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收益 » 蓮花自用股票池

蓮花自用股票池

發布時間: 2021-04-19 23:22:34

㈠ 蓮花口與圓口遮光罩使用時有什麼優缺點

我覺得FZ1的蓮花罩是主要作用是擺酷的,次要作用是可以晴天擋陽光雨天防雨水滴到鏡關頭上,副作用是擋閃光燈引起暗角,如果不會用或不小心把蓮花罩旋歪了呵呵結果還是暗角,我有兩次出去玩回來後才發現很多照片都留下了黑乎乎暗角,都是因為不小心把蓮花罩旋歪的緣故,真是後悔不已
蓮花罩和圓形罩相比可以在遮光罩做到盡量長的同時防止四角出現暗角,有廣角部份的鏡頭大多用蓮花罩,長焦鏡頭多用圓罩,具體情況根據鏡頭的實際視角來決定
遮光罩有多種尺寸,應選用與鏡頭焦距相匹配的那種。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遮光罩也就越短。如將標准鏡頭的遮光罩套在廣角鏡頭上使用,勢必產生畫面四周不能成象的後果。反之,則不能起到遮光罩應有的作用。使用變焦鏡頭時,最好能配用可自用伸縮的遮光罩。
遮光罩廣泛用於逆光攝影,一般說來可以避免眩光。但是,如果光源距離近,仍有可能發生眩光現象。此時,可以用手在光源所在的一側遮擋遮光罩。眩光是否消除,要從取景器里觀察清楚。我們知道,遮光罩越長,遮擋雜光效果越理想。但平口遮光罩過長的話,會造成遮擋畫面四角的現象。花瓣罩的對應畫面四角的位置是向內凹陷的,能夠「讓開」畫面四角的光線,在不遮擋畫面四角的前提下,其花瓣等於又向前延伸了一段遮光罩,在可以提供比圓口遮光罩更好一些的遮擋雜光作用。

㈡ 東風風尚客車怎麼樣東風超龍客車聽說不是正宗東風客車,大集體私人廠的,東風蓮花是襄樊的客車.....急

東風風尚客車是十堰生產的,風尚客車是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旗下東風客車公司製造的客車,風尚客車主要零部件均採用東風汽車公司(二汽)產品,質量、服務等方面要比其他品牌的客車好得多,就是價格比別的品牌稍高。

㈢ 蓮花口與圓口遮光罩使用時有什麼優缺點

我覺得FZ1的蓮花罩是主要作用是擺酷的,次要作用是可以晴天擋陽光雨天防雨水滴
到鏡
關頭上,副作用是擋閃光燈引起
暗角
,如果不會用或不小心把蓮花罩旋歪了呵呵結果還是暗角,我有兩次
出去玩
回來後才發現很多照片都留下了黑乎乎暗角,都是因為不小心把蓮花罩旋歪的緣故,真是後悔不已
蓮花罩和圓形罩相比可以在
遮光罩
做到盡量長的同時防止四角出現暗角,有廣角部份的鏡頭大多用蓮花罩,
長焦鏡頭
多用圓罩,具體情況根據鏡頭的實際視角來決定遮光罩有多種尺寸,應選用與
鏡頭焦距
相匹配的那種。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遮光罩也就越短。如將
標准鏡頭
的遮光罩套在
廣角鏡頭
上使用,勢必產生畫面四周不能
成象
的後果。反之,則不能起到遮光罩應有的作用。使用
變焦鏡頭
時,最好能配用可自用伸縮的遮光罩。遮光罩廣泛用於
逆光攝影
,一般說來可以避免眩光。但是,如果光源距離近,仍有可能發生眩光現象。此時,可以用手在光源所在的一側遮擋遮光罩。眩光是否消除,要從取景器里觀察清楚。我們知道,遮光罩越長,遮擋雜光效果越理想。但
平口
遮光罩過長的話,會造成遮擋畫面四角的現象。花瓣罩的對應畫面四角的位置是向內凹陷的,能夠「
讓開
」畫面四角的光線,在不遮擋畫面四角的前提下,其花瓣等於又向前延伸了一段遮光罩,在可以提供比
圓口
遮光罩更好一些的遮擋雜光作用。

㈣ 步步用心自師蓮花能組成兩個什麼成語

師心自用,步步蓮花
很高興為你解答本題,沒問題的話,請及時點擊右上角的採納滿意哈~

㈤ 今年湘蓮殼蓮多少錢一噸

來源: http://www.zhong-yao.net/ys/hq/200806/144390.html 日期:2008年6月 雖說市場交易進入淡季,家種品種在眾多商家一片喊跌聲中,各個品種仍舊按照它固有的價值規律緩緩前行。湘蓮就是較好的例子:湘蓮是湖南特產,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其優良的品質聞名於世界。湘蓮是湖南名產之一,粒大飽滿,潔白圓潤。質地細膩。清香鮮甜,營養豐富。是宴席上必需品。北宋著名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把蓮花稱之為君子,贊美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的果實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品——蓮子。蓮子分為白蓮和紅蓮。白蓮顆粒較大,形狀橢圓,肉色潔白,細嫩柔軟,是蓮子中的上品;紅蓮顆粒較小,形狀尖長,肉色土紅,粗糙堅硬。 湘潭蓮子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湘潭羅漢山下住著一個勤勞智慧的青年,名叫大山。大山家裡很窮,靠打柴種地來維持一個啞爺爺和一個盲妻子的生活。一天,天上的七仙女下凡,路過羅漢山,看到這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就一齊停下來觀賞。熱情好客的大山,拿出自家最好的食品來招待這些姑娘。姑娘們告別時,每人從頭上摘下一顆珍珠,丟進大山屋前的池塘中。看著看著,池塘里長出團團的碧綠的葉,開出了粉紅的花,結出了碩大的蓮蓬,蓬里裝滿了珍珠般的果實。這就是蓮葉、蓮花、蓮蓬、蓮子。大山高興極了,每天回來,他總要領著啞爺爺和盲妻子去池邊轉轉。 一天大山從地里回來,肚子餓了,便摘下一個蓮蓬,撥開了一嘗,味道好香,疲勞和飢餓瞬息即逝。他趕忙為啞爺爺和盲妻子送去幾顆,也真靈,啞爺爺吃了蓮子以說話了,盲妻子吃了蓮子睜開了雙眼。蓮子對人有如此大的作用。尋事傳遍了湘潭和湖南城鄉。以後,大山和周圍的許多窮兄弟便靠種蓮富裕起來。 湖南人喜歡在秋冬季節用來燉肉的湖藕,就是紅蓮的根部。洞庭湖區水域遼闊,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適合湘蓮生長。岳陽縣、華容縣、汨羅市、湘陰縣、錢糧湖農場是重要產區,在國內享有盛譽。據《中葯大字典》記載:蓮子含有高量的澱粉種棉子糖,碳水化合物佔62%,蛋白質佔17%,脂肪佔2%,還含有鈣、磷、鐵、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等多種養分,其葯用價值有養心、補脾、益腎、潤腸等功效。《本草綱目》則稱蓮子具有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等作用。將蓮子與冰糖並烹而成的冰糖蓮子,是筵席上的佳羹。據記載,清朝的光緒皇帝十分喜歡冰糖蓮子,在夜間議政時,常用它來提神。湘蓮以個頭大質量好而聞名於世。 我國蓮子以湖南省湘潭縣產的湘蓮,福建建寧縣產的建蓮,浙江武義縣宣平產的宣蓮最為著名,被稱為中國的3大蓮子。其中又以湘蓮為最有特色,歷來作為進貢朝廷的珍品,故又稱「貢蓮」,被譽為「中國第一蓮子」。後來人們逐漸擴大3大蓮子的范圍,泛指湖南蓮子為「湘蓮」。 湘蓮何時開始栽培,何時名登榜首,無從查考。3000多年前戰國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間時,寫下的詩辭中有大量關於蓮的描寫,如《招魂》:「芙蓉始發,雜芰荷些。」《湘君》:「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由此可知,當時湘蓮已引人注目,而且蓮的影響已滲入到湖南民間習俗之中。屈大夫筆下描寫的「少司命」的裝束是:「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復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著。 兩千多年前的《越絕書》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於湘」的記載。考古部門在澧縣九里發掘的戰國一號楚墓中,發現有蓮藕等實物。1972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隨葬的瓜果菜蔬中,發現有藕片,出土的竹簡「菜譜」中也有藕。這些實物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產蓮藕提供了物證。 「湘蓮」一詞,在目前所見的書中,最早見於南朝江淹《蓮華賦》:「著縹菱兮出波,攬湘蓮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宮兮南楚。」賦中不僅用了「湘蓮」一詞,而且還提到了南麓。這正是古時湖南地域的稱謂。可見「湘蓮」在南北朝時已久負盛名,而此時尚未見到別的以地名稱呼的蓮種的記載,可見「湘蓮」之名早冠於其它蓮種。 湘蓮品種主要有湘潭寸三蓮、雜交蓮,華容蔭白花,漢壽水魚蛋,耒陽大葉帕,桃源九溪江、衡陽的烏蓮等。湘蓮之中最優者為湘潭蓮子。湘潭蓮子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產量高,質量優良,馳名中外,飲譽古今。尤以「寸三蓮」名聲最著。據傳,戰國時湘潭白石鋪產的蓮子和藕粉就進貢朝廷。漢、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納為貢品。《湖南通志·物產志》載:「藕粉湘潭、湘鄉產,盛於他處,甲於全楚,歲以充貢。」清光緒《湘潭縣志》載:「蓮有紅、白二種,官買者入貢。」「土貢有蓮實,產縣西楊塘。既而求者眾,土人種者,珍以自用。貢饋者買之衡陽清泉,署曰『湘蓮』。」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間,才「聖德恭儉,悉罷四方土貢,湘蓮貢亦罷。」西楊塘即今之白石鋪,所產之蓮為有名的「寸三蓮」。去殼後三粒連起來一寸長,故名「寸三蓮」。因湘潭蓮子品質極優,故有「湘蓮甲天下,潭蓮冠湖湘」之譽,湘潭縣被譽為「中國湘蓮之鄉」,湘潭市譽稱「蓮城」。 至隋唐時,湖南種蓮已十分普遍,而且名聲顯赫,這從當時留下的詩詞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問《秋蓮賦並序》:「向若生於瀟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櫓《岳陽雲夢亭看花蓮》:「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陽欲暝彩雲深。……當時為汝題詩遍,此地依前泥古吟。」從詩中可見詩人們為「湘蓮」吟詠之多。晚唐譚用之寫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說明當時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國」的別稱。 1980年出版的《新選唐詩三百首》中譚詩「芙蓉國」註:「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澤,盛產水芙蓉,所以稱其為『芙蓉國』。」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國』之稱。」 譚用之的這兩句詩,顯然脫胎於屈原《湘君》中的:「采蓮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樹顛去采水中的蓮花,比喻想見湘君而不可得。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蓮花。譚用之兩句詩也和屈原一樣,指陸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蓮花。而蓮花只能種在水中。譚當時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積的荷花是可能的,湖南自古就有盛產蓮花的記載,其普遍程度稱之為「國」是當之無愧的,「芙蓉國」應該是指到處都是蓮花的地方。 明、清之際是湘蓮發展的鼎盛時期,它不僅在湘潭縣大量種植,鄰近湘潭的衡陽、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遠一點的祁陽、耒陽等地也廣泛栽培,特別是衡陽小西門外有:「西湖十里白蓮花」,成為衡陽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門設有「蓮實局」,專收蓮子稅。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陽縣圖志》載:「衡陽歲收蓮實有稅者六千餘萬斤,斤二百錢,值錢一千二百萬。」 清末,湘蓮生產逐漸衰落。民國時期,湘蓮有一定的發展,為湖南大宗出口特產,產量和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暢銷湖北、廣東、上海、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市,並由廣州轉銷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抗日戰爭時期,湘蓮生產又趨衰落。抗戰勝利後,湘蓮恢復出口。1946年《湖南經濟》載:政府提倡湘蓮生產,「在不妨礙糧食生產的原則下,方應努力於質的改良與量的增加」。蓮的生產稍有提高,但因蓮子稅重,蓮農無利可圖,多將蓮田改種水稻,蓮子生產逐年遞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0年代中期便開始注意了發展蓮子生產。60年代,在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設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縣成立了「湘蓮研究所」,省供銷部門也成立了「湘蓮研究所」,湘蓮栽培技術的科學研究逐步開展起來。60年代全省有計劃地進行了品種更新,重點推廣湘潭縣良種白蓮「寸三蓮」以取代紅蓮,並在湘潭聘請蓮農技師分別到湘陰和漢壽幫助試種,每畝單產由10來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後,湘潭良種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蓮產區。 1975年,常德西湖農場正式列為湘蓮外銷基地。1979年,湘潭、漢壽兩縣定為湘蓮出口基地,國家在貸款、化肥、農葯方面予以扶持,使蓮子生產迅速發展。此外,各地先後建立了一批國營和集體蓮場,現有國營蓮場兩個(華容縣隆慶蓮場和益陽縣蓮場),集體蓮場10多個。由於採取了多種措施,全省湘蓮得到逐步發展。1979年至1981年,植蓮面積達到13萬畝左右,常年產量5至8萬擔。1984年植蓮面積猛增到31.79萬畝,產量突破35萬擔,創新中國產蓮的歷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蓮面積大大增加,產量、質量迅猛提高的情況下,湘潭蓮子始終占優先和主導地位。1982年9月,國家商品檢驗局對湘蓮進行了嚴格的測定,結論是:湘潭湘蓮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總糖55.8%,還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優質品種。1985年武漢市商檢局把湘潭的「寸三蓮」和福建的建白蓮,江西的贛白蓮,湖北的湖蓮,進行了一次養分對比測定,結果在10項指標中,湘蓮在糖分、澱粉、蛋白質、脂肪、磷、鈣、粗纖維等7項主要指標上優於其它蓮種,使湘蓮的優質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湘潭「寸三蓮」榮獲頭獎。 湘潭縣科研人員從1983年起,就潛心致力品種改良研究,經過長期努力,把「寸三蓮」與福建建蓮進行雜交育種,歷經9年,培育出湘蓮新品種。1993年經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湘潭芙蓉蓮」。「芙蓉蓮」品質優於雙親,單產也高於雙親。畝產可達185公斤。在長期的實踐中,還總結出:「選擇蓮田,精選藕種,適時移栽,壯苗早發,以水調溫,清除老藕,調整蓮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蟲,保葉摘葉,增蓬增粒,適時採摘」的48字經驗。創造出蓮田養魚,蓮稻輪作等綜合利用蓮田的立體生產模式,使湘潭蓮子在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學會、中國優質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上,湘潭縣被命名「中國湘蓮之鄉」。湖南把湘蓮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點開發的「三大龍頭產業」和「十大霸主產品」之一。 現在,湘潭縣除了在本縣生產大量優質蓮子外,還在花石鎮形成了一個全國最大的蓮子市場。每年蓮肉購銷量近萬噸。全縣每年還有5000多位種蓮能手去外地傳授種蓮技術和承包蓮田,將湘蓮品種和種植技術,傳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廣東、江蘇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區。福建建寧縣、江西廣昌縣、河南信陽地區、湖北洪湖地區、廣東韶關地區等紛紛到湘潭來接引湘蓮品種。江西廣昌縣還組團到湘潭學習湘蓮種植技術。湘潭已成為全國蓮子的大本營,而且形成一個集蓮種、人才、技術、信息、集散的全國性的中心大市場。 「冰糖湘蓮」是湖南甜菜中的名餚。香蓮主要產於洞庭湖區一帶,湘潭為著名產區,有紅蓮、白蓮之分,其中白蓮圓滾潔白,粉糯清香,位於全國之首。 材料:湘白蓮 200 克,罐頭青豆 25 克,鮮菠蘿 50 克,罐頭櫻桃 25 克,桂元肉 25 克,冰糖 300 克,水 650 克。 製作: 1、將蓮子去皮去芯,放入碗內加溫水 150 克,上籠蒸至軟爛,桂元肉溫水洗凈,泡 5 分鍾,潷去水,鮮菠蘿去皮,切成 1 厘米見方的丁。 2、炒鍋置中火,放入清水 500 克,再放入冰糖燒沸,待冰糖完全溶化,端鍋離火。用篩子濾去糖渣,再將冰糖水倒回鍋內,加青豆、櫻桃、桂元肉、菠蘿,上火煮開。 3、、將蒸熟的蓮子潷去水,盛入大湯碗內,再將煮開的冰糖及配料一起倒入湯碗,蓮子浮在上面即成。 注意: 1、、蓮子加溫水和純鹼,用毛刷刷洗,見不變紅,換水刷洗,刷至表皮時,取出用小竹扦戳入,頂去蓮心,再蒸發。 2、、冰糖與水的比例為: 1:0.6 ,過少則蓮子浮上來。 在天津菜中,用魚翅作主料烹制的菜餚很多 ,有燒、扒、蒸、氽等不同技法咸饌的美味,形狀、色澤、口味千變萬化。而以魚翅、天津大蝦為主科,配以湖南洞庭湖所產的蓮子精巧同燒入饌,尚屬一道立意新穎、造型別致、頗有文化底蘊的工藝創新津菜。 綜上所說,湘蓮的食用大於葯用,用徒廣泛。加上近幾年來,湘蓮大部分在嫩嫩的蓮蓬時就被採下來送到個旅遊景點做為時尚特色小吃給遊客們吃掉了,由於嫩蓮蓬的利潤高,又省時又省事,蓮農只賣蓮蓬而不願意賣蓮子,剩下的蓮子產量來自來不及賣嫩蓮蓬而來不及採摘變老的那部分,因此,上市的蓮子量就減少了,而用量在增加,在無人為的炒作條件上的上漲,就是真漲。(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股票池是什麼意思

股票池(stock pool):一般是指從兩地上市公司2000多支股票中,選出比較有操作意義的一些股票,放入一個池中,供投資者結合自己的情況和盤面變化,再從中選出適合自己買入的股票。股票池體現的是一種股票投資組合,也就是通常說的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將一筆錢分散投資到幾支股票,有利於降低投資風險。通常股票池內幾支股票的選擇是有講究的,比如要不同行業搭配、高收益(同時意味高風險)與低風險(同時意味低收益)搭配、長短期搭配等等。
主要內容:
通過一個好的股票池,投資者可以從中挑選自己看中的股票進行分析,結合自己的情況和盤面變化,再從中選出適合自己買入的股票。
通常是某些股票投資者或者推薦機構,機構投資者,以股票K線技術,或者公司基本面、結合行業產業背景、經濟基本面和產業政策、宏觀政策,財務報表等某方面或者綜合指標所甄選的,用來隨著市場變化情況所選出的備選投資股票名單的稱呼。

㈦ 做房地產出去要電話號碼的一個話術誰能給我一個好的對我有用的

新房還是二手房?
新房:商業項目講低投資,高回報。住宅講環境,講配套。
二手房:找剛需,去駐守。打開話題。
不管是陌拜也好Openhouse也好,記住干銷售就把臉裝在褲兜里。
以上,請採納。

㈧ 電蓮花燈蠟燭和香需要日夜點亮還是拜佛時點亮

信佛 不懂道理 也許會是負擔
要多聽法師講經,懂得一些道理了,就輕松自在了。
就能體會到法師講的 學佛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學佛,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情。

佛像、燈都是表法的。
就是讓人看到後該如何想,如何修行。
心存恭敬就好。

也推薦您看看法師開示:
有關於佛像、上香等問題,非常好。
凈空法師幽默的開示:在家居士學佛不要入誤區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作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於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眾多的後進居士贊嘆、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鍾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庄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於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禪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
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
學佛學到這個份上,我們還能隨喜贊嘆是真精進嗎?修行修到這般田地,她能夠不入魔道,我們就由衷地替她念一聲:阿彌陀佛,萬幸,萬幸啊!
這事明擺著,在家居士學佛修行,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家庭要和樂。由家庭和樂到佛化家庭,由佛化家庭到佛化社會,由佛化社會到普度眾生同登覺路,這才是學佛修行的要義和真諦!而那些因學佛造成家庭關系緊張,甚至破裂的,分明是學佛走上岔路,學成外道;雖名為學佛修行,實為壞佛敗法——因為旁人也許會因他一人的所作所為,而誤以為所有學佛人都是如此的自私自利,不近人情!既如此迂曲,又怎麼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的佛果!
這樣做的居士,原因即在於他們忘記了,忘記了居士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點,絕不能是在家人做出家事!
那麼,作為居士,是不是出家人的五堂功課就不能學了?這倒未必,有能力、有條件的居士能學好五堂功課還是值得我們贊嘆的。然而,需要講明的是,並非是所有的居士都非要去學五堂功課,能學則學,不能學,或學不全,也不必沮喪,灰心,各人有各人的因緣,能學會一經一咒,或別的什麼經咒、佛號,也是很令人歡喜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做功課,更不是非五堂功課莫屬。會五堂功課,而且有條件的——比如說獨門獨戶,離群索居,不致影響他人——也可以做,但如果是有礙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那就絕不要去做。做功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培植福德,精進修行,慎勿放逸,至於做功課的內容,在家修行的居士則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來制定,誦一部經,持一個咒,或者是念一定時間的佛號,都可以是做功課的內容。在做功課的時間上,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必照搬寺院里的規定,非要和出家師父一個點兒,居家過日子,關鍵是要步調一致,在家居士安排做功課的時間,同樣要服從這個前提,盡量和家庭里其他成員的作息統一,或在取得認可支持的前提下,有所差異。
註:佛日講,早晚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禪,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為在家人所說的各種經中,都不見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禪的言句,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營生治事,閑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貽誤家事、國事,影響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是為佛法所不許。在今天,一個工作人員貽誤工作而課誦、坐禪,便犯了盜戒,修定豈能成就。一個學生不顧學習去課誦、坐禪,功課學不好,便有負於家長、國家,也就是有負於佛法,是違背佛陀教誡之舉。
若按佛陀所示的在家大乘道,則學習、工作、人事往還,不但不妨礙學佛,而且是學佛所必需。學習知識技術,不僅是自己立身活命所必需,而且是學通佛法、弘揚佛法所必需。不僅在家青年必須有知識技術,即使出家人,欲成大器,弘法利人,亦須廣博知識。工作,是為民眾服務,報眾生恩、國土恩的實際行動。不少人只為自己著想,只把工作看作一類掙錢吃飯的手段,則工作對他便成了一種外來的負擔,就算盡了力,也不能出生善果功德。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者為民眾和社會著想,把工作看做奉獻的機會,當作菩薩道來修,則何往而不是道場,即平凡的工作,也可出生世間、出世間的功德。至於人事交往,正是作法布施的機會。只要自己學習、工作好,道德高尚,學識豐富,生活愉快,熱心助人,人們自然會尊重你,你講佛法,他們也樂於接受,是為以身弘法。若能將自己鍛煉成才,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有名望地位、錢財知識,則弘法度人,教化的效力更大。把學佛與學習、工作、生活看作兩回事,以學習、工作為學佛的障礙,以不信仰佛教的人為對立面,當然會觸處成礙,苦惱重重。即使出家,也難免事務牽纏的苦惱。縱然能保證早晚課誦、吃素、坐禪,一天只花那麼兩三小時學佛,其餘大部分時間還在有礙的世法俗務中浸泡,就算不無受用,而欲期見道證果,怕要再等一二十生。
欲圖速速進道,只有依大乘菩薩道,將生活、學習、工作、人事交往與學佛打成一片,即世間俗務而修出世間之道,把生活完全佛法化,把佛法融貫於生活的全過程,念念修行不輟,勤集福智資糧。就今天居家學佛的條件而言,這是最契機的法門,是大修行,能速得大果報。僅吃素、抽暇課誦、坐禪,是小修行,只能種些善根,難得即生了辦。有志的青年,應按佛陀教誡,以大修行為本,至於小修行,能修固然好,無條件修者暫時不修,也未必為非。
在這里有一點還需要說明,有居士說,某某經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某某咒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這種說法在經中是沒有什麼根據的。無論哪個經咒,都是諸佛普度我們凡夫眾生,開示悟入佛知佛見的微妙法寶,無論何時唱誦,都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擁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妙用。如果我們在實際的修行中能做到有時就誦,時時都誦,刻刻在誦,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地不辜負佛以一大事因緣弘化娑婆世界的苦心。
至於做功課的地方,也並非不是佛堂就不可,沒有佛像就不行。居士在家做功課時需要留意的是房間要靜。靜室有助於調節身心,可以更有效地幫助自己凝神提念,專心辦道修行。對於佛堂、佛像而言,實則是可有可無的,因為若是我們念念是真善美聖,時時是仁義誠信待人,佛就是恆處心中的,比外在的多宏偉的佛堂、多庄嚴的佛像都具有實際的受用,我記得有個居士來問我說,師父啊,我請一尊佛像到底放啊里好呢?家裡地方小,放廳里吧,太擠,又亂;放卧室里吧,總覺得對佛不敬;放走道里吧,又覺得我們人住得好好的,卻讓佛靠邊站,啊……我趕快打斷他說,不用講了,你哪兒也別放了,就放在心裡吧,這樣不就沒那麼多事啦。當然,把佛放心裡,這是從理上說,因為我們畢竟是末法眾生,業深障重,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不能完全做到這些。所以說,對絕大多數有條件的居士而言,在家中設一個佛龕或佛堂,用表法的佛像,來提醒自己,啟發自己,見賢思齊,勇猛精進,實證無上正等正覺,也還是有必要的。
然而,一說到設佛龕、佛堂,我們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居士中比較普遍的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佛龕是越精美越好,佛堂是越宏偉越妙——有些居士甚至還在家中佛堂張掛起長幡寶蓋,擺放上鍾磬鐃鈸,有事沒事地就叮叮鐺鐺起來!而且以此為美,以此自傲,覺得很了不起。這實在是走上旁門邪道的「典範」!家庭不是寺院一樣的宗教活動場所,居士在家中設佛龕佛堂的目的也不是和寺院建殿立像的目的一樣,寺院是以神道設教,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緻,普度群機,使未信佛者生信心,已信佛者愈堅信,最終導引眾生同歸解脫彼岸;家中的佛堂僅僅是自修、自用。眾所周知,我們佛教修行貴修心,貴在修去我們的貪、嗔、痴等種種雜心亂心,自證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心。如果在自修自用的佛龕佛堂上以繁復為美,以豪華為上,甚至呼朋引伴地相互炫耀攀比(想想我們的居士中有沒有這種情況?),那豈不是與學佛修行的本意南轅北轍?這不是走上邪路又會是什麼呢?
家中的佛龕佛堂,應以簡約為美,以朴實為上。掛一軸與自己有緣的佛菩薩圖畫,或是供一尊令自己特別歡喜的佛菩薩聖像,前面敬奉幾盤新鮮潔凈的果品,再焚上一爐清香,也就完全可以了。除此之外,再去大操大辦,那就簡直是幾近於勞民傷財,徒增家庭負擔——有錢不如多花在做社會公益事業上,行善積德,自能多福多慧,助道修行。
在家修行的居士,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燒香問題。
我們在寺院里常常見到眾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爐里燒香,他們認為多燒多福,多燒香說明我心誠。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偏見誤解。這種偏見誤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惡果,比如說,在行為上破壞衛生,污染環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種迷信現象,使我們佛教倍受現代文明社會的批評,成為落後不開化的代名詞……所以說,多燒多燃的風氣決不可長,更不可帶到家裡去。
居士在家中供佛,早晚各一支清香即可,不必求什麼三支九支的。敬佛關鍵在於心誠,學佛也關鍵在於學佛一樣的誠心。俗話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我們學佛修行當然更是這個道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佛菩薩雖然是慈悲喜舍,廣開方便,但卻是無私的、平等的,如果說你多燒香佛菩薩就給予你多一些,那佛菩薩豈不成了人人痛恨的貪官污吏?那還是佛菩薩嗎?!
其實,類似於多燒香多得福的錯誤認識,在居士中還有很多。像有些居士就認為,是居士,家裡就該有佛像;還有居士認為,是居士,手裡就該常拿有念珠;更有眾多的居士堅決認定,修行就是念佛打坐,不打坐念佛就不是修行,是白過!……於是因這種種的認識,才有了有的居士不分場合,在單位開會發言也先來一句「阿彌陀佛」,搞得全單位人都怪怪的,覺得他別扭;也才有了有的居士不管大人怎麼埋怨,小孩怎麼哭鬧,手頭上怎麼忙亂,他每天也要雷打不動地雙腿往那兒一盤……我這樣講,絕不是說念佛打坐不是修行,更不是否認念佛打坐的實際功用,而是提醒在家修行的居士們,要切記念佛打坐只是眾多修行方式中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說法不在於嘴,禪修不在於腿」,這是在佛教叢林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六祖也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打坐只是修心養性的基礎方法之一,它並不是開悟的絕對方法,只有心的清凈無雜、了了分明,才是證悟的關鍵。
古人講: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一個修行人,如果行住坐卧四威儀都能夠恆處定中,這才是了不起的修行。況且,對於在家居士而言,修行最起碼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在社會生活中,修整規范自己言行,越修越行,越修越讓家人歡喜,越修越讓社會接納,越修越讓大眾欽敬。這才是大修行,真修行!
福德從何而來呢?
居士都讀過《修福積德造命法》、《文昌帝君陰騭文》,還有《了凡四訓》等等一類的書籍,回答這個問題自然是輕車熟路,一句話,福德從行善而來。行善積德,善行得福,這是歷代祖師大德和社會賢達在諸多的典籍中多次指明的,那麼,作為三寶弟子,佛教信徒,我們就更要依法從教,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多學習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無處不現身的奉獻精神。當然,我們所做的這個「善」和觀音菩薩所做的比起來,那真是沒法提,但也用不著比,因為我們雖然都是在學菩薩道,但畢竟還未成菩薩,像觀音菩薩那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善、至善,恐怕沒幾個人能做到,不過,沒關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可以先從和自己有緣的小善做起,從致力於建設和樂的家庭生活做起。
一提到建設家庭生活,有的居士可能會說,一說做善事,往往都是指什麼修橋鋪路、賑災濟貧、捐資助學,還有植樹造林之類的,提建設幸福家庭生活是不是把我們的修行標准降低了?我們學佛的居士如果總想著建設自己幸福的小家庭,那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當然不是!為什麼呢?我們要知道:

第一,善行無遠近。不能認為捐款救災希望工程什麼的才叫善,在家中恪盡家庭職責,孝敬老人、愛護子女什麼的就不叫善。如果一個人在家中惡言劣行,在外卻慈悲慷慨,我們只能說,像這樣的人絕對是沽名釣譽的偽善。
第二,善行貴在日常堅持。一個人在某一次慈善活動中捐出大筆的捐款這並不稀奇,而一個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堅持善行善意卻是最難得的。要不毛主席也說嘛,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啊。我們學佛不就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嗎?堅持最難行、最難忍!
第三,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家庭是國家的基石。我們的這個世界就是由千千萬萬的小家庭所組成,如果我們居士們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設得幸福美滿,那麼,由眾多的小家庭所組成的大社會自然也就穩定發展,社會穩定發展了,帶來的當然是國家的繁榮富強,世界的和平興旺。因而,對一個居士而言,建設幸福和樂的家庭生活,絕不是什麼降低要求,自私自利,何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人連成為受歡迎、受愛戴的家庭成員都不能做到,或者說,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那麼,這樣的人走到社會上,我們還能期望他能愛別人,愛眾生?期望他做到時時處處地讓人挑大拇指,受人欽敬?由此可見,建設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唯不是自私自利,反而是對國家和社會作出實實在在的大貢獻了!
說到建設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這里我講一個我親眼所見的故事。有一個年輕的居士在寺院里和人吵架了,旁邊的一個老居士就把她拉到一邊,苦口婆心地給她講學佛首先要能忍人所不能忍的道理,啊,「嗔是心頭火,能燒功德林」啊。年輕居士聽得不住得點頭。我就想,看來,這個老居士還挺會作思想工作的。哪知根本不是這么回事。那邊老居士心滿意足地剛走,這邊年輕居士就脖子一扭,說,呸,還說我呢!你還不是剛和家裡老頭子吵完?看看,這就是沒有建設好家庭生活的後果!難怪古人講「己身不正何以正人」,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去教育別人?人家又怎麼會聽你的呢!
這里還要捎帶著說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我們有部分居士在家和在寺院的表現簡直是天上人間,相差太遠。不少人在寺院里是又和氣,又勤快,還整天和個彌勒佛似的笑呵呵,真叫人歡喜,可要是一讓家裡人說說她在家的樣子,哎呀呀,那簡直是慘不忍睹!聽反映,有些人為了不洗盤子不洗碗竟也能來個小吵三六九,更不用說,個別人為了家裡人吃葷不吃葷的摔摔打打,雞飛狗跳!在這種時候,我很難想像,像這樣動不動在家裡大鬧天宮的人,也算是學佛修行?我這樣說,有的居士可能接受不了,她們也許會說,這是天大的冤枉,我們這樣做也是為了護法——比方說是為了能在寺院里做得更好,要保證休息啦,或者說,這也是為了度人——他們吃葷不是造業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下面要講的,大家更要認真的聽。
什麼是真正的護法?
真正的護法可不僅僅是不顧家,不要家,長年泡在寺院里為寺院幹活(這樣最多稱得上是小護法),而是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是個居士的身份,深入民眾,深入社會,弘揚妙法,普度眾生!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觀音菩薩也是現的在家像,如果她總想著到寺院里幹活,認為這才是護法,那她還有時間去「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嗎?還能是觀音菩薩嗎?當然,居士們也不要誤會,我這樣講並不是反對居士到寺院里幹活,我只是強調,我們做居士的不能把「護法」理解得太狹獈!
不飲酒和家庭應酬
每次講課的時候,總有居士問,師父,我們在家居士總免不了應酬接待的,有時候不喝酒真過不去,可一想到是個居士,我們又不敢,這可怎麼辦啊?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大家,你有沒有遇到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就不講了……有,那我告訴大家,每次我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那麼麻煩干嗎?你就喝。
這下好嘍,我想恐怕有居士已經在高興了,為什麼?反正法師講了嘛,喝,革命的小酒天天醉。那麼,對這種人,我必要再說一句,你就喝吧,喝了就造業,喝了就受報應。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有聽我仔細地講明,為什麼能喝,怎樣才喝。第一,不飲酒是什麼戒。是遮戒,前面四個是性戒。不一樣的。所謂性戒,也就無論受不受戒,誰做了都是造業,都要受報;而遮戒,是說本性上並不是惡,不過是因為它容易遮蔽我們的本性,讓我們造惡,所以才不去做。第二,對那些雖有酒精成份,但早已沒有酒的意義的,你但喝無妨,如酒釀元子,炒菜用料酒等。第三,對確實是酒,而且,我也沒能力把它想成不是酒的,怎麼辦?有時候逃不過去的,你也是要喝。但要明白,此時的喝不是因為你很想喝,也是就說不是因為心饞,而是因為現實情況的需要,而且,有把握不會喝糊里糊塗,忘了東西南北,能時刻保持清醒才行。絕不能死抱著戒條不知變通,結果搞得自己麻煩,別人也難過。當然了,如果人家對方本來很支持你學佛,知道你是不能喝酒的,這時候如果你再打著靈活變通,心中有佛的招牌非要和人家一起拼一拼的話,那你實在是多此一舉,只能是屬於哼哼一類了。哼哼是什麼?大家想吧。
在這里,我要強調一下,學佛是讓我們幸福快樂的,是讓我們生活越來越輕松的,如果一個人越學佛越感到麻煩和不便,越學佛越感到受到約束和壓抑,那麼,毫無疑問地,你肯定是學錯了,如果再學到人見人煩,人見人以為你這個人有問題,有毛病,那麼我更要告訴大家,在這時你就千萬不要去學佛了,回家好好看看孩子,沒事去逛逛馬路,到公園里「嘭嚓嚓」吧,否則,再學你肯定是走火入魔。
學佛關鍵在會活學活用,是用智慧的佛法培養智慧的大腦,實現智慧的生活。如果一個人學來學去只學成一腦門的條條框框,無論做什麼事,都得看看條條再說,就像過去有人看黃歷出門似的,什麼都要看書上寫的,今天是不是吉日,如果不是,寧肯耽誤事也不出門,這是典型的不知死活!要是這樣,啊呀,這樣的人還是不要學佛的好,因為太累,別人也累。你受罪,大家也跟你受罪,佛教也被糟塌完了。

㈨ 今天燒香時香從中間斷開在香爐里象蓮花怎麼會事

凈空法師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作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於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眾多的後進居士贊嘆、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鍾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庄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於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禪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
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
學佛學到這個份上,我們還能隨喜贊嘆是真精進嗎?修行修到這般田地,她能夠不入魔道,我們就由衷地替她念一聲:阿彌陀佛,萬幸,萬幸啊!
這事明擺著,在家居士學佛修行,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家庭要和樂。由家庭和樂到佛化家庭,由佛化家庭到佛化社會,由佛化社會到普度眾生同登覺路,這才是學佛修行的要義和真諦!而那些因學佛造成家庭關系緊張,甚至破裂的,分明是學佛走上岔路,學成外道;雖名為學佛修行,實為壞佛敗法——因為旁人也許會因他一人的所作所為,而誤以為所有學佛人都是如此的自私自利,不近人情!既如此迂曲,又怎麼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的佛果!
這樣做的居士,原因即在於他們忘記了,忘記了居士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點,絕不能是在家人做出家事!
那麼,作為居士,是不是出家人的五堂功課就不能學了?這倒未必,有能力、有條件的居士能學好五堂功課還是值得我們贊嘆的。然而,需要講明的是,並非是所有的居士都非要去學五堂功課,能學則學,不能學,或學不全,也不必沮喪,灰心,各人有各人的因緣,能學會一經一咒,或別的什麼經咒、佛號,也是很令人歡喜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做功課,更不是非五堂功課莫屬。會五堂功課,而且有條件的——比如說獨門獨戶,離群索居,不致影響他人——也可以做,但如果是有礙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那就絕不要去做。做功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培植福德,精進修行,慎勿放逸,至於做功課的內容,在家修行的居士則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來制定,誦一部經,持一個咒,或者是念一定時間的佛號,都可以是做功課的內容。在做功課的時間上,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必照搬寺院里的規定,非要和出家師父一個點兒,居家過日子,關鍵是要步調一致,在家居士安排做功課的時間,同樣要服從這個前提,盡量和家庭里其他成員的作息統一,或在取得認可支持的前提下,有所差異。
註:佛日講,早晚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禪,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為在家人所說的各種經中,都不見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禪的言句,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營生治事,閑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貽誤家事、國事,影響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是為佛法所不許。在今天,一個工作人員貽誤工作而課誦、坐禪,便犯了盜戒,修定豈能成就。一個學生不顧學習去課誦、坐禪,功課學不好,便有負於家長、國家,也就是有負於佛法,是違背佛陀教誡之舉。
若按佛陀所示的在家大乘道,則學習、工作、人事往還,不但不妨礙學佛,而且是學佛所必需。學習知識技術,不僅是自己立身活命所必需,而且是學通佛法、弘揚佛法所必需。不僅在家青年必須有知識技術,即使出家人,欲成大器,弘法利人,亦須廣博知識。工作,是為民眾服務,報眾生恩、國土恩的實際行動。不少人只為自己著想,只把工作看作一類掙錢吃飯的手段,則工作對他便成了一種外來的負擔,就算盡了力,也不能出生善果功德。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者為民眾和社會著想,把工作看做奉獻的機會,當作菩薩道來修,則何往而不是道場,即平凡的工作,也可出生世間、出世間的功德。至於人事交往,正是作法布施的機會。只要自己學習、工作好,道德高尚,學識豐富,生活愉快,熱心助人,人們自然會尊重你,你講佛法,他們也樂於接受,是為以身弘法。若能將自己鍛煉成才,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有名望地位、錢財知識,則弘法度人,教化的效力更大。把學佛與學習、工作、生活看作兩回事,以學習、工作為學佛的障礙,以不信仰佛教的人為對立面,當然會觸處成礙,苦惱重重。即使出家,也難免事務牽纏的苦惱。縱然能保證早晚課誦、吃素、坐禪,一天只花那麼兩三小時學佛,其餘大部分時間還在有礙的世法俗務中浸泡,就算不無受用,而欲期見道證果,怕要再等一二十生。
欲圖速速進道,只有依大乘菩薩道,將生活、學習、工作、人事交往與學佛打成一片,即世間俗務而修出世間之道,把生活完全佛法化,把佛法融貫於生活的全過程,念念修行不輟,勤集福智資糧。就今天居家學佛的條件而言,這是最契機的法門,是大修行,能速得大果報。僅吃素、抽暇課誦、坐禪,是小修行,只能種些善根,難得即生了辦。有志的青年,應按佛陀教誡,以大修行為本,至於小修行,能修固然好,無條件修者暫時不修,也未必為非。
在這里有一點還需要說明,有居士說,某某經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某某咒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這種說法在經中是沒有什麼根據的。無論哪個經咒,都是諸佛普度我們凡夫眾生,開示悟入佛知佛見的微妙法寶,無論何時唱誦,都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擁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妙用。如果我們在實際的修行中能做到有時就誦,時時都誦,刻刻在誦,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地不辜負佛以一大事因緣弘化娑婆世界的苦心。
至於做功課的地方,也並非不是佛堂就不可,沒有佛像就不行。居士在家做功課時需要留意的是房間要靜。靜室有助於調節身心,可以更有效地幫助自己凝神提念,專心辦道修行。對於佛堂、佛像而言,實則是可有可無的,因為若是我們念念是真善美聖,時時是仁義誠信待人,佛就是恆處心中的,比外在的多宏偉的佛堂、多庄嚴的佛像都具有實際的受用,我記得有個居士來問我說,師父啊,我請一尊佛像到底放啊里好呢?家裡地方小,放廳里吧,太擠,又亂;放卧室里吧,總覺得對佛不敬;放走道里吧,又覺得我們人住得好好的,卻讓佛靠邊站,啊……我趕快打斷他說,不用講了,你哪兒也別放了,就放在心裡吧,這樣不就沒那麼多事啦。當然,把佛放心裡,這是從理上說,因為我們畢竟是末法眾生,業深障重,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不能完全做到這些。所以說,對絕大多數有條件的居士而言,在家中設一個佛龕或佛堂,用表法的佛像,來提醒自己,啟發自己,見賢思齊,勇猛精進,實證無上正等正覺,也還是有必要的。
然而,一說到設佛龕、佛堂,我們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居士中比較普遍的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佛龕是越精美越好,佛堂是越宏偉越妙——有些居士甚至還在家中佛堂張掛起長幡寶蓋,擺放上鍾磬鐃鈸,有事沒事地就叮叮鐺鐺起來!而且以此為美,以此自傲,覺得很了不起。這實在是走上旁門邪道的「典範」!家庭不是寺院一樣的宗教活動場所,居士在家中設佛龕佛堂的目的也不是和寺院建殿立像的目的一樣,寺院是以神道設教,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緻,普度群機,使未信佛者生信心,已信佛者愈堅信,最終導引眾生同歸解脫彼岸;家中的佛堂僅僅是自修、自用。眾所周知,我們佛教修行貴修心,貴在修去我們的貪、嗔、痴等種種雜心亂心,自證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心。如果在自修自用的佛龕佛堂上以繁復為美,以豪華為上,甚至呼朋引伴地相互炫耀攀比(想想我們的居士中有沒有這種情況?),那豈不是與學佛修行的本意南轅北轍?這不是走上邪路又會是什麼呢?
家中的佛龕佛堂,應以簡約為美,以朴實為上。掛一軸與自己有緣的佛菩薩圖畫,或是供一尊令自己特別歡喜的佛菩薩聖像,前面敬奉幾盤新鮮潔凈的果品,再焚上一爐清香,也就完全可以了。除此之外,再去大操大辦,那就簡直是幾近於勞民傷財,徒增家庭負擔——有錢不如多花在做社會公益事業上,行善積德,自能多福多慧,助道修行。
在家修行的居士,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燒香問題。
我們在寺院里常常見到眾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爐里燒香,他們認為多燒多福,多燒香說明我心誠。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偏見誤解。這種偏見誤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惡果,比如說,在行為上破壞衛生,污染環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種迷信現象,使我們佛教倍受現代文明社會的批評,成為落後不開化的代名詞……所以說,多燒多燃的風氣決不可長,更不可帶到家裡去。
居士在家中供佛,早晚各一支清香即可,不必求什麼三支九支的。敬佛關鍵在於心誠,學佛也關鍵在於學佛一樣的誠心。俗話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我們學佛修行當然更是這個道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佛菩薩雖然是慈悲喜舍,廣開方便,但卻是無私的、平等的,如果說你多燒香佛菩薩就給予你多一些,那佛菩薩豈不成了人人痛恨的貪官污吏?那還是佛菩薩嗎?!
其實,類似於多燒香多得福的錯誤認識,在居士中還有很多。像有些居士就認為,是居士,家裡就該有佛像;還有居士認為,是居士,手裡就該常拿有念珠;更有眾多的居士堅決認定,修行就是念佛打坐,不打坐念佛就不是修行,是白過!……於是因這種種的認識,才有了有的居士不分場合,在單位開會發言也先來一句「阿彌陀佛」,搞得全單位人都怪怪的,覺得他別扭;也才有了有的居士不管大人怎麼埋怨,小孩怎麼哭鬧,手頭上怎麼忙亂,他每天也要雷打不動地雙腿往那兒一盤……我這樣講,絕不是說念佛打坐不是修行,更不是否認念佛打坐的實際功用,而是提醒在家修行的居士們,要切記念佛打坐只是眾多修行方式中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說法不在於嘴,禪修不在於腿」,這是在佛教叢林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六祖也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打坐只是修心養性的基礎方法之一,它並不是開悟的絕對方法,只有心的清凈無雜、了了分明,才是證悟的關鍵。
古人講: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一個修行人,如果行住坐卧四威儀都能夠恆處定中,這才是了不起的修行。況且,對於在家居士而言,修行最起碼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在社會生活中,修整規范自己言行,越修越行,越修越讓家人歡喜,越修越讓社會接納,越修越讓大眾欽敬。這才是大修行,真修行!
福德從何而來呢?
居士都讀過《修福積德造命法》、《文昌帝君陰騭文》,還有《了凡四訓》等等一類的書籍,回答這個問題自然是輕車熟路,一句話,福德從行善而來。行善積德,善行得福,這是歷代祖師大德和社會賢達在諸多的典籍中多次指明的,那麼,作為三寶弟子,佛教信徒,我們就更要依法從教,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多學習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無處不現身的奉獻精神。當然,我們所做的這個「善」和觀音菩薩所做的比起來,那真是沒法提,但也用不著比,因為我們雖然都是在學菩薩道,但畢竟還未成菩薩,像觀音菩薩那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善、至善,恐怕沒幾個人能做到,不過,沒關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可以先從和自己有緣的小善做起,從致力於建設和樂的家庭生活做起。
一提到建設家庭生活,有的居士可能會說,一說做善事,往往都是指什麼修橋鋪路、賑災濟貧、捐資助學,還有植樹造林之類的,提建設幸福家庭生活是不是把我們的修行標准降低了?我們學佛的居士如果總想著建設自己幸福的小家庭,那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當然不是!為什麼呢?我們要知道:

第一,善行無遠近。不能認為捐款救災希望工程什麼的才叫善,在家中恪盡家庭職責,孝敬老人、愛護子女什麼的就不叫善。如果一個人在家中惡言劣行,在外卻慈悲慷慨,我們只能說,像這樣的人絕對是沽名釣譽的偽善。
第二,善行貴在日常堅持。一個人在某一次慈善活動中捐出大筆的捐款這並不稀奇,而一個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堅持善行善意卻是最難得的。要不毛主席也說嘛,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啊。我們學佛不就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嗎?堅持最難行、最難忍!
第三,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家庭是國家的基石。我們的這個世界就是由千千萬萬的小家庭所組成,如果我們居士們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設得幸福美滿,那麼,由眾多的小家庭所組成的大社會自然也就穩定發展,社會穩定發展了,帶來的當然是國家的繁榮富強,世界的和平興旺。因而,對一個居士而言,建設幸福和樂的家庭生活,絕不是什麼降低要求,自私自利,何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人連成為受歡迎、受愛戴的家庭成員都不能做到,或者說,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那麼,這樣的人走到社會上,我們還能期望他能愛別人,愛眾生?期望他做到時時處處地讓人挑大拇指,受人欽敬?由此可見,建設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唯不是自私自利,反而是對國家和社會作出實實在在的大貢獻了!
說到建設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這里我講一個我親眼所見的故事。有一個年輕的居士在寺院里和人吵架了,旁邊的一個老居士就把她拉到一邊,苦口婆心地給她講學佛首先要能忍人所不能忍的道理,啊,「嗔是心頭火,能燒功德林」啊。年輕居士聽得不住得點頭。我就想,看來,這個老居士還挺會作思想工作的。哪知根本不是這么回事。那邊老居士心滿意足地剛走,這邊年輕居士就脖子一扭,說,呸,還說我呢!你還不是剛和家裡老頭子吵完?看看,這就是沒有建設好家庭生活的後果!難怪古人講「己身不正何以正人」,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去教育別人?人家又怎麼會聽你的呢!
這里還要捎帶著說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我們有部分居士在家和在寺院的表現簡直是天上人間,相差太遠。不少人在寺院里是又和氣,又勤快,還整天和個彌勒佛似的笑呵呵,真叫人歡喜,可要是一讓家裡人說說她在家的樣子,哎呀呀,那簡直是慘不忍睹!聽反映,有些人為了不洗盤子不洗碗竟也能來個小吵三六九,更不用說,個別人為了家裡人吃葷不吃葷的摔摔打打,雞飛狗跳!在這種時候,我很難想像,像這樣動不動在家裡大鬧天宮的人,也算是學佛修行?我這樣說,有的居士可能接受不了,她們也許會說,這是天大的冤枉,我們這樣做也是為了護法——比方說是為了能在寺院里做得更好,要保證休息啦,或者說,這也是為了度人——他們吃葷不是造業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下面要講的,大家更要認真的聽。
什麼是真正的護法?
真正的護法可不僅僅是不顧家,不要家,長年泡在寺院里為寺院幹活(這樣最多稱得上是小護法),而是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是個居士的身份,深入民眾,深入社會,弘揚妙法,普度眾生!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觀音菩薩也是現的在家像,如果她總想著到寺院里幹活,認為這才是護法,那她還有時間去「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嗎?還能是觀音菩薩嗎?當然,居士們也不要誤會,我這樣講並不是反對居士到寺院里幹活,我只是強調,我們做居士的不能把「護法」理解得太狹獈!
不飲酒和家庭應酬
每次講課的時候,總有居士問,師父,我們在家居士總免不了應酬接待的,有時候不喝酒真過不去,可一想到是個居士,我們又不敢,這可怎麼辦啊?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大家,你有沒有遇到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就不講了……有,那我告訴大家,每次我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那麼麻煩干嗎?你就喝。
這下好嘍,我想恐怕有居士已經在高興了,為什麼?反正法師講了嘛,喝,革命的小酒天天醉。那麼,對這種人,我必要再說一句,你就喝吧,喝了就造業,喝了就受報應。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有聽我仔細地講明,為什麼能喝,怎樣才喝。第一,不飲酒是什麼戒。是遮戒,前面四個是性戒。不一樣的。所謂性戒,也就無論受不受戒,誰做了都是造業,都要受報;而遮戒,是說本性上並不是惡,不過是因為它容易遮蔽我們的本性,讓我們造惡,所以才不去做。第二,對那些雖有酒精成份,但早已沒有酒的意義的,你但喝無妨,如酒釀元子,炒菜用料酒等。第三,對確實是酒,而且,我也沒能力把它想成不是酒的,怎麼辦?有時候逃不過去的,你也是要喝。但要明白,此時的喝不是因為你很想喝,也是就說不是因為心饞,而是因為現實情況的需要,而且,有把握不會喝糊里糊塗,忘了東西南北,能時刻保持清醒才行。絕不能死抱著戒條不知變通,結果搞得自己麻煩,別人也難過。當然了,如果人家對方本來很支持你學佛,知道你是不能喝酒的,這時候如果你再打著靈活變通,心中有佛的招牌非要和人家一起拼一拼的話,那你實在是多此一舉,只能是屬於哼哼一類了。哼哼是什麼?大家想吧。
在這里,我要強調一下,學佛是讓我們幸福快樂的,是讓我們生活越來越輕松的,如果一個人越學佛越感到麻煩和不便,越學佛越感到受到約束和壓抑,那麼,毫無疑問地,你肯定是學錯了,如果再學到人見人煩,人見人以為你這個人有問題,有毛病,那麼我更要告訴大家,在這時你就千萬不要去學佛了,回家好好看看孩子,沒事去逛逛馬路,到公園里「嘭嚓嚓」吧,否則,再學你肯定是走火入魔。
學佛關鍵在會活學活用,是用智慧的佛法培養智慧的大腦,實現智慧的生活。如果一個人學來學去只學成一腦門的條條框框,無論做什麼事,都得看看條條再說,就像過去有人看黃歷出門似的,什麼都要看書上寫的,今天是不是吉日,如果不是,寧肯耽誤事也不出門,這是典型的不知死活!要是這樣,啊呀,這樣的人還是不要學佛的好,因為太累,別人也累。你受罪,大家也跟你受罪,佛教也被糟塌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