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股票 » 中國金融開放對銀行股票

中國金融開放對銀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7-25 05:17:50

❶ 金融市場開放對我國金融企業有什麼影響

一、對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影響 1.進入壁壘。限制外部企業進入的壁壘主要包括政策性壁壘和經濟性壁壘。金融業全面開放後,政策性壁壘將逐步取消,經濟性壁壘主要體現為絕對成本優勢、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和對特殊資源佔有所形成的壁壘。跨國金融企業進入後可以利用價格優勢,提高絕對成本壁壘,國內金融企業即使與之經營相同的產品也不具有任何價格優勢。跨國金融企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降低產品成本,對其他投資者造成絕對成本壁壘。比如,跨國金融企業具有龐大的營銷網路和資本實力,能夠快速調整策略和不同市場的產品,加速資金的周轉,降低服務價格。另外,跨國金融集團對我國企業進行壟斷性並購,大量挖走人才,將對我國金融企業形成絕對成本壁壘。金融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增加服務量後邊際成本比製造業增加產量後邊際成本下降的更快,存在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國內金融企業規模小,規模經濟效應不顯著。跨國金融企業資本實力雄厚,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優勢,將提高我國金融業的規模經濟壁壘。2.市場集中度。2005年9月25日,以恆生銀行新增5000萬美元額度為標志,跨國金融企業繼續擴容,富通銀行、美林國際、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相繼獲得新增或新批的額度。根據國家國內貿易局金融企業信息中心的資料計算,2001年我國最大的50家金融企業集團的服務額為680.1億元,僅佔全國社會產品金融總額29152.5億元的2.33%,金融市場的集中度CR50=2.33,而美國同期金融產業的市場集中度指標是我國的9.16倍。隨著跨國金融企業的進入,我國金融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3.縱向一體化。跨國金融企業的縱向一體化,一方面表現在批零業務的一體化,另一方面則表現為與我國金融業組成戰略聯盟,甚至入股兼並我國金融業。在品牌經營方面,除採取降價、網路等手法外,還通過跨文化營銷與熱心公益樹立社會形象,從而實施縱向一體化策略。二、對我國金融企業行為的影響 QFII進入金融領域後,由於其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提高了整個金融市場集中度和進入壁壘,增強了市場競爭程度,這必將影響到企業的行為。1.價格行為。金融業是高度競爭的行業,價格是其主要的競爭手段。跨國金融企業為了提高在中國市場上的佔有率往往採取各種靈活的定價策略,國內金融企業紛紛因此而加入價格戰的行列。價格競爭中採用最多的是根據不同投資者需求差異性的特點制定價格歧視策略,如會員制就是將投資者分成會員顧客和普通顧客等兩類,對價格敏感並且經常光顧的客戶實行會員顧客優惠價。還有搭配服務、優惠折扣、返還式降價等方式都是不同類型的價格歧視策略。2.促銷策略。跨國金融企業在促銷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通常採取各種廣告、主題活動等形式促銷。以貢獻度把客戶分為三類:最有價值客戶及最具增長性客戶及負值顧客。以個人金融業務為例,目前操作中主要以資產多少劃分,15萬人民幣以下為大眾零售客戶,15~50萬的為個人理財客戶,50~100萬的為私人銀行客戶。據中國農業銀行內部研究機構的測算,客戶每筆存款只有超過1500元銀行才有可能贏利,但我國商業銀行卻存在大量低客額儲蓄賬戶,目前僅工商銀行100元以下的賬戶占總賬戶的5.16%,其平均存款只有13元。三、對金融市場績效的影響 金融業全面開放後,面對市場結構的變化,企業採取了更加靈活的價格策略和促銷策略,必將影響到金融業的市場績效。我們將從資源配置效果、技術進步和利潤水平等方面綜合評價QFII進入金融領域後對金融業市場績效的影響。1.資源配置效果。跨國金融企業進入後,國內外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之間採取各種降價促銷策略,投資者就可以在貨幣收入不變的情況下,購買到更多的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目前,跨國金融企業投資銀行、保險、金融經營的品種多、服務的批量大、服務價格較低,國內金融企業採取低價跟進策略,會使市場上總體價格水平下降,優化金融業的資源配置,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2.技術水平。大型跨國金融集團在日常經營中已實現了網路化和智能化管理,公司總部及時制定決策,通過網路系統及時協調金融商和顧客的關系。國內金融企業將在技術水平方面向跨國公司模仿、學習,甚至進一步創新,使中國金融業整體技術水平得到提高。3.利潤水平。跨國金融企業為了站穩腳跟,擴大市場佔有率採取的低價促銷策略,必將影響到國內金融企業的服務額和利潤水平,一批規模小、管理差的金融企業在競爭中將被淘汰甚至倒閉破產。中國金融領域全面開放,將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為了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績效,增強我國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加強國內金融企業的並購與重組,按照專業化分工和規模經濟的要求,培育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大型金融企業集團;加強金融企業的內部管理,降低管理費用,提高企業競爭力;以信息技術帶動金融企業的發展,在全面普及計算機應用的基礎上,改造傳統的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如前所述,我國目前的金融從業機構在公司治理、管理能力、運營理念、投資技巧乃至資金實力等方面與這些國際上領先的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者都有明顯差距,所面臨的挑戰也將是十分嚴峻的。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提高自己的生存競爭能力,是我們的金融從業機構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❷ 銀行業開放趨勢及對中國金融的影響

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服務部門的影響

由於外資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高、種類全,在金融工具的創新上具有優勢,實力雄厚,對客戶吸引力大,所以很有可能出現一部分金融業務由中資金融機構向外資金融機構的大轉移。比如存貸款業務就很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外資銀行提供的服務周到,國內一部分企業和居民願意將存款從中資銀行轉移到外資銀行,熟悉外資銀行業務規則的外商投資企業就更願意轉向外資銀行。外資銀行開展貸款業務看重的主要是客戶的資信和還款能力。由於它們的業務規范、透明,國內有實力的國有、非國有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也更願意通過外資銀行融通資金。在其它如票據貼現、保險業務、證券投資等方面,外資金融機構都將擁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國有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是居民和企業的存款,倘若真的出現了存款等銀行業務的大轉移,國有銀行的呆壞帳問題就會暴露出來,處置不當就會引發金融恐慌,反過來加劇銀行業務的大轉移,致使國有銀行實力大大削弱。國有銀行是國有企業十分重要的資金來源,一旦國有銀行衰落下去,那些績效不佳的國有企業就會陷入困境,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反過來說,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也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國金融機構在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下只好奮起直追,努力向外資金融機構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競爭力。外資金融機構能夠為我國金融業帶來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和做法,提高我國的金融創新能力。這些都有利於發展我國的金融業,為國民經濟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從而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只要國內金融企業掌握了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加快技術改造,積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經營成本,我國的金融企業還是有可能與外資金融機構進行競爭的。�

加入WTO會打破我國原有的一些金融限制,這不僅有利於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也十分有利於國內金融機構在競爭中成長壯大。國內金融業將出現自我調整,一些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將會迅速發展起來,效率太低的金融企業則會被淘汰。加入WTO之後,我國將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管理制度,政府將放棄長期實行的行政干預。預計利率將會市場化,國庫券市場和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將更加規范,匯率的決定也將越來越市場化。這樣,一些主要金融資產價格的決定都將市場化,國家的金融調控將更為理性、透明。無論是非金融企業還是金融企業自身,在經營活動中都將獲得更為穩定的預期。
由於外資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高、種類全,在金融工具的創新上具有優勢,實力雄厚,對客戶吸引力大,所以很有可能出現一部分金融業務由中資金融機構向外資金融機構的大轉移。比如存貸款業務就很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外資銀行提供的服務周到,國內一部分企業和居民願意將存款從中資銀行轉移到外資銀行,熟悉外資銀行業務規則的外商投資企業就更願意轉向外資銀行。外資銀行開展貸款業務看重的主要是客戶的資信和還款能力。由於它們的業務規范、透明,國內有實力的國有、非國有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也更願意通過外資銀行融通資金。在其它如票據貼現、保險業務、證券投資等方面,外資金融機構都將擁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國有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是居民和企業的存款,倘若真的出現了存款等銀行業務的大轉移,國有銀行的呆壞帳問題就會暴露出來,處置不當就會引發金融恐慌,反過來加劇銀行業務的大轉移,致使國有銀行實力大大削弱。國有銀行是國有企業十分重要的資金來源,一旦國有銀行衰落下去,那些績效不佳的國有企業就會陷入困境,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反過來說,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也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國金融機構在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下只好奮起直追,努力向外資金融機構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競爭力。外資金融機構能夠為我國金融業帶來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和做法,提高我國的金融創新能力。這些都有利於發展我國的金融業,為國民經濟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從而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只要國內金融企業掌握了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加快技術改造,積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經營成本,我國的金融企業還是有可能與外資金融機構進行競爭的。�

加入WTO會打破我國原有的一些金融限制,這不僅有利於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也十分有利於國內金融機構在競爭中成長壯大。國內金融業將出現自我調整,一些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將會迅速發展起來,效率太低的金融企業則會被淘汰。加入WTO之後,我國將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管理制度,政府將放棄長期實行的行政干預。預計利率將會市場化,國庫券市場和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將更加規范,匯率的決定也將越來越市場化。這樣,一些主要金融資產價格的決定都將市場化,國家的金融調控將更為理性、透明。無論是非金融企業還是金融企業自身,在經營活動中都將獲得更為穩定的預期。

❸ 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利的方面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務貿易協議於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務貿易協議要求各參加方對外開放銀行、證券、保險和金融信息市場。1999年11月15日,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這一協議的簽署將加快我國加入WTO的進程,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議最終將適用於我國。
以中國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契機,我國打響了全面跨入市場經濟體系的攻堅戰。加快融入國際市場化經濟體系而不是閉關自守,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今,作為包括WTO在內三大國際經濟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在享受權力、為自身發展贏得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的同時,我國也積極信守承諾,履行自己應當承擔的義務與責任。而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對外開放更是首當其沖。
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遵循的是循序漸進、謹慎管理的原則,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開放的地域,增加引進的機構和數量。[1]1997年初,中國人民銀行首次批准9家外資銀行在上海浦東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到2000年3月,在我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已選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險市場的開放始於1992年上海引進外資保險公司的試點,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資保險機構獲准在中國營業。來自17個國家的外資保險公司代表處2l2家。不久前,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又批准了4家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設立舟公司或台資壽險公司。證券市場的開放程度較低。外國證券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代表處,若干外資金融機構獲得了上海和深圳證券所定數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參與B 股交易,國外金融機構還參與了我國政府債券和部分企業的H股,N股的上市發行工作。

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對我國民族金融業發展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在看到積極因素的同時,我們不得不考慮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帶來的不利因素。
(一)客戶資源的無形流失
一些外資金融機構的優勢體現在體制優勢、管理優勢、規模優勢、跨國服務網路優勢。這些優勢集中起來形成了綜合性服務的業務優勢。一些外資金融機構可以憑借這些優勢和雄厚的實力、良好的市場形象贏得優質客戶,這對我國金融機構將造成強烈地沖擊。
如中國加入WTO後,人民幣業務會逐漸對外資銀行開放,而外資銀行一般會選擇向國內一些優質企業發放貸款,這些優質企業為擴大生產,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於自身考慮,往往也會選擇那些服務方式靈活、效率高的外資銀行,久而久之,中資銀行不可避免地會丟失一批優質客戶;而對保險業來說,沖擊可能更為厲害,中國的保險業由於服務質量較低,外商投資如果從目前的壽險再擴展至財險、再保險及保險業,中國的民族保險業將喪失較大的市場份額;由於A股市場還不能放開,證券行業可能好一點,但隨著B股向國內居民放開,開放的步伐也在加快。[2]中資金融機構若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提高服務質量,保持相當的業務份額,就會面臨由業務萎縮導致的財務風險。
(二)在國際經驗方面
除中國銀行外,中國金融業長期以來都限於國內經營,與國際市場缺乏密切的聯系。特別是由於國內金融體制與國際慣例的差距,國內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市場處於幾乎隔絕的狀態。這種狀態,使中國金融業缺乏精通國際金融業務的人才。缺乏具有廣泛國際服務網路的客戶關系。
(三)人才競爭
現代企業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如果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妙法,則現在的中資金融機構就難以留住人才。加入WTO後,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會逐漸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將隨業務規模的擴展和業務領域的拓展招募大量本土員工,憑借其先進的經營管理、優越的工作條件、優厚的待遇以及誘人的出國培訓機會等,會吸引大量國內金融界的優秀人才,使人才流失嚴重。從而可能導致國內金融界整體員工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下降。[3]
與外資金融機構在個人收入、員工技術培訓、業務新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差距將導致我國本土金融機構中一些優秀業務骨幹「跳槽」,這將導致我國金融業人才的流失,而人才的流失將會影響中資金融機構的相對競爭地位。
(四)金融市場將受到國際游資沖擊
目前,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有待提高。企業的自我表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強。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和行為規范還比較薄弱,如過早地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特別是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就會形成資本的大量流入、流出,沖擊國內金融市場,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
(五)對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金融市場開放程度較高的情況下,一國匯率和利率變化所產生的效應。將被相應的資本的流動效應所抵消。從而加大了金融調控的難度,這就要求使用更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加以控制。
我國金融機構與國外金融機構相比,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經營管理經驗,都處於弱勢地位。外國金融機構的進入,將會以其龐大的虛擬經濟切割我國實體經濟的利潤,在基本沒有風險的情況下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四是外資銀行將同中資銀行爭奪優質客戶和核心業務,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貸抵押證券化、代客理財和私人銀行等業務。如果優質客戶和核心業務被外資銀行壟斷,將不利於中資銀行的長遠發展。

一些國家盲目過度開放金融市場帶來的沉重教訓

縱觀世界各國發展的歷史,有的國家能夠抓住機遇迅速步入現代化行列,有的國家經濟危機頻繁發生、發展緩慢,這些無不與能否有效維護本國經濟安全密切相關,而維護金融安全又成為維護經濟安全的核心。最近20多年,拉美地區成為世界上銀行危機發生最為頻繁和最嚴重的地區,35%以上的拉美國家曾經歷過數次危機,發生危機的次數是世界其他地區的3倍以上。拉美國家頻繁出現銀行危機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都與外部因素有關。外資銀行的大量進入曾經對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一些拉美國家曾把外國獨資銀行的進入視為對外開放的成就而引以為豪。但是,經濟一旦出現波動,國外資金流入突然中止,即彌補經常賬戶赤字的資金流入量突然減少,同時,資金流出量增加,造成資金鏈斷裂,引起乃至加劇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危機。如1998年拉美7個地區大國的資金流入突然中斷,造成信貸規模急劇減少,債務鏈條斷裂,經濟危機使GDP的增長率由7%下降到-2%。二是資本賬戶自由化的錯誤安排。在缺乏對銀行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貸款規模迅速膨脹,導致大量不良資產,而貸款的需求又使得銀行無限制地通過國外資本融資,銀行系統對國外客戶的負債迅速擴大,增加了這些國家面對外部資金流動的風險。三是公共債務占貸款總額的比重增加。在1998~2003年的拉美經濟衰退時期,政府通過國內銀行獲得大量貸款,數量龐大的公共債務,成為銀行有價證券不穩定的根源。四是銀行債務過度集中到某一種國際貨幣上。一旦該種貨幣出現問題,就會牽動負債國的金融市場。在銀行負債高度集中到一種國際貨幣的國家中,資本流動突然中斷導致金融危機的概率是75%。負債幣種的高度集中導致了風險的增加。

❹ 何一平認為開放中國金融市場要基於什麼

12月10日消息 「對外開放,一定要基於中國特色的金融體系進行開展,不是簡單的跟國外PK。」10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一平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金融開放與構建特色金融」主題論壇上表示。

一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訴求。「當我們出去開銀行的時候,國際貨幣體系有巨大的影響。」何一平稱。

二是中國信用體系的改革。他認為,我國金融業面臨兩個改革,一是從政府信用向社會信用的過度,二是從金融科技更加服務於個性化的金融需要。

三是實體經濟也需要開放和特色。他指出,供給側改革、共享經濟的開發,對金融服務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四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他表示,「一帶一路」的合作需要通過金融的產品和手段來推動。

何一平強調,開放一定要基於中國特色的金融市場體系開展,不是簡單的跟國外PK。「我們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在金融科技已經做的很好,沒有必要跟別人比他們傳統上的優勢,應該依託於我們現有的特色和國家的需求和經濟特點進行開展。」

展望未來,何一平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把大規模機械化的生產變成數字化的生產,金融產業也面臨同樣的變革。過去的標准化、大規模的普通產品,現在變得更加個性化、數字化,共享化、合作化、分散化,這都是未來的趨勢。他認為,中國金融業未來將至少從三個方面差異化。一是信用建立機制的差異化,政府信用很重要,未來大數據、雲計算會催生其他的信用機制,但原有的信用機制一定不會消失。二是產品設計的差異化。「保險是最典型的例子,要吸引不同的客戶,產品定義要差異化。」三是商業模式的差異化。如螞蟻金服等金融科技公司與原有的銀行、基金公司都不一樣,未來還有很多新商業模式方向可以進行差異化。

❺ 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對銀行的影響

中國的金融市場一旦開放的話,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對銀行也有很好大的好處。

❻ 中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措施

措施
1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發展出口貿易
2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特別是有助於企業技術改造的適用的先進技術
3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特別是更加積極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興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與外商獨資企業
4積極開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
5 發展對外經濟技術援助與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6 設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以帶動內地開放
意義
經濟特區的創建,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❼ 中國2020年金融全面開放對長期股市有什麼影響

中國2020年金融全面開放對長期股市有什麼影響?這個是一個向好的必然會提升國內經濟啊。

❽ 金融開放有何好處

朱民提到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他向記者表示,在該倡議中,金融是重要部分。例如,相關方可建立涉及銀行、股票、保險市場的金融網路,搭建監管機構溝通交流平台,構築監管制度建設合作機制等。這將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鞏固中國金融的國際地位。

「金融開放還有可能幫助我們部分釋放風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以往中國金融資源集中在個別部門,由於開放不夠,市場機制亦未能發揮足夠作用,造成風險有所聚集。有序開放將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強化市場紀律、弱化道德風險,使金融資源和風險分散化。

❾ 開放外資銀行對國內銀行是利好還是利空

1 外資銀行在我國的營銷特點

從客戶類型來說,外資銀行的目標客戶通常是高收入的個人客戶,或者是具有實力的企業,這類客戶可以為外資銀行帶來高利潤的回報,還能夠彌補他們網點不夠多的劣勢。外資銀行經常採用在富裕區域設立社區銀行的手段。他們認為通過把服務網點開在高檔社區這一手段,能夠實現從地理距離來說距離目標消費者最近,而且最契合目標客戶的市場區域拓展服務網路,不僅可以提供各種產品和金融服務,而且還有品牌建設和推廣品牌的作用。再中心城市設立私人銀行也是外資銀行常用的策略。

外資銀行幾乎都把業務中心設立在中國內地金融業最集中的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目前為止外資銀行推出的私人業務,主要包括境外投資、幫助子女留學移民、向客戶推薦一些信託和基金組合以及投資賬戶等。這些服務定位高端,對於中高產階級來說,他們對於銀行的選擇往往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因此,在一線城市把握住中產階級客戶對於外資銀行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此外,外資銀行重點把握中小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2007年以來,我國信貸變得嚴格,中資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受到限制,而外資銀行則紛紛加大了信貸投放。

第二,創新產品必不可少。銀行的管理人員應該學習營銷策略,多運用產品組合,創新。提高產品的風險管理能力。

第三,增多開設在農村地區的網點,具有本土優勢。農村地區的金融項目非常的少,這是中資銀行忽略的一塊地區。但是全國的貸款項目中,農村的各項存貸款額都有很大的比例,作為發展農業經濟的國家,農村以後的經濟發展必定會有很大的進步。外資銀行目前還是主要在高端人群中做服務項目,所以農村網點還未被占據,中資銀行應該盡快打入農村市場,推出適合廣大農村地區的項目,占據低收入群體市場的份額。本土的優勢與對農村的了解,中資銀行相對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

第四,提高服務的質量水平。中資銀行服務速度令人堪憂,有時需要排很多隊,甚至等到銀行下班,非常影響了顧客的心情。應該多發展網上銀行,以及現在普遍的自助掃碼服務,引進自助辦理的機器。可以有效的提升服務的進度速度,客戶的滿意度提升。

❿ 中國金融開放對郵儲銀行代理網點有影響嗎

目前根據國家相關部門郵政體制改革的需求,中國郵政儲蓄成立了郵政儲蓄銀行,對外統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我們郵政儲蓄銀行按照國家要求向商業化銀行轉型,對於先期和即將進行商業銀行化網點轉型的網點的門頭「採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字樣,對於暫不進行商業化轉型的部分網點門頭「採用郵政儲蓄」字樣,兩者業務暫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都是在全國郵政儲蓄聯網網路運行下的郵政儲蓄機構。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於2007年3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承繼原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的郵政金融業務及因此而形成的資產和負債,並將繼續從事原經營范圍和業務許可文件批准、核準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