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收益 » 基金公司抱團股票一定盈利嗎

基金公司抱團股票一定盈利嗎

發布時間: 2021-08-06 22:57:00

Ⅰ 不低於二年的股票基金一定能盈利嗎

基金和股票一樣,沒有包賺不賠的(除非固定收益類或者債券類),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長期投資會有較好的收益。

Ⅱ 基金抱團股行情全面回歸,你會選擇購買基金嗎

我會選擇買基金。因為從2010一2013年開始投資主動管理型基金,那幾年投資基金喜歡追漲殺跌,經常在高點加倉,低點割肉止損,沒賺什麼錢。後來記得2014年嘉實基金邀請了台灣著名的基金“定投教母”蕭碧燕老師來廣州演講,剛好參加她的講座,之後對基金定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至今我投資基金都是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

從2014年開始在嘉實基金官網做基金定投,每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15%左右,優質基金確實能實實在在為投資者賺得回報!

一、投資基金要在耐心,一般基金經理變更或者基金公司管理層有變動我才會選擇賣出,基金經理穩定的話我通常持有的基金期限一般1年到3年左右,有的甚至持有5年。因為股市波動很大,長期看股市走勢都是向上走,持有優質的基金越久,盈利的概率越大。

四、財不入急門,投資基金不要老想著一夜暴富,是不現實的。財富是需要時間慢慢累積,聚沙成塔。基金投資長期看在年化10%一15%左右比較正常,年化15%一20%需要判斷低買高賣,年化20%以上則需要精準擇時。所以做基金投資只要保持在年化15%左右的收益我非常滿了。

Ⅲ 基金抱團 基金抱團多的股票好嗎

如果一隻基金旗下多支產品在同一時期進入同一行業的多支個股,可能該行業在接下來會有爆發,特別是那些踩點擇時比較精準的基金,他們的對行業及爆發拉升時點掌控較好,當然其多支產品的協同拉升的主動攻擊也有助推高市場行情。

Ⅳ 為什麼現在基金經理都在說拋棄抱團股,買入低估價值股

你如果看不清股市大勢的話就不要參與了!
基金經理說拋棄抱團股是因為去年抱團股漲幅巨大已經產生了大眾認可效應,他們認為這些股票很難再漲了,近期這些股票大幅下跌就是明證。但未來究竟有什麼走勢?什麼時候實現預估走勢都是沒有標準的。
有些基金經理說的都是絕對正確的廢話,什麼價值低估股票有發展潛力等等,你就是聽聽就行了。最終還是要看自己對股票走勢的判斷。如果不會判斷,那就相信一些口碑還不錯的人吧,但風險還是要注意防範。

Ⅳ 基金公司是如何分配炒股的盈利的

基金公司在當日收盤後核算投資資產,扣除管理費、託管費後,除以基金份額便得出當日基金凈值(管理費、託管費的比例在基金合同中有具體說明)。
其中託管費是給託管人的,基金公司實際從投資收益中獲取管理費的利益,此外也賺取其他收益,如申購贖回等手續費。

Ⅵ 為什麼要遠離基金抱團股

這些基金之前是抱團股比較多,那麼抱團股的時候他有一段時間是長得非常好的,它都是比較集中的,然後的話在這一段時間他漲得非常好,之後他總會有一段時間回調,剛好這段時間就遇到了回調期,回調期的話就會導致它的回撤率會非常的高。所以在抱團股大概率以進行回測回調的時候,如果我們再買抱團基金的話,就很容易導致我們回撤率會比較,但然後就容易虧損。最近的話我覺得買債券型基金可能相對會穩定一點,等這段時間回調過去,在考慮買抱團類型的基金。

Ⅶ 為什麼基金公司持倉前十名股票都是中高價股

公司盈利能力反映到股價上,只有這樣的公司投資風險較小。

大盤行情開始往往是這些龍頭股先啟動。
散戶買股,常常買入垃圾股,風險很大。正像爛柯經里的一句話:高者在腹,中者在角,低者在邊。。。。。。。

Ⅷ 基金抱團的股票不容易長嗎

是啊,誰出錢一拉升人家都借機跑了,你說誰肯做這個冤大頭,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這只股票已經處於上升通道或者有重大利好,那基金就會捂盤惜售,會導致一路上揚。具體的要自己判斷,一般基金重倉股很難炒作。
你只能看到前一個季度是不是重倉股,不過也八九不離十。我來看看600529是的
600289也是的,除了大股東以外基本都是基金或理財產品

Ⅸ 基金抱團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如何看待

之前一直有粉絲留言提問,很多基金持倉的股票重合度非常高,真的存在基金經理抱團的現象嗎?如果有的話,該如何利用這一特點,輔助我們來判斷板塊投資價值呢?正好我近期看了一個節目,是聊相關話題的,對我有不小的啟發,這篇文章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聊一聊基金經理抱團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挑選基金,如何進行投資。文章內容較長,內容也比較雜,但是干貨的內容比較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看一遍沒有完全理解,建議收藏多看幾遍。



公募基金抱團現象不是如今特有


我挑選了一些成立時間足夠久的基金,回顧基金歷史持倉可以發現,抱團現象並不是如今特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現象,畢竟這是公募基金運作流程,以及投研機製造就的必然結果。


早在幾年前基金公司也同樣在抱團金融地產、鋼鐵、煤炭、有色等板塊,這些板塊也確實是當時成長性最好,最賺錢的幾個優秀板塊,你可以說這是時代的選擇,也可以說這是專業的力量,讓基金公司選出了當時最優秀的板塊。


如今,隨著時代以及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板塊出現輪動,原本高速成長的幾個傳統行業已經過了成長期,白酒、消費、醫療、新能車以及互聯網就接過了接力棒。


順應史趨勢,但不要過度迷戀某個板塊


一旦經濟大環境、經濟結構發生改變,機構關注的板塊也會發生改變。沒有哪個行業能永遠強勢,永遠保持高速增長,機構能放棄金融地產轉而「抱團」白酒,當白酒失去高成長性時,機構一樣會放棄白酒板塊轉而「抱團」其他板塊。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首先應該順應歷史潮流和趨勢,精選出最符合時代潮流的板塊,如今白酒、消費、新能車等就是趨勢所在,不要逆趨勢去投資;然而我們也不能對某個行業或板塊過分痴迷,沒必要天真的認為白酒會永遠高速增長下去,保持理性思考,同時保持對這些明星基金重倉行業的關注,當行業基本面發生改變,或者行業出現過熱現象時,也要及時改變,做到順勢而為


優選板塊比死盯估值更重要


最後說一個題外話,這一點是我非常想聊的一個話題,今天一起說了吧:


我發現很多投資者真的是對估值存在不小的誤解。很多剛開始接觸基金的投資者,都存在過分迷戀估值的情況,總是刻板地覺得低估才值得買入,高估就不值得投資也有人會刻板地認為低估就代表絕對的安全,高估就意味著絕對的危險。所以很多人的選擇邏輯是優先選擇低估的行業或者指數,高估的行業或者指數堅決不碰。然後最後卻發現低估的一直跌一直低估,高估的一直漲一直高估,最後直接迷茫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投資誤區,首先估值只能作為參考,只能代表相比這個指數本身或者行業本身,目前的價格是便宜還是貴,把每個指數地估值放在一起比較高低,也就是橫向比較意義不大。


例如滬深300高估,只能代表相比指數本身,目前的價格相對貴一些;中證紅利低估,只能代表相對自身,它目前的價格相對便宜;我們不能說滬深300就比中證紅利更貴,就比中證紅利更危險,實際上在我看來,危險程度相差並不大,因為一旦滬深300開始持續下跌行情,中證紅利也難獨善其身,大概率還是會跟著跌的。


我認為正確的投資邏輯應該是:首先精選出優秀的行業或者指數,例如主要消費、中證白酒、中證醫療、CS新能車、滬深300、創業板50等等,先對行業或指數進行篩選,只選出那些長期表現相對優秀的作為投資備選隨後根據估值的高低來判斷該指數目前是相對便宜還是貴,再進一步決定目前該投入還是觀望,還是只部分投入。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先精選出優秀的指數或者行業,然後在相對低估時提前布局,相對高估時及時減倉降低風險鎖定收益;而不是先判斷高估還是低估,然後在不考慮指數是否優秀,是否值得投資的請款下,單純因為低估就買入一些並不優秀的指數或者行業

Ⅹ 抱團炒股的現象正常嗎,這算刻意操縱股市嗎

根據經驗,普漲日的次日一般分化,且隔夜美股收跌,所以今早指數分歧是預期內的。由於指數主升氣勢已經走出來了,出現第一次大分歧並不是什麼壞事,資金往往迴流博弈反彈,況且收盤看今天指數只是小分歧,指數依舊運行在主升走勢中。


炒股

白酒:


白酒無疑是今年以來最強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強的一個主線,因為資金涉及之深以及所有的基金幾乎都持有這樣的股票並且是不斷拔高他的高度,從不斷地給龍頭茅台以新的溢價,那麼新的板塊龍頭會不斷地溢出當然更多的如果想走穩一點的話,是可以配置相關的如五糧液,水井坊等這些高端白酒的機會。


這個是今年一定要配置的一個板塊那未來他怎樣會結束呢?我認為如果他未來所有的出現往科技方面走,那麼就說明他整個調整到了末期,可能要橫盤了。






超級品牌:




最近超級品牌漲的很猛,也都是一些大市值,比價格比較高的一些股票。


也說明了現在整個市場的審美是以機構審美為主,所以說像這些股票的話未來也會存在著較大的機會。






機構凈買入額超過5000萬,且占據總成交額比例大於8%的,第二天開盤就買入,12月所有符合這一模式的成功率是88.88%:




前面符合這個模式的是三友化工,並且的話今天是以漲幅五點幾收盤。




整一個如果符合當天的模式買入的話,應該也盈利四五個點時間的話也就是三四天的事情而如果運氣比較好,昨天符合這個模式的是雲南白葯那麼今天買入的話也是一個漲停。




至於機構會大量的買入這個是你需要去觀察的,到底是走短線中線還是長線?這個取決於你的邏輯思考以及你的一個操盤風格。




這個模式總結的話,自己可以去當天的龍虎榜上來進行觀察。




基金的擇時擇股:




基金的收益率高而投資者的收益率低,兩個收益率之間的差異肯定是由某些因素造成的。




基金的收益率,其實就是許多隻股票的一攬子組合從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的漲幅。其中有兩個變數,一個是股票組合,一個是起止時間。在股票投資中,這兩個變數被叫做「擇股」與「擇時」,也正是「擇股」與「擇時」導致了收益率不一致。




先來說說擇時的問題。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2020年全年的收益率為27.21%。但這27%的收益並不是一條從年初劃到年底的直線,它實際的走勢上上下下,有時候平淡如水,有時候萎靡不振,有時候氣勢如虹。


按月來看,1月、2月、3月、5月、9月,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是負的,3月和9月分別下跌了6.44%和4.75%,只要避開3月和9月,投資的收益率能突破40%;但是,假如避過了7月份,那麼有12.75%的漲幅,你就享受不到了。同樣,避開4月、6月、11月與12月,都會讓你錯過5%以上的漲幅。




按日來看,滬深300指數有21個交易日的漲幅超過2%,如果完全錯過這不到全年10%的交易日,收益率就會變成負的,虧損。

這樣的走勢並非滬深300指數獨有,許多基金的走勢都是這樣:80%的時間,基金的凈值漲漲跌跌,也無風雨也無晴;剩下20%的時間,貢獻了80%以上的回報。

美國投資者查爾斯·艾里斯在1985年出版的《投資藝術:贏得輸家的游戲》(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書中作出總結:當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上漲的時間很短,如同閃電)


巴菲特也說,天上下錢雨時,記得用桶接。


但問題是:普通人做不到既在大跌前及時撤退;又在漲的時候登場。


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總是做出相反的操作。



當市場上漲時,投資者申購基金的熱情高漲,規模超百億、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頻現;當市場下跌時,投資的情緒低迷,新發基金無人搭理。



歷史上的冠軍基金,高光過後通常都會淪為平庸。


只看收益排行榜買基金,很可能會吃個虧。2020年,諾安成長混合就給我們上了一課。



頻繁交易來擇時,不停地換基金來擇股。我們為什麼跑不贏基金,就是因為我們太聰明。



在投資中,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是最難的。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所其挾持者深大,而其志甚遠也。



《投資藝術》這本書舉了個例子:網球比賽有兩種獲勝方式,一種是專業比賽中,頂級選手打出又快又狠的致勝球,這是贏家的游戲;一種是業余比賽中,普通玩家們保證自己不失誤,通過對方出界、下網或者發球失敗等犯錯而獲勝,這是輸家的游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輸就是贏。



對應到投資中,就是:如果你不能大概率地判斷出接下來的漲跌,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擇時,時刻保持倉位,既承受下跌的風雨,也樂見上漲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