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收益 » 王亞偉股票池

王亞偉股票池

發布時間: 2021-04-19 06:30:32

⑴ 如何選擇私募產品,辨識好私募與壞私募

1、私募基金公司的完整性
陽光私募產品大多通過信託等渠道發行,不承諾保本保收益,但能確保資金安全。所以,選擇陽光私募基金,一定要選擇治理架構完善的陽光私募公司。
核心人物的背景、素質、風格和投研團隊整體水平,是每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成功的核心。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選擇時,務必對其深入了解,以便找到適合自己的私募基金。通過對基金的業績表現、投資風格的研究比較,找到與自己的預期相符的私募。對於這個問題,需要投資者理性對待,不能指望一隻激進投資風格的基金能逆勢上漲,也不能指望一隻凈值保持緩慢爬升的基金能在市場上漲時出現凈值飆升。
科學合理的決策流程與風險控制措施是私募基金持續成長的保障。個人投資者可以去私募基金官網詳細了解或實地探訪,如若並不方便接觸到私募內部的詳細情況,可通過參加私募的定期投資者電話會議,或通過第三方的基金研究機構,詳細了解私募公司。
2、私募基金公司的硬實力
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個性,同樣每家私募基金都有自己的盈利風格,如:王亞偉穩健,澤熙精準,中興匯金進取爆發。雖然投資都有高招,但不是每種風格或策略都能長期持續穩定,尤其是改革浪潮的當下,不確定因素太多,因此建議投資者選擇科學合理的以組合投資為主的私募基金。輕松運作百億資產的重陽投資、所持股票池長期覆蓋的股票達300多隻的中興匯金當屬組合投資的典範。
除了上面提到的長、短期業績表現是體現私募的實力外,還應該看重均衡性和分紅情況。團隊精神強於個人英雄主義這是管理的共識,筆者認為放在考察私募基金實力時也同樣適用。不僅產品收益高,而且所有產品還要收益均衡,這是一個很難很高的標准,但卻是最能體現私募實力的標准。一些私募基金具有這樣的高標准,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重陽投資是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私募了。另外,一些新星潛質畢現的私募基金公司,也值得投資者關注,中興匯金以半年時間4隻產品6次共3.49凈值的高分紅,不僅體現了均衡的高收益,更讓投資者落袋為安,放心踏實。
3、投資者的自適應性
每個投資者應根據家庭理財規劃,評估對於資產增值類型的資產配置的風險偏好和風險適應度,找到與自己預期相符的私募基金,這一點對投資者整體的理財規劃非常重要。
如投資者需要考慮投資周期是否滿足理財規劃需求。私募基金一般都有6個月的封閉期,在封閉期內禁止贖回。由於私募基金一般每月甚至每季度才開放一次,所以,流動性較弱,無法隨時套現。
風險與收益總是相匹配的,欲取得高收益,就必須做好短期承受一定虧損的准備。若無法接受虧損,私募基金並不是良好的選擇。

⑵ 王亞偉股票池調研評級

沒有人會共享,那是花了錢的!

⑶ 關於成交量類指標

量比,這個指標可以反映出股票縮放量的情形。是就好用的成交量指標。
更多股票技術,股票視頻,王亞偉股票池,歡迎光臨~~王亞偉粉絲~新浪博客

⑷ 對不起,你的配置文件market_client.ini有錯,請重新

重新導入一下大智慧根目錄下的newmarket.reg注冊表文件試試
馬上搞定

⑸ 有個玩股票大神是不是叫張超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2009年的新價值羅偉廣、2010年的世通資產常士杉均憑借過人的業績一舉成名。而進入2011年,紫石投資及其掌門人張超的熱度開始迅速升溫。
盡管今年以來市場陰晴不定,張超帶領的公司紫石投資旗下發行的第一隻公開產品紫石一期,在朝陽永續公布的年度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上領先群雄,其年初至今的收益率達到35.34%。這一新起之秀,甫一亮相,可謂驚艷。在今年私募基金錶現參差不齊、業績分化嚴重的情況下,創下如此業績的張超成為了話題人物。
紫石投資的董事長張超,行事低調,網上基本見不到他的資料。近日,這位年輕的董事長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采訪,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投資理念。

■成長經歷
緊扣時代脈搏的股市「黑馬」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炒股,因為那裡有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讓他去炒股,因為那裡有地獄。
彈指一揮間,股市無疑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命運,這其中張超無疑是幸運兒,畢業12年,如何從一名普通的IT白領成長為掌握億萬資金的股市強者?
回顧張超的成長史,可以發現他從一開始就眼光敏銳,緊扣時代的脈搏,站在市場的前沿,比大多數人先走一步。
1995年,比爾·蓋茨第一次成為世界首富。這一年,張超進入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天資聰慧的他利用所學專業在業余時間為客戶編程,解決了學費和生活費。1996年,計算機剛剛開始在中國大陸盛行,這時張超已經擁有了全校第一台宿舍用電腦,這對學生來說絕對是奢侈品的物件在學校里造成了轟動,張超一時成了「校園名人」。
雖然計算機能力突出,但張超沒有放棄鑽研其他學科,他輔修了經濟學,並為之著迷。1998年,學生炒股的風氣還遠沒有盛行時,張超已經開立了第一個股票賬戶,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並從此開啟了長達10多年的投資經歷。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張超選擇了本行———計算機行業。而2004年,很多人還看不清股市未來方向的時候,張超卻直覺大機會要來了,果斷將多年積累來的自有資金30萬元,殺入了股市。如今這30萬元,已經有了數百倍的回報。
對於現在的成功,張超笑言說因為自己運氣不錯,遇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但無法否則他當時果然入市的過人膽識。
2007年,已經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的張超和搭檔一起創立了上海紫石投資有限公司,他將自己擅長的計算機領域和基金投資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發了數量化研究的投資方法,確立了符合自己的投資風格。
紫石投資今年1月1日第一個結構化產品「紫石一期」成立,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已經達到了35.34%,按照朝陽永續的統計,在所有結構化私募產品中位居第一。
「用數量化研究做基金投資的目前在國內是很少的。」張超表示,這種研究方法在國外已經成熟,但在中國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究其原因,張超認為人才的缺乏是其中的一項。
張超的團隊成員均擁有10年以上A股市場的投資經驗,這些核心成員有一個共同點,大多出身於理工科背景:有浙江大學電子系的碩士,有上海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系的高才生,還有復旦大學會計學的碩士。「選人的時候就我側重於理科背景的。」張超坦言,由於公司投資的核心理念是數量化研究,如果沒有理科背景是很難駕馭的。
作為團隊的領導人,張超堅持以人為本,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是經過了他的長期觀察和考量。雖然公司的核心投研團隊以TMT和計算機背景為主,但張超表示,公司在選股中,基本沒有特別偏好的板塊,在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內,主要根據國家經濟走向和行業發展趨勢來決定重點投資板塊,同時也不排除估值修復、周期類復甦等趨勢波段投資機會。「總之,還是市場說了算」。
張超最欣賞的投資人,國內是同樣為理科背景出身的天才投資人王亞偉,國外則是彼得·林奇。談及個人愛好,張超表示是閱讀,歷史類的是最愛,喜歡讀通史;經濟方面的,最喜歡的是凱恩斯的著作。
在紫石一期取得靚麗業績後,張超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第一個公開管理型信託產品———紫石超越。張超告訴記者,第一期選擇結構化產品是因為其操作透明,作為剛剛亮相的公司和產品,比較容易取得信任。而二期和三期產品選擇管理型是希望抓住市場時機進一步擴大規模,在投資理念和操作方面,結構化產品和管理型產品不會有太多不同。

對於今年的規劃,張超表現的雄心勃勃,「今年我們希望發行5隻產品,其中4月份會發行兩只,下半年會發行3隻,我們希望管理規模和管理能力匹配成長,保持業績領先,目前看來,我們有信心管理好20億以內的規模。
■對話:
理念: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並重
南方日報:紫石的主要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是什麼?
張超:價值挖掘是我們一貫秉承的投資理念。科學洞察宏觀經濟、行業特徵的變化趨勢,適時作出資產配置調整決策,精選個股構建和優化投資組合,追求穩健成長和低波動率,已成為整個投資管理團隊較為成熟的投資管理策略。順應趨勢,波段操作,具有較高的換手率,已成為我們較為鮮明的投資管理風格。
在這種風格和策略下,我們追求管理的資產在市場的牛市中,其資產收益率通常不小於市場平均收益率,而在熊市中,通過有效的持倉管理和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通常能夠及時有效地規避大盤下跌所帶來的大幅虧損。
選股:跟蹤評估股價觸發因素較多的股票
南方日報:個股進入核心股票池需要哪些條件?
張超:個股進入核心股票池的條件:一個是本身的基本面良好,還有就是未來的觸發因素。基礎股票庫股票由公司依據自上而下發掘的投資主題及自下而上的初步篩選形成。我們將基礎股票庫股票定義為未來存在較多股價觸發因素的股票。基礎股票庫形成後,研究員分類總結相關股票未來存在的股價觸發因素,並對這些因素進行持續的跟蹤和評估。
風格:高頻交易實現低風險套利
南方日報:公司非常強調控制下行風險,除了選股外,波段操作對控制下行風險的作用有多少?
張超:我們所管理的信託計劃波動率較小,穩健增長,下行風險控制較好,從歷史上看,基本未出現超過10%的最大回撤。
產品的核心股票占股票倉位的60%,這些都是我們深入調研分析之後買入的,買入之後我們就會長期持有,偶爾可能會進行一些波段操作,但是這樣的情況極少,我們現在核心股票主要是來自稀土、新能源、煤炭板塊,雖然倉位高,但是股票數量卻很少,只有5隻。對於波段操作,我們有一個絕對的標准。如果一隻股票一旦跌到10%,就要強制性撤離。團隊將對該股進行重新評估,一切都由市場說了算。
南方日報:公司的換手率非常高,為何採取了這樣的交易模式?這種盈利模式在A股可以長期延續嗎?
張超:這是公司一直以來都採用交易方式,通過配置一攬子股票,可以降低風險,還可以進行低風險套利。我們的衛星倉位根據市場狀況,通過數量化分析模型跟隨資金的流向參與波段操作,這部分倉位在股票倉位中佔四成,這部分股票的操作會非常頻繁,可能每天我們會買賣三四十隻股票。這種交易的速度快,因此公司的換手率高。我認為這種模式是可以在A股長期延續的,我們公司一直以來的業績是可以說明這一點的。
展望:深入挖掘新興行業和價值成長類股
南方日報:對於二季度和全年的證券市場展望是什麼?
張超:未來的市場不悲觀,全年證券市場應該是震盪向上的,而二季度的表現,關鍵還是要看宏觀政策的走向。我們的計劃是,在估值修復行情逐步完成的情況下,還是通過深入挖掘新興行業和價值成長類個股來進行投資。同時密切關注全球經濟、流動性以及國內經濟和流動性狀況,對倉位進行合理的符合風險報酬的控制。我們的重點現在有所調整,化工、有色板塊有配置,並戰略關注TMT產業。銀行股現在表現很好,主要是大的銀行能夠消化宏調的影響,我們也會適當配置。

⑹ 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有哪些優勢

陽光私募基金是追求絕對收益的產品,可以滿足大額投資者追求高收益的理財需求。此外,陽光私募基金由於沒有60%投資倉位的限制,在投資中更具靈活性,市場行情好可以滿倉操作,市場不好可以清倉,可以有效的規避A股市場一直難以克服的暴漲暴跌系統性風險。

具體說來,相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有五大優勢:首先私募基金在信息披露方面比公募的要求低得多,投資更具隱蔽性、專業技巧性、收益回報通常較高。其次,私募資金的激勵機制更強,與基金管理人的自身利益緊密相關,故基金管理人的敬業心較強。再次,私募基金能為客戶量身定做投資服務產品,滿足客戶的特殊投資要求。第四,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閉式的合夥基金,不上市流通,資金贖回壓力小。最後,私募基金的組織結構簡單、操作靈活,投資決策的自由度高。

在2008年的大熊市裡,在滬深300指數大幅下跌了65.95%情況下,所有的公募基金都是負收益,普遍都在30%左右的凈值跌幅,但陽光私募基金中仍有取得正收益的,比如金中和的鄧繼軍,其管理的金中和西鼎以20.02%的年收益率問鼎投資冠軍。可見陽光私募基金在規避風險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在2009年的小牛市中,陽光私募新價值2號基金經理羅偉廣以192.57%的年度累計收益率,更是將指數和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遠遠甩在了後面。

⑺ 炒股,怎樣做才能穩定賺錢不要浪費太多時間、精力去研究

找個管理團隊幫你操作啊

⑻ 你是如何從兩千多隻股票中選出心儀的股票的

寫在開頭

我個人從2009年開始接觸股票,因為從事投資工作,所以有時間做很多研究和學習。但一直到2011年前,我從來沒有賺到過一分錢,書讀了很多,報告也沒少看,嘗試各種選股方法,但就是掙不到錢。和很多人一樣,一買就跌,一賣就漲,作為一個以投資為工作的人,真是一件挺失敗的事情。

2011年前後,我認識到也許是因為我每天都看股票,過於頻繁地做出判斷和選擇導致了難以堅持一種投資策略。於是我決定改為選擇我認為的成長股,長期持有。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這之後,我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成長股選擇策略,買入並持有了一隻股票:上海萊士,幸運地獲得了超過800%以上的回報。使用同樣的策略,我在2012-2013年分批買入了另一隻股票:美盈森,到目前為止獲得了200%以上的回報。在2014年買入了第三隻股票:廣電運通,到目前為止獲得了100%回報。

****這里要說明的是,其實後兩只都比我預計的上漲速度快了不少,這和市場環境有關系,我的選股思路並不是希望買到那些買入就開始上漲的股票,這不是目的,也不會以此作為選擇股票的考量。****

至此,我認為這不完全是偶然現象,這個策略大概是有一點價值的。優秀的選股策略和投資策略有很多,但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並堅持執行,才有可能獲得回報。在此,我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還是要建議你跟隨專業的機構學習,不要盲目投資,工眾號xinshouchaogu,是其中一個不錯的團隊,可以推薦給你,好好學習。

為什麼要有自己的投資策略?

我在09年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會很教科書地分析公司和行業,看很多報告,相信那些報告裡面關於公司未來3年增長的預測,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盡信書不如無書,能看明白家門口煎餅攤的商業模式和發展預期其實就能看懂很多上市公司的(無非就是進貨、生產、銷售,發展預期在於潛在用戶數量和競爭對手情況),但我們很多時候總願意給自己這樣那樣的理由相信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我們相信一個做啤酒的能研製出最先進的疫苗,我們還相信奧巴馬連任成功所以澳柯瑪能上漲。)

任何時候,悲觀地去看一個企業的未來預期,但是樂觀地去看過往業績。一家公司的過往業績是能說明很多東西的,技術實力,供需關系,管理層水平和態度,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出來。用看煎餅攤的標准和態度去看一家公司即可:雞蛋和薄脆進價是不是合理?銷量降低是因為天氣冷了人少還是天氣熱了大家嫌煎餅燙手?和馬路對面那個煎餅攤相比,這家的煎餅更好吃嗎?價格更低嗎?和客人關系更好嗎?

我想說明的是,對於能夠下一些功夫花一些時間的人,上市公司沒有那麼難以看懂。不要以此為理由輕易相信別人的分析,更不要接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薦股」。我自己曾經密切接觸券商和基金,有段時間每天手機上要沒有10條8條薦股簡訊都說不過去,但結果呢?也許某一次你聽信了別人,買的股票上漲了,那麼你就會產生依賴,以至於最後徹底失去自己的判斷,而只要一次失敗了,你之前賺的錢就都回去了。所以,請相信你自己,沒有誰比你自己更可靠。

成長股的篩選

成長股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我個人認為成長股的要點在於成長,在A股的環境中,可以理解為流通市值的成長。像一些流通股本已經比較大,流通市值上百億的公司,雖然這樣的公司不是不能成長,但大概率來看,流通股本越小的公司成長空間越大。

初步篩選

毛利率

我不喜歡低毛利率的公司,傳統製造業和零售業里很多企業做的很好,比如賣電器的,比如造汽車的,都有好公司,但是毛利率不足20%,這就說明規模是這類企業成長的重要決定因素。當他們的規模到一定程度,成長速度的下降幾乎是必然的。我一般只看毛利率30-40%以上的,當然因行業而異;

股本

這是放之世界皆準的標准,股本越小,擴張動力越大,潛力也越大,中國股民更是格外熱衷於炒小盤股。總的來說,總股本不超過10個億,越小越好,現在很難找到質地好流通股本還很小的股票了;

凈資產收益率(ROE)

我個人比較迷信這個指標,算是懶人選股票比較實用的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通常我會要求5%以上,10%為佳;

主營業務佔比

這個不用多說,不務正業的公司絕對不碰,越高越好,100%最好;

股票價格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因素,通常價格越低的股票上漲空間越大,想像空間也越高。不是誰都會在100多買茅台,200多買中國船舶的,這東西不太好定一個統一標准,我一般希望在10-15元以下;

行業壁壘

毛利率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行業壁壘的,50%以上剩下的不是軟體互聯網,就是醫葯。這一條重要在於,稀缺的東西首先從價值上就是可以長期升值的,從概念上就更是可以爆炒的,資源類股票是一種代表,但並不推薦,繼續看下一條我會解釋;

需求

需求決定供給,決定價格,為什麼不推薦資源股票,就是因為越稀缺的資源往往跟一般老百姓離得越遠,需求反映到供給端的鏈條過長,或者本身需求面就很窄。比如稀土,沒錯,這玩意是稀缺,但是你告訴我這東西能有什麼用呢?稀土是戰略資源,但是跟老百姓有什麼關系?一般人感受不到這種東西的稀缺。我看不到稀土供求的大眾現實意義,所以我覺得大部分股民也看不懂。稀土行情熱過很多次,跟著炒可以,但我一般不會選擇長期持有這種股票。

這段多說兩句,用我最通俗的理解,什麼叫需求?沒有不行是最好的,其次還得難以替代,價格最好是發改委限價或者自己隨便定價;要麼就是背靠政府或大型國企,未來若干年的成長可以確定;

股東結構

必須有靠譜的單一大股東,我國企業擅長股東內斗,倆個大股東要還能專心經營絕對是楷模級別的。雖然單一股東很多時候意味著獨斷專行和家族企業,但是你還能分析,還能判斷,倆個股東分析就很難了。如果你能做到分析揣摩每一個股東的利益訴求,那你肯定能超越王亞偉,這是他自己說的。

投資非主營業務

投資非主營業務(比如參股,並購等方式)無非倆個訴求:第一,靠概念炒股價圈錢,這幾年來上市公司相繼熱衷於投資過手遊行業,傳媒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是什麼熱投什麼,就是想把自己和最熱門的投資概念扯上關系,這和娛樂圈七八線小明星抱大腕大腿搏出位是一個思路;第二,自己的主營業務增長放緩或者前景變差,需要布局其他領域,這種情況上市公司的出發點是好的,某些傳統行業的企業,因為行業發展放緩,或者宏觀經濟因素,主營業務萎縮,嘗試通過投資開辟新的領域。但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直接賣出即可,真的認為公司管理層很好的,可以等投資的新方向明朗了再進入。真正好公司的買入點從來不差那幾個漲停板。

精細篩選

通過前幾個指標,你大概可以篩出幾百隻股票,看看後幾個指標,最後能有幾十隻,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細看了。

細看完全是因人而異,因公司而異,我一般先把主營業務看不懂的篩掉,比如什麼做奇怪的軟體系統,奇怪的製造業,奇怪的葯品,我看很多遍還是不明白其涉及的專業。(當然,如果你自己了解某些特定行業,那大可以選擇這些行業的企業)再例如核心技術過於黑盒子,你也不知道這企業是真有技術含量還是蒙人的,我也不太敢選擇。這類企業很多,例如,主營業務看著很好,其實收入一半來自於關聯交易中的貓膩,或者什麼其他雜七雜八的收入,跟主業好與不好沒關系。

下一步,我會把明顯是靠關系的篩掉,開發飛信的神州泰岳,當初創業板剛上的時候很火,需求明確,誰都能看懂,伴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浪潮,還背靠移動,簡直就是白給的好股票啊。我當時差點就買了,只是當時有個原則,這類背靠關系的最少要背靠2個以上的關系,飛信不符合,加上當時漲得有點多了,我就放棄了。現在看來謹慎還是有道理的。

最後會考慮一些純粹的市場因素,比如你選中的這只股票概念是否別人也能理解,是否會被關注,股價之前的走勢如何。以我下面要提到的股票上海萊士為例,當初我就沒有考慮其主業血液製品稀缺這個概念是否能被別人注意到,這只股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股價平平,沒有人關注。某種意義上,算是判斷得不夠好的。

實際操作

我開頭提到的股票,上海萊士,以這家公司為例,我來解釋下我是如何運用上面的策略進行篩選的。

上海萊士,血液製品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很好,毛利率尤其高(大於50%),公司管理層專業度很高(核心成員均有國外學習和研究背景),控股的大股東是很有能量的民生銀行籌備人之一。

在篩出這只股票後,一開始其實我想放棄的,因為我不太明白這家公司的產品到底有什麼必要性,血液製品是幹嘛的呢?沒聽說誰看病非得用這個的。但是直到我一個朋友得病,重病,最後的一段日子必須一直用人血白蛋白,我記得當時聽護士聊天說這葯真難買,來了就沒了。而且價格挺貴。我回來看了一些血液製品相關的醫學知識,有了一些了解,開始覺得這家企業好像還不錯。

血液製品嚴格受到國家管制,作為原材料的血漿只能通過國家批准建設的采血站獲得,這種采血站數量少,獲得審批極其艱難,而血液製品企業的資質幾乎不再發放。這符合了稀缺的要求。

國內的血液製品嚴重依賴進口,當時看到的數據我記得是國產供應率不到50%。而這不是因為國外技術好,是因為國內不夠,這個缺口不算小了。國內沒有壟斷性的龍頭企業,天壇生物和華蘭生物是行業內第一梯隊的上市公司,上海萊士算是行業內第二梯隊的,但發展空間很大。(我沒有選擇天壇生物的原因是其股票被屢次爆炒,業績不穩定,且公司管理團隊水平可能有問題;而放棄華蘭生物的原因是它除了血液製品外,疫苗也是其重要業務之一,我不喜歡主營業務佔比不夠高的公司。盡管華蘭生物在後來因為疫苗概念曾經走出一波很好的行情,但我仍然認為以一家血液製品企業來衡量,上海萊士是比華蘭生物成長性更好的。)

血液製品是發改委限制最高價格的,因為需求供給太不平衡、缺口太大了,每年發改委會上調最高限價。雖然這不如自有定價權的,但對於這種極度稀缺行業,我已經很滿足了。

基本上在確定了這些後,我就買了,我09年第一次買,然後11年賣了;12年又買,拿到現在。這種「真」成長型公司,不用太操心,它的增長水平是比較穩定的。雖然不會有太多超預期的表現,但穩定的30%-50%年增長足夠了。說句大話,這股票我覺得我敢拿5年到10年,問題不大。

截至今天(2015年3月25日),上海萊士已經通過自身發展和一系列並購成為了血液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市值高達700億元人民幣,在各項指標已經名列國內前茅,而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成為世界排名前列的血液製品企業。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1. 專業的管理層團隊,技術出身的團隊保證了業務上的不斷發展和持續競爭力; 2.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通過兼並收購快速獲取了稀缺的血漿資源,我猜測,這與其大股東背後的實際控制人背景不無關系。

在最初選擇這只股票時候的兩個重點都得到了印證,看看當時的競爭對手,華蘭生物血液製品業務發展速度放緩,疫苗業務也沒有了當年的風光,天壇生物自身的體制和管理有問題,雖然股票總有莊家在炒,但公司業績並不好。

幾年的時間,看著自己選擇的公司一步步變成行業龍頭,你別說,我還真是有那麼一點巴菲特的感覺,看著年報的時候,有時能體會到那種自豪的成就感。

寫在最後

對於股票,有人喜歡短期漲得快的,有人喜歡規模大的,有人喜歡特定行業的,單純靠表面分析是很難百分之百分析出一家成長企業的。我個人的看法是你得跟談戀愛似的,真的很在乎,願意去了解一家企業,且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才能看到一些報表不告訴你的東西。

找到一隻好股票,固然是興奮且激動的,但還請一定耐下心來,等待一個別人放棄了的時點,如果你相信你找到的是一家好公司,那無論股市跌成什麼樣子,它仍然是那家好公司,跑不掉的。

⑼ 基金經理怎樣分配資金

在國內基金業,根據基金法,有幾條紅線是不可以碰的,1、一支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不可以超過這基金資產的10% 2、同一家基金公司持有的某公司證券,不可以超過10% 3、還有就是股票型基金股票資產要60%以上投資於股票 1、2條指數基金不受限制。4、在以上限制條件下,基金經理可以根據自己的慧眼來選擇股票,不過在國內跟風的基金經理比較多,就是大部分的基金選了誰家股票那這個股票我也要有一些,這樣至少不會離基金的總體水平遠,不過也有個性的例如華夏大盤的王亞偉,公開宣布自己不會選擇其它基金的重倉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