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股票 » 分析股票市場下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分析股票市場下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7-24 14:15:14

『壹』 分析股市對經濟的影響

股市對經濟的影響:1.股市重挫江打擊消費信心和投資信心。2.財富縮水將顯著抑制國內消費需求增長。3.股市下跌對房市將產生深遠影響。4.負財富效應對我國經濟增產生不利影響。5.股市重挫將增加我國的金融風險。 望蟲子採納~辛苦找的~

『貳』 金融危機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如何看待由美國引發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是機遇,還是災難?不同的結論會產生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這對正處經濟崛起關鍵時刻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中國具備龐大的內需市場開拓潛力。對中國的出口會有一定影響,但中國13億人口和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即使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雖然美國消費的倒退使得我國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一旦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啟動,是完全可以通過內需彌補出口下降的。從投資的角度,中國龐大的城鎮和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大量的項目需要資金,帶動經濟。無論是從資金的供應還是從項目的選擇上,都有較大的潛力。我們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能力是足夠的。

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下,國際輿論普遍把中國當成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他們普遍希望中國擔當新的領跑者,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站在一起來應對這場危機。一些跨國公司和企業家也把中國當作躲避這次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和比較選擇後的最佳投資地,他們看好中國,投資中國。與此同時,從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必然還會帶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分工,中國要從製造業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務業的高端轉型。

綜上所述,這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對中國而言,不僅不是災難,相反,還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機遇。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二、要異船相幫,不要同舟共濟

當前世界各國都希望我們能夠對美國出手相助,此時我們也應履行大國責任,展現我們和世界主要國家站在一起共渡難關的姿態,把握歷史機遇,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雙贏模式。

雖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幾乎有一半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但是,目前中美兩國仍有一些人士認為,中國應該繼續以購買美國國債方式幫美國救市,和美國「同舟共濟」。

以中國現有的國力、財力和外匯儲備的實力而言,要想拉美國「走出泥潭」是不現實的,而且風險很大。希望通過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或者直接運用中投公司類的主權基金來讓中國「上船拯救美國的同舟共濟」模式將會使我們越陷越深。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進一步惡化的話,最終我們會從「局外」人變成同行者,陷入被動,無法脫身。

因此,我們應從戰略高度走出兩個誤區: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中國的次生災難,因此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誤區;二是「救美國就是要購買美國的債權和股權」的觀點。

面對這場危機,我們應該選擇的不是「同舟共濟」而是「異船相幫」,也就是我們在美國這條船之外,尋找幫助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從振興股市入手,幫外先安內

首先,美國的金融危機並不能否定以證券金融為主導,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將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如果說,美國這場危機起源於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創新和過度發展,那麼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現狀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國所處的金融發展階段和美國完全不一樣,必須大力發展。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其次,股市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狀況的晴雨表,也是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狀況最敏感的顯示器。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盡管實際上中國的機遇遠大於災難,但為什麼國人卻感覺身在其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的股市一年來持續暴跌,且下跌幅度遠超美國。為什麼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而中國的股市卻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災戶呢?

股市這種狀態,從長遠看危害極大。第一,將會連帶商業銀行,單腿支撐社會融資的重任,重蹈2005年銀行壞賬率過高、存在系統性風險的舊轍。第二,股市不振,對我們實體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會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陸續發生。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導致金融業和其他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進入惡性循環,掉入這場全球范圍的經濟災難之中。

顯然,無論是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角度,還是從中國自身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需求看,都應從振興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從資本市場入手,抓住機遇。只要找到我國股市下跌與美國不同的主要原因,對症下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頹局。

四、走出中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

從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時間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們往往把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國的次貸危機連在一起,造成市場的恐慌。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細分析中國股市今年來持續的暴跌和美國股市受次貸危機影響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國資本市場的下跌,是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連帶導致的。而中國股市這一時期的宏觀經濟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微觀業績面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都得到極大提升,近兩年業績持續以 50%的速度遞增,根本不具備美國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條件。同時我國的股市也與美國的股市體系沒有直接相關,其風險並不能直接連帶到A股市場,盡管從表象上看,兩國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場自身規律所致。而中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則是由政策人為所致。在中國,政策因素對股市的影響要比市場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得多。一年來,中國股市不僅和美國股市一樣下跌,而且比美國跌得還厲害,無論美國股市是漲是跌,中國股市都是跌,美國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過下跌了30%,而中國股市的跌幅超過了65%,因此,必須走出我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國影響,而是有其特殊的內在原因。

五、導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何謂「大小非」?

「大小非」產生於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招股書上說的是非流通股暫不流通,導致股民高價入市。鑒於非流通股要進入流通狀態,則將會帶動流通股的股價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過對價讓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而在這一過程中,可能給流通股股東帶來的損失由非流通股股東給予補償。在股改中,由於基本模式採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後,非流通股股東則獲得了流通權。考慮到非流通股股東一送完股就獲得流通權市場壓力大,於是監管部門又頒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鎖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個月後,可流通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4個月後,可流通10%,36個月後,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被稱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稱為「小非」(小非在12個月後即可100%流通)。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從2005年6月開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從進行股改公司的總體情況看,在送完股之後,由於「鎖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並不能立即賣出,因此,股市大盤表現為整體的上漲,甚至摸高到6000點。但隨著解禁期的到來,「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獲得了「自由身」,給市場造成極大的壓力。

2、關於「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時發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鎖定期,即從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方可流通。這種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內以增資擴股方式認購的股份,則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即可流通,鎖定期僅為一年。這樣的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為「小限」。

目前市場上被大家所稱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產生的。所謂新老劃斷是以2006年5月18日為限,在此之後,新上市的公司屬於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權分置問題。也就是說,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鎖定期結束,這些股票不用再通過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動流出。因此,股民購買這類股票時,就應考慮這種風險。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發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間,價格相對較低。然而,我國股市在股改新老劃斷後,發行的 298隻股票,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高達30倍,最高為99倍的中國遠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權分置時期股票發行的市盈率還高。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對「新老劃斷」這一重要的時點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告訴股民從2006年5月18日起買的股票已經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須在購買時就考慮到它一年或三年後將自動流出的風險,不要再以如此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買賣。但由於這一宣傳幾乎就沒有進行,導致可憐的股民在不知不覺中仍在按股權分置時的思維購買股票。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3、「大小非」和「大小限」現實與未來的巨大壓力

在2005年6月股改時,我國1300多家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約為4600億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新發的298隻股票中,由於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盤股較多,「大小限」竟高達8000億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兩者合計竟高達1.26萬億股,比18 年來兩市所形成的6000多億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錢左右的成本作價入股的,這和股民在市場上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IPO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點,「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潤空間。

迄今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億股,實際賣出的僅有213億股。那麼後面還有1.18萬億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時間也越來越緊迫,市場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壓力。而「小限」也開始流出,加上對2009年下半年「大限」開始流出的預期,對市場壓力極大。所以這是股市抬不起頭來的最主要原因。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但投資人在考慮投資風險時就是這樣的思維,因為現實中存在著它們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況下簡單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會流出,並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們就找不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對策,

六、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 化解限售股壓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得出當前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那麼,再反思我們解救中國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國式救市政策就會發現,無論是減稅、融資融券,還是注資回購,都沒有對症下葯。中國股市缺的不是由於錢導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導致的信心缺失。所以,當前穩定中國股市的關鍵,在於正視 「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

當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識,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離解決這一難題也就不遠了。因為從主觀上看,目前中國股市的有關各方,無論是監管者還是股民,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還是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都期盼股市實現上漲中的多贏。而從客觀上看,無論是從中國國民經濟的宏觀面,還是從上市公司業績的微觀面,都具備股市上漲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

具體做法是:通過大股東對限售股解禁後的可流通底價進行自願基礎上的鎖定,把限售股的問題從簡單的時間鎖定風險滯後,調整到用價格鎖定徹底化解。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1、何謂大股東減持價格自鎖。所謂自願的價格鎖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自願將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減持的價格鎖定在一個預設的可流通底價上。這一價格是指由大股東自己預設一個可流通的最低價格,其所持股票的價格只有高於這個價位才能售出,而低於這個價格,其所持股份將自動鎖定,不再賣出。這個價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據本公司實情,並參照大盤在3000-5000點時本公司的股價來確定。假設某一公司的大股東自鎖的可流通底價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賣出。如果由於其售出,該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則會自動鎖定。

2、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的程序

(1)大股東提出自鎖可流通底價的議案。從公司法律上說,任何一個超過5%的股東都可以提出議案,並按關聯交易的法律程序進行表決,而這項議案是對提案人的自我約束,它符合中小股東和整個公司的利益,並無被否決之憂,且在法律上無任何障礙。

(2)該項議案在通過後,要在媒體上公開披露,把大股東自願鎖定的可流通底價公之於眾,該項議案和股東大會的其他議案一樣,一旦通過,即應被遵守。同時由滬深兩個交易所來把關執行。

(3)若公司未來發生送股和轉股,其可流通底價也相應除權下移。

這一議案應是由大股東啟動的、自願為實現股市多贏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東自願的價格鎖定。

3、相應的配套措施

具體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特點,近860家國有上市公司可由國資委倡導,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而另 80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則可由證券業協會來統一倡導和協調。中國證監會只需在這一過程中對那些通過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議案的上市公司給予再融資的優先安排。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施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當前中國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僅股市的功能喪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增值功能也都無法實現。這是一種多輸的局面。從筆者和十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接觸看,他們願意通過可流通底價的自鎖向市場投資人明確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隨時會流通出來的疑慮,實現其股價的上漲。同樣,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是對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盤點位下,什麼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導,有關各方就能在這一問題上形成共識,因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價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頒布了類似的信息,但由於沒有形成群體效應,在大盤的整體下跌中,聲音微弱,沒有發揮出作用。

5、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進這樣的改革措施需做兩個說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價的自鎖絕不是二次股改。首先,這一措施是大股東自願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關部門強制推行的問題。其次,可流通底價的確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根據自身的情況在3000點到5000點之間自願做出的,並無一個外部強加的、千篇一律的價格規定。可流通底價定得低,其股價也會低;可流通底價定得高,其股價則會高。因為不到那個點位,股民就無對該公司大股東減持的疑慮。第二,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是一種價格約束,而不是像「鎖一爬二」那樣的時間約束,風險滯後。

筆者認為,如果這種自願鎖定的提案是一種群體行為,而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話,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統風險,振奮市場信心的。

6、推出這一措施的時間是關鍵

長達一年的股市下跌,盡管其負作用已開始在上市公司顯現出來,但由於總體看我國的宏觀經濟面和上市公司微觀業績面還沒有走壞,我們通過調整和實施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自鎖的措施,還能發揮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場和上市公司之間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將回天無術。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們通過政策措施扭轉股市大盤持續低迷的關鍵。

七、異船相幫,首選之戰在香港

我們要履行大國責任,也承諾和發達國家共渡難關,一個創新性的思維,就是要先在世界資本市場普遍下跌的過程中,尋找一個有利的亮點。讓它能夠擔負起資本市場抬頭復甦的使命。而這一點,就中國來說,首選之戰,最合適的地點就是在香港。

香港市場60%的上市公司市值都是來自內地的H股公司和紅籌公司,香港的經濟也主要由內地支撐,但是在金融體系、貨幣體繫上香港完全是和美國貨幣、金融體系一體化的。如果說在內地市場相對較為獨立的背景下,次貸危機仍然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的話,那主要是從香港傳遞過來的。所以,搞活了香港這個棋子,對外可以帶動美國等國家的資本市場,對內可以和A股產生良性的互動,而不是通過這個管涌,把境外的風險傳遞到境內來。

具體做法可以讓中投公司把戰略重點從美國轉到香港,守住香港這一前沿陣地,用過量的外匯儲備在香港吸納H股,起圍魏救趙之目的。現在中國只要能夠在國際資本市場任何地點進行投入,就會產生巴菲特效應,中國出手了,可鼓舞世人的信心。佔領香港橋頭堡,我們既承擔了大國的責任,答應美國出手相幫,又可實現了一箭四雕之目的:第一,購買H股,化解外匯儲備過高的風險。第二,此時購買已極具投資價值的H股股票,拋出美元,買回本國基礎產業的股權即可保值又可增值。第三,香港市場外聯美國,內聯中國內地。我們投向了香港,把香港帶動起來,就等於從外部對美國進行幫助。第四,香港H股對A股產生正面的拉動作用,守住了這個橋頭堡,就堵住了外界金融危機導入到中國內地的恐慌性的、會導致信心喪失的渠道。

購買H股從香港資本市場上傳遞對海外資本市場出手相幫的舉措。對外,可以拉動其他海外市場的復甦,畢竟在全世界下沉的資本市場中有一個場所 ———香港,已經出現希望。對內不僅不再向A股市場傳遞負面的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而且H股的復甦還能夠帶動A股的上漲。打好香港這一戰,就邁出了盤活全局的重要一步。

總之,把握這次重大的能讓中國歷史性崛起機遇的關鍵是激活內地的A股市場和回購香港「橋頭堡」的H股。

『叄』 上市公司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價格下 跌。試分析: 這給上市公司帶來什麼影響

從短期來看,股票價格正常的漲跌對公司經營無影響。股票的交易只是在投資者之間進行的轉讓,價格的高低並不影響企業已經籌集到的資金,只會影響投資者的收益和損失。
長遠來看,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持續性的下跌,則反映出企業經營業績不佳,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導致投資者不願意持有該公司股票。那麼公司將無法通過增發等方式繼續從證券市場獲得融資,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肆』 急! 談談金融危機對金融機構呢影響 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一、部分投資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
十幾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居民家庭高存款率與次貸危機爆發前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不良資產等許多因素使得中國金融系統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機中雖也遭受了損失,但並沒有給中國金融機構帶來根本性影響。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說,中國金融部門在金融危機中可能遭受的損失在100億美元左右,佔全球1.5萬億美元總損失中不到百分之一的份額,只是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很小的一部分。中國資本市場目前並沒有完全開放,有一個很高的「防火牆」,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仍然穩定。
要介紹中國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就必須提到中投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為中投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有大型投資公司,該公司的資金來源於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成立初期注冊資本金2 0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目前業務以境外金融組合產品投資為主。2007年5月,中投公司與美國著名資產管理與金融咨詢服務公司黑石集團達成30億美元的投資意向,中投公司購買黑石股票的成本約為每股29.6美元,並承諾在四年內不予出售。同年12月,中投公司宣布將購買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可轉換股權單位,其到期後可轉為普通股,全部轉換後中投將持有不超過9.9%的摩根士丹利公司股份。
2008年11月黑石集團公布其第三季度虧損5.09億美元,自中投公司投資黑石集團後,其股價一直處於下降過程中,截止至2008年11月10日,黑石股價報收於7.57美元,中投公司的30億美元投資已經縮水了22億美元,賬面虧損超過了75%。而截止至2008年11月,摩根士丹利股價已跌破20美元,自中投入股以來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50%,這也意味著中投公司的50億美元已經蒸發至少25億。盡管中投公司在其他投資項目上仍有收益,但兩個主要投資項目的巨幅縮水使得中投公司在2008年的財務虧損不可避免。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美國兩房集團債券一直是國內商業銀行的投資重點。在2008年國內各銀行發布的中期報表中,建設銀行集團持有房利美與房地美相關債券賬面價值32.5億美元;工商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價值為27.16億美元,相當於其全部資產的0.2%;中國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賬面價值最高,約為106.3億美元;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也持有部分兩房股份。進入2008年下半年後,工商銀行已經將持有的兩房債券減持至21.7億美元,中國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也已減持到75億美元。在持有兩房債券規模對比中,中國銀行為亞洲眾多金融機構之最,在2008年6月底已經對兩房資產計提損失19億美元,但這可能不是最後的損失數字。工行、建行表示在兩房債券方面沒有出現整體虧損,招商銀行與交通銀行則略有盈利。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發布的報告中稱,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總計約4 000億美元,但只有約100億美元的虧損,主要是次級債券和在美國政府接管「兩房」前過早出售的差價損失。
「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我們需要計提損失,那麼破產的雷曼兄弟又令國內的金融機構虧了多少呢?
當中國各大銀行公布持有雷曼兄弟相關資產具體數目後,人們發現雷曼兄弟破產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遠比預期要小。從銀行公告看,中國7家上市銀行:建行、工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興業銀行合計持有雷曼兄弟相關資產數量約為7.2億美元,遠低於雷曼兄弟破產初期的市場預估。其中建設銀行持有雷曼兄弟的債券規模最大,共持有相關債券1.914億美元,這些債券約占建設銀行總資產的0.019%。在其持有的債券中高級債券1.414億美元,次級債券0.5億美元,根據破產原則,高級債券將被優先償還。因此建設銀行如果發生損失其實際損失可能也只有5 000萬美元。工商銀行持有的雷曼兄弟債券和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總額為1.518億美元,占工行總資產的萬分之一,僅為其2008年上半年稅後利潤的1.6%,且其中1.39億美元債券為高級債券。中國銀行對雷曼兄弟的貸款余額為
5 000萬美元,對其子公司的貸款余額為320萬美元,此外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與雷曼兄弟相關債券7 562萬美元,如此中行對雷曼兄弟的風險資本總額為1.288 2億美元,佔中行總資產的0.01%。交通銀行共持有雷曼兄弟相關資產7 002萬美元,占其總資產的0.02%,招商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債券共計7 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佔6 000萬美元。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所持有的雷曼兄弟資產相對較小,影響不大。雖然各銀行所持有的雷曼兄弟資產縮水在所難免,但由於其中大部分債券為高級債券,各銀行損失比例並不會很高,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將是國內商業銀行中因次貸危機虧損較大的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後的資產處理過程將很長,具體的虧損數字可能要在幾年後才會能計算出來。
三、我國保險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人保財險、中保國際五大保險巨頭均未投資雷曼相關債券,因此在雷曼兄弟破產的泥坑中全身而退。
在2008年7月,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截至2008年6月底,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為12家,比年初增加2家,其中個別公司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於證券市場的大幅波動,保險公司投資賬戶發生了較大幅度縮水,導致綜合收益虧損,有的甚至高達幾十億、上百億。
在2008年10月6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將對富通集團股票投資中的約合人民幣157億元變動為損失。富通集團是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在金融危機中同樣遭遇了巨大損失。中國平安總共向富通集團投資人民幣238.7億元,雖然進行了大幅度減值,但是公司資本金充足,財務與償付能力穩固,不會對公司各種業務的發展形成障礙。
四、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
除上述提及的金融機構外,2008年上半年在我國的49家證券公司中僅有8家出現虧損。
2008年10月20日,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泰富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中信集團主席榮智健表示,由於中信泰富的財務董事越權與香港數家著名的銀行簽訂了金額巨大的澳元杠桿式遠期合約導致已經產生8億港元的損失。他表示,如果以目前的匯率市價估計,這次外匯杠桿交易可能帶來高達147億港元的損失。
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關外匯合同的簽訂並沒有經過恰當的審批,其潛在風險也沒有得到評估,因此已終止了部分合約,剩餘的合同主要以澳元為主。管理層表示,會考慮以三種方案處理手頭未結清的外匯杠桿合同,包括平倉、重組合約等多種手段。
榮智健在發布會上稱該事件中集團財務總監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他同時宣布,財務董事張立憲及財務總監周志賢已提請辭職,並獲董事會批准,而與事件相關的人員將會受到紀律處分。
由於這筆合約的期限為二年,目前對於交易帶來的損失還沒有確切的數字統計。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未來澳元匯率上升,這起外匯交易產生的損失有可能減少。

『伍』 基本面中觀分析 影響行業股票的因素有哪些

股票市場價格可能產生影響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
1.
宏觀經濟因素。即宏觀經濟環境狀況及其變動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包括宏觀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等規律性因素和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等政策性因素。股票市場是整個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宏觀經濟運行微觀基礎中的重要主體,因此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理所當然地會隨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變動而變動,會因宏觀濟政策的調整而調整。例如,一般地講,股票價格會隨國民生產總值的升降而漲落。
2.
政治因素。即影響股票市場價格變動的政治事件。一國的政局是否穩定對股票市場有著直接的影響。一般而言,政局穩定則股票市場穩定運行;相反,政局不穩則常常引起股票市場價格下跌。除此之外,國家的首腦更換、罷工、主要產油國的動亂等也對股票市場有重大影響。
3.
法律因素。即一國的法律特別是股票市場的法律規范狀況。一般來說,法律不健全的股票市場更具有投機性,震盪劇烈,漲跌無序,人為操縱成分大,不正當交易較多;反之,法律法規系比較完善,制度和監管機制比較健全的股票市場,證券從業人員營私舞弊的機會較少,股票價格受人為操縱的情況也較少,因而表現得相對穩定和正常。總體上說,新興的股票市場往往不夠規范,而成熟的股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則比較健全。
4.
軍事因素。主要是指軍事沖突。軍事沖突是一國國內或國與國之間、國際利益集團與國際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不可以採取政治手段來解決的程度的結果。軍事沖突小則造成一個國家內部或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生活的動盪,大則打破正常的國際秩序。它使股票市場的正常交易遭到破壞,因而必然導致相關的股票價格的劇烈動盪。例如,海灣戰爭之初,世界主要股市均呈下跌之勢,而且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股市均大幅振盪。
5.
文化、自然因素。就文化因素而言,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儲蓄和投資心理,從而影響股票市場資金流入流出的格局,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價格;證券投資者的文化素質狀況則從投資決策的角度影響著股票市場。

『陸』 宏觀經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劵市場價格的影響有6個方面:

一,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

二,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經濟周期的變動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例如經濟衰退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經濟復甦期股票價格又會逐步上升。危機,繁榮。

三,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普通商品價格變動對股票市場有重要影響,一般五家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票也下跌。

四,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它對股市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製作用。適度的通貨使得貨幣供應量增加,多餘的社會購買力就會進入股市。

(6)分析股票市場下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擴展閱讀:

結構問題嚴重,三個過剩加劇:相對過剩;暫時過剩;局部過剩。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所實施的漸進式轉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中也逐漸積累了多種新的矛盾,這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和解決的主要挑戰。

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需求結構嚴重失衡;產業結構發展滯後;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金融發展相對滯後;政府間財政關系失衡。

由於中國經濟轉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而且在中國經濟型轉型期,各種基本經濟關系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宏觀經濟運行中也會呈現出許多新問題、新特徵。

因此,經濟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只有不斷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新問題、新挑戰,穩步實現中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最終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

『柒』 當前金融危機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如何看待由美國引發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是機遇,還是災難?不同的結論會產生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這對正處經濟崛起關鍵時刻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中國具備龐大的內需市場開拓潛力。對中國的出口會有一定影響,但中國13億人口和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即使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雖然美國消費的倒退使得我國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一旦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啟動,是完全可以通過內需彌補出口下降的。從投資的角度,中國龐大的城鎮和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大量的項目需要資金,帶動經濟。無論是從資金的供應還是從項目的選擇上,都有較大的潛力。我們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能力是足夠的。

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下,國際輿論普遍把中國當成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他們普遍希望中國擔當新的領跑者,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站在一起來應對這場危機。一些跨國公司和企業家也把中國當作躲避這次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和比較選擇後的最佳投資地,他們看好中國,投資中國。與此同時,從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必然還會帶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分工,中國要從製造業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務業的高端轉型。

綜上所述,這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對中國而言,不僅不是災難,相反,還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機遇。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二、要異船相幫,不要同舟共濟

當前世界各國都希望我們能夠對美國出手相助,此時我們也應履行大國責任,展現我們和世界主要國家站在一起共渡難關的姿態,把握歷史機遇,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雙贏模式。

雖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幾乎有一半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但是,目前中美兩國仍有一些人士認為,中國應該繼續以購買美國國債方式幫美國救市,和美國「同舟共濟」。

以中國現有的國力、財力和外匯儲備的實力而言,要想拉美國「走出泥潭」是不現實的,而且風險很大。希望通過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或者直接運用中投公司類的主權基金來讓中國「上船拯救美國的同舟共濟」模式將會使我們越陷越深。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進一步惡化的話,最終我們會從「局外」人變成同行者,陷入被動,無法脫身。

因此,我們應從戰略高度走出兩個誤區: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中國的次生災難,因此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誤區;二是「救美國就是要購買美國的債權和股權」的觀點。

面對這場危機,我們應該選擇的不是「同舟共濟」而是「異船相幫」,也就是我們在美國這條船之外,尋找幫助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從振興股市入手,幫外先安內

首先,美國的金融危機並不能否定以證券金融為主導,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將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如果說,美國這場危機起源於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創新和過度發展,那麼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現狀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國所處的金融發展階段和美國完全不一樣,必須大力發展。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其次,股市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狀況的晴雨表,也是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狀況最敏感的顯示器。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盡管實際上中國的機遇遠大於災難,但為什麼國人卻感覺身在其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的股市一年來持續暴跌,且下跌幅度遠超美國。為什麼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而中國的股市卻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災戶呢?

股市這種狀態,從長遠看危害極大。第一,將會連帶商業銀行,單腿支撐社會融資的重任,重蹈2005年銀行壞賬率過高、存在系統性風險的舊轍。第二,股市不振,對我們實體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會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陸續發生。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導致金融業和其他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進入惡性循環,掉入這場全球范圍的經濟災難之中。

顯然,無論是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角度,還是從中國自身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需求看,都應從振興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從資本市場入手,抓住機遇。只要找到我國股市下跌與美國不同的主要原因,對症下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頹局。

四、走出中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

從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時間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們往往把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國的次貸危機連在一起,造成市場的恐慌。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細分析中國股市今年來持續的暴跌和美國股市受次貸危機影響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國資本市場的下跌,是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連帶導致的。而中國股市這一時期的宏觀經濟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微觀業績面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都得到極大提升,近兩年業績持續以 50%的速度遞增,根本不具備美國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條件。同時我國的股市也與美國的股市體系沒有直接相關,其風險並不能直接連帶到A股市場,盡管從表象上看,兩國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場自身規律所致。而中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則是由政策人為所致。在中國,政策因素對股市的影響要比市場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得多。一年來,中國股市不僅和美國股市一樣下跌,而且比美國跌得還厲害,無論美國股市是漲是跌,中國股市都是跌,美國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過下跌了30%,而中國股市的跌幅超過了65%,因此,必須走出我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國影響,而是有其特殊的內在原因。

五、導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何謂「大小非」?

「大小非」產生於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招股書上說的是非流通股暫不流通,導致股民高價入市。鑒於非流通股要進入流通狀態,則將會帶動流通股的股價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過對價讓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而在這一過程中,可能給流通股股東帶來的損失由非流通股股東給予補償。在股改中,由於基本模式採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後,非流通股股東則獲得了流通權。考慮到非流通股股東一送完股就獲得流通權市場壓力大,於是監管部門又頒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鎖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個月後,可流通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4個月後,可流通10%,36個月後,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被稱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稱為「小非」(小非在12個月後即可100%流通)。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從2005年6月開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從進行股改公司的總體情況看,在送完股之後,由於「鎖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並不能立即賣出,因此,股市大盤表現為整體的上漲,甚至摸高到6000點。但隨著解禁期的到來,「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獲得了「自由身」,給市場造成極大的壓力。

2、關於「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時發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鎖定期,即從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方可流通。這種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內以增資擴股方式認購的股份,則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即可流通,鎖定期僅為一年。這樣的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為「小限」。

目前市場上被大家所稱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產生的。所謂新老劃斷是以2006年5月18日為限,在此之後,新上市的公司屬於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權分置問題。也就是說,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鎖定期結束,這些股票不用再通過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動流出。因此,股民購買這類股票時,就應考慮這種風險。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發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間,價格相對較低。然而,我國股市在股改新老劃斷後,發行的 298隻股票,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高達30倍,最高為99倍的中國遠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權分置時期股票發行的市盈率還高。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對「新老劃斷」這一重要的時點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告訴股民從2006年5月18日起買的股票已經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須在購買時就考慮到它一年或三年後將自動流出的風險,不要再以如此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買賣。但由於這一宣傳幾乎就沒有進行,導致可憐的股民在不知不覺中仍在按股權分置時的思維購買股票。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3、「大小非」和「大小限」現實與未來的巨大壓力

在2005年6月股改時,我國1300多家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約為4600億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新發的298隻股票中,由於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盤股較多,「大小限」竟高達8000億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兩者合計竟高達1.26萬億股,比18 年來兩市所形成的6000多億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錢左右的成本作價入股的,這和股民在市場上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IPO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點,「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潤空間。

迄今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億股,實際賣出的僅有213億股。那麼後面還有1.18萬億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時間也越來越緊迫,市場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壓力。而「小限」也開始流出,加上對2009年下半年「大限」開始流出的預期,對市場壓力極大。所以這是股市抬不起頭來的最主要原因。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但投資人在考慮投資風險時就是這樣的思維,因為現實中存在著它們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況下簡單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會流出,並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們就找不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對策,

六、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 化解限售股壓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得出當前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那麼,再反思我們解救中國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國式救市政策就會發現,無論是減稅、融資融券,還是注資回購,都沒有對症下葯。中國股市缺的不是由於錢導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導致的信心缺失。所以,當前穩定中國股市的關鍵,在於正視 「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

當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識,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離解決這一難題也就不遠了。因為從主觀上看,目前中國股市的有關各方,無論是監管者還是股民,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還是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都期盼股市實現上漲中的多贏。而從客觀上看,無論是從中國國民經濟的宏觀面,還是從上市公司業績的微觀面,都具備股市上漲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

具體做法是:通過大股東對限售股解禁後的可流通底價進行自願基礎上的鎖定,把限售股的問題從簡單的時間鎖定風險滯後,調整到用價格鎖定徹底化解。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1、何謂大股東減持價格自鎖。所謂自願的價格鎖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自願將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減持的價格鎖定在一個預設的可流通底價上。這一價格是指由大股東自己預設一個可流通的最低價格,其所持股票的價格只有高於這個價位才能售出,而低於這個價格,其所持股份將自動鎖定,不再賣出。這個價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據本公司實情,並參照大盤在3000-5000點時本公司的股價來確定。假設某一公司的大股東自鎖的可流通底價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賣出。如果由於其售出,該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則會自動鎖定。

2、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的程序

(1)大股東提出自鎖可流通底價的議案。從公司法律上說,任何一個超過5%的股東都可以提出議案,並按關聯交易的法律程序進行表決,而這項議案是對提案人的自我約束,它符合中小股東和整個公司的利益,並無被否決之憂,且在法律上無任何障礙。

(2)該項議案在通過後,要在媒體上公開披露,把大股東自願鎖定的可流通底價公之於眾,該項議案和股東大會的其他議案一樣,一旦通過,即應被遵守。同時由滬深兩個交易所來把關執行。

(3)若公司未來發生送股和轉股,其可流通底價也相應除權下移。

這一議案應是由大股東啟動的、自願為實現股市多贏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東自願的價格鎖定。

3、相應的配套措施

具體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特點,近860家國有上市公司可由國資委倡導,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而另 80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則可由證券業協會來統一倡導和協調。中國證監會只需在這一過程中對那些通過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議案的上市公司給予再融資的優先安排。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施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當前中國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僅股市的功能喪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增值功能也都無法實現。這是一種多輸的局面。從筆者和十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接觸看,他們願意通過可流通底價的自鎖向市場投資人明確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隨時會流通出來的疑慮,實現其股價的上漲。同樣,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是對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盤點位下,什麼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導,有關各方就能在這一問題上形成共識,因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價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頒布了類似的信息,但由於沒有形成群體效應,在大盤的整體下跌中,聲音微弱,沒有發揮出作用。

5、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進這樣的改革措施需做兩個說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價的自鎖絕不是二次股改。首先,這一措施是大股東自願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關部門強制推行的問題。其次,可流通底價的確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根據自身的情況在3000點到5000點之間自願做出的,並無一個外部強加的、千篇一律的價格規定。可流通底價定得低,其股價也會低;可流通底價定得高,其股價則會高。因為不到那個點位,股民就無對該公司大股東減持的疑慮。第二,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是一種價格約束,而不是像「鎖一爬二」那樣的時間約束,風險滯後。

筆者認為,如果這種自願鎖定的提案是一種群體行為,而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話,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統風險,振奮市場信心的。

6、推出這一措施的時間是關鍵

長達一年的股市下跌,盡管其負作用已開始在上市公司顯現出來,但由於總體看我國的宏觀經濟面和上市公司微觀業績面還沒有走壞,我們通過調整和實施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自鎖的措施,還能發揮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場和上市公司之間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將回天無術。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們通過政策措施扭轉股市大盤持續低迷的關鍵。

七、異船相幫,首選之戰在香港

我們要履行大國責任,也承諾和發達國家共渡難關,一個創新性的思維,就是要先在世界資本市場普遍下跌的過程中,尋找一個有利的亮點。讓它能夠擔負起資本市場抬頭復甦的使命。而這一點,就中國來說,首選之戰,最合適的地點就是在香港。

香港市場60%的上市公司市值都是來自內地的H股公司和紅籌公司,香港的經濟也主要由內地支撐,但是在金融體系、貨幣體繫上香港完全是和美國貨幣、金融體系一體化的。如果說在內地市場相對較為獨立的背景下,次貸危機仍然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的話,那主要是從香港傳遞過來的。所以,搞活了香港這個棋子,對外可以帶動美國等國家的資本市場,對內可以和A股產生良性的互動,而不是通過這個管涌,把境外的風險傳遞到境內來。

具體做法可以讓中投公司把戰略重點從美國轉到香港,守住香港這一前沿陣地,用過量的外匯儲備在香港吸納H股,起圍魏救趙之目的。現在中國只要能夠在國際資本市場任何地點進行投入,就會產生巴菲特效應,中國出手了,可鼓舞世人的信心。佔領香港橋頭堡,我們既承擔了大國的責任,答應美國出手相幫,又可實現了一箭四雕之目的:第一,購買H股,化解外匯儲備過高的風險。第二,此時購買已極具投資價值的H股股票,拋出美元,買回本國基礎產業的股權即可保值又可增值。第三,香港市場外聯美國,內聯中國內地。我們投向了香港,把香港帶動起來,就等於從外部對美國進行幫助。第四,香港H股對A股產生正面的拉動作用,守住了這個橋頭堡,就堵住了外界金融危機導入到中國內地的恐慌性的、會導致信心喪失的渠道。

購買H股從香港資本市場上傳遞對海外資本市場出手相幫的舉措。對外,可以拉動其他海外市場的復甦,畢竟在全世界下沉的資本市場中有一個場所 ———香港,已經出現希望。對內不僅不再向A股市場傳遞負面的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而且H股的復甦還能夠帶動A股的上漲。打好香港這一戰,就邁出了盤活全局的重要一步。

總之,把握這次重大的能讓中國歷史性崛起機遇的關鍵是激活內地的A股市場和回購香港「橋頭堡」的H股。

『捌』 股市的波動對經濟有什麼重要影響

(一)系統信息
系統信息是指那些對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產生影響的信息,又稱宏觀信息,這些信息會引起股票價格整體水平的漲跌,包括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1.宏觀經濟信息
證券市場素有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之稱,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它表明證券市場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另一方面也說明宏觀經濟的走向決定證券市場,宏觀經濟的好壞將直接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而且宏觀經濟的走向是影響證券市場長期走勢的重要因素。影響股票價格變化的宏觀經濟信息主要有:
(1)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經濟成就的根本反映,從長期來看,在上市公司的行業結構與該國產業結構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股票平均價格的變動與GDP的變動是一致的。但並不是簡單的GDP增長,證券市場價格就會上升,不同國家的情形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正相關,有的可能是負相關。因此,GDP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應該將GDP與經濟形勢結合起來綜合考察。
(2)經濟周期
西方經濟學家一般把經濟周期分為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隨著這四個階段的交替出現,股票市場也會隨之產生周期性波動。由於受人們預期的影響,股票價格指數會先於經濟周期的變動而變動,當經濟由蕭條走向復甦時,一方面市場仍然蕭條,實際的股利沒有增加,但是人們壓抑的需求正慢慢顯露出來,未來的市場前景看好,企業也積極為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制訂籌資計劃;另一方面,政府為了刺激增長會採取一系列經濟政策一創造寬松的經濟環境,為企業發展創造外部條件。正是這些信息使得投資者對未來充滿信心,期望低價投資獲得未來的高回報,因此股票市場將提前復甦,股價開始上漲,股價指數先於經濟而上升。隨著經濟進入擴張時期,預期股利增加,企業紛紛籌資擴大規模,利率也開始提高,由於人們對未來股利充滿信心,股價會不斷的上漲,但到了經濟擴張的末期,由於資金成本過高,股價已上升至高位,投資者預期股價上升有限甚至下降。看空的預期使得股票價格提前下跌,股價指數先於經濟發展的減慢而下跌了。在經濟的收縮階段,股票價格急劇下跌,股票市場的收益率會向低於利率的方向轉化,於是人們紛紛逃離股票市場,致使股價一路下跌。在經濟的蕭條時期,股票市場非常混亂,股票價格動向不一,投資者擔心股利減少,因此股票價格提前達到谷底。這就是經濟周期對股票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不難看出,經濟周期是決定股票價格長期走勢的重要因素。
(3)通貨變動
通貨變動包括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機制在通脹的不同階段有所不同,在通脹初期,由於經濟處於擴張期,貨幣政策寬松,產量和就業都持續增長,出現推動股票價格上升的力量。但通貨膨脹趨於高潮並引發金融緊縮時,通脹會影響收入和財產再分配,從而改變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影響到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產生股票價格下壓的力量。但從總體上來看,通脹與股價呈反向變動關系,即通脹率上升,股價下跌;通脹率下降,股價上升。這意味著通貨膨脹與收益率是負相關的。通貨緊縮只會對宏觀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證券市場。
(4)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會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到別國的證券市場。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為例,最初只是泰國一個國家的貨幣危機,但由此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整個亞太地區的金融市場陷於危機之中,該地區許多國家的經濟長期陷於低谷中,乃至整個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因而放緩,國際金融市場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在加入WTO之後,我國資本市場將逐步開放,我國的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也日趨緊密,因此,我國的證券市場必將會受到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影響。一方面它會直接影響我國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進而影響到股票市場;另一方面它會從宏觀面和政策面間接影響股票市場的發展。
2.宏觀經濟政策信息
我國股票市場是一個初興的市場,宏觀經濟政策因素對股票市場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國家調控宏觀經濟的政策手段主要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種。
(1)貨幣政策
所謂貨幣政策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指定的關於貨幣供應和貨幣流通組織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准則。我國中央銀行調控宏觀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貸款規模控制和匯率等。這里我們以利率為例來說明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一方面人們投資股市的機會成本增加,部分資金從股市流出,資金供不應求,股票市場需求減少,供大於求,股價就會下跌;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增加,盈利水平降低,給投資者的報酬也會減少,因而該股票的投資價值不大,股價也會下跌。當利率下降時,一方面機會成本減少,社會資金就會流向股市,資金供給增多,股票市場需求增加,引起股價上升;另一方面,利率下降將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促進企業投資。擴大生產,從而提高盈利水平,使該股票具有投資價值,股價也會上漲。因而降低利率的政策是為疲軟的股市打入一支強心針,是使經濟走出低谷的一種辦法。
(2)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政府依據客觀經濟規律指定的指導財政工作和處理財政關系的一系列方針、准則和措施。根據其對宏觀經濟運行的作用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等。以國債為例,如果政府增加國債的發行,那麼會使投降股票市場的資金減少,使得股票市場的需求減少,進而引起股票價格下跌。
3.非經濟信息
影響股票市場的系統信息除了上面的宏觀經濟、政策信息外,還有政治、自然災害、社會文化等信息。通常來講,政治的不確定性能夠增加交易量而減少產出,也就是說,政治信息的缺乏使股價波動增加。就自然災害而言,以地震為例,它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並不是簡單的,一方面由於災後重建會增加對鋼鐵、水泥等建築材料的需求,使得這些行業及相關行業的預期股利上升,進而引起股票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對於那些在地震中受到重創,卻無法在災後迅速恢復的行業而言,預期股利會下降,進而引起股票價格下跌。
綜上所述,系統信息首先影響的是上市公司的生存環境,市場環境的改變必然影響幾乎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進而影響整個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化。
(二)非系統信息
非系統信息是指僅影響個別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的信息,又稱微觀信息,包括企業的經營狀況,重大決策和突發事件等。非系統信息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凈資產收益率、資金成本率等因素,這些將直接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這里我們將針對幾類常見的非系統信息予以說明。
1.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投資者可以通過會計信息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依照現行的會計理論,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是由其未來的盈利能力決定的,在分析公司的盈利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內在關系時,一般用公司股票價格P與盈利水平E的比值(即市盈率)來表示。在一定的市盈率(P/E)水平下,公司盈利水平越高,其股票價格就越高。當盈利信息公布時,股票價格變動所反映的是未來盈利變動的信息,也就是說,股票價格變動源於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強。因此,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消息的了解,也就說明了盈利信息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作用。
2.分配方案信息
分配方案信息是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信息之一,上市公司公布的分配方案的形式有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和不分配。在股票市場上,相對於現金股利而言,投資者更偏好於資本利得,這使得現金股利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小。送股反映了上市公司對未來利潤增長抱有信心,而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增長可使反映公司未來價值的股價上揚。配股說明上市公司有好的項目需要投資,是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投資者對其未來利潤增長較有信心。總而言之,投資者對分配方案的歡迎程度取決於對公司未來盈利的預期,而在方案公告日及真正實施後股票價格的表現還取決於分配方案本身與市場預期之間的差距。
3.增發新股信息
增發新股信息也是企業的重大決策之一,上市公司因有項目需要投資而發布增發新股的信息,但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不足,信息披露不真實等因素的影響,資金的投向不確定,使得本應是利好消息的增發新股信息變成了利空消息,造成股票價格的下跌。
企業的重大決策信息除了上述的制定分配方案和增發新股信息外,還有資產重組、收購兼並和更換管理層等。這些信息對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取決於投資者的預期以及實際情況與市場預期之間的差距,差距越大,股價變動也就越大。
4.突發事件
上市公司的突發事件包括法律訴訟、壞帳等不可預期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行為,影響的結果要視實際情況來分析。開始這些信息可能是利空的,會引起股票價格下跌,但隨著事態的發展,結果可能對上市公司而言是利好的,進而引起股票價格的回升。但無論如何,突發事件肯定會引起股票價格的波動。

『玖』 寫一篇題為「世界金融危機下,中國股市基本面分析」的論文,應該怎樣寫

金融危機是由一部分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製造的,這幫人都是具有很強的理科背景,數學功夫、想像力都相當的了得,吃飽了整天沒事就開始搗鼓怎麼樣製造出復雜的、讓人很難以理解的金融衍生產品來,從博弈論的角度上來說,這些產品很多都是零和博弈產品,但是在金融分析師的改造下具備了存在的價值,有近幾年在中國股票市場上風生水起的Warrant,還有最近因為巨虧事件浮出水面的Zero Cost Collar以及Accumulator(音譯:I kill you later),從一個哲學的角度分析,存在即合理,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的存在經過金融工程的改進在某個角度上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正如巴菲特在本世紀初語言的「大規模殺傷性的金融武器」,市場需要它們,但只是在它們正確發揮本來的設計原則的前提下需要,比如期貨的功能主要是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

應對危機,中國面臨四大問題:

第一,中國雖然出台了四萬億計劃,有「國十條」、「金融九條」、「國三十條」一系列的措施,現在的關鍵是2009年特別是上半年,以總需求拉動和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能不能迅速地生效?從第一季度公布的數據來看,GDP增長率6.1%,主要是因為四萬億投資的刺激。由於一季度投資額已經很多,如果要想保8%下半年投資額必須加大,全年投資額必將超過四萬億。

第二,結構調整能不能切實融於這次反危機行動中,能否到位?如果不到位,總需求的拉動可能不困難,能拉上去,但是最後還是重復過去的故事,還在干粗活,中國的製造業還在大量的生產過去那些低附加值的產品。中國的結構調整能否像奧巴馬那樣出台明確的東西,以結構調整作為拉動內需的主要推動力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第三,中國危機可能碰到的問題。中國在反危機措施下面臨的形勢與美國正好相反。美國是經濟體系影響實體經濟部門,中國是由於外需問題,由於新《勞動合同法》問題,甚至可能也由於我們2008年9月之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問題,中國是實體經濟部門先出問題,金融部門除了股市之外,其他的部門情況都很好。所以中國碰到的問題與美國相反,實體經濟可能影響金融體系。

第四,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問題。多年前,中國搞西部大開發,後來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兩次大戰略的成效很不理想,其實責任不在中央,中央政府有積極性,地方政府也有積極性,但是這兩次大開發背後的東西要看到。掌握全國絕大多數貨幣金融資源的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系統,在內部評級中把西部地區劃在末尾,把東北好多地區劃為信用的D類和E類地區,有錢就往江浙投。因此,中國擴張內需的關鍵在於怎樣讓掌握大部分貨幣資源的銀行行動起來。隨著中央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政策的出台,勢必會有大量資金投向東北,有了資金的刺激股市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漲幅。

目前全球金融體系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從2007年4月爆發以來的次貸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經濟會進入收縮狀態。金融行業調整與恢復的深度、范圍和速度仍然是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即使到2009年下半年,經濟收縮的速度有可能放緩,在2010年經濟如預期恢復之後,經濟增長率可能仍會在低位徘徊。」

顯然,花旗對於全球經濟的態勢較悲觀。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的預測,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GDP增長率在0.5%,到2010年恢復到2.6%;2009年的全球通脹率在2.5%、2010年的通脹率為2.6%。其中,2009年GDP出現負增長的地區為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

2009年GDP增長率保持領先地位的依然是中國,花旗投資研究部認為不僅保八沒問題,而且會略高,達8.2%。

花旗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實現其目標增長」,他表示,「財政收入和國企利潤在GDP中所佔比重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資產仍由國家控制,可見,盡管經濟改革已有數十年,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並未削弱。」

盡管中國GDP能夠保八,但是企業利潤下滑無法避免,也就是說GDP可能軟著陸,但企業盈利只有硬著陸。中國在1998-1999年間和2002年遭遇了兩次通縮問題,通縮的原因在於出口疲軟、生產過剩。而現在外需的疲軟態勢比過去10年中任何時候更為嚴重,所以出口減少造成的產能過剩和通縮問題在當前的經濟低迷時期,挑戰更為嚴峻。而通縮對企業盈利而言是利空消息。對於中國股市的判斷,股價漲跌的因素更為復雜。盡管肯定會受收入不佳等負面影響,但流動性相對充足、經濟增長超出預期、估值便宜及風險偏好趨穩等將可能是重大利好因素,市場或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復甦。

盡管受到宏觀經濟調控和次貸危機的雙重影響,2008年中國A股市場延續了2007年末的下行走勢,但依然保持相對活躍並從11月份開始回暖。隨著各項擴張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及其效果的顯現,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市場有望在2009年展開震盪上行走勢。

2008年A股市場運行的基本特點

縱觀2008年中國A股市場走勢,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第一,股指大幅下調並於年末企穩。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達到創紀錄的6124點以後,中國股市即進入下行階段,2008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延伸。但這一時期影響市場下行的因素更加復雜,除了市場自身調整要求之外,政府為防止經濟過熱而採取的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投資者產生了未來經濟降溫的預期,同時,監管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抑制股市走高的措施。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2008年A股市場總體下行。上證指數從2007年底的點跌至2008年底的1820.81點,跌幅達到65.39%。此間,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曾探底到1625點的年度最低點。2008年在全球主要股市的跌幅排位中,上證指數跌幅僅次於俄羅斯的MICEX指數,位於第二,遠高於金融危機震盪中的美國和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英、法、德、日等國,因此,此輪A股市場的下跌,僅僅用國際金融危機是不能完全解釋的。如果以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的幅度29.42%為據來估算,假定2008年上證指數在點的基礎上也下跌同等幅度,那麼,其下跌的絕對數為1547.79點,上證指數的年末收盤點應當在3700點以上。因此,可以說,2008年的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范疇。

受A股市場下跌影響,與2007年相比,中國證券市場的融資和交易也跌幅下落。2008年境內融資減少了4386.58億元,跌幅高達56.80%;其中,A股IPO的融資額從2007年的4590.62億元減少到2008年的1036.52億元,減少了3554.1億元,降幅高達77.42%。與2007年相比,2008年的交易日增加了2天,但股票成交金額卻從460556.2億元下落到267112.6億元(降幅達到42%),股票成交數量從36403.76億股減少到24131.38億股(跌幅達到33.71%),這些下落幅度都超過了2000年以來的任何1年。

2008年總體下行的市場行情給投資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投資損失,但此輪的市場走勢與2001-2004年的持續陰跌行情有較大不同。首先,2008年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對2006-2007年將爆發性行情的理性修正色彩。2007年前10個月上證指數上漲126%,最高超過6000點,這種上漲速度在全球股市都非常罕見,在中國股市歷史上也不多見。雖然當年國內外經濟景氣狀況較佳,股權分置改革基本結束,市場流動性充裕,但無論基本面發生如何重大變化,都不足以支撐股市以如此速度上升,更難以支撐股指繼續上漲,股市向下調整是必然的。其次,2008年市場下行並沒有引致成交量的歷史新低,市場仍然保持一定活躍度。2008年上交所周均成交量351.6億股,低於2007年的526.1億股,但高於2005年(190.5億股)和2006年(230.1億股),是中國股市歷史上周均成交量第二高的年份。交投活躍表明市場調整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投資者信心,場內仍然存在大量買盤承接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拋售,這是日後股市回暖的重要原因。第三,2008年股市調整的低點接近於2006年年末的水平,並沒有嚴重損失掉2006年股市上漲的成果。如果捨去2007年股市爆發性行情所造成的指數虛高,那麼2008年11月市場調整結束後,可以看作是承接2006年牛市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A股市場的走勢受到歐美股市的明顯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股市動盪在2008年下半年對於中國股市的影響日益明顯。2008年歐美股市的走勢對中國A股市場走勢的影響有著加大的效應(這種影響的內在機理和機制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化和歐美各國政府救市措施陸續出台,歐美股市的波動幅度加大。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經濟衰退的預期對於股市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逐步加強。自2008年9月份起,A股市場緊跟歐美股市的趨勢逐漸形成,這成為A股自年初以來股指跌去60%以後繼續下探的重要原因。跟隨走勢持續到年末後才逐步發生改變。事實上在A股市場提前進行了幅度遠大於歐美市場的調整以後,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經偏低,這個時候市場繼續跟隨歐美股市下探,缺乏基本面依據。

第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2008年中國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股本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市公司從2007年的1530家增加到1604家,市場總股本從1.42萬億股增長至1.89萬億股,其中,已上市流通股從4946億股增加至7000億股。年末股市總市值12.4萬億元,流通市值4.7萬億元。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高於2006年水平,這是繼2007年之後中國股市第二大融資年份。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所產生的限售股解禁和2007年新股上市鎖定的逐步解除,使市場中的上市流通股本總量有所增加。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統計,到2008年年末股改產生的限售股份共4682億股,其中1364億股已經解禁,佔比達29.1%。未來限售股份還會逐步解禁,從而增加上市流通股數量。股本結構的變化不僅擴大股市流通盤規模,而且將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進一步影響。

第四,市場平均市盈率下探至歷史低點。

股指迅速回調擠除了2007年市場大漲的虛高成分,股票平均市盈率在2008年10月末降至12.86倍,是1996年以來的最低點。此後,隨著市場回暖,市盈率有所回升,到2009年2月16日,市場平均市盈率達到了17.74倍。市盈率不是股票估值的惟一可靠依據,但從這一指標可以發現,股市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預期比較消極。但是,如果認真審視和對比分析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很難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將全面陷入極度惡化的結論。暴跌之後,股價有可能被低估了。市場平均市盈率從66倍跌到13倍,只用了1年的時間,這種非同尋常的變化原因何在?難道在這1年中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至於投資者必須大幅調低全部上市公司盈利預期嗎?通過分析最近3年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我們發現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並沒有發生普遍惡化的現象。2006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9%。2007年由於大盤股集中上市的原因,這一指標迅速達到7.8萬億元,同比增長52.9%。2008年各季度上市公司主營收入保持基本穩定,表明市場總量指標受新股發行影響較小,各季度主營收入介於2.6-2.9萬億元之間。營業利潤逐季有所下降,從一季度的3028億元降至三季度的2440億元,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確實出現了下降趨勢,但上市公司利潤的下降幅度有限,而且總體來看各項財務指標相較2007年仍有一定增長。2008年前三季度的主營收入、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已經超過或者接近於2007年全年水平,可以肯定2008年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將超過2007年,只不過增長幅度有所收窄。因此,可以說,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並不支持市盈率大幅調降,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可能處於被嚴重低估狀態。

第五,投資者信心保持穩定。

2008年的股市大幅下滑,盡管對投資者信心產生了較大沖擊,同時也有一部分投資者作出了離場的選擇,但與前一輪熊市不同的是,此次市場回落並沒有完全抑制新投資者的進場熱情。2008年新開A股、B股和基金賬戶數合計達到1664萬戶,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相當於2006年的3倍。從歷史上看,新開賬戶數量與股指的變化存在跟隨關系。在股指回落年份,新開賬戶數量會減少,在股指上漲的年份,新賬戶會增加,這一跟隨效應在2007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該年度上證指數上漲96.7%,新開賬戶數也從2006年的538萬戶,暴漲至6057萬戶。可見,新賬戶數量與股指之間的這種跟隨關系在2008年依然存在。隨著股指的逐步回落,新開賬戶數量也穩步減少,但仍然維持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絕對水平。11月份股市啟穩之後,12月新開賬戶數量又迅速從11月份的77.7萬戶增加到108.7萬戶。

當然,投資者新開賬戶數量並不一定意味著進入股市的資金總量凈增長。在股市回落階段,新投資者進場的同時,可能會有大量老投資者離場。雖然缺少直接數據說明2008年股市資金流入和流出的真實情況,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月度投資者持倉報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走勢。從圖7中可見,根據該公司統計,A股持倉賬戶從2007年6月的3432萬戶,穩步增長至2008年7月的4789萬戶,此後持倉賬戶數量有所回落,但一直維持在4700萬戶以上,持倉賬戶佔全部賬戶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持倉賬戶數量的增加雖然不能說明進場資金量絕對增加,但至少可以說明進入股市的投資者數量是增長的,而且持倉投資者仍然具有相當的資金實力,2008年11月和12月的股市回暖之際,持倉投資者總量沒有明顯增加,表明本輪反彈行情主要是現有投資者繼續增加投資而形成的,行情初期基本可以界定為「自我解圍」式反彈行情。投資者的損失承受力和再生能力是考察一個市場成熟度的重要指標,而下半年中國A股市場投資者人數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出現市場回暖的事實說明,A股市場現有投資者群體的投資能力已經可以支撐市場在回落期穩定運行,投資者群體正日益走向成熟。

2009年股票市場走勢展望

2009年是中國經濟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一年。發達經濟體短期內不太可能從危機中恢復,面對不利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有力舉措,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條件。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比以往更大的影響,同時,尚存的制度性缺陷和新的改革措施也將繼續從不同著力點影響市場運行。

宏觀經濟因素。國際經濟方面,金融危機對於發達經濟體的實體經濟已經產生深遠影響,2008年美國GDP累計值同比下降0.2%;3季度歐盟GDP同比增長0.6%,日本GDP同比下降2.1%。12月,美國工業產值同比下降7.8%,歐盟下降12.7%,代表發達經濟體經濟景氣度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延續了年初以來的持續下跌走勢,降至92.9,較上月回落1.1,較上年同期回落8.2。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截至2009年2月1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近月期貨價格已降至每桶34.44美元,銅、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也在低位徘徊。世界銀行預計2009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將為-0.1%,2010年可恢復至2%;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則分別為4.5%和6.1%,其中,中國為7.5%和8.5%。

中國經濟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到四季度經濟增長率低至6.8%,全年經濟同比增長9.0%。工業全年增長12.9%,其中11月和12月份僅增長了5.4%和5.7%。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萬億元,同比僅增長4.9%。2009年1月,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3.3%,顯示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出現萎縮跡象。宏觀經濟增速回落態勢將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預計2008年四季度將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出現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從而拖累全年盈利水平。2008年年末開始,國家刺激經濟的4萬億投資計劃陸續啟動,鋼鐵、汽車、紡織、裝備製造業等支柱行業的國家振興計劃出台,為2009年保持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助於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但總體上應適當調低2009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預期。

關於資金面因素。由於對中國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和宏觀緊縮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上,對銀行體系的沖擊比較小,因此,2008年中國的銀行體系仍然表現出較強的信貸投放能力。2008年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余額從年初的27.8萬億元增長至年末的32萬億元。與此同時,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也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年末企業存款余額16.4萬億元,增長13.1%,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2億元,增長26.1%。在發達國家銀行體系大規模去杠桿化和收縮信貸的形勢下,中國銀行體系能夠保證信貸規模具有一定幅度增長,緩解企業在不利條件下的財務困難,體現了中國銀行體系長期穩健經營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實際效果,同時,企業和居民存款的增長,為二者順利度過經濟調整期儲備了資金。當然,一般來說過於寬松的資金面有可能催生資產價格泡沫,但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已經預先進入調整期的情況下,今年國內資產價格再次飆升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政策因素。克服金融危機影響,全力擴內需、保增長是2009年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目標,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就資本市場而言,保證市場穩定運行應是2009年管理層的主要目標,各種改革措施和新金融產品的推出都必須與此目標保持一致。在這一大背景下,管理層對於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制度的推出將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從而使得2009年資本市場在制度層面出現重大調整的可能性降低。

2009年A股市場的可能走勢。2008年的中國股市跌幅遠遠超過了歐美等嚴重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同時,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此,可以判斷,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狀態。在2008年9月以後,隨著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不斷下調,在A股市場中存在的幾百隻市盈率5倍左右的股票,其年收益率大致是1年期存款的8-10倍。這意味著,A股市場已具有重要的投資價值。曾幾何時,在2006年(尤其是2007年)股市大幅上揚以後,一些人後悔不已地感嘆,2005年入市的好時機已今生不再,但面對2008年後期的行情,可以發現,在最好的投資時機來臨之時,許多投資者還在觀望,等待著所謂底部的出現。實際上,所謂的股市下跌底部,常常只能在股市上行之後、回過頭來看才能發現;即便在股市運行中底部形成,在此底部能夠成交的股票也極為有限,並非人人可以買到,因此,希冀於底部購股,即便是機構投資者也往往不能如願,更不要說,個人投資者了。既然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在宏觀政策放鬆和股市政策從松的背景下,2009年它就有著超跌「補漲」的內在要求。如果在2009年下半年,實體經濟走勢能夠比較回升,那麼,這種「補漲」還可能繼續展開新一輪的上行行情。因此,2009年A股市場總體走勢是上行的。

『拾』 金融危機對證券業的影響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中國具備龐大的內需市場開拓潛力。對中國的出口會有一定影響,但中國13億人口和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即使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雖然美國消費的倒退使得我國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一旦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啟動,是完全可以通過內需彌補出口下降的。從投資的角度,中國龐大的城鎮和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大量的項目需要資金,帶動經濟。無論是從資金的供應還是從項目的選擇上,都有較大的潛力。我們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能力是足夠的。

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下,國際輿論普遍把中國當成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他們普遍希望中國擔當新的領跑者,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站在一起來應對這場危機。一些跨國公司和企業家也把中國當作躲避這次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和比較選擇後的最佳投資地,他們看好中國,投資中國。與此同時,從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必然還會帶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分工,中國要從製造業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務業的高端轉型。

綜上所述,這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對中國而言,不僅不是災難,相反,還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機遇。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二、要異船相幫,不要同舟共濟

當前世界各國都希望我們能夠對美國出手相助,此時我們也應履行大國責任,展現我們和世界主要國家站在一起共渡難關的姿態,把握歷史機遇,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雙贏模式。

雖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幾乎有一半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但是,目前中美兩國仍有一些人士認為,中國應該繼續以購買美國國債方式幫美國救市,和美國「同舟共濟」。

以中國現有的國力、財力和外匯儲備的實力而言,要想拉美國「走出泥潭」是不現實的,而且風險很大。希望通過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或者直接運用中投公司類的主權基金來讓中國「上船拯救美國的同舟共濟」模式將會使我們越陷越深。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進一步惡化的話,最終我們會從「局外」人變成同行者,陷入被動,無法脫身。

因此,我們應從戰略高度走出兩個誤區: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中國的次生災難,因此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誤區;二是「救美國就是要購買美國的債權和股權」的觀點。

面對這場危機,我們應該選擇的不是「同舟共濟」而是「異船相幫」,也就是我們在美國這條船之外,尋找幫助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從振興股市入手,幫外先安內

首先,美國的金融危機並不能否定以證券金融為主導,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將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如果說,美國這場危機起源於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創新和過度發展,那麼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現狀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國所處的金融發展階段和美國完全不一樣,必須大力發展。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其次,股市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狀況的晴雨表,也是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狀況最敏感的顯示器。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盡管實際上中國的機遇遠大於災難,但為什麼國人卻感覺身在其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的股市一年來持續暴跌,且下跌幅度遠超美國。為什麼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而中國的股市卻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災戶呢?

股市這種狀態,從長遠看危害極大。第一,將會連帶商業銀行,單腿支撐社會融資的重任,重蹈2005年銀行壞賬率過高、存在系統性風險的舊轍。第二,股市不振,對我們實體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會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陸續發生。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導致金融業和其他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進入惡性循環,掉入這場全球范圍的經濟災難之中。

顯然,無論是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角度,還是從中國自身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需求看,都應從振興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從資本市場入手,抓住機遇。只要找到我國股市下跌與美國不同的主要原因,對症下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頹局。

四、走出中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

從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時間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們往往把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國的次貸危機連在一起,造成市場的恐慌。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細分析中國股市今年來持續的暴跌和美國股市受次貸危機影響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國資本市場的下跌,是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連帶導致的。而中國股市這一時期的宏觀經濟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微觀業績面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都得到極大提升,近兩年業績持續以 50%的速度遞增,根本不具備美國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條件。同時我國的股市也與美國的股市體系沒有直接相關,其風險並不能直接連帶到A股市場,盡管從表象上看,兩國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場自身規律所致。而中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則是由政策人為所致。在中國,政策因素對股市的影響要比市場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得多。一年來,中國股市不僅和美國股市一樣下跌,而且比美國跌得還厲害,無論美國股市是漲是跌,中國股市都是跌,美國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過下跌了30%,而中國股市的跌幅超過了65%,因此,必須走出我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國影響,而是有其特殊的內在原因。

五、導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何謂「大小非」?

「大小非」產生於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招股書上說的是非流通股暫不流通,導致股民高價入市。鑒於非流通股要進入流通狀態,則將會帶動流通股的股價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過對價讓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而在這一過程中,可能給流通股股東帶來的損失由非流通股股東給予補償。在股改中,由於基本模式採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後,非流通股股東則獲得了流通權。考慮到非流通股股東一送完股就獲得流通權市場壓力大,於是監管部門又頒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鎖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個月後,可流通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4個月後,可流通10%,36個月後,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被稱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稱為「小非」(小非在12個月後即可100%流通)。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從2005年6月開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從進行股改公司的總體情況看,在送完股之後,由於「鎖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並不能立即賣出,因此,股市大盤表現為整體的上漲,甚至摸高到6000點。但隨著解禁期的到來,「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獲得了「自由身」,給市場造成極大的壓力。

2、關於「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時發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鎖定期,即從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方可流通。這種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內以增資擴股方式認購的股份,則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即可流通,鎖定期僅為一年。這樣的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為「小限」。

目前市場上被大家所稱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產生的。所謂新老劃斷是以2006年5月18日為限,在此之後,新上市的公司屬於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權分置問題。也就是說,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鎖定期結束,這些股票不用再通過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動流出。因此,股民購買這類股票時,就應考慮這種風險。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發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間,價格相對較低。然而,我國股市在股改新老劃斷後,發行的 298隻股票,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高達30倍,最高為99倍的中國遠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權分置時期股票發行的市盈率還高。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對「新老劃斷」這一重要的時點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告訴股民從2006年5月18日起買的股票已經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須在購買時就考慮到它一年或三年後將自動流出的風險,不要再以如此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買賣。但由於這一宣傳幾乎就沒有進行,導致可憐的股民在不知不覺中仍在按股權分置時的思維購買股票。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3、「大小非」和「大小限」現實與未來的巨大壓力

在2005年6月股改時,我國1300多家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約為4600億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新發的298隻股票中,由於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盤股較多,「大小限」竟高達8000億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兩者合計竟高達1.26萬億股,比18 年來兩市所形成的6000多億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錢左右的成本作價入股的,這和股民在市場上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IPO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點,「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潤空間。

迄今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億股,實際賣出的僅有213億股。那麼後面還有1.18萬億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時間也越來越緊迫,市場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壓力。而「小限」也開始流出,加上對2009年下半年「大限」開始流出的預期,對市場壓力極大。所以這是股市抬不起頭來的最主要原因。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但投資人在考慮投資風險時就是這樣的思維,因為現實中存在著它們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況下簡單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會流出,並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們就找不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對策,

六、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 化解限售股壓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得出當前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那麼,再反思我們解救中國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國式救市政策就會發現,無論是減稅、融資融券,還是注資回購,都沒有對症下葯。中國股市缺的不是由於錢導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導致的信心缺失。所以,當前穩定中國股市的關鍵,在於正視 「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

當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識,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離解決這一難題也就不遠了。因為從主觀上看,目前中國股市的有關各方,無論是監管者還是股民,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還是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都期盼股市實現上漲中的多贏。而從客觀上看,無論是從中國國民經濟的宏觀面,還是從上市公司業績的微觀面,都具備股市上漲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

具體做法是:通過大股東對限售股解禁後的可流通底價進行自願基礎上的鎖定,把限售股的問題從簡單的時間鎖定風險滯後,調整到用價格鎖定徹底化解。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1、何謂大股東減持價格自鎖。所謂自願的價格鎖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自願將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減持的價格鎖定在一個預設的可流通底價上。這一價格是指由大股東自己預設一個可流通的最低價格,其所持股票的價格只有高於這個價位才能售出,而低於這個價格,其所持股份將自動鎖定,不再賣出。這個價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據本公司實情,並參照大盤在3000-5000點時本公司的股價來確定。假設某一公司的大股東自鎖的可流通底價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賣出。如果由於其售出,該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則會自動鎖定。

2、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的程序

(1)大股東提出自鎖可流通底價的議案。從公司法律上說,任何一個超過5%的股東都可以提出議案,並按關聯交易的法律程序進行表決,而這項議案是對提案人的自我約束,它符合中小股東和整個公司的利益,並無被否決之憂,且在法律上無任何障礙。

(2)該項議案在通過後,要在媒體上公開披露,把大股東自願鎖定的可流通底價公之於眾,該項議案和股東大會的其他議案一樣,一旦通過,即應被遵守。同時由滬深兩個交易所來把關執行。

(3)若公司未來發生送股和轉股,其可流通底價也相應除權下移。

這一議案應是由大股東啟動的、自願為實現股市多贏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東自願的價格鎖定。

3、相應的配套措施

具體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特點,近860家國有上市公司可由國資委倡導,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而另 80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則可由證券業協會來統一倡導和協調。中國證監會只需在這一過程中對那些通過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議案的上市公司給予再融資的優先安排。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施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當前中國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僅股市的功能喪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增值功能也都無法實現。這是一種多輸的局面。從筆者和十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接觸看,他們願意通過可流通底價的自鎖向市場投資人明確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隨時會流通出來的疑慮,實現其股價的上漲。同樣,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是對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盤點位下,什麼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導,有關各方就能在這一問題上形成共識,因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價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頒布了類似的信息,但由於沒有形成群體效應,在大盤的整體下跌中,聲音微弱,沒有發揮出作用。

5、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進這樣的改革措施需做兩個說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價的自鎖絕不是二次股改。首先,這一措施是大股東自願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關部門強制推行的問題。其次,可流通底價的確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根據自身的情況在3000點到5000點之間自願做出的,並無一個外部強加的、千篇一律的價格規定。可流通底價定得低,其股價也會低;可流通底價定得高,其股價則會高。因為不到那個點位,股民就無對該公司大股東減持的疑慮。第二,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是一種價格約束,而不是像「鎖一爬二」那樣的時間約束,風險滯後。

筆者認為,如果這種自願鎖定的提案是一種群體行為,而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話,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統風險,振奮市場信心的。

6、推出這一措施的時間是關鍵

長達一年的股市下跌,盡管其負作用已開始在上市公司顯現出來,但由於總體看我國的宏觀經濟面和上市公司微觀業績面還沒有走壞,我們通過調整和實施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自鎖的措施,還能發揮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場和上市公司之間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將回天無術。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們通過政策措施扭轉股市大盤持續低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