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強勢反彈翻紅後 還會下跌嗎
一般還是要跌的,你也說了是反彈,不是反轉
⑵ 下跌趨勢中的股票(當天也是下跌),尾盤2分鍾強勢拉升翻紅,怎麼回事
1、主力護盤自救;
2、對倒盤拉升;
3、相關方利益輸送;
4、騙線手法;
5、其他情形;
主要看成交量和還手率,另外還要放到一個特定的時段區間討論才有意義。
⑶ 股票這樣大跌是不是把股民逼向絕路
融E配今日大盤直接低開暴跌,從技術上看跌破60日均線就跌破牛熊界限,向下的空間進一步打開。。深深重創股民的心理防線。。重創無知者都在認為滬市會構築雙底,我想告訴你的是短期若無明顯政策利好,反彈較難,短期4000點破位中期調整在所難免,3400點附近是個整理平台操作上暫時多看少動,觀望為宜。那最黑暗的時刻到來了沒有呢???請看我為大家整理的(特別提醒一下,這不是段子,是根據當時主流證券媒體的頭條標題整理的)
上漲途中:
1000點:中國股市必須推倒重來!
1300點:超跌反彈短線頂部
1500點:階段性頂部
1800點:極限高點
2200點:大盤處於高危點位
2500點:出現泡沫
3000點:九成機構認為突破3000點難度很大
3500點:整體泡沫出現
4000點:泡沫可能破裂
4300點:股市極度瘋狂,出台加稅政策
4500點:牛市剛剛開始
5000點:十年黃金股市第一年
5500點:股市新起點
6124點:中國股市踏上新的征程,萬點可期!
下跌途中:
6124點:千金難買牛回頭
5500點:短線回調洗盤是為了更好上漲
5000點:長期鐵底,大膽買入
4500點:大盤已經跌無可跌了
4300點:做空相當危險
4000點:中線建倉機會來臨
3500點:目前點位不宜盲目殺跌
3000點:印花稅行情,政策鐵底
2500點:八成機構認為大盤已見底
2000點:永遠不可能跌破
1800點:中國股市已沒有希望
1664點:中國股市必須推倒重來
看完這些其實你就明白並不是什麼黑不黑暗,真正的問題是心理。。。
如果你沒有在做股票真別笑話他們。如果你在當時的環境,你也會一樣、一樣的!在證券市場,太陽底下永遠沒有新鮮事!哪怕物是人非,哪怕韭菜面孔又換了一輪,劇本卻是從不需要改的!換一批演員而已。
如果你沒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看家功夫與資金管理方法體系,或者說是一套投資行為准則,而只是隨大流,猜頂測底,那你的江湖行走,遲早就是要還的。引用格隆博士的一句話:你可以接著狂歡,但一定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個老江湖,你就會知道,預測頂和底是多麼無聊又無用。你就會知道,養成好的資金管理習慣,才是最為重要的。投資是一生的游戲,好的資金管理,才能保證資金積累的長期穩定。在某種程度上投資最後比拼的,其實就是資金管理的水平。一個億和一萬元,按比例損失,變成0的速度其實是一樣的。
就像現在,你說A股是見頂了?還是只是一個短期調整?天知道!股市的頂和底,決定不了你的生死。你怎麼做,才決定了你的生死
⑷ 為何大盤天天都在翻紅,個股卻一直在跌
今天A股走出震盪走勢,上證指數開盤後小幅震盪,盤中兩次翻綠,但之後又頑強翻紅,創業板指走勢和昨天很類似,盤中最低下跌0.91%,但到上午收盤時卻繼續新高。三大指數全線收漲,上證指數漲0.37%,深證成指漲0.8%,創業板指漲0.78%。
最後,從盤面來看,指數的上漲很多人難以開心,但市場就是這樣,埋怨沒有任何意義,股票漲和跌有太多因素決定,有人說漲的股不該漲,有人說跌的股不該跌,這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目前的市場風格就是優質核心資產在不斷上漲,而很多中小盤質地一般的股票卻在持續下跌,而現在市場成交量能是充足的,那麼大量的資金在賺錢效應的推動下,依然會選擇阻力最小的股票,因此這種核心資產領漲的風格還會延續下去,短期發生風格切換的概率並不大。
因此,現在關鍵還是選對股票,拿對股票,那就是天天吃大肉,有不少股票在2021年開局的前三個半交易日已上漲20%以上,持有這些股票的股民是最開心的,但 對於短期漲幅過大的公司確實需要多一份謹慎了,畢竟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天天漲,漲多了也需要調整,需要休息,才有繼續上漲的動力。
⑸ 逆勢翻紅的股票好嗎
如果總是逆勢,就有庄股的可能。在高位就危險,在低位就好。
⑹ 如何判斷強勢股票
有以下現象的為強勢股:
1、大盤跌它漲
2、大盤大跌它小跌
3、大盤止跌之前它率先翻紅
⑺ 股票量比很大,已經翻紅,但股價卻在下跌,什麼原因呢
大盤不穩定啊,股票弱勢
⑻ 大單比率翻紅股票就一定會漲嗎
不一定。首先看大單多大。如果比例不高的話,很多時候大單紅只是為了保證不跌的太多而已。比如前段時間股災的很多股票,大單紅跟沒紅區別只在於跌停板和跌9個點。這其實也是種策略讓你以為莊家要逆勢上揚,到了莊家籌碼位置等等。
當然大單如果紅了,大概率其實還是上漲的,但是這個要結合大盤和資金流入情況來看。
⑼ 大盤跌的時候一般什麼股票還會翻紅
新股上市,首日漲幅過大,跌不下來
參看今天的中國建設(N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