市場已經脫離了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
中國也出現了金融發展脫離實體經濟的情況。2008年以前,中國的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大致匹配。之後受次貸危機影響,出現了明顯背離,銀行資產的增量高於名義GDP增量達26%。同時由於金融深化不足,銀行又忽略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據統計,中國小微企業約占經濟總量的60%,就業人數的75%,上繳利潤的40%,但是獲得的貸款僅占銀行貸款總量的18%。
影子銀行的增速更為驚人,2007年至今,中國名義GDP增長了2倍,而理財產品規模增長了近14倍,很難說影子銀行的這種增速匹配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債務規模的快速膨脹為未來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埋下了一定隱患。據美國資產管理公司橋水統計,中國目前整體債務規模(包括政府、企業、個人債務)佔GDP的比例約為225%。從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看,隨著經濟體的逐步成熟,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其債務會逐漸積累,因此成熟經濟體的債務水平較新興經濟體略高。而我們目前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居新興經濟體前列,意味著提前透支了未來發展的潛力。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保險資產量在不斷增長的同時,賠付率卻不斷下降。這說明保險公司追求自身利潤的增長,而不是盡力提供真正的保障。過去十年,我國名義GDP增長了4倍,外匯儲備卻增長了9倍等。以上現象均說明,我們的金融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原因
造成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原因是復雜和多方面的,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委託代理關系問題。理論上,金融體系應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而實際經營管理中,由於激勵機制的導向作用,金融機構往往以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這種目標差異,往往導致行為錯配,出現金融機構背離實體經濟利益的情況,甚至給實體經濟製造麻煩。這就是委託代理關系中的激勵不相容問題。
二是外部性問題。金融活動的效益通常不能完全反映其外部性影響。一個奇特的現象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即使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得到金融體系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由於融資渠道狹窄,很多優質的小微企業無法發展壯大,滿足社會需求。這是因為,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由於規模大,信用狀況穩定,從貸款收益和風險的角度考慮,往往是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但它們造成的污染和資源浪費等成本並沒有納入金融體系的考核。小微企業因為缺少資金而損失的社會效益也不會全面、直接地反映在金融活動的成本和效益中。
三是信息不對稱。許多市場都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信息不對稱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於信息披露較少,金融機構有時很難深入了解企業的准確情況和真實需求。比如,對歷史較短、規模有限的小微企業,金融機構很難充分掌握其經營變化和信用狀況等信息,因此不敢輕易發放貸款,導致小微企業出現貸款難的問題;二是由於金融創新的推進,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企業常常無法准確把握這些產品復雜的結構和風險。2008年,中信泰富跟銀行簽訂累計期權合約的初衷是對沖匯率風險,但由於對產品的結構和風險認識不足,最後導致巨虧。
四是不完全競爭。由於政府管制較嚴、技術壁壘較高、前期投入較大等原因,金融行業存在較高的進入門檻。固有的規模經濟效應形成後,市場競爭程度自然下降,容易形成壟斷。處於壟斷地位的金融機構往往以自身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必然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從而離實體經濟需求越來越遠。
五是金融市場參與者非完全理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個重要假設是市場有效,市場有效的基礎是參與者要理性,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金融市場與其他要素市場相比有一個不同的特徵。勞動力、商品、土地等市場交換的標的是實物要素,但在交易過程中受制於媒介,也就是貨幣的可獲取性,因而交易活動容易受到控制和調整。而金融交易的標的本身就是資本,即貨幣。由於交易活動的標的和媒介合為一體,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調節和控制,加上技術進步不斷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在人們不理性的行為驅使下,極容易造成金融體系自我膨脹,脫離實體經濟運行,最後對實體經濟形成沖擊。
如何解決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問題
有什麼方法能解決這些市場機制失靈的問題,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呢?
首先,要加強對金融行業的監管。金融行業對經濟體系的運轉至關重要,應該像監管水、電和煤氣等公用事業一樣,對金融行業進行有效的監管。要更好地設計激勵機制,使得金融機構在優化自身效益的同時,實現實體經濟的預期效用最大化。
其次,考核過程中要綜合考量金融機構的社會效益,不能僅以利潤率為考核目標。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金融只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資本要素交易平台。金融交易過程本身不能創造社會財富。為解決金融機構的外部性問題,要始終堅持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和諧共生、互促共贏的理念,綜合考量金融機構的社會效益,避免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自我繁榮和發展。
第三,對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等新生事物持開放態度。金融體系正常運轉的前提是正確識別市場參與者信用。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等技術,為信息的收集、存儲和整理提供了一個更大、更快、更有效率的平台,並且讓這些信息更流暢地匹配起來。通過運用這些技術,金融機構就可以更好地辨識出個人和企業的行為特徵,從而對其信用狀況合理評估。互聯網還有助於借貸雙方利益捆綁。例如,由淘寶提供貸款的小微企業大多都是依賴淘寶的賣家,通過這種信用質押,自然而然地實現了淘寶和商家的利益捆綁。隨著技術的進步,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將會得到改善。
第四,打破壟斷,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廣大中小微企業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由於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和服務,對大型金融機構的邊際效用有限,還會增加運營成本,大型金融機構從經濟上沒有動力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和服務。所以從資源配置的角度,我們要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鼓勵他們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
最後,增加金融交易的摩擦成本。金融交易成本過低將助推金融機構的非理性繁榮和膨脹,還會導致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金融市場中有很多聰明的頭腦,他們原來是物理、化學或數學專家,最後都加入到金融交易這樣一個「零和游戲」中來。如果把現在外匯市場的交易量由日均五萬億降到一萬億,估計不會對實體經濟的用匯需求產生很大負面影響,但能解放出不少寶貴的勞動力。這些原本參與外匯交易的聰明人,如果能轉而在物理、化學和數學上進行更多的研究和創造,將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E. "股市投資也是金融空轉套利",還說什麼"股市調整有利於實體經濟
證監會方面,被查出前發審委委員違法買賣股票被罰沒4.99億。
保監會方面,周日發布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保險業中流動性風險防控,避免激進投資策略。
銀監會方面,2017年4月21日,銀監會召開一季度的經濟金融形勢會議,對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要求。總體形式與此前的會議有較多的不同,全文都在強調監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題。
F.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G. 股市應該成為什麼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股市的作用就是融資,增加上市公司的口袋,做一些實體項目。如新基建
H. 股票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股票市場總是先反映出實體經濟的情況。
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指人通過智慧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財富,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人們知道了對抽象的文化,可以實現大與小的區分,開始創造大世界和國家與國家聯盟的詞彙,例如;博弈實體政治、博弈實體經濟學、博弈實體外交、博弈實體軍事、博弈實體社會主義。這碩大無比的世界級詞彙和國家級命題,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本來平等的個人主義,變成了一大一小。不要把主義想得多麼偉大,主義都是個人的主張。遺憾的是,博弈實體資本主義詞彙卻變成了很小的、低一級的、單純的、個人主義的經濟主張。
I. 大金融股票有哪些
大金融板塊的股票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民生銀行、平安保險、中國人壽等等,券商中的中信證券、申銀萬國、海通證券、中天城投、同花順、長江證券等。
這些股票在境內市場上市,無疑也會受到各類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如果說過去中國的實體經濟還難以支持銀行業的大發展,也無從在股市上形成對金融板塊的有效支撐,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初步具備了建立相對完善的金融體系,讓金融類股票獲得應有估值的條件。
(9)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利好股票擴展閱讀:
金融股增量資金介入明顯,從成交量分析金融股上漲時放量顯著,而下跌時量能迅速萎縮,顯示出介入資金是立足於長線投資,並堅定看好該板塊的後市。
金融股是解決股權分置的潛在試點板塊,金融股的市場號召力和對資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顯現出來,該板塊有望成為領漲核心,值得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J. 大金融板塊有哪些股票
包括銀行股、券商股、保險股、信託股、期貨商股等。
所謂的大金融,就是指銀行、證券、保險、信託以及互聯網金融理財等等。一般而言,大金融板塊主要以銀行股為主,保險券商是排在銀行股之後的。
金融股增量資金介入明顯,從成交量分析金融股上漲時放量顯著,而下跌時量能迅速萎縮,顯示出介入資金是立足於長線投資,並堅定看好該板塊的後市。
(10)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利好股票擴展閱讀:
金融股交易注意事項:
從買賣雙方決定價格的不同,分為議價買賣和競價買賣。議價買賣就是買方和賣方一對一地面談,通過討價還價達成買賣交易。它是場外交易中常用的方式。一般在股票上不了市、交易量少,需要保密或為了節省傭金等情況下採用。
競價買賣是指買賣雙方都是由若幹人組成的群體,雙方公開進行雙向競爭的交易,即交易不僅在買賣雙方之間有出價和要價的競爭,而且在買者群體和賣者群體內部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最後在買方出價最高者和賣方要價最低者之間成交。
在這種雙方競爭中,買方可以自由地選擇賣方,賣方也可以自由地選擇買方,使交易比較公平,產生的價格也比較合理。競價買賣是證券交易所中買賣股票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