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因素會使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升或下跌
問的太泛泛了,這一句話基本上問到了股票所有的東西。簡單來說能夠使上市公司股票上升或下跌的因素傳統上分為兩大類:基本面和技術面、消息面。
基本麵包括公司自己的任何生產經營人事管理等等所有的一切、所屬行業的任何消息、所在地區的政策、經濟動向、所在國家的政策導向等等你能夠想到的一切與這家公司生產經營有關的事,甚至包括別國的相關經濟政治動作。聽說過「蝴蝶效應」么?大洋彼岸的一隻蝴蝶煽動了一下翅膀,有可能引起美國的一場颶風。只要你能聯繫上的事就屬於這家公司的基本面。
技術面指公司的股票所受到的影響,包括每天的價格、圖形曲線、買家消息、賣家消息、甚至於買賣雙方的背景實力、買賣數量等等。
以上是指已經發生的,而消息面是指還沒有發生的有關這家公司的傳言、正在醞釀的決定。
這些因素包括了全球所有的事情,所以股市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看來你是希望完全把握股票的漲跌規律。但是很遺憾,光中國就近億人炒股,如果有這種可能,地球早就大亂了。
記得十年前有一部美國電影叫做「回到未來」,其中有一段介紹了這種事情發生之後的嚴重後果。正是由於不可能發生才引起了風險越大收益越大的定論。奉勸你還是先多看看電視中的股評,大致了解一下,在學習學習股票的基本知識,然後再准備投身股市吧。
㈡ 金融危機下,哪些牛股逆市上漲
金融危機下,一般醫葯和受通漲影響的個股會收益。
㈢ 股市的漲落由哪些因素決定的為什麼能決定
第二章 影響股市及股價的基本因素
第一節 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
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
下面是美國戰後幾個經濟高峰(低潮)與股價高峰(低潮)的時差表,此表可以進一步證明兩者是不完全同步的。
戰後美國股市循環與經濟循環的時差
股市高峰與經濟高峰的時差 股市低谷與經濟低谷的時差
1948.06 1948.07 1 1949.06 1949.10 4
1953.01 1953.02 2 1953.09 1954.08 11
1956.07 1957.02 6 1957.12 1958.05 5
1959.07 1968.02 6 1960.10 1961.02 4
1968.10 1969.03 3 1970.06 1970.11 5
1973.01 1973.03 2 1974.10 1975.03 6
1979.10 1980.01 3 1980.03 1980.07 4
1981.02 1981.07 5 1982.08 1982.11 3
平均時差為3.5個月 平均時差為5.25個月
根據經濟循環周期來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選擇是:衰退期的投資策略以保本為主,投資者在此階段多採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證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甦時再適時進入股市;而在經濟繁榮期,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盈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散戶,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
當然還在有例外現象不時發生,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於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但卻出現有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而是帶有一定的投機性。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不同種類的股票在不同市況中的表現,有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有優異的表現,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有的卻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總之,投資者還應該考慮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作出具體選擇。
--------------------------------------------------------------------------------
第二節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
通貨膨脹是影響股票市場以及股票價格的一個重要宏觀經濟因素。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比較復雜。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的。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一般是呈正比關系,即貨幣供應量增大使股票價格上升,反之,貨幣供應量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降,但在特殊情況又有相反的作用。
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價格的正比關系,有三種表現:
1.貨幣供給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
2.貨幣供給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即股票的名義收益)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
3.貨幣供給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一種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
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多餘部分的社會購買力就會投入到股市,從而把股價抬高;反之,如果貨幣供應量少,社會購買力降低,投資就會減少,股市陷入低迷狀態,因而股價也必定會受到影響。而另一方面,當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通貨膨脹率甚至超過了兩位數時,將會推動利率上升,資金從股市中外流,從而使股價下跌。
總之,當通貨膨脹對股票市場的刺激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一致;而其壓抑作用大時,股票市場的趨勢與通貨膨脹的趨勢相反。
--------------------------------------------------------------------------------
第三節 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普通商品價格變動對股票市場有重要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商品價格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商品價格出現緩慢上漲,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價上漲率大於借貸利率的上漲率時,公司庫存商品的價值上升,由於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高於借貸成本的上漲幅度。於是公司利潤上升,股票價格也會因此而上升。
2.商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股價沒有相應上升,反而會下降。這時因為,物價上漲引起公司生產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無法通過商品銷售而完全轉嫁出去,從而使公司的利潤降低,股價也隨之降低。
3.物價上漲,商品市場的交易呈現繁榮興旺時,有時是股票正陷於低沉的時候,人們熱衷於及時消費,使股價下跌;當商品市場上漲回跌時,反而成了投資股票的最好時機,從而引起股價上漲。
4.物價持續上漲,引起股票投資者的保障意識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資者從股市中抽出來,轉投向動產或不動產,如房地產、貴重金屬等保值性強的物品上,帶來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價下跌。
第四節 政治因素對股市的影響
這里所說的政治因素,包括:
1.戰爭:戰爭對股票市場及股票價格的影響,有長期性的,亦有短期性的;有好的方面,亦有壞的方面;有廣泛范圍的,也有單一項目的,這要視戰爭性質而定。
戰爭促使軍需工業興起,凡與軍需工業相關的公司股票當然要上漲。戰爭中斷了某一地區之海空或陸運,提高了原料或成品輸送之運費,因而商品漲價,影響購買力,公司業績萎縮,與此相關的公司股票必然會跌價。其他由於戰爭所引起的許多狀況都是足以使證券市場產生波動,投資人需要冷靜的分析。
2.政權:政權的轉移,領袖的更替,政府的作為,及社會的安定性等,均會對股價波動產生影響。
3.國際政治形勢:國際政治形勢的改變,已愈來愈對股價產生敏感反應,隨著交通運輸的日益便利,通訊手段、方法的日益完善,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從獨立單元轉變成相互影響的整體,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財政等結構將緊隨著國際形勢改變,股票市場也隨之變動。
4.法律制度:如果一個國家(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健全,使投資行為得到管理與規范,並使投資者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會提高投資者投資的信心從而促進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如果法律法規不完善,投資者權益受法律保護的程度低,則不利於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與繁榮。
第五節 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1.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貨幣政策是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由於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與貨幣供給總量與貨幣需求總量的平衡相輔相成。因而宏觀經濟調控之重點必然立足於貨幣供給量。貨幣政策主要針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和控制展開,進而實現諸如穩定貨幣、增加就業、平衡國際收支、發展經濟等宏觀經濟目標。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與股票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擴大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對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交易有著積極影響。但是貨幣供應太多又會引起通貨膨脹,使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使實際投資收益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則相反,它會減少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證券市場的活躍和發展。另外,貨幣政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非常大,這種影響對股市的漲跌又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2.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除貨幣以外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另一種基本手段。它對股市的影響也相當大。下面從稅收、國債二個方面進行論述。
(1)稅收
稅收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實現其職能而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也是國家參予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方式。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者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
運用稅收杠桿可對證券投資者進行調節。對證券投資者之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支持或抑制的作用。一般來說,企業從事證券投資所得收益的稅率應高於個人證券投資收益的稅率,這樣可以促使企業進行實際投資即生產性投資。稅收對股票種類選擇也有影響。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客戶,納稅級別高的投資者願意持有較多的收益率低的股票,而納稅級別低和免稅的投資者則願意持有較多的收益率高的股票。
一般來講,稅徵得越多,企業用於發展生產和發放股利的盈餘資金越少,投資者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也越少,因而高稅率會對股票投資產生消極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也會下降。他們常會這么想,「與其掙的錢讓國家拿走,還不如不掙」。相反,低稅率或適當的減免稅則可以擴大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水平,從而刺激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
(2)國債
國債是區別於銀行信用的一種財政信用調節工具。國債對股票市場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首先,國債本身是構成證券市場上金融資產總量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於國債的信用程度高、風險水平低,如果國債的發行量較大,會使證券市場風險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國債利率的升降變動,嚴重影響著其他證券的發行和價格。當國債利率水平提高時,投資者就會把資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國債上。因此,國債和股票是竟爭性金融資產,當證券市場資金一定或增長有限時,過多的國債勢必會影響到股票的發行和交易量,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
第六節 利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對股票市場及股票價格產生影響的種種因素中最敏銳者莫過於金融因素。在金融因素中,利率水準的變動對股市行情的影響又最為直接和迅速。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的價格就上漲;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場的關系,也成為股票投資者據以買進和賣出股票的重要依據。
為什麼利率的升降與股價的變化呈上述反向運動的關系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利率的上升,不僅會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還會使公司難以獲得必需的資金,這樣,公司就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而生產規模的縮小又勢必會減少公司的未來利潤。因此,股票價格就會下降。反之,股票價格就會上漲。
2.利率上升時,投資者據以評估股票價值所在的折現率也會上升,股票價值因此會下降,從而,也會使股票價格相應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時,股票價格就會上升。
3.利率上升時,一部分資金從投向股市轉向到銀行儲蓄和購買債券,從而會減少市場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價格出現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時,儲蓄的獲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資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來,從而擴大對股票的需求,使股票價格上漲。
上述利率與股價運動呈反向變化是一般情況,我們也不能將此絕對化。在股市發展的歷史上,也有一些相對特殊的情形。當形勢看好時,股票行情暴漲的時候,利率的調整對股價的控製作用就不會很大。同樣,當股市處於暴跌的時候,即使出現利率下降的調整政策,也可能會使股價回升乏力。美國在1978年就曾出現過利率和股票價格同時上升的情形。當時出現這種異常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許多金融機構對美國政府當時維持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沒有信心;二是當時股票價格已經下降到極低點,遠遠偏離了股票的實際價格,從而時大量的外國資金流向了美國股市,引起了股票價格上漲。在香港,1981年也曾出現過同樣的情形。當然,這種利率和股票價格同時上升和同時回落的現象至今為止也還是比較少見的。
既然利率與股價運動呈反向變化是一種一般情形,那麼投資者就應該密切關注利率的升降,並對利率的走向進行必要的預測,以便在利率變動之前,搶先一步就對股票買賣進行決策。
對利率的升降走向進行預測,在我國應側重注意以下幾個因素的變化情況:
1.貸款利率的變化情況。由於貸款的資金是由銀行存款來供應的,因此,根據貸款利率的下調可以推測出存款利率必將出現下降。
2.市場的景氣動向。如果市場過旺,物價上漲,國家就有可能採取措施來提高利率水準,以吸引居民存款的方式來減輕市場壓力。相反的,如果市場疲軟,國家就有可能以降低利率水準的方法來推動市場。
3.資金市場的銀根松緊狀況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水準。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水準往往也能影響到國內利率水準的升降和股市行情的漲跌。在一個開放的市場體系中是沒有國界的,如果海外利率水準低,一方面對國內的利率水準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引致海外資金進入國內股市,拉動股票價格上揚。反之,如果海外的利率水準上升,則會發生與上述相反的情形。
--------------------------------------------------------------------------------
第七節 匯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外匯行情與股票價格有著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實行升值的基本的方針,股價就會上漲,一旦其貨幣貶值,股價隨之下跌。所以外匯的行情會帶給股市很大影響。
在1987年10月全球股價暴跌風潮來臨之前,美國突然公布預算赤字和外貿赤字,並聲稱要繼續調整美元匯率,從而導致了人們普遍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前景產生了恐慌心理。匯同其他原因,導致了這場股價暴跌風潮的形成。
在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潮流中,匯率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任何一國的經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入,以及世界貿易的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股市受匯率的影響也會越來越顯著。
第八節 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對股價的影響
「行業」一詞眾所周知且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但是很難也從沒有人給它下過一個確切的定義。這里只介紹行業的一般定義:行業是指作為現代社會中基本經濟單位的企業,由於其勞動對象或生產活動方式的不同,生產的產品或所提供的勞務的性質、特點和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同而形成的產業類別。這就是說,行業是由一群企業組成的,這些企業由於其產品或勞務的高度可相互替代性而彼此緊密聯合在一起,並且由於產品替代性的差異而與其它的企業群體相區別。
分析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與股票價格變化關系的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它是國民經濟形勢分析的具體化。我們在分析國民經濟形勢時,根據國民生產總值等指標可以知道或預測某個時期整個國民經濟的狀況。但是整個經濟的狀況與構成經濟總體與各個行業的狀況並非完全吻合。當整個經濟形勢好時,只能說明大部分行業的形勢較好,而不是每個行業都好;反之,經濟整體形勢惡化,則可能是大多數行業面臨困境,而可能某些行業的發展仍然較好。分析國民經濟形勢也不能知道某個行業的興衰發展情況,不能反映產業結構的調整。例如,一個世紀前,美國的鐵路處於鼎盛時期,鐵路股票炙手可熱。但是在今天,約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沒有坐過火車,鐵路股票已不能再引起人們的興趣。相反,過去被人們冷落的高新技術產業如計算機、移動式電話等行業的股票現在已是門庭若市。這些說明,只有進行行業分析,我們才能更加明確地知道某個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它所處的行業生命周期的位置,並據此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如果只進行國民經濟形勢分析,那麼我們頂多隻能了解某個行業的籠統的、模糊的輪廊。
其次,進行行業分析可以為更好地進行企業分析奠定基礎。前面已經說過,行業是由許多同類企業構成的群體。如果我們只進行企業分析,則雖然我們可以知道某個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但不能知道其他同類企業的狀況,無法通過橫向比較知道目前企業在同行業中的位置。而這在充滿著高度競爭的現代經濟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業所處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約著或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汽車誕生以前,歐美的馬車製造業曾經是何等的輝煌,然而時至今日,連汽車業都已進入生命周期中的穩定期了。這說明,如果某個行業已處於衰退期,則屬於這個行業中的企業,不管其資產多麼雄厚,經營管理能力多麼強,都不能擺脫其陰暗的前景。現在還有誰願意去大規模投資於馬車生產呢?投資者在考慮新投資時,不能投資到那些快要沒落和淘汰的「夕陽」行業。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斷企業所屬的行業是處於初創期、成長期,還是穩定期或衷退期,絕對不能購買那些屬於衰退期的行業股票。
--------------------------------------------------------------------------------
第九節 企業的資產重組與兼並
資產重組作為企業資本經營的重要內容,已成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熱點。據統計,滬深兩地上市公司中,實施或擬實施的 購並、股權轉讓、資產置換等形式的資產重組公司佔五分之一強,並有進一步蔓延擴展之勢。有人甚至認為1998年股票市場將會 形成一個以資產重組為主要內容的高潮。
在中國資本市場深化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資產重組是企業資產(主要是存量資產)優化組合、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必然 選擇。黨的十五大提出「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的戰 略部署,為大 規模的資產重組指明了方向。在一個擁有健全市場機制、完備法律體系、良好社會保障環境的社會經濟中,企業進行 資產重組可以壯大自身實力,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經濟運行效率。(1)與企業自身積累相比,企業購並能夠在短期內迅速 實現生產集中和經營規模 化;(2)有利於減少同一產品的行業內過度競爭,提高產業組織效率;(3)與新建一個企業相比,企 業購並可以減少資本支出;(4)有利於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優勢淘汰劣勢產品,加強支柱產業形成,促進產品結構的調整(5)可 以實現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可以實現國有資產的戰略性重組,使國有資本的行業分布更為合理。
當前,從上海的廣電重組、粵海集團入主新亞快餐,到中遠集團控股眾城實業和上實集團買殼聯合實業的大手筆,再到山東 環宇與蘭陵酒廠以及神馬實業的資產置換等重組案例層出不窮。歸納起來有以下四種類型:
1、大型非上市公司入駐小型上市公司。實質上這是一種「借殼上市」或「買殼上市」。在目前條件下,由於受上市額度 和上市節奏的限制,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殼資源」是非常稀缺的。這一類的買方大多實力雄厚,如中遠(上海)置業、天津泰達、 深圳粵海,而被控方則業績較差,最高每股收益不到0.1元,而且股本較小,流通股不超過5000萬股,股權結構較分散或國 家股、法人股的股東占絕對地位。
2、上市公司內部資產重組或資產置換。一些上市公司業績不佳,但又不願出讓股權交出控股權,為了利用「殼」的融資 功能,只好藉此法以提高業績,以達到國家規定的增資配股的條件。採用此法的公司一般規模較大,資產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還靠 一個更大的母公司。因此,通過資產剝離和資產置換,將一些不良資產剝離出去,並注入一些成長性很強的優質資產來提高上市公 司的業績。這類公司較多,如黃河科技、川鹽化等。
3、上市公司兼並收購非上市公司。由於上市公司多數是我國各行各業中的排頭兵,因此,它的實力和國家扶強扶優的政 策使得多數的上市公司可以採用此法壯大自身實力。
上述三種類型的資產重組,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企業重組相比較,表現出很強的局限性和不足。(1)政府在企業重組中的作用 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痕跡。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一開始股權結構設置就不合理,國有股、法人股比重很大且不能流通,因此,「只要國 有資產不流失到個人口袋」都可以進行資產重組;相當一部分企業重組或多或少都與政府的干預相關,政府以替大多數嚴重虧損企業尋出 路為前提,而企業自身缺乏競爭力和重組動力;(2)資產重組仍然有搞「圈錢運動」的嫌疑。部分上市公司或母公司進行重組僅僅是為 了達到配股的最低標准,短期行為較嚴重,真正以轉換經營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目的資產重組較少。這樣的資產重組可能會成為炒 作的題材,但整個社會的實際生產並沒有增加,股市持久發展就缺乏堅實的基礎;(3)資本市場法制建設嚴重滯後。除1989年國家 頒布的《企業兼並的暫行辦法》和現有的《公司法》,缺乏對當前資本經營的指導性法規,一些現有的法規相互磨擦現象,給資產重組的 非規范運作大開綠燈。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買方市場已正式形成,國有企業只有徹底實現從生產管理型向資本經營的質變,真正自主 地、規范地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實現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資本經營、資產重組,才能實現全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從國際經驗看,並購能使企業實現超常規發展,但也容易出現再度分化,企業價值受損、債務負擔加重甚至破產的風險。企業在 兼並熱潮中必須保持冷靜,不要只圖眼前利益,必須站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高度及企業戰略性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加強科 學管理,扎實工作,不斷提高企業兼並重組水平。為此我們應警惕時下「為重組而重組」的傾向,應站在國民經濟和企業自身戰略性發 展的高度看待兼並重組,提高運作質量。
㈣ 請學金融學的朋友幫忙解下題
C,C,A,ABDBCB
㈤ 什麼導致股票下降或上升
基本因素
基本因素主要指在較長趨勢中,來自股票市場以外的能夠影響股價變化的經濟、政治因素等,其中,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經濟因素
1.經營狀況。經營狀況即指發行公司在經營方面的概況包括經營特徵,如公司屬於商業企業還是工業企業,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產品性質,內銷還是外銷,技術密集型還是勞動密集型,批量生產還是個別生產,產品的生命周期,在市場上有無替代產品,產品的競爭力、銷售力和銷售網等。此外,公司的經濟狀況還包括員工的構成以及管理結構、管理水平等。上述因素既可直接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亦可間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意向,進而影響股價變化。
2.財務狀況。發行公司的財務狀況亦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直接原因。依照各國法規,凡能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都必須公開,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還需定期向社會公開。衡量公司財務狀況的主要內容包括:(1)資產凈值。資產凈值也就是公司的自有資本(資本金+創業利潤+內部保留利潤+該結算期利潤)。它是考察公司經營安全性和發展前景的重要依據。(2)總資產(負債+資產凈值)。它顯示公司的經營規模。(3)自有資本率(自有資本B總資產×100%)。它反映了公司的經營作風和抗風險能力。(4)每股純資產,即每股帳面價值(資產凈值B發行數量)。它反映了股票的真實價值。(5)公司利潤總額及資本利潤率(當期利潤B總資本)等等。
在上述指標中,公司盈利(利潤)對股價的影響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公司盈利是影響股價變化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因為股票價值是未來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現值,而股息又來自於公司盈利,由此,盈利的增減變化就成為影響股票價值以及股票價格的最本質因素;公司盈利與股價變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司盈利增加就預示著股價上升,反之亦然,此外,股價與盈利的變動也不一定同步,股價往往先於盈利的增加而上漲,且上漲的幅度往往會超過盈利增加的幅度。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公司盈利與股價變化總是脫節的,因而上述假定是錯誤的。持這種意見的人還舉出某些具體實例來說明。如美國在1923年至1929年間,股價與公司盈利的變化完全是相悖的,又如構成美國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的30種股票為例,1938年至1941年間,利潤大幅度上升,股價反而下跌,而1941年至1946年間,利潤下跌,股價卻反而上升。1946年至1950年間,利潤倍增,而股價卻保持相對平穩。1950年至1960年,利潤的增長率不足10%,而股價卻大幅度地上漲3倍以上。這些數字均表明股價變化與公司盈利並無必然的相關性。持這種意見的人還指出,根據經驗,經濟處在繁榮時期,股價不是根據現有公司的盈利來評估,而是根據將來的收益加以評估。
第三種意見是前兩種意見的折衷,認為利潤的變動與股價的變化並非無關,只是利潤因素對股價的影響,要依據其他影響因素的相對強度,當各種因素相對強度大甚至同時發揮影響作用時,利潤因素則被淡化;當利潤因素的影響強度超過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時,兩者的關系才顯露得較為明顯徹底。
3.股利派發。對於大部分股東而言,其投資股票的動機是為獲得較高的股息、紅利,因此,發行公司的股利派發率亦是影響股價極為重要的原因。公司的盈利增加,為投資者增加股息提供了可能性。但股利的增加與否,還需取決於公司的股利政策。因為增加的盈利除了可能被用於派發股利外,還可能用於再投資。股利政策不同對股價影響則很大,有時甚至比公司盈利的影響更為直接、迅速。一般的情況是,當公司宣布發放股利的短期內,股價馬上出現升勢,而取消股利則股價即刻下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發行公司對股利派發進行不同的技術處理也會對股價產生影響。一般說來,股利的種類包括現金股利、財產股利(實物股利)以及股票股利三種。在不同的情況下,採取不同種類的股利派發則有明顯的影響作用。如在股價看漲的情況下,按同樣的股利率,以股票股利(俗稱「紅股」)形式派發則明顯影響股價,其原因在於:在上述情況下,股票股利可比現金或財產股利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舉例來說,某股票面值10元,市價60元,股息50%。如果以現金股利形式支付,將得到現金5元;如果以股票股利形式支付,將得到0.5股股票,市價高達30元。
當然,支付股票股利對於發行公司而言,可以防止資本外流,有利於擴大公司資本總額。但是,由於增加了股份,也加重了股利派發的負擔,尤其在公司經營狀況與利潤不能同資本額同步增長的情況下,將導致股價下跌。
4.新股上市。公司新上市的股票,其價格往往會上升。
原因在於:一方面新上市的股票價格偏低,另一方面也由於投資者易於持續地高估股票價值。此外,某公司的新廠開工以及合並其他公司,說明此公司的未來業績有所變動,因而股價也易於隨之變化。另外,已上市股票增資(增股)發行亦會影響股價。如1990年9月,上海延中股票實行溢價增股,老股東有權每2股認購1股,每股96元,而同期掛牌價即為142元1股,場外交易則股價飛漲,最高達到600元1股。
必須看到,新上市的股票對其他已上市股票的股價也會有不利的影響,新上市股票的種類、數量過大,則對整個股市的價格亦會有所沖擊,進而降低平均股價並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股價的差距。
5.股票分割。一般大面額股票在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運動後,都會經歷一個分割的過程。一般在公司進行決算的月份宣布股票分割。由於進行股票分割往往意味著該股票行情看漲,其市價已遠遠脫離了它的面值;也由於分割後易於投資者購買,便於市場流通,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此外,由於投資者認為股票分割後可能得到更多的股利和無償取得更多的配售股權,因而增加購買並過戶,使股市上該種股票數量減少,欲購買的人更多,造成股價上漲。
6.利率水平。從股票的理論價格公式中可以反映出利率水平與股價呈反比關系,實際表現也往往如此。當利率上升時,會引起幾方面的變化,從而導致股價下降;一是公司借款成本增加,相應使利潤減少;二是資金從股市流入銀行,需求減少;三是投資者評估價值所用的折現率上升,股票價值因此會下降。反之則股價會上升。
美國在1978年也曾出現過利率和股價同時上升的反常現象,其原因主要有二:當時許多金融機構對美國政府維護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抱有信心;當時股票價格已經跌到最底點,遠遠偏離了股票的實際價值,從而使外國資金大量流入美國股票市場。
利率水平對股價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反應也比較迅速。
而要把握股價走勢,首先要對利率發展趨勢進行全面掌握。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貨幣供應量、中央銀行貼現率、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銀行貼現率降低、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下降,就表明中央銀行意在放鬆銀根,利率顯下降趨勢;反之,則表示利率總的趨勢在上升。
7.匯率變動。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總的說來,如果匯率調整對未來經濟發展和外貿收支平衡利多弊少,人們對前景樂觀,股價就會上升;反之,股價就會下跌。
具體看,匯率變動對股價的影響主要是針對那些從事進出口貿易的股份公司,它通過對營利狀況的影響,進而反映到股價上。一般說,本國貨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卻有利於進口,而貶值卻正好相反。這種影響也表現在:如果公司產品出口,當匯率提高,則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受到削弱,公司盈利狀況下降,如果公司的某些原料依賴進口,產品主要在國內銷售,當匯率提高,使公司原材料成本降低,盈利上升。此外,如果預測到某國匯率將要上漲,那麼貨幣相對貶值國的資金就會向上升國轉移,而其中部分資金進入股市,股市行情可能上漲。
8.國際收支。現代經濟日益一體化、國際化,因而,國際收支狀況也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處於逆差狀況,對外赤字增加,進口大於出口,此時,政府為扭轉這類狀況,會控制進口,鼓勵出口,並相應地提高利率,實行緊縮政策,或降低匯率使本國貨幣貶值,從而造成股價看跌;反之,股價將看漲。
9.物價因素。商品的價格是貨幣購買力的表現,所以物價水平被視為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上升時,公司的產品能夠以較高的價格水平售出,盈利相應增加,股價亦會上升。但是,這也要根據情況而定。如物價上升時,那些擁有較大庫存產品的企業的生產成本是按原來的物價計算的,因而,可導致直接的盈利上升;對於需大量依賴新購原材料的企業而言,則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由於物價上漲,股票也有一定的保值作用,也由於物價上漲,貨幣供應量增加,銀根鬆弛,也會使社會游資進入股票市場,增大需求,導致股價上升。
需要說明的是,物價與股價的關系並非完全是正相關,即物價上漲股價亦上升。當物價上漲到一定程度,由於經濟過熱又會推動利率上升,則股價亦可能下降;此外,如物價上漲所導致的上升成本無法通過銷售轉嫁出去;物價上漲的程度引起投資者對股票價值所用折現率的估計提高而造成股票價值降低;物價上漲的程度使股票的保值作用降低,投資者把資金從股市抽出,投到其他保值物品方面時,等等,股價亦會相應下降。
物價與股價的關系最為微妙、復雜。總的說來,物價的上升對股價走勢既有刺激作用又有壓抑作用。當其刺激作用大時,其趨勢與股價走勢一致,當其壓抑作用大時,其趨勢則可能與股價走勢正好相反。
10.經濟周期。經濟周期的循環、波動與股價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一般情況下,股價總是伴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而升降。在經濟復甦階段,投資逐步回升,資本周轉開始加速,利潤逐漸增加,股價呈上升趨勢。在繁榮階段,生產繼續增加,設備的擴充、更新加速,就業機會不斷增多,工資持續上升並引起消費上漲;同時企業盈利不斷上升,投資活動趨於活躍,股價進入大幅度上升。在危機階段,由於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減少,造成整個社會的生產過剩,企業經營規模縮小,產量下降,失業人數迅速增加,企業盈利能力急劇下降,股價隨之下跌;同時,由於危機到來,企業倒閉增加,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股價亦急劇下跌。在蕭條階段,生產嚴重過剩並處於停滯狀態,商品價格低落且銷售困難,而在危機階段中殘存的資本流入股票市場,股價不再繼續下跌並漸趨於穩定狀態。
不難看出,股價不僅是伴隨著經濟周期的循環波動而起伏的,而且,其變動往往在經濟循環變化之前出現。兩者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為:復甦階段-股價回升;繁榮階段-股價上升;危機階段-股價下跌;蕭條階段-股價穩定。
11.經濟指標。社會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動與股價的變化也有重要的關系。較重要的經濟指標包括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生產指數、經濟成長率、貨幣供應量、對外貿易額等。因為這些指標都是綜合指標,指標下降則表明國家經濟不景氣,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會好,其發行的股票的價格也會下降;反之,指標上升,股價則容易上漲。
12.經濟政策。政府在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外貿政策等方面的變化,會影響股價變動。就財政收支政策看,當國家對某類企業實行稅收優惠,那就意味著這些企業的盈利將相應增加,而這些企業公司發行的股票亦會受到重視,其價格容易上升。從財政支出政策看,當國家對某些行業或某類企業增加投入,就意味著這些行業、企業的生產將發展,亦會同樣引起投資者的重視。此外,如產業政策的執行,政府對產品和勞務的限價會導致相應股票價格下跌;稅收制度的改變,如調高個人所得稅,則會影響社會消費水平下降,引起商品滯銷,乃至於影響公司盈利及股價下跌,等等。
(二)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指能對經濟因素發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如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政治事件、外交關系、執政黨的更替、領導人的更換等都會對股價產生巨大的影響。
政治因素對於股價的影響,較為復雜,需具體分析其對經濟因素的影響而定。例如戰爭通常被視為政治因素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其對股價的影響也不一定。以1990年8月,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發的伊拉克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戰爭而言,其影響程度則不一樣。
㈥ 黃金類的股票,在哪幾種情況下會上漲,比如說通貨膨脹,還有哪幾些情況
過去10年,投資黃金有時就像是一種只賺不賠的買賣。自2001年以來,金價每年都在上漲,年均漲幅達到可觀的18%。
然而今年,這種情況正受到挑戰。通常屬於黃金看漲派的銀行分析師,在預言金價將升至創紀錄水平的同時也發出警告稱,根據最新形成的共識,2011年可能會成為金價見頂的一年。
去年,金價上漲了30%,12月中旬曾創下每盎司1430.95美元的紀錄名義峰值,但自那之後累計下跌了7.5%,本周已跌至每盎司1322.70美元的3個月低點。
金價一再上漲的階段已經結束。除高盛之外,包括瑞銀(UBS)、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麥格理(Macquarie)和貴金屬咨詢公司GFMS在內的其它機構也都預測,金價將在今年末或明年初見頂。
由於亞洲的通脹顯著加劇,新年的第一周,來自該地區的黃金需求大幅上升。此外,各國央行已停止出售黃金儲備,轉而成為黃金的重要買家
此外一些投資者認為,較長期而言,美國將面臨高通脹。他們辯稱,美聯儲將無法成功退出其「定量寬松」政策。由於通脹高企,因此即便名義利率上調,實際利率也仍將處於低位。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很有可能會繼續將資金投入黃金。
如果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范圍擴大,金價上漲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一些人認為,債台高築的美國各州可能會引發新的金融動盪。
共同基金今年能否旺銷,將主要取決於穩定通脹的經濟政策能否成功——食品價格和工資的上漲推高了通脹。
面對通脹上升的威脅,有關政府部門再三提高了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最近一次是1月14日),並上調了利率(上一次是在去年12月26日)
共同基金今年能否旺銷,將主要取決於穩定通脹的經濟政策能否成功——食品價格和工資的上漲推高了通脹。
面對通脹上升的威脅,有關政府部門再三提高了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最近一次是1月14日),並上調了利率(上一次是在去年12月26日)。
投資於國內的基金必須克服上海股市的糟糕表現。上證綜指去年下跌11%,比大多數國際股市的表現都差。由於政府出台了遏制房地產市場投機的措施,2010年流入股市的資金有所減少。盡管股市受挫,房地產市場卻在繼續上漲,吸引居民儲蓄。
另一個影響2010年股市表現的因素是非流通股的解禁。在2005年的股改中,部分股票在一段時期內被禁止上市交易,而是將計劃逐步推向市場。
這些限制正在一步步解除,去年有價值5.2萬億元人民幣的非流通股解禁,進一步壓制了股價。
㈦ 試述在哪些情況下金融機構的股票價格會上升
1.大牛市,沒有股票跌全漲
2.救市,全跌成狗國家隊拉自己的盤子
3.金融創新項目出台,比如滬港通深港通一類
㈧ 試述在哪些情況下金融機構的股票價格會上升
構的格會上升
㈨ 97金融危機時上漲股票股票有那些
000792.600085.600835
㈩ 金融危機,股票何時上漲
不解決大小非破1500都是時間問題而不是1800這么簡單了
熊市繼續著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機構出貨股評的鼓雜訊在熊掌下一片狼跡,所謂的反轉不過是機構再次給個人投資者編織的一幅美麗的夢而已,既然是編織的,當機構出貨目的真正實現後,夢就該醒了.一切固執的看多者反復的抄底行動帶來的只是機構的反復出貨熊市時間延長而已,機構的倉位越低,未來的走勢可能越不好看,這次印花稅行情機構出貨接近千億,散戶被套資金也是近1500億,血的教訓再次放在投資者面前,在導致大跌的大小非沒解決前憑主觀願望希望迎來反轉行情本來就是個不顧現實的夢,機構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選擇逃命的時候,個人投資者憑什麼去迎接反轉行情?之前有人曾經長期攻擊我罵我憑什麼一直看空股市誤導散戶賣出股票(我自認為曾經幫助很多人在4000點以上的高位跑掉了沒害他們,問心無愧,我只是在盡努力提醒股友風險而已,在反彈面前至少要有人保持清醒能夠提醒風險,就當我是苦葯吧不好吃),我不是憑的主觀意願,而是客觀存在的資金面崩潰狀態的現實來分析股市的,資金面、信心面長期處於崩潰狀態,政府全出些擦邊球政策忽悠個人投資者,當然不管是機構、股評還是媒體政府都大勢噴多,把一些垃圾政策說成實質性的政策,把散戶活活的吸進去當機構和大小非的靶子,政府用意多想想吧?真的是愛護個人投資者嗎?如果攻擊我的人有時間到處下些文章來攻擊我不如多想想怎麼多幫幾個散戶朋友分析下怎麼躲過大盤熊市的危機吧,已經被套的至少要幫他們減少傷害,而不是把時間放在怎麼攻擊我上,放在怎麼讓散戶違背客觀熊市的現實去抄底被套,都是散戶錢來得不容易。請多為股友們想想把,我在這里就先謝謝你們了。
可交換債:穩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換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一樣,也具備贖回、回售的條款,以及向下修正轉換價的可能性。可交換債業務的推出,讓「大小非」股東多了一種市值管理、債務融資的工具。對投資者而言,則多了一種新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從發行股東角度看,在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換期可以溢價出售,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可以獲得當前融資,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困境。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市場轉好上漲,投資者擁有的換股期權將轉化為實利,從而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但是該政策都是在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會有作用,也就是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但是現在是牛市嗎?誰願意去在下跌市中賭股市將長期上漲??又讓散戶去消化嗎?而且該政策還存在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大規模發行也面臨一些障礙。一方面,換股價格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大規模發行可能會影響到大股東的控股權,大股東會願意嗎? 對於「小非」而言,可交換債的發行門檻稍顯嚴格。證監會要求發行可交換債的股東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額不少於3億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為發行主體。 既然小非不具備資格,大非又會因為股權受損,大非會主動伸脖子挨宰嗎?那該政策真的能夠解決大小非問題嗎?文字游戲是政府最喜歡玩的,其實把字眼看清楚了什麼也不是。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