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股票 » 17年金融改革股票走勢

17年金融改革股票走勢

發布時間: 2021-07-30 07:00:22

⑴ 金融改革利好哪些股票

金融改革應該是利好大金融概念板塊的所有股票,首當其沖的是銀行類、證券類板塊,比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第一創業,等。

⑵ 17年股市已經炒作的熱點題材有哪些

2017年中國股市已經炒作的熱點題材,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幾種:一是「一帶一路」概念股票;二是量子通信概念股票;三是智能概念股票;四是京津冀地區一體化概念;五是大亞丁灣概念;六是雄安特區概念股;七是上海自貿區概念;八是共享單車、自動駕駛概念。

⑶ 金融改革概念股是啥意思

中國金融改革,即《中國金融改革:歷史經驗與轉型模式》在勾勒中國歷史上的金融發展與改革之前金融狀況基礎上,系統回顧了30年中國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與調控等領域的改革歷程與發展狀況,總結了金融改革的基本經驗,

再現了30年金融改革與發展使中國金融體系完成一次「涅槃」式質的飛躍的全過程,並從比較金融的視角,分析了中國與俄羅斯、波蘭等中東歐轉軌國家金融改革的差異,從目標設定、路徑及順序選擇、動力來源以及推進策略等方面論證了轉軌國家中金融改革的「中國模式」。

(3)17年金融改革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改革背景

隨著新一屆政府換屆完成,在高層不斷吹風下,2013年「金改」步伐明顯加快,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改革的政策,如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等,

而國債期貨、融資融券擴容、擬發行優先股等涉及股市債市的品種或政策的推出或即將推出更進一步理順了市場投資結構。

而余額寶、理財寶等金融產品順利發行所帶來的甜頭,對於阿里巴巴、東方財富等與互聯金融相關的民營資本來說,激發了它們進入國有企業長期壟斷金融領域的信心。市場傳聞,銀監會正在研究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

在A股市場上,金融體制的一系列改革對銀行、保險和券商信託等板塊形成了反復向上的刺激動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穩走強將對整個A股的趨勢見底回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而伴隨著金融業壟斷門檻的降低,部分優秀的商業銀行、創新能力較強的券商以及與互聯金融相關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預期將產生逆轉,優秀金融公司或參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現價值回歸行情。如2013年自貿區熱點的出現對於浦發銀行的刺激,余額寶、活期寶對於民生銀行的帶動等都是側證。

任務確定

十八大報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務被明確表述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雖然這四個領域的改革早已有共識,但在具體推進領域、步調和節奏方面,仍存在不同意見。

⑷ 從17年開始滬深股市跌的最狠的股票是誰啊

打開你的看盤軟體,用區間漲跌幅統計功能,設置統計區間為17年1月1日至今,執行操作,不到一分鍾系統就計算出來了,然後在漲跌幅一欄點一下進行跌幅排序就看到了。雖然我統計了告訴你答案更簡單,不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覺得告訴你方法更好,希望你動動手指,以後就可以任何時候自己計算了。

⑸ 2017年底股票收盤指數是多少

3307.17

⑹ 金融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金融改革概念股如下:
海通證券(600837)
招商銀行(600036)
中國平安(601318)
招商證券(600999)
國信證券(002736)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種特別內涵的股票。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中國概念股就是外資因為看好中國經濟成長而對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稱呼。也有稱中國概念股是"就是為了使人相信其謊言而編造的一切謊言"。概念股是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業績股需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概念股則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

⑺ 如何看待2017年大盤走勢

決定A股走勢的四大要素分析:一是資金、二是政策及消息面、三是估值,今天我們從這三要素綜合分析2017年A股。

一、資金面

1、截止2016年12月31日;流通市值39.06萬億;總市值55.59萬億;

2、新股IPO:美國市場117年發行股票5千隻,A股26年發行3千隻;近期每天3隻,按這樣節奏,2017年新股有望突破600家,屬於超級擴容節奏,中國將製造一個新世界紀錄,3年內超越美國證券市場;預計融資3000-4000億;

3、解禁:2016年合計解禁市值為22950.64億元,占解禁公司A股總市值95813.06億元的13.85%;2017年29464.29億元的解禁市值,比2016年增加22%左右;

4、大小非套現:2015大小非減持4566億元,2016由於股災限售,年初減持較少,四季度減持瘋狂;2017套現預計超過8000億,如果證金等逐步退出,則有望突破1.3萬億。

5、定增:2016年定增1.63萬億市值,近期管理明確控制再融資,預計2017將會有30%左右萎縮;但一些中概股回購、H股回歸,其中360、萬達等大市值的個股回歸,都是千億級別的;本來是通過借殼解決上市問題,現在轉移到IPO市場,這里只是轉移,而不是減少。

6、印花稅、傭金:2016年1247+504億=1751千億;2017年不會有股災,市場活躍度加強,這塊額度還將增長。

7、公、私募基金:公募2016增長2057千億,預計2017增長3000億水平;目前公募基金規模9萬億;2016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有望在年底突破10萬億元,近幾個月每月五千億遞增,預計2017年規模會到13-15萬億左右規模;私募隊伍不斷強大!

8、滬深港通:截止2017年1月3日,北向凈流入1477億元,南下香港3873億,凈流出2396億;由於人民幣貶值等預期存在,2017年依然會有2000億左右的資金凈流出。

9、養老金:預期第一階段2000億;

10、其他融資需要:PPP資產證券化、債轉股、新三板轉板

11、其他資金供給:企業年金、房產炒作資金轉向、普通散戶增量資金、

總結:從2017年資金供求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資金需求約3.5萬億,如果證金等退出,則需要5萬億左右資金需求;資金供給約4萬億規模。

二、政策及消息面

1、2017經濟數據預期:預測GDP增6.3-6.5%左右,M2增12%;房產佔GDP大部分,一旦2017房產在調控影響下走弱,那麼GDP增長率將受較大影響;M2代表印鈔票速度,預計2017將新增16-18萬億的貨幣,貨幣超發問題嚴重,資產泡沫,轉變成維持泡沫。

2、人民幣:預計2017年人民幣匯率維持在6.7-7.3波動;央行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自然人客戶20萬以上跨境轉賬需報送;控制資金流出;

3、外匯儲備:管理層提出保持3萬億美金的底線,2年內外匯減少9000億,加上本來3000億增長規模,也就是2年內中國減少了1.5萬億左右外匯儲備,中國經濟面臨資金嚴重外流影響。

4、貨幣供應量:2016年新增貸款12.65萬億,其中45%流向房產按揭,另有20%變相流入地產;由於房地產調控等因素,預計2017新增貸款中流入房產的資金將減少20-30%;

5、MSCI:國家隊沒有退出之前,我認為都很難加入;

6、美聯儲加息:目前美元指數已經上100,全世界的資金都向美國流動;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影響最大

7、某余: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這句話,可以很明確得到結果,2017年A股依然是震盪,管理層不希望股市大漲大跌,只要穩定,接著完成大量融資需求即可;

8、2017最不穩定因素:美國總統特朗的政策、局部戰爭

總結:政策是A股不穩定的主因;中國經濟2017依然困難重重,靠地產支撐經濟不可持續;管理層必須有效抑制資金外流,建立好吸收貨幣的池子,股市是目前唯一具備沖到蓄水池的標的。

三、估值

1、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易所A股平均市盈率15.94倍;深圳市場平均市盈率是41.21倍;其中深圳主板平均市盈率是25.73倍,中小板50.35倍,創業板73.21倍;

2、2016年12月31日香港恆生指數股票平均市盈率為10.19倍,恆生中資企業股票平均市盈率11.25倍,香港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

3、通過上述兩個數據對比,A股的估值偏高,同時12月31日公布的AH股溢價指數為122.3%,意味同樣的公司,A股比香港貴22.3%;銀行股拉低了A股市盈率,如果剔除銀行,那麼A股溢價率更高。

4、新三板903家創新層的公司2015年業績增速53%,好於創業板(26%)和中小板(10%);測算創新層市盈率為26.0倍,顯著低於目前創業板市盈率73倍。

5、總結:從價值投資角度分析,A股估值遠高於香港,泡沫較大;一旦注冊制或者新三板交易門檻放開,中小板、創業板仍有估值修正空間;

四、2017市場機會分析

1、房地產:2017調控力度加強,地產屬於全球最大泡沫,是貨幣泛濫的結果,一旦破滅,將是一場危機,這需要管理層拿出壯士斷臂的決心,若繼續吹大泡沫,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更是一種打擊;利空地產、銀行。

2、環保板塊: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復、大氣治理,這些題材會有長期炒作機會;2016年底,北方霧霾繼續加重,健康是人類生存的第一要素,唯有健康,發展才有意義;投資者依然可以環保股的長線投資機會。

3、國資混改:參照2015年的一帶一路炒作思路;央企改革、上海、深圳等地方國資改革均是輪動機會;兩會前後,主線就是國資混改;

4、二線藍籌:低估值、高成長、高分紅等,屬於價值投資的范疇,將是市場一顆明星;新股加速,殼資源等題材股的炒作將得到壓制,價值投資者將是最佳理念;

5、主題投資:這個結合市場熱點操作,屬於事件驅動,投資者結合政策消息面把握。

六、總結:

1、A股有望成為新的蓄水池,但供求關系依然不平衡:新股IPO、債轉股、PPP資產證券化、定增等多重壓力;養老金、MACI、地產資金等仍然屬於預期,決定2017年不會有牛市,僅存在階段性反彈機會;

2、2017年一季度屬於「小陽春」行情,二月起,有一個半月左右的吃飯行情預期;春節後消息面將會偏暖,屬於每年「兩會」前後波段機會;

3、指數運行區間2900-3600點,牛市依然遙遠,階段性反彈可以預期;看好一、三季度及四季度上半場;

4、創業板估值高,泡沫大,依然有10-20%左右的下跌空間;個股下跌幅度還會大一些。

5、關注四大機會:一是國企混改,優選低位、低價、橫盤籌碼密集個股;二是高分紅、持續高增長、低市盈率的優質藍籌;三是環保,環保是未來;三是結合市場熱點,尋找事件驅動的主題投資機會。

⑻ 2017年股市將會如何

在2017點A股市場以不確定開始,預計以確定結束。2016年反復驗證的3100點陰影中樞依舊會在新的一年中反復確認,當然考慮到估值水平,這個陰影中樞可能出現在3200點。這里國內經濟繼續處於長周期的底部區域,經濟依舊存在下行壓力,供給側改革的成功有助於縮小下行的空間。去產能繼續改善供求關系,企業盈利持續改善。2016年去杠桿成績明顯也將推動2017年貨幣政策趨於保守,抑制資產價格泡沫,防範金融風險持續貫徹2017年全年。故2017年操作策略相應設置為持股待漲,漲速加快逢高減持,恢復常態後接回繼續持股,恰好與2016年的操作策略相反。
2016年新股發行政策相當成功,在穩定股市大盤的同時發出了新股大約240家,國企改革一直貫串2016年,也將繼續貫穿2017年。而2017年年末出現的幾乎成為創業板退市首例的萬福生科咸魚翻身事件,讓聯想控股曲線成為萬福生科實際控制人,規避了創業板不允許借殼重組的規定。此次案案例諾能成功,將極大地激勵投行和實際控制人,此案例通過「委託表決權+豁免實控人股份限售承諾」,實現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轉移,可以預計2017年創業板的「實際控制權轉移」成為一個證券市場的亮點。

⑼ 中國股票2000年-2017

首先要明確一點:國家為什麼要建立股票市場,我認為最根本的目的是為國有企業融資,這是看待中國股市的核心,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會明白中國為什麼是「政策市」,才會明白,為什麼幾年前2245點會開始走熊,才會明白周5為什麼會大漲。 可以說,中國股市的漲跌都是國有企業改制的需要,這是核心問題,至於民營企業,也都是陪嫁的丫鬟,當跟著玩就是了。交易所正式成立的時候,當時只有8個股票,就是所謂的老八股,當時實行的是1%漲跌幅限制,指數從96點開始,經過兩年到達1429,當時可以說是很瘋狂,後來波動極大,指數從1429點跌到386點,跌幅高達80%左右。1992年5月21日,奠定了中國政策市的基礎,當時,取消了漲跌幅限制,當天,大盤高開,漲幅高達100%,指數從600點漲到1200點,其中,幾個新股的發行礦升3000%左右,管理曾沒沒有潦倒市場如此狂熱,於是先通過輿論手段干涉股市,但是不管用,形態和前幾個月說風險教育的時候一個道理,各種媒體使勁唱空,但是指數依然上漲,後來採取了加快新股發行的方式來降溫,指數才開始跌到1000點。從這點可以看出,在90年代,中國已經奠定了政策市的基礎,這個時候的一個細節值得留意。當時市場太瘋狂,深圳市政府將漲跌幅限制從1%降為0。5%,並且買入方還要交納印花稅,此舉措導致了10個月的暴跌。比如,深發展從30元跌到10元,面隊這種局面,政府決定托市,就象周5為什麼要托市是一個道理。深圳市政府籌集了2個億決定救市,方法就是買進深發展,穩定龍頭,穩定大勢,通過救市資金絕密有序的行動,深發展的股價慢慢回升,2個月左右,從13漲到了25左右,市場在深發展的帶動下,逐步恢復人氣,政府的救市成功,這些回憶,充分說明了中國市政策市,中國的漲跌都是政府主導的。在政府托市以後,指數一路走高,這時候,政府開始「發揮」證券市場的真正功能:為國企融資,於是,第一次大擴容開始了,1992年,兩第上市公司共有54家,1993年,達到177家,擴容的勢頭很兇猛,1993年,指數達到1558點,但這個1558點,成了一到坎,用了7年時間才跨越,隨著發行新股的加快,市場進入低迷期,導致低迷的原因有幾個,一是上交所設備嚴重不足,二是金融市場整頓,金融市場的整頓是關鍵因素,指數大幅下跌,政府開始著急,1994年,政府發布了4個救市的措施,但是市場還是不見起色。這個時候,有一個案例去要說一下,就是開啟上市公司並購先河的深寶安收購延中實業,通過一系列的強行收購和發收購,深寶安成了延中實業的大股東,當然,後來證明深寶安是失敗的投資,但是這個事例絕對不能 小看,因為,企業的重組和並購是股票市場永恆的話題,是短期暴利的最大的一個話題。比如,雙匯為什麼會因為收購大漲,最近山東海化為什麼因為收購成為熱門話題,徐工科技為什麼那麼多人關注,就這個原因。上回書說到證券市場蕭條,政府的4個救市措施也不見效,市場甚至說要關閉股市,政府於是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1994年,個大媒體發表新華社的稿子:暫停新股發行,並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市場再度亢奮,從300點漲到了1000點,從此,300點成了中國股市的鐵底。這個時候,還有一個案例值得說,不要走開,廣告後更精彩。管金生,這個神化中的人物,相信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在1994年粉末等場。要說中國股票市場有大鄂的話,管金生就是他們的爺爺。1992年,上交所首先向券商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這個時候國債期貨是不對公眾開放的,1993年,國債期貨向公眾開放,各路資金紛紜入市,,全國國債期貨的交易所達到14家,交易量達到3個億,這個時候,王股民他哥成了最大的贏家之一,而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在歷史性的這個時間成了風雲人物。管金生聯合遼發等機構在327國債期貨和約上做空的理由是,當時市場傳言財政部對327國債進行帖利,但是管金生認為國家的財政很空虛,沒有道理拿錢來補貼,,這時上交所不知道,管金生已經超過規定持倉量,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確實要對國債進行貼利,而此時管金生已經持有巨額空單,而中經開為首的機構做多,本來管由於持有大量空單可以站住腳跟,但是他的聯盟機構卻不講江湖道義,突然空翻多,聯盟瓦解,管金生的賭性開始出現。面對巨額虧損,還開始大量的拋售共計2000億的國債,327國債被打回到147元,當日多頭全線爆倉,管金生從虧損轉為巨額贏利,,但是保證金根本沒有,說白了是透支交易,當天晚上上交所取消了違規交易,管金生損失了13億。管金生後來被判17年,也由於這個事件,中國的首個金融起火品種宣布取消,萬國證券和申銀證券合並為申銀萬國證券。由於國債期貨吸引了大量的資金,股市資金被分流,行情陷入低密,而隨著國債期貨的關閉,對股市又產生利好,資金大量的又流回股市 ,1995年5月18日,在國債期貨取消以後的三天內,上證指數上漲了300點,升幅達到了50%左右,這就是著名的5。19行情,這個時候,政府再次出手打壓股市,措施就是繼續發行新股,市場在經歷上次的擴容後,心理非常脆弱,5月23日,指數大跌16%,5。19屁股還沒做穩的機構和散戶全部被套,這個時候,還有個細節需要說,上面應該是5。18行情,寫錯了。在5。18行情後的幾個月,颳起了一股「議化」行情,為迎接議化上市,主力大肆吃進上石化和馬鋼,短短幾天,兩個票上漲30%左右,但是在議化4月11號上市後,上石化和馬鋼大跌15%左右,經典的第一次上演了「利好出盡就是利空」在經歷幾年的大起大落以後,績優股成了市場的主流,1996年,國務院想利用股市實現國企的改制和解困,下發文件要求國企進行股份制改造,引發了長達一年的牛市行情,指數在一年間上漲200%,1996年初,深發展和長紅已經跌到最低點,隨著上面利好的逐步推出,市場再度搏起,深發展從6元到20元,長哄從7元到27元,這個時候,政府再次出手打壓,連出12道金牌,,人民日報的文章、、漲跌幅10%的限制等,也陸續推出,在12月16到24日,上證跌掉30%,在期間,政府又安撫,說人民日報的的文章是保護投資者利益,在97年1月,指數又開始回漲,但是到97年4月,政府又開始唱空,,期間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導致了一段時間的熊市,到1998年5月,政府又開始托市,降息、降低印花稅等措施陸續推出,但是指數還是走低。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績優股受到熱捧,比如深發展漲了14倍。19995年5月,朱總理直接導演了長達兩年的牛市,以總理對一份內參的批示拉開了序目。那封內參是說股民對股市不滿的,總理批示後,發表了8條意見,包括基金 入市,降低印花稅等,,5月18日,證監會開會轉達了總理的意見。5月19日,兩市創幾年來單日最大的漲幅,成交量也比前幾個交易日翻倍,從這個時候開始,指數大幅上漲。5。19成為了牛市的代名詞。引領大漲的是科技股,東方明珠、上海三毛、中信國安等網路概念大幅度上漲,其他股也開始大漲政府這個時候更是火上澆油,平均每兩天就出一個利好,到2000年,網路股、大盤股、資產重組輪番表演,指數達到2000點以上。牛市被國有股減持終結,2001年6月,指數到了2245點,在國有股減持公布後,開始大跌。期間雖然後反復,但是始終沒有回到歷史高點。以後的大家想比都知道了,2005年,指數最低到了998點,尚主席的股權分置改革拉開了這次牛市的序幕,指數最高到了4335點。

⑽ 17年暴漲11倍!印度為何能創造股市屆的神話

因為在過去的17年裡是印度最重要的是17年,就和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是具有跨時代性的年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印度的股市能夠上漲11倍也不是什麼很難理解的事情,畢竟這樣的事情也曾在中國發生,而且我們中國做的比他還要誇張。


但這其實並沒什麼卵用,中國的地位無可取代,強大的工業實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肩,即便西方媒體吹噓的再多,印度也不會取代中國,因為在他發展的黃金期裡面,印度的工業水平並沒有迅速的上漲。


印度經濟的上揚只不過是與世界接軌的紅利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必然落寞。而我們中國雖然道路曲折,但我相信他終將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