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股票 » 基於行為金融學的股票投資

基於行為金融學的股票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8-06 03:05:24

① 基於行為金融學的投資策略有哪些

逆向投資策略:是利用市場上存在反轉效應,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的投資方法。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現, 並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業績較好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和對業績較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現象,這就為投資者利用逆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慣性投資策略:利用動量效應所表現的股票在一定時期內的價格粘性,預測價格的持續走勢從而進行投資操作的策略。也就是買進開始上漲,並且由於價格粘性和人們對信息的反應速度比較慢,而預期將會在一定時期內持續上漲的股票,賣出已經開始下跌而由於同樣的原因預期將會繼續下跌的股票。

動量效應,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續原來的運動方向的趨勢,即過去一段時間收益率較高的股票在未來獲得的收益率仍會高於過去收益率較低的股票。更多財經知識可查詢炎黃財經

② 急~請問「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的英文翻譯。求幾篇關於「情緒影響股票投資」的英文文獻。。

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

Martin Dufwenberg, Marital investments, time consistency and emo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02.
我也只找到這一篇,具體地址在ScienceDirect裡面,可以下載PDF的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6V8F-45FYDJS-8&_user=2176452&_coverDate=05/31/2002&_alid=1646302804&_rdoc=1&_fmt=high&_orig=search&_origin=search&_zone=rslt_list_item&_cdi=5869&_sort=r&_st=13&_docanchor=&_ct=8252&_acct=C000056499&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2176452&md5=&searchtype=a

③ 行為金融學的未來的探索

行為金融學(金融學分支學科)就是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是一門新興邊緣學科。行為金融學是金融學的熱門邊緣交叉學科,對傳統金融理論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的探索:
1、需要建立新的基本理論框架;
2、需建立統一獨特的嚴密邏輯的分析範式;
3、需要建立新的基於行為的核心模型;
4、需要確立明確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5、需要有明確的研究主線和獨特的知識點;
6、需要對行為金融範式作進一步的拓展。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6-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行為金融學與證券投資博弈的目錄

第一章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金融學的發展
第一節 諾貝爾經濟學獎溯源
第二節 金融理論的發展與前沿
一、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資產定價
二、投資組合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三、期權定價公式
四、套利定價理論
五、行為金融學與市場微觀結構理論
第三節 誰將是下一位金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第二章 有效市場理論
第一節 有效市場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有效市場假說的含義及其三種形式
第三節 有效市場假說的理論基礎
第四節 市場有效性假說的實證檢驗
一、市場有效性的實證檢驗方法
二、市場有效性假說的實證含義
第五節 有效市場假說的作用
第三章 標准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沖突與演變
第一節 標准金融理論的基礎及其缺陷
一、有效市場假說是標准金融理論的基石
二、有效市場假說的理論缺陷
第二節 行為金融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行為金融學產生與發展的根本原因
二、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歷史
三、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
四、行為金融學主張的投資策略
第三節 標准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沖突
第四節 標准金融理論存在的合理性
第五節 對行為金融學的客觀認識
第六節 對兩種金融理論的前景展望
第四章 證券市場異常現象及其行為金融學研究
第一節 證券市場對標准金融理論的偏離:股價異常
現象
一、基本面異常
二、技術面異常
三、日期異常
四、規模異常
五、其他異常
第二節 證券市場對標准金融理論的偏離:投資者行為
異象
一、投資分散度不足
二、過度自信與過度交易
三、避免遺憾與處置效應
四、注意效應與錯誤的過度買人
第三節 解釋證券市場異常現象的行為金融基本理論
一、雜訊交易理論
二、前景理論
三、過度自信理論
第四節 幾個典型的投資行為模型
一、BSV模型
二、DHS模型
三、HS模型
四、BCAPM模型
五、BPT模型
第五章 預期理論
第一節 從數理預期到人類預期
第二節 以往的樂觀主義和被忽視的預期
第三節 期望
第四節 預期和主觀期望效用
第五節 預期形成模型
第六節 其他問題
一、經濟學中的預期理論
二、預期和目標
三、賭徒謬誤和反回歸行為
四、金融市場中主觀預期的作用
五、社會對預期的影響
六、金融預期可以被操縱嗎
七、前景理論
第六童決策、不確定性和風險態度
第一節 復雜動態決策中的錯誤
一、心理學中的決策概念
二、在復雜系統中的決策
三、復雜決策中常見的錯誤
第二節 風險和不確定性
一、風險的概念
二、風險態度
第三節 風險決策的傳統理論:期望效用理論
一、基本內容
二、對期望效用理論的質疑
第四節 對期望效用理論的修正
一、後悔理論
二、前景理論
第七章 金融市場中的認知偏差
第一節 認知偏差產生的根源
一、基於人類信息處理過程產生的認知偏差
二、基於規律識別產生的認知偏差
第二節 認知偏差是否普遍存在:來自專業人士的證據
一、專業人士的特徵
二、對專業人士認知的實證結論
第三節 認知偏差的形成方式
一、代表性法則
二、可得性法則
三、錨定與調整法則
第四節 金融市場上常見的認知偏差
一、過度自信
二、保守主義偏差
三、框定偏差
四、事後聰明偏差
五、小數定律偏差
六、損失厭惡與後悔厭惡
七、確認偏差與「阿Q精神」
八、心理賬戶
第八章金融市場中的情緒、動機與自我控制
第一節 基於投資者情緒的金融市場異象:反應過度
與反應不足
一、反應過度與反應不足的概念
二、反應過度與反應不足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金融市場中投資者情緒特徵及影響
一、情緒的概念及特徵
二、心態對投資的影響
三、過度反應的情緒指標——一信心的影響
第三節 金融市場中的投資者動機
第四節 自控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
一、人類的需求與滿足
二、自我控制的概念
三、心理學對自我控制的研究
四、金融市場中的自我控制
五、如何做到自我控制
第九章 證券投資博弈:散戶跟風行為的博弈分析
第一節 博弈與均衡
一、納什均衡(NE)
二、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SPNE)
三、貝葉斯納什均衡(BNE)
四、完美貝葉斯納什均衡(PBNE)
第二節 博弈論與證券投資
第三節 金融市場上的跟風行為:羊群效應
一、羊群效應
二、羊群行為的形成機理
三、理性羊群行為的幾種理論模型
第四節 證券分析師羊群行為的博弈分析
第五節 證券市場反饋效應與投機泡沫的博弈分析
一、反饋理論:解釋股市投機泡沫的新視角
二、信念、反饋效應與投資泡沫:一個不完全信息動態
博弈的模型
第十章證券投資博弈:機構大戶影響股票價格的博弈分析
第一節 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價格影響的博弈分析
第二節 格羅斯曼一斯蒂格利茨悖論(模型)
第三節 多種風險證券的阿麥蒂模型
第四節 拉豐一麥斯肯模型:內幕交易人與市場有效性
假說
第五節 機構投資者定價策略的博弈分析
參考文獻

⑤ 行為金融學的國內研究

在這個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金融學者有可能為行為金融學未來的探索作出較大的貢獻。
1、利用後發優勢,抓住關鍵問題進行突破。
由於行為金融學真正快速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後,至今尚沒有建立其新的基本理論框架、統一的獨特且具有嚴密內在邏輯的分析範式、基於行為的核心模型、確立明確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明確的研究主線和獨特的知識點等。我國金融學者完全可能在這個學科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利用後發優勢,抓住新學科快速發展的機遇,在以上關鍵問題取得突破。
2、我國轉軌經濟特徵和新興金融市場特點,為行為金融學在我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外部環境。
行為金融學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美國成熟的金融市場,而在轉軌時期的中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金融市場的建立還遠未成熟,金融資產價格的形成是怎樣的?投資者的心理是什麼?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如何?是否有其特殊性?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國的學者來解答。金融市場創立之初,投資者的投機情緒較濃,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也較為明顯,正是對行為金融理論進行檢驗和發展的良好實驗室。在中國金融市場對行為金融學的檢驗和發展,可以在時間跨度上對行為金融理論的普適性和在空間和制度跨度上的特殊性進行檢驗。
3、在我國對投資者行為進行研究更容易取得成果。
行為金融學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就是對投資者行為的研究。傳統金融學假設所有的理性人是同質的,那麼投資者的行為對金融資產的價格就沒有什麼影響,也就沒有研究的意義。對理論假設的有效性進行直接檢驗在經濟學中並不很常見,這可能是受弗里德曼著名論斷的影響(弗里德曼曾經指出,對理論的評價應該是基於其預測的有效性,而不是假設的有效性),所以長期以來對行為人的行為一直沒有有效的研究。在行為金融學中,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會影響金融資產價格,因此對投資者行為進行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投資者行為的研究可以更准確地把握行為人的行為方式,為建立更貼近現實的行為人公理化假設提供依據。例如Odean(1998)就通過投資者的個人賬戶數據發現投資者具有處置效應,即相對於虧損的股票,投資者更傾向於賣出贏利的股票。行為金融學發現的各種信念在我國投資者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投資者情緒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也較為顯著。所以,對我國投資者的行為進行研究就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行為金融學是理論性、實踐性和技術性結合非常密切的一門學科,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的密切結合和互動對於學科的發展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行為金融學是以金融市場中行為人的行為研究為起點的,所以就必須更深入地理解行為人的行為方式和規律,這樣才可以准確把握行為人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和有效解釋金融市場現象。這就要求理論研究者更密切地和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加深對市場的理解和培養研究直覺,進一步推動理論創新。同時對金融市場實踐的參與可以為行為金融的實證提供大量難得的一手數據,推動行為金融學的理論發展。行為金融領域的大師們大多和市場有密切的聯系,如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Thaler就是Fuller&Thaler資產管理公司的合夥人之一,公司管理著最早將行為金融理論應用於基金投資策略的基金;LSV資產管理公司是以三位行為金融專家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的名字命名的,其應用行為金融理論管理著近百億美元的金融資產;羅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等其他行為金融專家也大多擁有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行為金融專家參與金融市場對於理論創新有重要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的提高。我國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要取得迅速發展,也應該和金融市場的實踐密切結合。

⑥ 如何用行為金融學解讀股市投資之道

要解讀股市,必須要會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多關注國家發展的政策,從宏觀到微觀一步一步細分。還要對每個行業的了解,對公司的了解。胃nightbaby233一起交流吧

⑦ 博弈論和行為金融學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內容摘要:本文從行為金融學與進化博弈論的發展歷程分析出發,比較了這兩門學科中關於有限理性概念的區別與聯系。關鍵詞:有限理性內容摘要:本文從行為金融學與進化博弈論的發展歷程分析出發,比較了這兩門學科中關於有限理性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關鍵詞: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進化博弈 在行為金融學和進化博弈論中都有關於有限理性概念,那麼,這兩門學科中有限理性的內涵是否一致,本文從這兩門學科的發展歷程來說明有限理性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行為金融學中的有限理性的內涵 由於傳統的金融學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設和有效市場假說兩大基石之上的,投資的目標是收益最大化,投資者之間無差別,他們都是對風險持厭惡態度的,並且面對不同資產的風險態度始終是一致的。但是,隨著金融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金融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無法用傳統金融理論解釋的異常現象;同時實驗經濟學研究表明,投資者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投資決策時並不總是理性的,隨著上世紀80年代心理學在研究人的非理性行為方面的重大發現,金融學便借鑒了心理學、社會學等研究成果,對證券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行為及其深層次的原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創新的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理論從心理學對人類決策行為的研究成果出發,比較圓滿地解釋了金融市場上存在的一些無法用傳統金融理論闡述的異常現象,比較切合實際的闡釋了投資者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行為,並由此否定了傳統金融學中的投資者完全理性的假設,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經濟心理學家Slovic提出以來,早已超出了生物進化理論的使用范圍,現己被廣泛地應用於經濟領域、社會領域來解釋並猜測人的群體行為。 行為金融學中的有限理性的表現 普遍的售盈持虧傾向 售盈持虧傾向,即投資者願意賣出當前盈利的股票並繼續持有虧損股票的心理傾向,行為金融理論稱之為處置效應。 趙學軍、王永宏實證研究發現,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的售盈持虧傾向比美國投資者更嚴重;呂嵐、李學通過賣盈比例/賣虧比例和持股時間檢驗表明,中國股市同樣存在處置效應,與美國股市不同,中國股市的處置效應在年末相對增強,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的處置效應比中國機構投資者的處置效應更強烈;陳斌等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個體證券投資者處理套牢股票的方式方面,選擇長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資者為數最多,選擇不斷補倉拉低價位的投資者數量次之,而選擇忍痛割肉者最少。上述對處置效應的研究反映了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的損失厭惡傾向,這會削弱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和股票未來收益狀況的客觀判定。 總體上存在過度自信傾向 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判定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機會,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而低估運氣和機會等外因在其中的作用,這種心理偏差被稱為過度自信。 李心丹、王冀寧和傅浩採用統計分析方法,發現投資者進行了一些並非能帶來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在排除合法避稅、流動性需求和平衡收益與風險等三個可能影響因素後確定我國個體證券投資者進行上述非理性交易的原因是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故我國個體證券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總體上存在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對於投資者正確處理信息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影響。直接影響是,假如投資者有過度自信傾向,那麼他們就會過分依靠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輕視公司財務表的信息;間接影響是,具有過度自信傾向的投資者在處理各種信息時,重視那些能增強他們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視那些有損其自信心的信息,以至於不願承認自己投資決策失誤,這會導致售盈持虧、對某些信息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進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為。 顯著的羊群行為傾向 羊群行為是一種非凡的非理性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擬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靠輿論,而不考慮自己擁有的信息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大量的投資者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時進出證券市場。中國證券市場中存在著明顯的羊群行為,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體投資者,羊群行為均表現十足。施東暉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建立了用以檢驗羊群行為的回歸模型,並據此對中國證券市場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在政策干預頻繁和信息不對稱嚴重的市場環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為。證券市場上的羊群行為使投資者的買賣行為和證券價格變化具有聯動性和趨同性,從而導致個股價格變化和市場指數變化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引起大量的跟風和跟庄行為的出現,而這些行為往往被某些別有專心的莊家所利用,所以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大部分中小投資者成為莊家獲取暴利的

⑧ 行為金融學與證券博弈有什麼關系

我建議,你去看一下《行為金融學與證券投資博弈》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