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走勢 » 榮歸股票大跌

榮歸股票大跌

發布時間: 2021-08-06 07:26:57

A. 金融方面的電影

1、《華爾街》(Wall Street)
發行時間:1987年
電影導演:奧利弗 斯通
(Oliver Stone)
獲獎歷史:1988奧斯卡最佳男演員
1988金球獎最佳男演員
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在金錢掛帥時代毫不掩飾地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主流電影。本片最大的亮點是道格拉斯的表演,舉手投足間盡顯功力,極盡語言之張力,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當然也是MBA學生的理想教材。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2、金錢帝國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電影導演:伊桑·科恩 Ethan Coen
約爾·科恩 Joel Coen
獲獎歷史: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提名
諾維爾是個失業年代的落魄小職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紐約最大的金融財團作一名小信差。在這樣龐大無比的公司里,總是會有牽扯著陰謀與狡詐的各種沖突……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3、《屋內聰明人》(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發行時間:2005年
類別紀錄
這部電影描述了能源公司安然(Enron)的公司丑聞內幕。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4、《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Rogue Trader)
上映年度:
1999
1995年,巴林銀行,這家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破產了,曾經是英國貴族最為信賴的金融機構,200多年優異的經營歷史,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事件震驚世界。 此為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作,也是在金錢掛帥時代毫不掩飾地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主流電影。電影拍出了股市內線交易的內幕,質疑現代人面對金錢誘惑而普遍出賣靈魂的道德問題,也將「股市如戰場」這一命題表現得淋漓盡致,結合當前經濟領域的種種黑幕,這部影片仍有相當大的啟示作用。
伊萬·邁克格雷戈的演出氣勢逼人,獲得觀眾的交口稱贊。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5、《反托拉斯行動》(Antitrust)
《反托拉斯行動》講述了一個有鮮明時代和全球意義的反對金錢和高科技壟斷的故事,突出了信息屬於全人類這一主題。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6、《交易所》(Trading Places)
發行時間:1983年
路易斯·溫索普三世是個金融家,
黑人比利是個流浪漢。一次,比利被警察追捕,路易斯將其交給了警察。莫蒂默公爵兄弟目睹此事,兄弟倆打賭:如果條件成熟,比利也可以成為上等人,而溫索普同樣可淪落到最底層。
7、《憤怒的葡萄》(Grapes of Wrath)
主 演: 亨利·方達
Henry Fonda
上 映: 1940年
獲獎歷史: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兩項金像獎
三十年代的經濟大崩潰時代,一大群中西部的農民忍痛離棄家園,像逃難一樣往西遷移到加州追尋較好的生活。現實雖不如理想,但他們並不放棄希望。該片由亨利·方達等擔綱主演,故事感人,內容寫實而具有控訴性,但卻處處流露出人性的光輝。無論是編、導、演、攝、樂各方面都表現出最高超的水準,結合而成一部氣魄雄厚的電影史詩。這部美國電影史上的不朽傑作曾獲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兩項金像獎。1973年在全美影評人選舉下入選「十部美國最偉大電影」之一;其後1977年又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美國十大佳片」之一。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8、《鍋爐房》(Boiler Room)
上 映: 2000年
馬林經紀公司的辦公室被員工們稱之為「鍋爐房」。在這里,一夜能誕生20個百萬富翁!
鬥志激昂的年輕的經紀人們通過電話為深深信賴他們的買主兜售股票,幫他們炒股,而他們所得到的報酬是豪華公寓、法拉利和更多連他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奢華禮物。在無數經紀公司的「鍋爐房」中,X一代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著他們的夢想,只是有的時候他們離法律僅僅一步之遙……
9、《居家男人》
主演:尼古拉斯

B. 丁蟹效應的丁蟹看法

喜劇就沒影響?
「丁蟹效應」對股市沒有太激烈的影響,有傳言稱自從2003年《非常外父》的首播數日沒有明顯跌幅後,「丁蟹效應」的宿命已被打破,可是也有消息指鄭少秋演出的喜劇才對股市沒有太大影響。
如果是一些與香港經濟相關的電視劇,香港股市便風起雲涌,2007年鄭少秋在《榮歸》中飾演香港地產集團大老闆,又會有部分股災劇情,對此他表示:「是啊!聽完這個統計我都有點怕啦,唉!這讓我增添了困擾!希望這次我這套劇不會對股市有太大影響啦!如果真是跌的話,希望股民可藉此機會趁低吸納,我已經不買股票,所以不敢說什麼,只有希望大家投資要穩重點,凡事不要太過相信啦!」
鄭少秋是股票災星?
2009年10月30日鄭少秋和女兒鄭欣宜主演的新戲首播,港股果然也應聲下跌。一開盤就失守14000點,下午跌幅還一度大跌706點,收盤13,456.33點,大跌663點讓股民哀聲連連。
對此,鄭少秋自我解嘲說,「丁蟹效應」引發話題有助宣傳。但投資專家認為,港股升值會超過14000點主要是憧憬G20峰會以及基金「粉飾業績」有關,純粹「資金炒作」因此急速回落不令人意外,而投資人紛紛走避的丁蟹效應根本沒有科學根據,還是理性面對比較好。

C. 股市應丁蟹效應 開始暴跌了 是嗎

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指的是從鄭少秋於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電影等,恆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損失慘重的現象。「丁蟹效應」屬於「自我應驗預言」的一種,由於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特殊股壇現象,生怕相關效應必定靈驗,從而導致他們手中的證券投資將會下挫,於是部分投資者便進行非理性的減倉,使證券市場出現暴跌。從科學分析,當今社會財經理論並無客觀的證據顯示丁蟹效應」能左右到主流投資界的選擇或偏好。

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借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得名「丁蟹效應」。
鄭少秋飾演丁蟹
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電影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據不完全統計,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後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恆生指數 跌破一萬點。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恆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網友稱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

D. 上海三北輪船 荷蘭 訴訟 虞洽卿孫子

虞洽卿可以充分利用荷蘭銀行買辦身份,在銀行業借到更多錢,發展三北輪船公司。最初購「慈北」、「姚北」、「鎮北」三艘輪船,航線上海至寧波、沈家門,...
虞洽卿(1867—1945年)名和德,字洽卿,出生在浙江鎮海縣慈溪鎮伏龍山下一戶貧苦的裁縫家裡。7歲父親病故,他與母親方氏和3歲弟弟相依為命。家境貧寒,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村內同族的私塾老師虞世民,見虞洽卿聰明睿智,待人平和,認為此小孩將來必成大器,就免費收為學生,授傳誦書習字,為虞洽卿後來在上海叱吒風雲打下基礎。虞洽卿發跡後,知恩圖報,敬虞世民老師為上賓,使之安度晚年。
1881年,15歲的虞洽卿經祖叔虞慶堯的幫助,告別家鄉,坐船來到上海學「生意」(當學徒)。他去報到的那天,走在半路上,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虞洽卿馬上脫下母親縫制的新布鞋,手捧兩只鞋子赤著腳走進瑞康染料商店。店主奚老闆見了哈哈大笑,雙手拉住了虞洽卿的手,連聲說:「好!好!」說起來也奇怪,奚老闆昨夜做了一個夢,夢見財神爺手捧兩只元寶走進家裡來。今日見到虞洽卿的模樣,正好與夢兆印證,樂得奚老闆哈哈大笑。虞洽卿「赤腳財神」的故事,廣傳為佳話。
瑞康顏料商店的奚老闆經過多次觀察和考核,見虞洽卿頭腦靈活,做事精明,決定加以重用,讓他跟大夥計外出「跑街」(接洽業務)長長見識。有一次,虞洽卿來到一家洋行,看到一批生銹的顏料箱正要低價拋售,他細心地察看箱子,發現鐵箱是海運中碰到水而生銹的,顏料質量沒有受影響,他向奚老闆匯報後,全部低價「吃進」,使瑞康顏料商店發了大財。虞洽卿做學徒,年底按慣例發給鞋襪費12元,可奚老闆另外追加40元,破格提升他為「跑街」先生。
虞洽卿經常跑洋行,見洋人,雖然在工作生活中學會幾句「洋涇浜」英語,但他看不懂英文,更不會書寫英文。他利用晚上去英國人在青年會開設的夜校學習英文,在夜校里交結了許多外國朋友。通過刻苦認真的學習,虞洽卿能講一口流利的倫敦口音的英語,並能讀寫英文,同時又學會了德語、俄語、法語,虞洽卿學習外語可說是天賦奇才。虞洽卿在瑞康顏料商店工作12年,為瑞康店盡心盡力,使顏料店在劇烈競爭中站穩了地位。商店事業有了進展,奚老闆為拉攏虞洽卿,送他股份成為股東,虞洽卿承蒙老闆栽培,出資200兩銀子,做了瑞康店的股東。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寶島台灣被日本割占。那時候的上海,洋人氣焰十分囂張,越界擴展租界,清政府對洋人屈膝妥協,對百姓加重欺壓。虞洽卿要想出人頭地做一番大事業,還是要藉助洋人,他跳出「瑞康」,請人推薦進入德商魯麟洋行做「跑樓」(副買辦)。虞洽卿在上海灘「人頭熟」、「吃得開」,工作非常出色,深得洋行總裁的賞識。不久,被提拔為買辦。中國人做買辦除了高薪之外,最主要的收入是在為洋行買入賣出貨物中收取Commission(傭金)。傭金是外國洋行對中國人做買辦的一種獎勵。虞洽卿在德商魯麟洋行做了九年買辦,集聚一大筆財富,開始投資閘北房地產業。虞洽卿牢記阿姆(母親)的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寧波同鄉中,他樂於助人,幫人排愁解難,尤其寧波籍的店主,經常在貿易中受到洋人欺詐,自己不懂英文,有理亦說不清楚。他們請「阿德哥幫忙」,阿德哥樂於幫助店主與外國人交涉,爭取權利。虞洽卿名和德,寧波人叫他「阿德哥」。「阿德哥」名聲大揚。1897年法租界公董局借口拓展馬路,強制寧波同鄉會設在上海法租界四明公所的殯儀館和義冢墓地拆遷。法租界當局的做法使亡靈不得安寧,觸怒了寧波人的憤怒。在中國土地上,中國人有權利保護自己的祖先,中國人,尤其大批在上海的寧波人,團結起來抗議法租界當局的拆遷決定。具有民族正義感的阿德哥虞洽卿當仁不讓,協同四明公所,發動抗議示威,組織中國勞工,進行罷工斗爭。在強大的人民群眾堅決的抵制和斗爭下,法國租界當局收回拆遷決定,法國領事館立下石碑劃定地產,保證不再侵犯,四明公所取得勝利。虞洽卿的大名在上海家喻戶曉,成為商界的大亨。
1903年華俄道勝銀行聘虞洽卿出任中國買辦,首次進入金融業銀行界,與高層洋人社會交往。在與外國駐華銀行金融業務的交易中,虞洽卿精明干練,辦事效率高,這使得銀行界高級洋人對他有很好評語。1905年荷蘭銀行急需聘用熟悉中國社會情況的買辦,在洋人的推薦下,荷蘭銀行重金聘任虞洽卿為中國買辦,管理銀行業務。虞洽卿盡心盡職為銀行拓展業務,獲得豐厚的利潤,深受荷蘭總行的信任,虞洽卿在荷蘭銀行任職22年,直至60多歲退休。
虞洽卿任銀行買辦時期,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法、日等組成了八國聯軍侵犯中國,攻入北京城,簽訂《辛丑條約》,1901年簽約庚子賠款條約,賠款總額四億五千萬兩銀子。清政府急於支付各國賠款,籌措賠款,不得已向各國組成的銀行團借款。華俄道勝銀行、荷蘭銀行都參加籌款銀行團,虞洽卿有機會參予借款的工作,與清王朝的皇親大臣攀龍附鳳,並進言建議如何談判,受到清政府的重視。1906年慈禧太後頒布「預備立憲」,派端方、載澤等五大臣赴日本考察,虞洽卿被欽點隨團出訪。這使他對國外工商業有了進一步了解。回國後,他上疏慈禧太後,提出「列強利用銀行來盤剝中國,制約中國工商的發展,為了振興實業,挽回權利,必須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銀行」。這個建議被清政府採納。虞洽卿邀集寧波籍的大資本家周金箴、朱葆三等人發起創辦四明銀行,資本150萬兩白銀,清政府農工商部注冊,中國第一家私人銀行在1908年9月11日,英租界江西路上正式開始營業,虞洽卿被推為理事。
20世紀初,上海至寧波的水上運輸被洋人太古輪船公司、東方輪船公司以及官僚經營的招商局輪船公司所控制,船票價高使寧波人非常不滿意。虞洽卿見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他邀集嚴筱舫等人籌建一個股份制公司,每股5元,許多寧波人購買股票入股,共集資40萬元,於1909年成立寧紹輪船公司,虞洽卿擔任總經理。為了與外國輪船競爭,寧紹輪票價比其他三家輪船公司便宜,船員服務好,所以客運貨運都很興旺。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為打垮寧紹公司,把統艙票從一元降到三角,並送毛巾、肥皂,進行「虧本競爭」,使寧紹輪業務直線下降,無法維持。在危機時刻寧波同鄉會組織船票維持會,籌集資金貼補支持,寧紹公司以低價票價和外商競爭,這種競爭「兩敗俱傷」。最後外國輪船公司與寧紹公司協議平衡船票價格,競爭中寧紹公司在航運業站穩腳跟。
三年後,虞洽卿與公司大股東因購買「甬興輪」產生矛盾,退出寧紹公司。1913年他獨資創辦了三北輪船公司,資本20萬元,總部遷到上海。虞洽卿的理財投資有獨到之處,買船隻要首付30%,航行後逐年付清船款,以船養船。買船以船作抵押,可以向銀行貸款70%船款價,只要首付30%買船的現金,40%的錢可以作為公司的流動資金周轉,買船越多,公司越有錢。虞洽卿可以充分利用荷蘭銀行買辦身份,在銀行業借到更多錢,發展三北輪船公司。最初購「慈北」、「姚北」、「鎮北」三艘輪船,航線上海至寧波、沈家門,以及上海至鎮江,所以稱「三北輪船公司」。不久又以100萬元買進荷蘭造1320噸的鋼殼輪船,航行於南北沿海大城市天津、大連、青島、寧波、福州、廣州和南洋各島。1917年又創辦寧興輪船公司,購買了3439噸的「寧興」輪,專營天津、大連至上海的航營業務。1918年12月虞洽卿出資盤進英商注冊的華英合資鴻安商輪公司,購回英人的股份。盤進了「長安」「德興」二艘船舶,以及倉庫、碼頭,總資金45萬元,改組為華商輪船公司。增加資本為100萬元,新購「武林」、「之江」、「華威」三艘輪船,共計5604噸,繼續營運長江、沿海及遠洋航行。
虞洽卿認識到「航業之興替,碼頭棧房為重要」。在1916年就建造鴻升碼頭堆棧公司。為了修理本集團公司的船舶,又建立了三北輪船公司機器廠,設有修船的船塢,還能製造小型輪駁、躉船及其附屬設備。
從1914到1921年,三北集團已形成了三北、寧興、鴻安輪船公司,成為擁有18艘大輪船和行駛浙江沿海的45艘小輪船,以及碼頭棧房、船舶修造的聯合企業,資本320萬元,輪船碼頭堆棧、工廠資產700萬元。三北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華商航行集團。
20世紀初,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動盪不安,政局變幻莫測。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孫中山領導第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了,北京出現北洋軍閥政府。北洋軍閥直系、皖系、奉系三派為了爭奪北京政府權力和地方割據勢力,長期混戰,永無寧日,人民朝不保夕,國土四分五裂。在這樣的政局動亂時期,中國民族資本家為了保護自己創立的工商業,為了應付軍閥、官僚和地方黑勢力,心態非常復雜,他們具有基本的愛國、愛民族的精神,要求國家統一、富強。另一方面為了生存,保護自己的工商業,借洋人勢力,與軍閥、官僚拉關系。他們知道「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道理,又要借洋人勢力壓軍閥,借老百姓的力量壓制洋人侵略擴張。虞洽卿從小接受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十里洋場租界里成長,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經歷過戊戌變法思潮,接受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洗禮。在與洋人長期交往過程中,他了解了洋人租界當局如何統治租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說虞洽卿有了自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處世的人生哲學。1911年虞洽卿支持辛亥革命,提供房屋供同盟會秘密活動,派人保護同盟會上海負責人陳其美的安全,提供活動經費8000銀元,動員商團武裝參加上海起義。辛亥革命勝利,成立南京臨時政府,虞洽卿以上海總商會的名義募捐百萬多元以資解決臨時政府的財政困難。孫中山先生非常感謝上海財團虞洽卿等人的支持。
辛亥革命失敗後,虞洽卿捲入軍閥斗爭的旋渦,支持直系軍閥段祺瑞北洋政府。段祺瑞北京政府1924年聘他出任上海總商會會長和全國商會副會長。1925年5月,日本內外棉七廠資本家開槍打死共產黨員顧正紅,打傷10多位工人,這一暴行激起上海人民的無比憤怒,中共中央決定把工人運動和市民反對租界當局的斗爭結合起來,舉行反帝示威斗爭,5月30日,上海各校學生2000多人,在南京路老閘捕房門前示威,提出「抵制日貨,愛用國貨」「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口號。英國巡捕向群眾開槍射擊,當場死傷數十人,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中共中央決定組織反帝統一戰線,發動「三罷」斗爭。上海20萬工人實行總罷工,5萬學生罷課,大多數商人罷市。上海成立反帝運動領導機關工商學聯合會。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激於義憤,尤其認為抵制日貨,愛用國貨是「有利」民族工業發展的愛國運動,於是他率領商會參加反帝斗爭。20萬工人罷工,重要的是解決工人和家屬100萬人的生活問題。總工會李立三與總商會虞洽卿協商,做到「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相互支持,堅決進行反帝斗爭」。以總商會名義公開登報,致電各大城市的商會、愛國人士、僑商僑胞,呼籲募捐支持上海反帝斗爭。虞洽卿領頭捐出巨款,上海各界紛紛捐款,各地工商界人士、華僑以及國際工人組織的捐款源源而來。僅10多天,匯集到上海總商會的捐款達237萬多元,有力地支持了「五卅」反帝運動。
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威逼利誘民族資產階層,對虞洽卿施壓。虞洽卿表示「決向各商勸導早日開市」、「設法改善局勢」,商會專門成立了「五卅委員會」,提出的13條與工商學聯合會提出的17條分庭抗禮。修改後的13條刪去了永遠撤退駐滬之英日陸軍等4條,這是帝國主義難以接受的條款,商會作出暫時妥協,但保留了維護中國人的民權,撫恤死傷工友;懲辦肇事的英國警官與槍殺中國工人的日本資本家;改善工人的工作條件;增加工人工資,罷工工人給予生活費補助等。條款送租界交涉署,轉交各國駐滬領事團。帝國主義各國一致認為為了保證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可以在民權上經濟上作出重大讓步,同意上海總商會的條件。為了保存力量,滿足工人提出的經濟要求,中共中央決定逐步復工。五卅運動形成了反帝斗爭的新高潮。
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使之成為國共合作的基礎。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建立了國民革命軍,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1925年3月,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逝世後,廣東國民政府成立。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兩湖戰場殲滅吳佩孚軍隊主力,攻克武漢。江西戰場殲滅孫傳芳軍隊主力,攻佔南昌。東路北伐軍攻克福建,佔領杭州,前鋒直逼上海。北伐戰爭勝利進軍,促使了上海商界頭面人物虞洽卿與國民黨軍事特派員鈕永建的見面,商議推翻孫傳芳在上海的統治,奪取政權。虞洽卿主要為了報復孫傳芳取消了他的上海商埠幫辦和上海總商會會長職務,所以極力聯絡共產黨,發動民眾暴動,奪取上海政權。中共上海區委書記羅亦農和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主張建立從資產階級到工人的聯合戰線,發動工人武裝起義。陳獨秀講:「無產階級避免領袖地位。」「即使起義成功,工人可不參加政權,」「我們只求得民眾自由。」陳獨秀主張:「我們現在可以有兩個領袖,鈕永建是軍事的、虞洽卿是民眾的領袖。」虞洽卿等籌集起義的經費,支持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2日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經過28小時戰斗,取得了勝利。陳獨秀在活動分子大會上發表演講:「我們看清楚了無產階級的力量。大資產階級是不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對革命是贊成的,但自己是不幹的,所以中國革命只有無產階級出來擔任。」大會產生了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執行委員會19人,共產黨人有9人,佔多數,無產階級掌握了上海市政權。鈕永建、虞洽卿是執行委員。不久,資產階級代表6人聲明辭去市政府委員,與無產階級分道。
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勝利後不久,蔣介石以北伐軍總司令身份到達上海。上海財團虞洽卿、錢新之等十分擔心上海被共產黨和工人掌握,他們把自己的命運掛到蔣介石的戰車上。虞洽卿於1920年2月1日創辦了中國以股票為龍頭的第一家綜合交易所——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長。一般交易所的買賣是由經紀人經手代辦的。此時,蔣介石、陳果夫、戴季陶等組成的「恆泰號」,是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經紀機構之一。蔣介石等成為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經紀人,進行各種證券及棉紗的投機買賣。蔣介石賺到了大錢。1921年夏秋時,交易所突然崩盤,股票大跌,1922年2月蔣介石變成窮光蛋並負債累累。當時蔣介石參與策劃大鬧上海證券交易所,妄想侵吞日商100萬元匯款。虞洽卿為此請「大亨」李征五幫忙,最後由金融界大亨葉琢堂出面調停,虞洽卿由交易所拿出6萬元給蔣了事。蔣介石拿著自己分到的錢,結束了在上海的經濟投機,赴廣東投奔孫中山。
蔣介石衣錦榮歸上海,深知上海的實際控制者不是官府,而是大商人和黑道青洪兩幫的老大。蔣介石的勢力要在上海和全國站住腳跟,就必須得到上海大財團的支持,得到龐大軍費和政治活動資金。蔣介石到達上海即向歐美各國表示:「國民革命軍是列強各國的好朋友,決不用武力來改變租界的現狀。」3月26日晚,蔣介石接見了上海商會聯合會主席虞洽卿,蔣表示:「直魯聯軍完全撤至長江以北,北伐軍攻佔南京。」「我對收回租界問題,決不訴諸武力,希商界放心。」虞洽卿得到蔣介石保護有產者的保證,以商會聯合會主席的名義,向銀行、錢庄業攤派300萬元交給蔣介石,商業聯合會「自動捐助」500萬元,支持蔣介石「4·12」政變。
「阿德哥」虞洽卿身兼全國工商協會會長、上海總商會會長、上海航業公會主席、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長、公共租界納稅華人會主席、工部局華董、萬國商團中華隊公會會長。「在商言商」,不涉及政界,作為一個近代民族工商業家,他所代表的民族資本家利益,勢必同外國資本有經濟上的矛盾。他處於舊中國的社會里,擔任多年買辦,「則因職務關系,與外人日益接近,對於外人性情習慣,莫不瞭然於胸,由是,有事交涉,輒能不卑不亢,洞中窺要,以自維其大國人民之氣概。」社會是培育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學校,在民族、國家的問題上,能表現出一個人的良知與氣質。民族資本家有軟弱妥協的一面,虞洽卿在五卅運動中能參加斗爭,積極募捐支持工人罷工斗爭,但在關鍵時刻考慮有資者的利益,與帝國主義妥協,平息斗爭。上海工人武裝起義,虞洽卿從資本家立場出發,為了推翻直魯軍閥孫傳芳與中共謀劃上海民眾暴動。武裝起義勝利後,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他就辭去市政府委員,投靠蔣介石,謀求在國民黨政權的扶助下發展企業。
1927年以後虞洽卿從荷蘭銀行買辦退休,集中精力經營航行事業,成為上海的大聞人。1936年虞洽卿的70大壽,由上海市第一特區(公共租界)市民聯合會主動發起。經過工部局董事會開會討論,虞洽卿為「維系和推動中外關系」做出貢獻,會議一致通過以虞洽卿之名來重新命名「西藏路」的決議,改西藏路為虞洽卿路。
抗日戰爭爆發後,虞洽卿斷然拒絕出任上海偽政府市長,頂住日本特務機關和汪偽政府的威脅。抗戰時期,租界人口激增,糧食短缺發生恐慌,為了平穩糧價,穩定社會,工部局決定讓虞洽卿籌措糧食。虞與義大利商人泰米那齊合夥組織了中意輪船公司,輪船掛義大利國旗,義大利是日本的同盟國,所以往西貢、仰光等地運米到上海的輪船,不受日本海軍干涉。解決了租界缺糧的危機。實際上虞洽卿每次運糧都私留出一定噸位給自己裝米,返滬後米高價流入黑市,他從中賺了500萬元。
1941年春,戰爭局勢緊迫,虞洽卿告別上海乘船赴香港,1942年轉到重慶。76歲的虞洽卿,在重慶與王曉籟等組織了三民運輸公司,購買了300輛道奇卡車,從緬甸、仰光等運送五金配件和機器,供抗日戰爭軍需民用。
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因患急性淋巴腺在重慶逝世,享年79歲。

E. 聽說鄭少秋一演戲,股市就暴跌

要知道香港人對做什麼都有很多忌諱的,對股民來說其中忌諱的是播鄭少秋主演的戲,只要在播他的戲股市就沒好事,大家稱之為丁蟹效應。 這次丁蟹效應再度靈驗,鄭少秋主演的亞視劇集《香港傳奇:榮歸》昨晚首播,股巿即跌215點,令股民聞風喪膽。 這部准備跟無線重頭劇《歲月風雲》打對台的新劇播映前,大家就擔心股巿會跌。因此,亞視特別找過高人擇選吉日推出新劇,不過一樣難逃丁蟹厄運。 丁蟹效應到底有多厲害?92年鄭少秋在《大時代》中飾演股巿投機者丁蟹,10月播出指數4日內就暴跌598點。之後十幾年,每逢鄭少秋新劇上映,股巿均跌,比如94年《笑看風雲》跌2000點、97年12月《江湖奇俠傳》撞正金融風暴,股巿暴瀉5324點。 這里會想到:是要股票跌才播鄭少秋的戲呢,還是播了鄭少秋的戲股票才跌的呢

F. 我的股票在版塊裡面找不到了,000498ST丹化,現在我應該怎麼辦

退到三板市場了,哥們,為在四川地震中遇難的死者默哀吧.就當作愛的奉獻了

G. 我是小學生,12歲,太閑了,想賺點錢,暑假擺過地攤,買過股票,這次想做點基金,你們有什麼賺錢的方法

12歲應該上小學六年級了吧,我勸你還是以學業為重賺錢的事情,以後再說,如果暑假裡確實閑著沒事可可以去做點公益性的事情比如說買點批發點兒,報紙,或者是晚上水果攤燒烤攤買點報紙之類的可以專注貧困地區。一一個六年級的小孩,別總想著賺錢,如果確實是想賺錢的話那麼學習把學習搞好,是你自己一生未來最大的財富,你現在可能不知道以後走向社會就感覺當年用功讀書少了。

H. PT股和三板股是一個概念嗎

有點關系,但不完全是一個概念。PT是早年三板市場還未成立時特有的產物。三板成立後就全部轉移到三板去,也就不叫PT了。不過三板並不全部是主板轉來的PT股。還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的股票。三板股的漲跌幅限制為 5% (樓上說的不對,只有漲幅限制沒有跌幅限制還是PT時代的事了。進三板後從來沒有這規定)

我的意見和樓上的正好相反。很多三板股票是垃圾股不假。但價格也是垃圾價。這些1塊2塊的股票主板市場哪裡還有?裡面也有成功重組後可能回歸主板的。近日公告「粵傳媒」轉主板已獲批准。現已停牌。相信以後這種情況還很多。另外象「龍滌」已重組成功。06年報盈利6角多。證監會已受理其提出的回歸主板申請。不出意外應該成功把握很大。一旦榮歸主板那就不是一二十元的事了。現在才3塊多。總之三板中這種機會會很多。本人認為值得關注。要說不好把握,那哪個股票好把握?績優股就好把握嗎?

股權就是股票代表的權利。股票就是股權憑證。就象產權和產權證的關系一樣。

I. 大時代第一部結局怎樣,丁家死完沒

大時代第一部結局是丁蟹在股市虧了百億,欠了黑幫的錢,丁蟹把四個兒子推下樓,自己也跳了下去,不過沒有死。

丁蟹終於一敗塗地,負債達一百億,還要被黑手黨追殺。丁蟹拉4個兒子一起跳樓,親手推下益利旺,孝面對自己的父親輕輕笑了笑,自己跳下大樓,展博目睹這一切,感欣慰。丁蟹由於絆住繩索,留下一命,苟延殘喘。

龍紀文質問展博是不是自己買升而讓她父親買跌,展博說會把那些虧掉的錢還給他的,龍紀文木然離去,不斷想起她曾經對父親發過的誓。原來龍成邦聽到消息後心臟病發而死。新聞又報導周濟生被江湖人物尋仇擊斃於大街上。展博去看丁蟹,丁蟹仍不知悔改,一輩子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9)榮歸股票大跌擴展閱讀:

丁蟹為人沖動、橫蠻、自以為是,他最初貧窮且粗鄙,和忠直仁厚的當紅股票經紀方進新相交數十年,因誤會方進新搶去羅慧玲,而將方進新打至死,潛逃台灣後又再殺人。十多年後回香港被捕,因方展博一家對其指控,被判處終身監禁。

其後三子旺蟹利用法律漏洞協助他出獄,丁蟹以患癌為理由,獲提早假釋出獄,雖失意於舊情人羅惠玲,事業卻一帆風順,更有意思進軍股票界,時博得退休毒梟周濟生,

退休華探長龍成邦之助,偕紅顏知己阮梅及龍成邦之女龍紀文回港,並聊同婷好友陳滔滔秘密部署,擬把股票市場變成宰殺仇家的屠場。

竟因幸運之神眷顧而在股票市場中大富大貴。之後與方展博在一場股票升跌市中對賭決斗,但慘敗給了方展博。丁蟹終於一敗塗地。最後,展博去看丁蟹,丁蟹仍不知悔改,一輩子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J. 在九七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一、亞洲金融風暴與香港匯股震盪

1、亞洲金融風暴的演進與特點

從今年7月泰國放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引發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受沖擊的亞洲各國或地區出現匯市和股市大幅波動(參見表一、表二),並引發全球性股市動盪。目前亞洲金融風暴已持續近6個月,其間大致經歷了較為明顯的三個階段【注1】。
表一 金融風暴下的亞洲匯市波動[略]
表二 金融風暴下的亞洲股市波動[略]

資料來源:引自香港《信報財經月刊》各期
【注1】除非特別指明,本報告所引資料來自:《香港經濟日報》、香港《信報》各期;李羅力主編《金融風暴:東南亞金融危機透視》,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第一階段:泰銖危機爆發並波及整個東南亞,各國匯率屢創歷史新低,股市持續下跌。 7月2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取代泰銖對一攬子貨幣的固定匯率制,泰銖危機爆發,當天泰銖匯率下跌20%。一場以泰銖危機開始爆發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其他東南亞各國。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實行匯率自由浮動。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尼、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等國貨幣相繼與美元脫鉤。在匯率制度變動下,東南亞貨幣匯率屢創歷史新低,同時受貨幣匯率下跌影響,東南亞各國股市狂瀉不止。

第二階段:台灣和香港匯市再次受沖擊,香港股市暴跌引致世界股市巨幅震盪。10月17日,在東南亞金融風暴中堅守了近四個月後,台灣放棄與美元掛鉤,宣布自由浮動,導致台灣匯市和台灣股市重挫。隨後國際金融投機家第四次狙擊仍堅持聯系匯率制的港元,香港特區政府被迫動用外匯儲備基金維持聯系匯率制。在港幣流量受控,利率大幅上升,各大銀行相繼提高拆放貸利率和短期同業拆借息口後,港元匯率迅速平穩下來。但這次港元保衛戰付出的代價十分沉重。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恆生指數就從13601點跌破1萬點大關,跌幅達33.4%。其中僅10月21日--24日港股市值損失高達8000億港元。10月28日後,香港股市大跌導致紐約、倫敦、東京股市震盪,反過來又帶動香港股市劇烈震盪。

第三階段:東南亞金融危機沖擊韓國和日本。進入11月份以來,韓元加速貶值,韓元危機爆發。到11月20日,韓元匯率跌至1139兌1美元,跌幅達兩成有餘,以美元表示的國際購買力減少五分之一。接著日本山一證券因1065億日元的外匯虧損和1583億日元的證券交易虧損,於11月24日宣布倒閉,東京股市大幅下跌,隨即帶動紐約、倫敦股市的連鎖下跌,亞洲金融風暴蔓延至日本。12月8日,東京外匯市場上日元對美元的匯率跌破130日元兌1美元的水平,創1992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

從上述演進歷程來分析,本次亞洲金融風暴帶有兩個十分顯著的特點:

(1)以區內國家(或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為序,按多米諾效應方式,由弱到強依次受到沖擊。7月泰銖首先與美元脫鉤,隨後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相繼宣布與美元脫鉤,東亞美元區匯市和股市雙雙受到沖擊。10月,台灣放棄與美元掛溝而自由浮動,台幣與台股遭受重挫,同時香港在確保港元匯率穩定的同時,出現股市大幅震盪。11月以來,韓元加速貶值,韓元危機爆發。隨後日本股市因山一證券倒閉而出現波動,日元兌美元也大幅下降。從本幣貶值和股市跌幅來看,受金融風暴沖擊的亞洲國家或地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注2】。其中經濟實力相對弱小的東盟國家,幣值和股市損失明顯高於「四小龍」及日本。

(2)金融風暴在區內多次吹襲、反復震盪、相互影響,同時強度逐漸加大,進而波及全球,由此產生較大的破壞性。與九十年代後出現的幾次國際金融動盪【注3】,如1992年的歐洲金融市場動盪、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6年日美英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銀行破產兼並和倒閉危機所造成的破壞相比(參見圖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不但波及面廣,持續時間長,而且危機的強度和破壞力更大。可以預期,經此金融風暴的沖擊, 雖不至於達到使「東亞奇跡」破滅的程度,但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將會明顯放慢,並為該地區的長期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2、亞洲金融風暴的主要原因

從東南亞開始並波及到東北亞的亞洲金融風暴,是在九十年代以來全球金

融自由化步伐加快、金融動盪加劇的背景下,由於東南亞國家普遍存在一些經濟

結構和經濟發展問題,同時受國際投機資本的外部持續沖擊而產生的。因此我們認為,今次亞洲金融風暴既有九十年代後全球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共同原因,同時又有由自身經濟問題決定的特殊原因。

【注2】參見綜合開發研究院課題組:《東南亞金融危機:理論與政策分析》(唐傑、馮蘇寶、龍隆執筆),《開放導報》1997年第11期。

【注3】世界銀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70年代至90年代90個國家出現的100多起銀行破產中,23個國家的直接損失佔GDP比重超過3%,最高(阿根廷)達50%以上。參見《世界銀行發展經濟學年度會議》,1996年,華盛頓。轉引自世界銀行:《2020年的中國》,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10月。

圖一 金融危機的直接損失[略]

資料來源:轉引自世界銀行:《2020年的中國》第35頁,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

(1)亞洲金融風暴反映了九十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動盪加劇的趨勢,而導致全球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因素則構成本次亞洲金融風暴的背景原因。

第一,隨著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國際金融市場不斷擴大,一體化趨勢日益發展,同時出現資金活動日趨國際化、自由化,由此導致巨額國際游資、國際清算資金和國際儲備資金在全球范圍內頻繁調動,從而間接為國際金融動盪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國際資本總額不斷增加,目前已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1996年西方主要國家跨國股票和債券累計額占其GDP的比重超過100%,美國高達10萬億美元。另一方面國際資本流動速度加快,跨國外匯交易急劇增加,從1986年的1880億美元增至1995年的1.2萬億美元。1996年流入東亞的資金總量達到1087億美元【注4】。結果客觀上導致九十年代後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日本)Takuma Takahashi:《金融危機與產業政策》,轉引自《開放導報》1997年第11期。

主要表現為外匯和利率波動。1993年--1996年國際金融市場上利率波動幅度達到3個百分點,1991年--1997年3月日元匯率變動幅度高達70%,美元、德國馬克、加拿大元也達20-30%。當國際資本為賺取利率和匯率差價而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頻繁進出時,經濟基礎和金融體系存在問題的國家出現金融動盪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第二,隨著金融工具不斷創新,金融經營品種也不斷多樣化。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達1200多種,金融衍生交易額也不斷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有利於經濟發展對資金和投資保值的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為過度投機創造了條件。隨著金融衍生工具這一現代交易手段的推廣,九十年以來以金融詐騙、銀行危機、金融市場動盪為主要內容的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特別是在信息時代的現代操作條件下,具有較大投機性的國際游資利用衍生工具,可在瞬間完成全球不同市場上的大筆投機性交易,實現巨額資金在不同地區的快速轉移,從而為引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機和金融動盪創造了條件。

第三,在國際金融動盪不斷加劇的趨勢面前,由國際金融市場、本國金融調控和金融機構監管三個層次構成的金融監管卻出現失控和乏力,結果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性的金融動盪與危機【注5】。

(2)亞洲金融風暴是亞洲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各種經濟矛盾的集中爆發。這些國家或地區普遍存在的經濟基礎及金融體系方面的缺陷,便成為本次亞洲金融風暴的內在原因。

第一,經濟增長方式未能根據形勢及時調整和轉換,是東南亞國家普遍爆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東南亞國家普遍選擇的出口導向型工業化道路,創造並延續了「東亞經濟奇跡」。但在基本實現工業化發展目標後,先行的「四小龍」

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初步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而後來的東盟國家大多仍然依靠粗放型發展戰略,未能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完成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即使對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也存在過於迎合外資流向,不但與周邊國家產業結構趨同,

【注5】胡進、張才進:「全球金融動盪加劇的四大成因」, 《港澳經濟》,1997年第3期。

而且過分集中於簡單加工業。結果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沖擊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體的東南亞國家出口擴張勢頭放緩,帶動經濟增長下降,從而導致經常項目赤字、外匯儲備減少,進而對固定匯率產生壓力,最終使金融風暴在區內廣泛爆發。相比之下,在金融風暴中「四小龍」的損失之所以低於東盟國家,從根本上看就是因為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快於後者。

第二,東南亞國家普遍存在的外貿逆差遞增、經常項目赤字高企、外匯儲備遞減、外資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是構成本次金融危機的直接隱患。以金融風暴發源地的泰國為例來分析【注6】,其危機的隱患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經埋下。從1990年起,泰國的外貿逆差逐年遞增、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外匯儲備每年只減不增,分別從1990年的74.94億美元、72.82億美元和32.3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92.68億美元、82.22億美元和41.75億美元。另一方面,泰國的外債從90年代開始也急劇膨脹,從1990年的280億美元,膨脹到1996年的900億美元,僅1998年即將到期的短期外債就達400多億美元,超過其全部外匯儲備。

第三,東南亞國家金融體系存在根本缺陷是爆發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東南亞國家在金融體繫上的根本缺陷,一是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長期債券市場不發達,短期貸款高於長期貸款,非生產性貸款(特別是房地產和消費性貸款)高於生產性貸款,外資大多以短期資本形式進入國內。結果客觀上導致泡沫經濟大量出現。二是金融資產結構不合理,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增加普遍高於中央銀行,結果使得中央銀行的調控能力下降,金融動盪得以在東南亞各國普遍出現。三是銀行資產質量不高,金融風險加劇,導致金融危機在區內廣泛產生。

第四,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礎上實行金融盲目自由化,直接加劇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進程。金融自由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

----------------------------

【注6】參見陳曉軍:「泰國經濟金融危機的演變及其初步啟示」, 《信報財經月刊》,1997年第11期;余永定:「泰國的貨幣危機及其啟示」,《國際經濟評論》,1997年第9-10期;李量、伍達枝:《泰國貨幣危機:教訓及其啟示》,見《開放導報》1997年第11期。

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但是在國內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場設施不完備,監管措施和監管機構不完善的條件下,東南亞國家過早開放金融市場,必然會引起金融市場的動盪。這一點以泰國為例可以看得更為清楚。90年代以來,泰國為吸引外資,先後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的有關義務,取消了經常項目國際支付的限制。1991年,開始減少對資本項目交易的外匯限制。1992年又對外資開放,允許國內投資者直接通過銀行獲得低息的外國資金,導致肆意借貸低息資金。1994年又進一步放鬆這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寬出入境時可攜帶的外幣限額,允許持有泰國離岸銀行執照的外國銀行在泰國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等等。但是,在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卻未能完善金融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使外匯投機的渠道增加,從而加劇了投機者對泰國金融穩定性的沖擊。此外,日本和韓國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第五,政策失誤加劇了金融危機的破壞程度。從泰國的情況看【注7】,政策失誤主要表現為,一是長期實行釘住以美元為主的一籃子匯率政策,無法與

利用貨幣供應量和利率來調節經濟的貨幣政策有效配合;二是宏觀政策沒能協調國內經濟平衡目標與國際收支平衡目標的關系,從而產生經常帳戶赤字;三是在外匯管理制度上沒能處理好開產資本帳戶與保護本幣安全的相互關系。

第六,政府不當干預在引發投資者信心危機的同時也加劇了金融風暴。這次東南亞金融風暴發生後,東南亞許多國家一方面採取緊縮銀根、提高利率等經濟杠桿來調節。如印尼在印尼盾兌美元的比率跌破3000的水平以後,為了收緊資金流動,中央銀行把利率上調2倍。另一方面甚至採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預市場,如馬來西亞一度採取措施,限制投資人賣空一百種重要股票;印尼也宣布類似做法,限制外國人進行外匯交易。結果事與願違,馬來西亞宣布限制後,投資人因無法自由買賣而信心大失,資金大規模移出,導致當日吉隆坡股市下挫,並帶動整個東南亞地區股市下跌。印尼的情況也類似,顯示出以限制市場運作的這種短期做法根本無效。

-----------------------

【注7】參見謝多:「泰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失調與貨幣危機」, 《國際經濟評論》,1997年第9-10期。

3、對香港金融風暴的基本評價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反復沖擊下, 香港不但未能倖免,反而一度成為金融風暴的主戰場。港元數度遭到國際炒家的強烈狙擊,但均被香港特區政府擊退,確保了港元匯率的穩定。與此同時,特區政府提高利率也導致香港股市大幅波動,從而引發以股市和樓市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為保證港元匯率穩定付出了重大代價。

香港金融危機的產生,既有與東南亞國家或地區出現金融風暴相近的共同背景,又存在不同經濟基礎和金融制度上的特殊原因。第一,與東南亞國家或地區相似,在經濟高度開放條件下,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各種背景性因素均會對香港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大致相似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產業結構和投資趨向引發的經濟泡沫現象,以及長期實行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則決定了金融危機的本質特徵。第二,與東南亞國家不同的是,香港並不存在新興市場化和經濟轉型國家或地區普遍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如過分依賴外資來推動經濟發展,在國內金融體系、金融市場設施和金融監管條件還不成熟時盲目對外開放和實行金融自由化,長期資本市場不發達,金融資產結構不合理和銀行資產質量不高等。與這些國家相比,香港經濟體系和金融制度更為完善,這就使得香港具備了確保港元匯率穩定的可靠基礎。第三,受東南亞金融風暴波及而產生的香港金融危機,主要表現為沖擊聯系匯率制和香港股市大幅下降。我們認為,港股下跌決不僅僅是由於為穩定港元匯率而提高利率所致。實際上,對包括「中國概念股」在內的過度投機性炒作,使股市風險不斷積聚,才是這次香港股市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為確保聯系匯率制而調高利率,不過是這種長期積累投機風險的釋放誘因而已。

對於本次香港金融危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第一、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匯率穩定、繼續與美元掛鉤的地區。這表明與區內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相比,香港具有更為穩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監管體系和經濟基礎,抵抗外部沖擊和國際金融動盪的能力更為強大。

與東南亞國家相比,香港能夠成功地抵抗外部沖擊和國際金融動盪、進而確保港元匯率穩定的原因在於:(1)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相比,香港經濟基礎穩健,經濟實力雄厚,發展前景良好,盡管還存在一些內部隱患,但仍能從總體上為穩定匯率提供一個可靠的經濟基礎。(2)聯系匯率制度是實現港元匯率穩定的內在機制,同時香港特區政府堅持聯系匯率制度的一系列應對操作,客觀上給投資者以極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匯率穩定成為可能。(3)香港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總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億美元),人均則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時財政盈餘和儲備十分可觀,此外還得到外匯率儲備量達1340億美元的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這與金融風暴中大多數國家財政赤字和外匯儲備有限的現狀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穩定港元匯率的重要條件。(4)香港金融體系和金融管理體系較為完善,特別是近年來實行了諸如修改銀行條例、實施「會計安排」、「流動資金調節」、「即時結算制」等系列改革【注8】,增加了香港銀行體系的安全度以及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力度,從而避免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在金融制度和監管體系方面的缺陷,為穩定港元匯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衛聯系匯率制度十分必要,但僅靠提高利率來穩定港元匯率代價沉重。大量事實表明,聯系匯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場、經濟發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穩定器」,在本次金融風暴中香港特區政府成功地捍衛聯系匯率制度,確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體經濟基礎的穩定與健全,從而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可靠保證。從1983年港府推出聯系匯率制度以來,先後成功地渡過了多次政經事件沖擊和港元風潮。實施十多年來,港元兌美元匯價最為低時為7.95:1,最高為7.714:1,港元匯率波幅從未超過2%,充分顯示了該制度在金融危機時期穩定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維護金融秩序和市場信心的有效性。因此,從香港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捍衛聯系匯率制度十分必要。當然也應看到,在現行操作條件下,香港為保持港元匯率穩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樓市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價。

第三,香港為穩定港元匯率而付出的重大代價,客觀上有利於香港未來長期發展。本次金融風暴表明,以金融和地產為核心內容的服務型經濟容易形成泡沫經濟。對香港而言,伴隨經濟轉型而在香港實行多年的高地價高房價政策,以

及近期證券市場上的過度投機性炒作,從長期來看不但增加了香港總體運行成

-----------------------------

【注8】饒余慶:「東南亞貨幣危機的影響與教訓」,《信報財經月刊》,1997年第10期。

本,而且更使香港經濟的泡沫成分不斷加大,對香港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客觀上要求對此進行調整。我們認為,在本次金融危機中,以證券和地產為代表的資產緊縮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損失,實際上就是對香港前期發展模式的被動式過度調整。而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客觀上表明進行這種調整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夠利用金融危機付出的重大代價,來換取對服務型經濟主導條件下的發展路向進行必要的調整,那麼對香港未來長期發展來說,這種代價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證券和地產為代表的資產緊縮,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經濟運行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勢不會大幅回升,同時港元可能再度被狙擊。港股經歷了10月下旬的股災後,其泡沫成分被擠了出來,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幾個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難以大幅走好:(1)東南亞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災引起了紐約、倫敦、東京股市的震盪,並反過來影響東南亞及香港股市持續波動。這種相互聯動局面一但形成,由於受慣性影響,一般不會馬上停止。(2)目前亞洲金融風暴仍未有停息的跡象,特別是韓國與日本受沖擊後,有可能進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圍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動盪。(3)在東南亞國家紛紛放棄原來的固定匯率制度,並導致本國貨幣主動或被動貶值後,香港作為區內唯一保持匯率穩定且仍然實行原來聯系匯率制度不變的地區,相對升值的港元受到國際投機資本沖擊的可能性大大增強,進而引發香港股市震盪。

二、金融風暴表明香港經濟仍潛存隱患

1、缺乏彈性的聯系匯率制度有待完善

香港於1983年開始實行的聯系匯率制,本質上是一種貨幣局制度(Currency Board),在銀行同業港鈔的固定匯率和公開外匯市場的浮動匯率之間,通過銀行套戥機制,實現港幣兌美元的匯率穩定【注9】。實行十多年來,基本取得了預期效果,確保了香港金融和經濟體系的穩定(參見圖二)。但從今

-----------------------------

【注9】參見饒余慶:《走向未來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聯書店,1993年;劉志強、沙振林:《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與發展》, 香港三聯書店,1997年;呂汝漢:《香港金融體系》,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年9月

次金融風暴來看,聯系匯率制度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香港未來的發展。

圖二 港元匯率走勢(1982年1月--1996年12月)[略]

資料來源:香港金管局,轉引自劉志強等:《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與發展》第14頁,香港三聯書店,1997年。

(1)聯系匯率制存在內部問題,給未來發展帶來不確定性。雖然套戥機制使得港幣兌美元保持穩定,但由於這種穩定是在銀行同業港鈔的固定匯率與公開外匯市場的浮動匯率之間實現的,因此產生以下兩大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

第一,港元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如果存在高估或低估,特別是在兩國經濟水平有所差異的條件下,兩種貨幣的市值無法反映其國際競爭力與經常項目收支,從而創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