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文化的歷史內蘊 閱讀答案
北京是中國的六大古都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作為六大古都的北京,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
遼代建為陪都,名南京,又稱燕京; 金代改燕京為中都。元朝忽必烈在此定都叫大都。1368年改大都為北 平府;1403年明成祖朱棣將他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也叫北京。 後來他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北京就開始了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處於奴隸制時期的周朝,其都城在河南,它下面有眾多分封的諸侯國,諸侯國燕國的都城——薊就在今天的北京西南。春秋時期燕國與同時並存的中原各諸侯國相比,還是比較弱小的。戰國時期弱小的燕國發展起來和當時的齊楚趙韓魏秦並稱「戰國七雄」,其都城也與趙國的邯鄲、齊國的臨淄、楚國的宛(今河南南陽)以及著名的洛陽等大城齊名。
公元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原來的燕國被分為六郡,其中廣陽郡的治所就是薊城。
西漢時期實行郡國並行制度,廣陽地區有時為封國,有時為郡,共轄四縣。
公元350——357年,薊城是歷史上所說的「五胡十六國」中的前燕的統治中心。
從秦漢、經魏、晉、十六國、北朝這些朝代,前後達八百年,薊城在我國北方的地位日益重要,成為重要的軍事重鎮。
隋朝時期,以薊城為涿郡的治所,唐初改涿郡為幽州,治所仍在薊城,因此薊城又稱幽州城。
唐朝詩人陳子昂(公元661年——702年)作有一詩《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的產生也和當時的歷史有關。
唐朝武則天時期,東北邊境的契丹族雖不算強大,但仍是邊境上的威脅。當時鎮守東北的松漠總督李盡忠突然叛變,在朝廷派兵鎮壓時,契丹乘機起兵南侵。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北上征契丹。陳子昂以右拾遺隨軍參謀。武攸宜出身親貴,不曉軍事,才一接仗先鋒王孝傑等就全軍覆沒,陳子昂獻奇計未被採納,其後還被降職處分。一日。他登上薊北樓(也叫幽州台——唐幽州治所)放眼河山,感慨萬端,寫下了這四句詩。
這首詩成為我國唐朝詩歌名篇。
公元938年,北方南下的遼統治中原,以薊城為陪都,改稱南京,又叫燕京
金於1153年正式遷都這里,取名中都。
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創建新城,取名大都。
明朝改建大都,始稱北京。
清朝繼續建都北京。
由上可見,北京發展的歷史悠久,它的名稱也不斷更迭,直到今天的名稱——北京。
從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情況年,北京——這個由我國北方的軍事重鎮發展成為全國政治中心,一直是封建社會尖銳對立的階級矛盾的焦點,無數次地發生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和矛頭指向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階級斗爭。
如:
秦朝末年,薊城地區的農民群起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大軍,占據薊城,消滅了秦軍大量有生力量,為西漢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漢末年,薊城地區的人民以銅馬軍為號,攻殺官吏,占據了薊城,和劉秀為首的地主武裝進行了殊死的斗爭。
東漢末年,薊城人民頭裹黃巾,爆發了黃巾在起義,擊斃了幽州刺史和廣陽太守,有力地動搖了東漢的地主政權。
隋朝末年,涿郡農民紛紛參加農民領袖竇建德、高開道的隊伍,包圍隋朝在薊城的軍隊,加速了隋的滅亡。
元朝初年,以益都千戶王著和僧人高和尚為首的八十餘人,於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潛入大都城內,殺死忽必烈手下的寵臣阿合馬等人,給統治者以沉重打擊。
明朝末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陝西建立在順政權,二月他帶領農民軍從陝西直搗北京三月,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明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弔死在景山東坡的一株槐樹上。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雖然最後被滿漢地主的聯合武裝鎮壓了,但他的光輝業績將永遠記載在北京的史冊上。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北京也留下了許許多值得書寫的史實。
其實,北京的歷史文化可以上溯到70萬年前——20萬年前
在北京西南房山縣的周口店,上世紀二十年代,發現了生活在舊石器時代初期的「北京人」的遺址。從發掘出來的頭蓋骨和人體骨骼來看,「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五十萬年——二十萬年之間。屬於從古猿進化到智人的中間環節的原始人類,他們的體征和外形已經具備了人的特徵,但也保留了一些類人猿的特徵。根據發掘的地點、科學家把這種原始人類定為「北京人」,把這座洞穴稱作「北京人遺址」。
「北京人」已學會了使用和製造原始的工具,如鋒利的刮削器、尖狀器等。
「北京人」學會了使用火。
「北京人」的發現為回答人類是怎樣起源的問題提供了大量的、富有說服力的證據。
後來在周口店的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生活在一萬八千年前,屬舊石器時代晚期。他們的身體特徵和現代人已沒有明顯的區別。
「山頂洞人」已經掌握刮挖、磨光、鑽孔等技術。「山頂洞人」會用骨針和骨錐縫制衣服,圍著獸皮做的裙子,從而結束了赤身裸體的生活。他們已懂得人工取火,掌握了制火技術。
「山頂洞人」有了勞動分工,並開始和遠方的居民進行原始的貿易交換活動。
「山頂洞人」生活的時代,已經進入了母系氏族公社的時期。
北京附近還發現了新時器時代遺址。
北京又一處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址是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為維護統一的中央集權制,抵禦北方部族的南侵,開始大修長城。在有兩千萬人口 的秦國,其勞動力的動用情況是:「北築長城四十萬,南戍五嶺五十餘萬。驪山、阿旁之役各七十餘萬。」在修築長城的過程中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長城」,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
說的就是秦始皇時,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范杞梁就被迫出發北上修築長城,孟姜女在南方日思夜想,夏日蚊蟲多,孟姜女止不住祈禱說:「蚊子啊蚊子,就是咬上孟姜女千萬口,也千萬別咬我的夫君范杞梁」。
冬日來臨,孟姜女想到范杞梁身著薄薄的單衣,實在按捺不住,就做了幾件厚厚的棉衣,決心去看望丈夫。先是來到蘇州的滸墅關前,把關的兵卒不讓她進去,孟姜女哭著祈求,一邊唱道「正月里來是新春, 家家戶戶掛紅燈; 人家丈夫團圓聚, 孟姜女的丈夫修長城......」,孟姜女從一月一直唱到十二月,兵卒終於被她感動了,就放她過了關。
孟姜女過了一關又一關,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可不見她的夫君范杞梁。孟姜女多方打聽,才知道他已累死在長城腳下。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長城倒了八百里,露出范杞梁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中投海而死。
現在留下的長城,主要為明代所築。
長城東起河北秦皇島的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共有近一萬公里,這兩個關口是明代修築長城的二個最大關口,北京境內的長城有600餘公里,比較著名的有八達嶺長城、金山嶺長城、司馬台長城、慕田峪長城、居庸關長城和箭扣長城等。
紫禁城,又稱故宮——北京的又一個歷史遺跡,建於明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0米,寬750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始建於公元1406-1420年,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景山,在故宮北面的一座人工堆築的土山,命名萬歲山,俗稱煤山。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時,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弔死在山東坡的一棵槐樹上。
明朝還建有天壇,山川壇(後改先農運壇),日壇,月壇,和地壇。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都城。
修建了頤和園和圓明圓。
圓明圓集中了我國園林藝術的精華,集中了難以數計的大批古玩珍品文物。
圓明圓在1860年和1900年先後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洗劫和焚焚毀。現在留下的只是一片廢墟。
北京留下的歷史遺跡還有很多,如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這是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如位於前海西街17號的恭王府,這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
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國子監的,這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
……
作為歷史古都之一的北京留下的歷史文化遺跡還有不少,這些文化遺跡中今天有的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如:
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2、長城 1987.12
3、北京故宮 1987.12
4、北京天壇 1998.11
5、北京頤和園 1998.11
現在,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新中國成立後,有了很大的變化,北京是全國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它的豐富內涵和歷史價值已為世界所矚目。
2. 關於旅遊的股票有哪些
關於旅遊的股票非常多,下面列舉5個:
1、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054)創立於1996年11月18日,由黃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原黃山旅遊發展總公司)以其所屬十家企業的經營性資產作為出資獨家發起,向境內外投資者募集股份而設立,先後發行8000萬B股和4000萬A股,是一家既發A股又發B股的旅遊上市公司。
業務范圍涵蓋了景區開發管理、酒店、索道、旅行社等旅遊領域,被譽為「中國第一隻完整意義的旅遊概念股」。2006年10月,股份公司成功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2007年,又圓滿完成了定向增發工作,共發行1700萬A股。
2、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02),簡稱「北京文化」,是一家全產業鏈影視娛樂傳媒集團。
北京文化前身是北京旅遊,於1998年在中國深圳交易所主板上市。2013年起先後收購摩天輪、世界夥伴、星河文化三家公司,進軍影視文化產業,並更名為北京文化。
3、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430)於1992年12月17日在張家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袁祖榮,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旅遊資源開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配套服務等。
4、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978)於1998年4月29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桂政函199840號文批准,由桂林旅遊發展總公司聯合桂林五洲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中國國際旅行社、桂林集琦集團有限公司五家發起人,以發起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設立時總股本18,000萬股。
5、麗江玉龍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麗江玉龍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033)成立於2001年10月18日,是由原麗江玉龍雪山旅遊索道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為了建立旅遊實業經營與旅遊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企業集團,構築起精品旅遊產品開發、至善至美服務體系的配置、體驗特色經濟發展的戰略宗旨。
公司於2004年8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成功上市,上市以來,公司運作情況良好,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公司股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良好。
3. 北京環球影城和北京文化的關系是什麼
北京環球影城和北京首寰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屬於投資共營運的關系,北京國際度假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北京首寰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和康卡斯特NBC環球下屬業務板塊——環球主題公園及度假區共同所有的合資公司。
北京首寰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設立,主要支持北京環球度假區的投資、開發、運營及管理。其由五家北京市國有企業共同所有,包括中國最大的旅遊企業之一——北京首旅集團。
(3)北京文化股票的前身擴展閱讀:
整個環球影城項目中,主題公園、城市大道以及酒店等度假區的投資將超過200億元,項目也將以主題公園為核心,後續的規劃和投資還有待今後逐一明確。首寰投資相關負責人預測,北京環球影城建成後每年將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以上,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以上。
最早的環球影城始建於20世紀初,位於美國洛杉磯市,其前身是美國派拉蒙等電影公司的拍攝基地,隨後逐漸演變成一個主題公園。如今,《侏羅紀公園》、《變形金剛》、《辛普森一家》等電影場景都能在環球影城裡見到。
4. 北京文化的前世今生
北京文化(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02)全稱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產業鏈影視娛樂傳媒集團。公司於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背靠優質旅遊文化資源。自2013年起,北京文化啟動向影視娛樂業轉型,通過整合娛樂產業上下游資源,搭建多位一體的泛娛樂產業鏈。在各業務領域,均有穩定的優質作品產出,奠定北京文化行業領先地位。
5. 股市歷史
上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9日,當時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有8家,有趣的是,8家上市公司中還有兩家關聯企業,上海飛樂股份和上海飛樂音響,俗稱「大飛樂」和「小飛樂」。「大飛樂」要比「小飛樂」大得多,僅從員工規模看,一個約2,700人,另一個只有50人。「大飛樂」的總經理也是「小飛樂」的董事長,其「父子」關系不言而喻。事實上,「小飛樂」的發起單位之一便是「大飛樂」的前身「上海飛樂電聲總廠」。但從市場化或股份制的資歷而言,「小飛樂」成立於1984年,是最早的股份制企業之一,而「大飛樂」建立於1987年。更為重要的是,1986年,***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後者向***贈送了一枚紐交所徽章,憑它可以在紐交所自由進出。***回贈了一張「小飛樂」的股票,這就是「父以子貴」了。「小飛樂」1984年發售股票時,也未在媒體上刊登招股公告,只在當地市民報紙《新民晚報》上報道了一則創立大會的新聞。
「小飛樂」、愛使股份與另一家延中實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沒有國家股,當時被稱之為「集體企業」,俗稱「街道企業」。延中實業據說是為安排失業(當時叫待業)人員而建。申華電工也沒有國家股,但它是極具中國特色的鄉鎮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瞿建國是當時川沙縣孫橋鄉副鄉長和工業公司總經理。
8家上市公司中,身份最高貴最富國企意味的是真空電子,1989年,它在全國最大的100家電子企業中銷售額排名第十二,利稅總額則是第二。真空電子在1991年6月的市值是8.6億多元,占上海股市總市值的60%以上。不過,真空電子就像後來許許多多的大型國企上市公司那般,很少有投資者喜歡,但又無法忽視它。真空電子最有名的事件是其首任董事長薛文海公開揚言中小股東無足輕重,他雖道出了真實狀況,但其粗魯的態度簡直無法讓人接受。
8家上市公司有一個共同之處——每年都分紅,而且股息率很高,這在此後許多年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身上再也不會出現了,投資者們不得不以追求資本利得為目標。當年的股份公司在不能交易的情況下,也只能以股息來吸引人了。當然,所謂的高股息是和當時的高通脹背景聯系在一起的,這些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大多都是18.75%,它正是當年一年定期儲蓄存款的利息率。最高的股息率是22%,1989年由豫園商場和鳳凰化工發放。
特區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在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掛牌企業有深發展、深萬科、深安達、深金田和深原野。深發展盡管是一家股份制銀行,但考慮到姍姍來遲的中國金融改革,它能上市,在15年前是件令人驚訝的事情,所以深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市場上的一顆明星。深萬科當時還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地產公司,只是裡面有一個聰明的企業家王石,他為了盡量擺脫控股國企「婆婆」的影響,利用深圳市委急於改革的心情,直接要求市委書記支持萬科成為股份制公司。還有一家公司深原野也頗具典型,因為它是中國股市最早出局的玩家。
原野是第一家中外合資的上市公司,在1987年成立的時候,國家股佔了60%,港資佔20%,還有兩個個人股東各佔10%,其中一個叫彭建東。但過了不到兩年時間,原野只剩下了兩個股東,一個是佔5%股份的深圳國企,另一個是香港公司,佔95%股份,背後的控制人便是彭建東。原野上市後,彭建東將股價炒高,然後套現。1992年7月7日,原野停牌,直到1994年1月才改名為「世紀星源」復牌。期間究竟發生了何事,當時沒有對外披露,只是法院後來以挪用公司資金罪和侵佔罪的名義將澳大利亞國籍的彭建東驅逐出境。
除了原野的中小股東之外,沒有多少人對此深究和憤怒,也沒有多少人想到原野這類上市公司會在今後泛濫成災。
(二)不完善、不健全的證券公司
進入上交所後,我的主要工作是擔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專刊》的記者,顧名思義,這是交易所辦的一份報紙。中國的許多改革的特色是「只做不說」,悄悄地幹完,等大家發現,「生米已煮成熟飯」。國家對待交易所的態度也一樣,不準主流媒體播報股市信息,可股市恰恰是最市場化的,沒有公開的信息,這個市場一定會死掉。上交所索性自己辦報,向廣大投資者進行市場推廣。
除了股市行情之外,可報道的信息十分有限。上市公司只有8家,而交易所的會員單位1990年時僅有26家,其中以信託投資公司為主,佔了14家,證券公司僅有6家,還有就是城市信用合作社(我有兩天調研完5家信用社營業部的經歷)。上海的證券公司主要有3家——萬國證券公司、申銀證券公司和海通證券公司。申銀證券背後的銀行是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海通證券公司屬於交通銀行體系,萬國證券則是一家股權較為分散的公司。萬國和申銀等證券公司原始資本的積累離不開對國庫券的套利。當時,中國各地市場因投資者市場意識不同,國庫券價格差異很大,把黑龍江的80多元國庫券弄到上海,就能賣到100多元。但當時沒有什麼電子化交易,國庫券全是實物券,面額最大的才10元,2,000多萬元的國庫券總得需要裝十幾個麻袋、十幾個箱子,租一節火車皮,配上多名經濟警察和槍支押運回上海吧。有意思的是,個體投資者也在做同樣的事,有個叫楊百萬的人就是這樣發家的。中國證券公司的經營水平一直不高,行為與一個散戶或暴發戶沒有什麼兩樣,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另外,當時的券商充分利用不對稱的信息優勢乃至違法獲得先機來牟取暴利。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在1989年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處串門,看到了1988年國庫券准備在一個星期以後上市的內部文件,趕緊以黑市價75元買進,一上市就是104元,大有斬獲。萬國證券的行動引來了其他證券公司的跟風,最後皆大歡喜。
很多年來,中國股民真正有多少人,一直是個謎,原因是為了操縱股市、提高認購和配售新股中獎率等原因,個人或投資機構收集了大量的非股民身份證,然後開戶,俗稱為「拖拉機」,結果把中國股民弄得面目全非。但在1991年夏天的3個月中,我很幸運地見到了幾乎所有的上海股民(佔了當時10萬中國股民的絕大部分)。上交所為了無紙化交易,也為了消滅黑市,要求投資者本人必須來浦江飯店換取新的股票賬戶。交易所所有員工從下午到深夜12時加班加點工作,我的崗位是最後將賬戶遞給客戶。整整3個月,拿著小喇叭喊號的我看到了無數張臉,那是很真實的事情,不似後來,市場變得越來越玄虛了。
(三)市場的狂亂與挫折(「810」事件)、中國證監會的設立(1991年下半年-1992年)
1991年6月上海浦江飯店門外站著不少投資者,他們在議論著該不該買股票和買什麼股票,我記得自己站在他們中間,太陽曬得有點吃不消。到了7月,大家已經沒什麼可以議論的了,因為市場每天單邊上場,而且都漲停在0.5%的漲停板上。由於普遍惜售,像鳳凰化工從前周成交的6,280股縮小到這周成交55股。每天空漲不是個辦法,上交所在9月30日開始以成交量調控股價,如果當天成交量不到其可上市交易量的0.3%,當天就不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會有人作出些「貢獻」,湊足成交量,然後股價繼續向上。於是,出現了世界股市上難得一見的奇觀,證券公司每天聚滿人群,看著行情大屏幕,像久旱盼甘霖那般等待幾股或十幾股的成交量,最後積累成功,延中實業2,800股,真空電子1,500股,大飛樂400股,愛使電子85股,申華電工110股,小飛樂65股,豫園商場40股,鳳凰化工2,140股,股價上漲,大家欣喜若狂,一齊鼓掌。它之所以給我們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以後的中國股市一直被「擴容」壓力所困擾,也就是說,發行的股票總是多於市場中的資金,不會出現在股市中買不到股票的現象。但是,這個奇觀還是預示了以後中國股市的宿命——荒誕的政策不斷地扭曲市場,市場又時不時作出離奇極端的反應,讓政策制定者惱羞成怒或焦慮萬分,用更離奇的政策來束縛或刺激市場,然後市場奄奄一息或亢奮異常,接著政策又……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不難理解,上交所成立一年後才出現了第一家新上市公司興業房產。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一直不願意讓新公司上市,造成粥少僧多,供不應求。
那時的深圳市場又是另一番景象,深發展的擴股遭到股民的反對,1991年8月11日其股價曾狂跌41.6%,在證券公司前的一名婦女目睹此景當場暈倒。9月6日,深指已從全年最高點136.9點跌至最低點45.6點。當地政府一邊實施2億元資金秘密救市行動,一邊採取取消漲跌停等多種市場化方法,終於使市場反轉。
1992年年初,***南巡講話,提到了上海作為改革開放龍頭的重要性,也具體肯定了股票交易所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為中國股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當然,***的肯定是辯證的和謹慎的,一方面講要大膽試,又說搞得不好就關)。3月,原來的上海市市委書記、上交所的創建者,當時已是國務院副總理的朱基公開稱贊深圳市場比上海成功的報道,深深刺激了上交所的總經理尉文淵。他越過主管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直接向市委領導申請全面放開上海市場的股價,讓市場自己說話,終於形成了股價天天小漲、最後變暴漲的局面。例如豫園商城的股價就從800多元/股上漲至10,500元/股(10年後,一些中國股市投資者高喊要創造第一個百元股的奇跡,卻未考慮到豫園商城早就是萬元股了。即使將百元1股拆細至1元1股,豫園商城也是中國第一個百元股票)。
深圳臨近亞洲金融重鎮香港,它所在的地域廣東又得改革之先機,要比當時正欲改革起飛的上海,在市場意識方面成熟得多。如果不是出了「810」事件,上海股市在幾年之內是很難超越深圳的。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宣布當年發行5億股公眾股,發售500萬張抽簽表,中簽率為10%,每張抽簽表可以購1,000股。在大牛市中,新股是市場的寵兒,如何公平公正地發行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由於每張身份證可花100元買一張抽簽表,不僅全國各地大量的身份證寄往深圳,據說上百萬外地人湧入了這個常住人口只有60萬的城市,各售表機構門前提前3天就有人排隊。到了8月9日早上,排隊人數可能已達100萬,當天晚上9時,500萬張抽簽表售完。未獲得抽簽表的人群目睹了種種不公正和fb行為後湧向市政府。午夜12時後,警察與示威者發生沖突,到處是石塊、汽水瓶、催淚瓦斯、水炮、電棍,汽車、商店被燒被砸,混戰持續了4個小時。事後調查,至少有10萬張以上的抽簽表被內部藏留私買,涉及金融系統幹部職工4,000多人。
盡管事後朱基副總理認定「8.10」事件是「一次技術失控事件」,但深圳市市長鄭良玉曾在公眾面前泣不成聲,他12月16日轉任江西省副省長。隨後,市委書記李灝被調回北京。
「8.10」事件觸及了中央政府的底線。中國***人深知金融穩定事關政權安危,1948年舊上海金融市場的崩潰正是國民黨垮台的直接原因之一。金融市場不能影響社會和政局的穩定,否則的話就必須關門。作為金融市場最活躍又最不穩定因素的股市能否做到這點,誰都沒有把握。上交所開業時,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鴻儒和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就對尉文淵說:「半年內不出問題就是勝利。」由此可想上上下下是多麼的不確定。
因為「810」事件,深圳市場是夠得上「關門」條件的,盡管深圳市場沒有關門,卻從此元氣大傷,直到1996年才打起精神再度與上海競爭。「8.10」事件也引發了上海股市的暴跌,卻沒有讓上交所循規蹈矩,他們反而趁著上海的改革開放大肆發展,直至1995年的「327」國債期貨事件,才讓上交所領略了什麼叫「關門」。
「8.10」事件還有一個得益者是中國證監會,地方上的混亂給了北京集權的理由,於是,證監會於當年10月26日成立。
(四)本末倒置的市場營運和1994年的大暴跌(1992-1994年)
今天最能代表中國股市的量化指標是上證指數(上證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100點),它的最初發布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點報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點。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開股價,上證指數從前一天的623點沖到1,334點,並在5月26日達到全年最高點1,429點。但由於這一年有30多隻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長了3.88倍,對投資者的心理沖擊和資金面壓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到393點,出現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熊市」。但不久就反彈,在當年年底,上證指數收在780點上。
與上市公司激增同步的,是股票交易額的幾十倍地放大,股票總成交金額247億元,比1991年增長了近30倍,市價總值558.4億元,增長了317.98倍。上交所的會員單位也達到75家,比以前增加了49家,交易所場內的席位也從最初的25個擴大到1992年年底的500多個,到1994年則擴大到了3,000多個。
在這個擴張過程中,出現過上海市場交易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即營業部太少,投資者沒有「跑道」可以買進賣出。為了獲得營業部限量發放委託單,投資者開始通宵達旦地排隊(讓人感嘆的是,十幾年後的上海房市泡沫時,又讓我們看到了同樣的場景)。於是,上交所竟然在昔日的「跑狗場」——文化廣場中搞了一個超大型的證券營業部,100多家證券公司營業部在那兒設立臨時拒台,接受股民的委託。有些緊張的是,1992年6月1日第一次開門時,沒想到竟來了4萬人,有關方面准備不足,只得臨時關閉。6月9日,它才開始順利運行,半年後的12月,這個違反規定開設的證券經營場所才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這座位於過去的法租界、植有法國梧桐的陝西路永嘉路口的「文化廣場」,後來成了鮮花集市,最近又要挪作它用了。很少人能將它和大型股票委託展銷會聯系在一起,這可能也是世界股市史上的一絕,可它確實充滿了早期的市場精神,是不「規范」的早期中國股市的象徵。
比起文化廣場股票委託點形式上的不規范,影響到中國股市長遠發展或者說讓中國股市受到不良「路徑依賴」的,是看似規范和名曰「規范意識」的文件和規定,它們非常在意股東與國家的關系,而不是從股東的權利來界定股票類型,從而衍生出許多看來富有「創造性」,但最終卻被證明不是不可行就是成為市場發展障礙的東西。比如「國家股」、「法人股」與「個人股」,就是一些當時就有點矛盾、今天更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概念,保險公司和投資公司從市場中直接買來的股票是不是法人持有的股票呢?為什麼它們就不是「法人股」呢?界定概念的混亂,直接導致了中國股市的結構性缺陷,股票被人為地劃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當年的不流通,緣自於對所有制意識形態的考慮,不能讓民間力量「私有化」公有企業,但由於「法人股」與「不流通股」劃上了等號,結果後來很多民營企業的「法人股」也不能流通了。
有趣的是,只要不被稱為「法人股」或「國家股」,就可以想辦法變相流通。在1992年之前是沒有「法人股」這個概念的,只有所謂的「單位股」,這在上海市場的「老八股」當年的報表中出現過,後來有許多就化為流通股了,否則今天北大方正(當年的「延中實業」)和華晨集團(當年的「申華電工」)就不可能是全流通的股票了。
我還有好多,太長了,自己去網上找一下吧!
,
6. 北京市歷史發展
史學界通常是把北京歷史分成四個大時期,十五個階段:
1,第一個時期(50多萬年前——公元前222年),是北京地區出現古代人類活動,到城市的起源和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又可分成四個階段:
一、北京地區的古代人類活動階段,時間自50多萬年前至四千多年前,即通常所說的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從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算是屬於原始社會時期。這一階段,北京地區活躍著著名的「北京人」、「新洞人」、「山頂洞人」、「東胡林人」等北京先民,並留下了一系列的文化遺存。
二、夏商時期北京地區的方國階段,時間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餘年。時屬青銅時代,人類社會也已進入奴隸社會時期。這時北京地區已出現臣屬於殷商的小國及其都邑——薊和燕。
三、西周、春秋時期的燕、薊古城階段,時間自公元前1000餘年至公元前475年。這一階段,北京地區出現了兩個西周的分封國——薊和燕。於是,北京成為西周王朝北方封國的統治中心,諸侯領地的中心。
四、戰國時期的燕都薊城階段,時間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2年。這一階段,北京地區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統治中心。,
2,第二個時期(公元前221——公元937年),是北京地區從封建統一國家的東北軍事重鎮,交通貿易樞紐到北部地區的多民族大城市時期。這個時期內,又可分成四個階段:
一、秦漢時期的燕地薊城階段,時間是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20年。這一階段秦、漢(西漢、東漢)兩朝政府在北京地區設置郡(國)、州、縣等行政機構,北京成為中原封建王朝的北方軍事重鎮和交通貿易樞紐。
二、魏晉十六國北朝時期的幽州薊城階段,時間是從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這一階段北京地區往往是北方封建割據勢力的盤踞中心,又常常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軍事前哨基地。
三、隋及唐前期的幽州階段,時間是從公元581年至755年,這一階段隋唐兩代政府大力營建這一地區,使幽州成為統一中原王朝控制下的北部地區的多民族大城市。
四、唐後期及五代時期的幽州階段,時間是從公元755年至937年。這一階段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封建王朝喪失了對幽州的控制,使這里成為了藩鎮割據的中心。
3,第三個時期(公元938——公元1949年),是北京在封建社會中後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逐漸上升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時期。這個時期內,可分為七個階段:
一、遼代的南京(又稱燕京),時間是從公元938至公元1122年。這一階段燕京是遼代的陪都,是契丹人與漢人融合、凝聚的中心。
二、北宋的燕山府,時間是從公元1123年至公元1125年,這一階段燕山府是北京政府的北方邊郡,但中維持了不到三年就又歸於金人之手。
三、金代的中都,時間是從公元1126年至公元1215年。這一階段中都是金朝的皇都,是中國北半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四、元代的大都,時間是從公元1215年至公元1368年,這一階段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五、明代的北平、北京,時間是從公元1318年至公元1644年,這一階段北京是明代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六、清代的京師,時間是從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這一階段的京師是清朝的首都,也是中國從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過程中的全國統治中心。
七、民國時期的北京、北平,時間是從公元1912年至1949年,這一階段北京先為民國首都,
1928年6月以後,設北平特別市,直隸南京「國民政府」。,
4,第四個時期(公元1949年至今),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以上四個時期十五個階段基本囊括了北京從古至今的歷史概貌。這其中第四個時期由於以後開設的「當代北京」要講到,所以本課就不再涉及。前三個時期中,以第三個時期最為重要。原因很顯然,因為自遼以來北京逐漸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地位,職能作用都遠非前兩個時期所能比。因此,也是重點部分。
北京歷史悠久,內容十分豐富,初始接觸,甚至給人以紛繁駁雜之感。但還是有規律可尋的。總結起來,北京歷史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
總體上講,北京的歷史特點,離不開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總體規律。但由於它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使得它又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一)、文化源遠流長,歷史非常連貫,地位不斷遞升。由此又造成了北京歷史文化的豐富,厚重和區域特點非常鮮明。如我前面介紹的,北京從50多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開始,到距今20萬年~10萬年的「新洞人」,再到距今一萬八千年的「山頂洞人」。新石器時期,又有東胡林人,上宅遺址和雪山文化。這些不同階段文化的連綿不斷,反映了人類在北京地區發源、成長、演進的連續過程。進入階段社會,北京又由方國中心,到北京重鎮,最後逐漸上升為陪都,北半個中國的都城,一直到全國的政治中心,這種既久遠又連貫,而且持續遞升的歷史特點,在我國其他古都的歷史上是少有的。
(二)、北京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大融合、大交匯之地,尤其是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農業文化的交接地帶。這造成北京文化的豐富多彩,又造成北京歷史發展的復雜性和曲折性。北京處在我國南北兩大文化區——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農業文化的交接地帶。各民族長期在這里交融、匯合,所以這里民族矛盾、民族斗爭表現的十分突出。由此,一方面造成這一地區戰爭特點多,而且大多是民族戰爭,另一方面在戰或和之日,也正是各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之時。當然在南北文化的撞擊過程中,尤其是遼、金以後,由於北方少數族軍事力量強大,南進的政治目的明確,但其經濟方式相對落後,使得北京在政治、軍事地位上不斷上升,而經濟發展卻常常出現短期倒退,社會發展也呈現復雜性。
(三)、由於多民族文化的交匯和北方民族較之後期中原政權封閉性小,使北京文化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內容豐富、斑斕多彩、吸收力強、開放性大。但另一方面由於少數民族原來的文化層次較低,使北京文化又有一個突出的缺點:在中後期趨向膚淺。北京整個歷史文化的豐富、厚重,與中後期的粗放、膚淺;文化上的開放、寬容與政治上的專制主義特色,形成明顯的反差。這一特點與中原其地方古都(如西安、洛陽)也有很大區別。
(四)北京中後期政治、軍事地位的急劇上升,與它經濟發展的落後狀況極不相稱。北京在歷史上從來不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但它軍事、政治地位的不斷上升又造成極大的經濟需要。這使得它對全國的經濟依賴性極大。這種突出的矛盾,也使得北京無論在經濟生活、城市建設、交通水利、人口和社會結構等方面形成不同一般中原古都的特殊需要和布局。如:
北京與周圍城鎮關系非常密切,這些城鎮擔負著軍事防禦、經濟補給等不同任務,於是在北京周圍形成一個「首都圈」,與北京形成一個相輔相成,共存共長的整體。這一特點在中原其他古都周圍並不明顯。
城市空間特徵是城市發展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對北京發展歷史的分析,可看到北京城市發展的優勢在於其獨特的空間區位優勢、且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空間位置上的過渡性及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是北京城市空間的主要特徵,而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北京作為多民族政治與文化交融的邊緣與門戶的區位特徵,將有助於北京向國際化城市的發展。作為國都的北京,其空間區位與其它都城相比,既不位於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區,也不是位置適中或靠近經濟發達的地區,糧食的供給一致困擾著城市的發展。但北京依據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多方位的銜接性而成為首都的首選區位。同時,還應注意到,對北京空間格局的認識應從發展的觀點出發。分析北京與中原文化間的關系和作用,分析北京的邊緣和門戶的含義及其對北京城市的發展的意義。
首先,北京處於中原文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交匯點,亦或是北京地處漢族文化的邊緣而承擔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南下的門戶作用。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河寬厚的包容性,是任何一個民族所不能抗拒;而游牧民族的粗狂和質朴。也為兼收並容的漢族文化所賞識。因此,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北京得到完美的體現。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城市所不具備的。
其次,民族矛盾始終是影響多民族國家的主要矛盾。中國的少數民族雖然眾多,自古就有北狄、南蠻、西戎、東夷之稱。
再者,中國北方和南方的矛盾不僅是政治矛盾中心與經濟中心分離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反映了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間的差異。
最後,北京的邊緣與門戶作用,在當代北京城市向國際化城市發展的進程中依然重要。中國東部地區在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中處於世界核心區的邊緣,同時又處於中國的核心區,而北京作為首都,依據其城市發展的空間區位優勢,仍將處於城市發展的前沿。
從空間演變的角度來研究區域城市體系。個人認為,自秦漢開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地獄開發強度的提高,頻海地區社會經濟逐漸發達,因此,區域城市體系的格局呈現由山前向頻海延伸的過程。區域的空間布局的發展,必然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城市交通體系。城市交通體系的形成與城市區域體系的發展過程有著很重要的聯系。因此,2005年1月被正式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提出建立郊區新城為核心的內容,以快速軌道交通為導向,實現軌道交通與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協調發展,『『構建北京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
再談談北京的建築的發展:北京建築的特點
歷史悠久 千年古都
北京先70人萬年前穴居在西南郊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中。近年王府井南口東方廣場工地發掘出#萬余年前古人類遺跡,在門頭溝東胡林村清水河畔的台地上發掘出距今2萬年左右的墓葬,證明此時北京先人已從山洞穴居進入河谷和平原地帶生活。
北京迄今考古發掘出最早的建築遺址為距今6000餘年的平谷北埝頭村10座殘存房址,平面呈橢圓形,周邊有木柱穴,內有夯土痕跡和朽木灰,為半地穴房屋。
北京最早建城於西周初年燕國,距今已)3000餘年,位於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村,現仍保存古城牆、殉葬墓、車馬坑等,今建為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200多年中北京一直為北方軍事重鎮。公元)年,遼太宗將當時的幽州(今北京)定為陪都,稱南京,又稱燕京;)年金海陵王遷都燕京,改稱中都。位於右安門西玉林小區的金中都南城垣下水關遺址,今建為遼金城垣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大都基本建成,今存北城垣和西城垣北端的土城已建為遺址公園。明清北京城建成後,紫禁城作為故宮博物院保存至今。
北京從遼代作為陪都建成燕京已有千年,從金代建成中都作為帝都已有很多年。建築遺產豐富技術進步顯著北京各個歷史時期都留下寶貴的文化遺存和文物建築,其數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國乃至世界均屬罕見。北京現有文物保護單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有:長城、明清故宮、北京猿人遺址、天壇、頤和園和明清皇家陵寢。北京古代建築以木結構為主,保存至今最早的為大葆台西漢墓的地下墓室,地上建築最早為建於西晉的潭柘寺。構造多採用抬梁式,昆明湖西北大船塢跨 (。重要建築外檐採用斗拱,兼有結構和裝飾功能。北京古代磚石結構主要用於地下陵墓(如明十三陵)、塔(如遼天寧寺塔)、城牆、古崖居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築(如皇史宬、鍾樓、齋宮)等。
北京近代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磚(石)牆、柱和木屋架、木樓板、木樓梯承重,外牆用磨磚對縫、磚雕、磚拱等;如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東交民民巷使館建築群、北京大學紅樓、清華學堂等。鋼筋混凝土技術於,"世紀初傳入北京,形成磚混結構和內框架、框架;其代表為未名湖燕園建築、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和北京飯店中樓等。
2000年以來,北京當代建築迅猛發展。,學習蘇聯和東歐建築科學技術,走上了建築工業化道路,自力更生,完成國慶十周年十大建築和一大批工業、民用建築;一些領域已接近當時的國際水平;十年動亂擴大了差距,從1977年代中期開始,充分吸取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理念,完成較大規模住房、教科文衛建築、旅遊飯店、辦公商業服務建築以及亞運會場館等建設;近年來,建築向高大精深和多功能、綜合性方向發展;
代住宅四合院是北京古代遺存庭院式住宅的代表,採用傳統木構架雙坡瓦屋面,典型
布局是在南北向主軸線上建坐北朝南的正房,前面建東西廂房和與正房相對的南房(倒座),以房屋後牆及院牆圍成封閉的宅院。較大的宅院沿主軸線布置成「一正兩廂」多進院;更大的宅院則有幾個多進院並列,並附有花園。現存的傳統四合院多為清代所建。
北京典型四合院住宅和胡同示意圖。
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東四六條崇禮住宅,建於清光緒年間,四合院建築群有三條中軸線分成三路三進院落,北為花園。西城區郭沫若故居、東城區府學胡同等一批有保存價值的四合院,分別列為全國和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近年在景山東街、什剎海沿岸等處,拆除舊房,建成一些新四合院,布局和外觀基本不變,但功能提高,材料設備更新。20世紀初,北京建成一批以!層磚木結構為主的西式住宅。例如位於東單東北的北極閣三條協和醫學院南院住宅區為地下層、地上為單元式住宅,屋頂設有通風窗;清華園內照瀾院等聯排平房住宅,每戶各有小院。
當然,在北京也能看到高樓聳立。這也是當代建築的一個顯著標志。
2008年的奧運會上鳥巢的這個建築可謂是讓國人驕傲,讓外國人贊美。這也代表著中國與時俱進的發展現狀。
7. 北京文化特點和北京的歷史地理有什麼關系
北京文化與北京學有著密切關系。概括說北京文化是北京學研究的對象,北京學是北京文化的學科體系,由此,要研究北京學就要認真梳理北京文化。本文從北京文化不可忽視的一些特點來闡述北京文化,希望能為北京學研究提供考察的新視角。總體看來,北京文化具有地域文化、城市文化、都市文化和首善文化四方面的特點。
8. 北京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及特點
北京古城牆,目前可見到的城牆遺跡,只有金、元、明、清四個朝代的,遠古的城牆已沒有了蹤影。明代城牆最宏偉、最完整、最堅固。
金中都時候的城牆是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的,擴建的方式是在原城址的基礎上,在東、西、南三面全部加以擴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金中都是遼南京城的升級版,從此北京的城郭形式就基本上接近於正方形了。
據說為了擴建金中都,建城牆,當時動用了數十萬勞動力,對於當時建城情景有這樣的描述,「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原州至燕傳遞,空筐出,實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公元1215年,蒙古軍隊攻入中都,一把大火燒了整整一個月,金中都城從此全毀。到元代至明初其遺址還有殘留,等到嘉靖時修築外城以後,這些遺跡幾乎全部消失。如今只有鳳凰嘴村一帶,還能夠看到一些斷斷續續的土崗,那就是金中都城牆的遺痕。
元大都城沒有在金中都基礎上擴建,金中都毀成那樣也沒法再擴建了。於是元朝人只好在舊金中都城的東北處另起爐灶修建全新版的新城。新城的形狀也是矩形,南北略長,東西略短。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築而成,其中有豎柱和橫木用來加固城牆。這樣的城牆,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沖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就在城牆頂部用葦衣和管道防水。全新版的城,用的卻是簡易版的城牆,難怪明朝的時候非要拆它不可。元大都城一共有十一個門。現在建國門南側的觀象台,就是元大都城東南角樓的舊址。
明朝皇帝決定把現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北京城。其面積為62平方公里。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牆往裡縮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進到前門一帶。城門起名叫: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和阜成門等,這些名字到現在還在用,只是見不著城門樓了。明1564年,又修築了包圍在南郊外面的外羅城,也就是從前人們所說的北京外城。明朝時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門——永定門,為中軸線的起點。整個城牆圍繞著中軸線呈現一種平衡對稱的審美格局。
清朝定都北京之後,沒有做新版,只是沿襲明代格局。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內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兩黃旗居北:鑲黃旗駐安定門內,正黃旗駐德勝門內;兩白旗居東:鑲白旗駐朝陽門內,正白旗駐東直門內;兩紅旗居西:鑲紅旗駐阜成門內,正紅旗駐西直門內;兩藍旗居南:鑲藍旗駐宣武門內,正藍旗駐崇文門內。順治八年(1651),重修承天門,改稱天安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被推翻,北京作為封建王朝帝都的歷史從此結束。寫於上個世紀初的《中國文明記》中對於當時的城牆有這樣的描述,書中說當時的北京城分為內外城,它們「均有堅固之城牆環繞」,那時游北京者「定先登上城牆」,書的作者被「城牆之壯大所驚倒」並贊美說:北京的城牆「真正之金城鐵壁」,站在城牆上「最能將北京之大觀收入雙眼,最引人注目者,乃城內中央與正陽門相接之皇宮。」
9. 為什麼北京文化,歷史的背景可以吸引各地的遊客怎麼吸引
因為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不僅僅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還是文化中心。
歷史上多個朝代都是以北京作為都城,其深厚的歷史積淀以及傳統的習俗都得以完好的保存下來。
而今日新月異的發展不僅沒有破壞北京的歷史背景,還讓遊客看到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北京城,鑒證一段歷史的發展。看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