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買股票盈利也好,虧損也罷,每次都是賣在最低點呢好像莊家都是圍繞我設計的。
現在最好參考特色指標來做,畢竟現在人工智慧化,互聯網智能化,投資也是往這方面發展
2. 股票交易你是認同寧願做錯,不願錯過。還是寧願錯過,不願做錯呢
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寧願做錯,不願錯過」是指在股票交易中要守自己定下的交易原則。「寧願錯過,不願做錯」是指有風險意識!這兩個問題是普通投資者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也是普通人在股票交易中難以控制好心態的難點。
總之,最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交易,誰也不想在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操作。
3. 股票盈利時拋掉一部分,等降到成本以下時再買進合適呢,還是全部在盈利時拋掉,等下降了再買入合適
股票盈利時拋掉一部分,等降到成本以下時再買進合適呢,
如果不是頭部,等下降了再買入,即T+0
如果是頭部還是全部在盈利時拋掉
4. 在股票盈利時怎麼做當日t+o交易這樣做能較少成本嗎請高手指教
假定你手中已經持有某股1000股,那麼在交易當天你可以在盤中的低點買入1000股,然後在上漲產生一定的差價之後在當日賣出原先持有的1000股,這是T+0套利的做法。能不能降低成本,取決於是否把握好日內的高低點,捕獲差價,震盪的個股適合T+0,如果遇到普跌的交易日,或者自己把握不當,買在高點,則套利失敗,成本增高。
5.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是購買股票型基金?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組數據吧,目前A股的個人投資者有1.7億,不過這1.7億賬戶到底有多少資金在裡面我們沒有更詳細的數據,如果人均1萬 ,那麼就是1.7萬億,如果人均10萬元,那麼就是17萬元,而另一個數據就是我們的投資者中95%以上賬戶資金不足50萬元,憑借這些數據我們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1、A股投資者相比買基金更願意自己買股票是事實嗎?再來看一個基金的數據,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末,私募管理基金總規模14.96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的基金規模為3.09萬億,並且較6月份增加了0.44萬億。
不過這種情況在改變,尤其是最近一年,基金公司比以往更能獲得投資者的信任,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是2019年行情不錯,基金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率,這為基金展示了非常好的信任。第二是因為2018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倒閉以及被取締,導致這部分投資不僅沒有收益,本金更是受損
當這部分資金脫離互聯網金融後,能夠尋找的下一個投資渠道大多就進入了基金和股票,但是又由於第一個原因,基金公司2019今年業績大好,這給予了這些投資人信任和信心,所以最近 一年基金大賣,非常受投資人喜愛。從長期來看,散戶是會被逐漸消滅的,從散戶化到機構化和專業化是必然的過程,專業人做專業事。
6. 公司盈利,為什麼該公司的股票需求量會增加從而導致股價上漲
一般的投資著我們散戶喜歡買虧的公司還是盈利的公司,肯定第一感覺是買盈利的,有個東西叫題材,然後主力可以在公司低迷期建倉,但主力肯定做過調研知道這家公司未來成長性,然後等業績大幅盈利主力的題材也開始了,開始拉伸,然後散戶我們也發現了這個公司,看年報什麼的都很好,就會去買,然後這里就出現資金博弈,主力在拉高時派發手中籌碼。這個是單向的解釋,公司成長空間很的話那主力會玩的久一點,一般的散戶都不會碰盈利不好的股票這是普遍的心裡。 每隻股票都有主力,強的主力走的就強,弱的就走的弱,大盤不好也就跌的慘,
7. 只要買了某公司的股票,當公司盈利時,就可得到分紅嗎
不是,公司的分紅是要得到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批準的,有很多公司即使盈利了也不分紅,中國公司的一般情況是大約三到四年才分一次紅,但公司的盈利價值怎麼體現出來呢,那就表現為股票價格的長漲~~~,如果你出讓股票的話,就可以獲得收益。如果當年盈利,且公司決定向股東分紅,那樣你就可以得到現金紅利(條件是你將股票持有到分紅的那一天)~
8. 為什麼人們願意持有虧損的股票,更願意賣出盈利的股票
從投資心理學來看,因為人們喜歡看到自己成功的經歷,不願看到自己失敗的經歷。所以更願出賣出盈利股票,驗證自己的成功;願意持有虧損的股票,不願意麵對自己的失敗。
9. 只要買了某公司的股票,當公司盈利時,就可得到分紅嗎
不是,公司的分紅是要得到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批準的,有很多公司即使盈利了也不分紅,中國公司的一般情況是大約三到四年才分一次紅,但公司的盈利價值怎麼體現出來呢,那就表現為股票價格的長漲~~~,如果你出讓股票的話,就可以獲得收益。如果當年盈利,且公司決定向股東分紅,那樣你就可以得到現金紅利(條件是你將股票持有到分紅的那一天)~
10. 為什麼公司盈利能力強或者說業績好股票買的人多,是因為買股票的人看中這個公司的分紅還是其他,下接補充
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一般而言,股票風險比銀行存款要高。由於某些股票業績好,股價預計在未來會有所上升,所以就去購買股票,這些人是風險偏好者,而不去銀行存款。至於你所說的有的企業業績不好,分紅能力也很差,居然也有人買,這種情況下,如果持續很長時間,你會發現這只股票的價格是不斷下跌的。購買者希望低價買入,一旦企業的業績轉好,他就可以賺取很多收益。購買這種股票的人就是在和企業的未來打賭。他們預期這些業績不好的企業將來有所改善,能夠盈利,這樣就可以賣出股票,賺取價差。有些機構投資者或者出於某種戰略需要,比如說收購某企業。他們也可能購買。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機構投資者操作市場,炒作股票,等待不明事項的股民購買,這時候他們突然拋售,賺取價差。希望我的解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