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走勢 » 殲10概念股票

殲10概念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7-17 20:21:06

Ⅰ 殲10有多牛呀!

殲-10可能在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最優秀的,但其綜合作戰能力卻已經有了階段性的進步 就常規機動性而言,根據估算的資料,殲-10空戰推重比略遜於F-16A(後者約1.15),優於F-16C,翼載則小於F-16任何型號。 由於F-16採用固定進氣道,高空高速性功能無法和殲-10匹敵,只副詞在中低空亞音速區雙方互有長短:由於殲-10誘導阻力大,推重比略小,估計其中加速性、上升能力以及穩定盤旋能力可能略遜於F-16A,但必定優於F-16C,而暫態盤旋能力則優於F-16任何型號。J至於時下流行的「過失速機動」,殲-10研製之時還沒有這個概念,並不能要求太多。 但筆者以為,只要能夠在大迎角/超大迎角時保證飛機三軸的穩定性,就有了進行過失速機動的基礎。有些飛機不能進行過失速機動並不是由於控制失效,而是由於某個軸的穩定性喪失,進入發散運動狀態(例如尾旋),造成飛機失控。不過,這就不是照片上所能看出來的了。只能希望殲-10能夠具有這個基礎。 最後的問題是隱身。 鴨翼的存在確實會增大飛機的RCS,這也是當初ATF論證階段放棄鴨式方案的原因之一。 不過,殲-10本來就是瞄準第三代戰斗機的水平研製的,而且以我們當年的技術水平要滿足隱身要求,可能也是有心無力。 殲-10採用了矩形的進氣道,與F-16和Lavi的橢圓型進氣道完全不同。可見這是中國在吸收Lavi的技術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設計要求自主創造的成果。同時也考慮到了發動機空氣流量增大需要增大進氣量的要求。殲-10的進氣口的上唇口有明顯的向前延伸,形成了一塊面積較大的延伸板。這塊延伸板不僅起到了隔離附面層的作用,而且彌補了圓形前機身整流壓縮效率不高的缺點。這種設計在EF-2000上同樣可見,但是這樣的設計付出的是重量的代價。 為了獲得優良的超音速飛行性能,殲-10估計採用了可調式進氣道。考慮到隱形方面的要求,殲-10應該也運用了S形進氣道。 盡管對於21世紀初的戰斗機而言缺乏隱身能力確實是一個難以掩飾的缺點,但也是無奈之事,只能寄希望於隱身塗料,能達到歐洲三代半戰斗機的隱身水平也就差不多了。d不管怎樣,殲-10畢竟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技術水平上研製的,如果能夠達到三代半水平,鴨式布局的一些固有的特性對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十分有益處。就拿最大瞬間盤旋角速度來說(這個指標的重要意義在於,這一指標越高,就越有利於在近距格鬥中迅速佔領有利的位置,給對手以致命一擊),採用鴨式布局的三種歐洲新一代戰斗機的之一指標都達到了30度,而許多採用大邊條以設計的典型第三代戰斗機都沒能達到這個數字,同時考慮到海峽對面的幻影2000-5的最大瞬間盤旋角速度也達到了30度大關,相信設計師不會讓殲-10在這方面吃虧的。加上推力強勁的AL-31FN的助陣,殲-10在加速性能和爬升性能也會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尤其在空戰最頻繁發生的跨音速段,由於低展弦比的大三角翼具有從亞音速到超音速時焦點移動量小的優點,因此殲-10在此段的加速性能尤其出色,這在空戰中會給殲-10帶來更多獲勝的機會。而所謂的過失速機動能力,由於殲-10在研發之時還沒有提出這個概念,所以殲-10在此方面的得分還不十分確定。況且過失速機動能力的實戰意義尚在爭論之中。當然我們也希望殲-10日後能像蘇-27那樣,挖掘出驚人的過失速機動能力。那樣,殲-10至少也能成為蘇-27式的「航展明星」。優異的氣動布局加上強勁的發動機,還有日後即將問世的推力矢量噴管。

採納哦

Ⅱ 殲-10與蘇27那個強點

先從發展概念說起;

蘇27號稱「側衛」,它的原始的作戰任務就是;伴隨和保證長途奔襲的攻擊編隊不受對方戰機的干擾,這才是「側衛」之名的正解,當時蘇聯的戰斗機任務劃分很細,有截擊飛機米格31,還有前線戰斗機米格29,都算是制空的戰斗機,通俗的講,蘇27的空中優勢是在進攻中使用的,米格31和米格29的空中優勢則是在防守中使用的,這也是三者作戰任務最大的區別,也因為這樣而賦予了蘇27近4000公里的作戰航程,但是這個觀點在很長的時間里,俄羅斯不承認,甚至以所謂的油量必須達到規定比例,去說明蘇27的遠航程是無意的。不管有意無意,蘇27「側衛」之名,是名副其實的!
俄制SU27戰斗機
殲10也有個外號叫「猛龍」,它的發展方式跟蘇27不一樣,它是瞄準一種趨勢發展的,開始的時候並不具體的限定它只能做什麼,這是西方的一種發展思路,更重視技術含量,更注重人機結合,更注重效費比,更注重戰鬥力的發展。在滿足相關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再去發展戰斗機的具體功能,這也是西方三代半戰斗機的發展思路,因此,也有設計師把殲10稱為三代半戰機,這是有它的道理的,從殲10現在的戰鬥力來看,它還是三代戰機,算不上三代半,殲10的路還很長。
再來說說兩者機動性能對比;

蘇27採用常規布局和大邊條翼身融合技術,殲10採用了鴨式布局,同樣也採用了翼身融合技術,這兩種布局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 。沒有那種好那種壞的分別,有的只是應用的不同。

翼載荷;蘇27在空優狀態下的翼載荷為305公斤/平方米。據資料記載,殲10在空優狀態下的翼載荷為326公斤/平方米,這就是說,在速度相等的情況下,蘇27在轉彎時能夠產生更多的升力,可用的過載比殲10高,另外轉彎時的角速度比殲10大,這一點在試飛員的口中我們得到了證實。
殲10採用的是鴨式布局
推重比;蘇27是雙發,推重比可高達1.4,殲10在空優的狀態下勉強能達到1.0,這樣一來,蘇27受阻力造成的減速影響就遠遠的小於殲10 ,可以說蘇27是能量充沛,這也是雙發戰機對比於單發戰機的優勢,但是由於氣動布局的限制,蘇27的超音速機動性能不好,特別是在跨音速飛行時抖動大,正常情況下只進行亞音速的飛行,殲10則相反,由於J10戰斗機的主翼是具有較大後掠角的小展弦比三角翼。這種機翼具有零升阻力系數小、失速特性好、從亞音速到超音速時焦點移動量小的優點。這也使得殲10進入超音速很容易,J10的鴨翼採用切尖三角翼,這種組合在飛機進入超音速的的狀態時,仍然有很好的操縱性,而且有很好的大迎角控制能力。

前段介紹,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低速性能方面,蘇27強於殲10,在高速性能上面殲10強於蘇27,雖然蘇27的最高速度2.38M高於殲10的2.2M,但是那是在空載不滿油的狀態,在超音速狀態下由於氣動阻力高,空優掛載的蘇27機動性更是糟糕,據一位飛過蘇27的飛行員說,空優掛載的蘇27咬牙切齒也才能頂到1.7馬赫,殲10帶4枚空空彈的空優狀態下卻可以飛過M2.0,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強調超音速機動性能也是三代半戰機的一個重要標志。當然,如果現在說殲10是三代半戰機難免是會被人罵的。因為很多人都沒明白過來。所以謙虛的軍工同志們就把它從三代半改說成了三代。
SU27的「眼鏡蛇」機動
殲10採用全許可權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32位飛控計算機,蘇27雖然也是電傳,但是遠遠比不上殲10的先進,32位飛控計算機也使得殲10的飛行穩定性更高,同時能自動的修正外來的干擾,這些都是蘇27望塵莫及的,殲10採用自適應電子對抗,蘇27的電子對抗採用的是手動控制,飛行員必須知道敵方飛機的型號才能進行干擾操作,一平三下的坐艙布局,也遠遠強於蘇27那種以儀表為主的座艙。

航電系統的先進,可以大大的減輕飛行員的操作強度,增加飛行員的戰術思考時間,使其最大限度的把精力用在飛行和攻擊上面,而且能大大的減小訓練的時間,這樣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就很短,通俗的講,就是上手快,另外,據說殲10的模擬器也做的很好,蘇27的模擬器跟實際還有點差距。
殲10可以攜帶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
有資料記載,殲10採用的是國產的多功能PD雷達,發現距離在110左右,跟蹤距離85公里,具有下視下射功能,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攻擊4個,也有的說是2個,從綜合性能看,跟蘇27的N001雷達是同一級別,在功能上稍強點,但是蘇27的雷達反射面積有11平方米,殲10 卻只有4.5平方米左右,這樣在對抗中,殲10就會率先發現蘇27,達到先敵發現的目的。
SU27掛載的R27中距空空導彈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面對面的超視距的空戰中,殲10很可能是會先發現蘇27的,這時雙方距離在100公里左右,殲10就會迅速的進入超音速狀態,前面說了,由於J10戰斗機的主翼是具有較大後掠角的小展弦比三角翼,這種氣動布局很容易就能加速進入到超音速狀態,在80公里左右,殲10就能牢牢的鎖定蘇27了,由於殲10的雷達反射面積遠小於蘇27,蘇27會在殲10鎖定自己之後才可能鎖定殲10,在55公里處殲10就可以發射PL12了,因為是載機是超音速,所以導彈的初始速度很快,相應的射程也會大大增加,攻擊的時間也會相應的縮短,導彈發射後,殲10會立即圍繞著兩機的軸線行進。形成蛇形機動,殲10的超音速機動能力很強,做這種動作一點也不難,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減速,另一方也是繼續給導彈指示目標,反觀蘇27,由於本機還處於亞音速狀態,要進入超音速還要加速一段時間的,因此導彈的射程會相應的縮短,而且由於上面裝備的導彈還是R27,以蘇27現在的發射條件,這種半主動雷達的導彈,要對付殲10,最大有效攻擊距離不會超過38公里的,甚至更短,等它發射的時候,可能PL12已經進入自導段了,如果是裝備了R77的蘇27,如蘇27SMK.也必須逼近到50公里以內的距離才能發射R77,因為它本機的速度還是亞音速,雖然R77相對於PL12來說,在最大射程上佔有優勢,但是其發射條件不如PL12,初始速度遠小於PL12,這直接導致了有效射程的縮短,R77必須加速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高速度,這會消耗導彈的能量,這樣殲10又達到了先敵攻擊的目的了。

在近距的空戰中雙方各有優勢,由於早期的殲10還沒有裝備頭盔瞄準鏡,難免有些吃虧,但是由於它的航電先進,瞬間盤旋性能好,反應速度極快,機頭能迅速指向目標,這樣格鬥導彈發射會比較快,但是如果繼續拖下去,進入持續盤旋就麻煩了,蘇27會利用它的高推重比磨掉殲10的能量,最終把它吃掉。

在軍報的報道的殲10和蘇27的模擬對抗中,我們也總是能看到殲10「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攻擊」的報道,這也符合現代空戰的模式,現代空戰更多的是超視距的空戰,誰能先把對方打下來,誰就是王。能遠距離打,誰還巴巴的跑去跟你練盤旋呀?

Ⅲ 殲10對上F22還有勝算有多大

1.殲10殲擊機是一種用於與殲11B殲擊機形成低高搭配的戰斗機種.設計理念是需要一種中高級別的多用途戰斗機.與F22.蘇37甚至蘇27之類的重型制空戰斗機是不同級別的產品.因此.把殲10與F22和蘇37之類的重型空優戰斗機相提並論是不妥的.雖然在實際運用中.不同類型的戰斗機之間性能上可以有優有劣.比較中也可以有勝有負.但不是一種級別和一種用途的飛機.最好不要拿來比較.這就好比一個輕量級的拳擊手.他有自己的優點比如說腳步靈活.比重量級拳手好.但一般意義上他們永遠不會在一起比較甚至一分高下.

2.從設計思想上來說.F22作為美國航空工業數十年精心研究的頂峰之作.集中了美國航空工業和兵器工業最尖端最成熟可靠的技術.作為老牌航空大國.技術儲備和研發力量之強大.可以說與我國是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的.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盲目自卑.但事實是:F22具備著世界航空技術和軍事技術的最尖端優勢.這個優勢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內是難以逾越的.我們還要有很多路要走.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美國人研製戰斗機的思想從最早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就開始了.在近百年的歷史里.他們的戰斗機研製序列超過幾百種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的產品.在這個過程里積累了最豐富的經驗.而我們的自主研製戰斗機才起步不到五十年.還是從仿造開始的.我們的設計理念也不能與現代美國設計師的理念相比.甚至這個[高低搭配"的概念我們都是學人家的.基礎薄弱再加上技術儲備本就不多.我們的產品一定就比美國強?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3.從技術上講.殲10按西方標准.只能算第三代戰斗機中的比較高端的產品.而F22是獨一無二的現役第四代戰斗機.歐洲的台風.法國的陣風.甚至俄羅斯的蘇37都只能算作[三代半"產品.很多先進的戰斗機性能概念.如超音速巡航.超能量機動.隱身性能和機動性能的統一.內置武器系統.等等.殲10上並沒有得到體現.殲10的發動機在最初的型號上.我們還要依賴進口.事實上.我國尚還不能獨立的研發比較高性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現在我們可以生產.這和美國可以隨時拿出幾個先進發動機方案是有根本性的差別的.殲10比較振奮人心的是.它是我國第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跨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先進行列的戰斗機品種.這在世界上是少的.畢竟世界上能獨立研製戰斗機的國家是不多的.僅此我們就有足夠理由自豪.但不是驕傲.因為[有"和[先進"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

4.從具體的性能上分析.殲10主要性能數據即使你的朋友不信網上說法.但有幾個側面可以說明:殲10的主要設計原型來自於以色列的LAVI(獅)戰斗機.這是種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製的中輕型多用途戰斗機.而F22則是全新的.用來代替[制空權之王"的F15戰斗機的主力機種,殲10預定可以向外國出口.而為了保持技術優勢和戰術優勢.美國是不可能把F22出口的.最鐵桿的盟友英國.日本.以色列都不會.你幾時見過連核技術都能出口的美國把B2戰略轟炸機這種戰略武器出口過了?在實戰中.最先進的戰斗機也會有失敗的時候.比如F15號稱是[從未在空戰中被擊落"的戰斗機.事實上在南聯盟和中東戰場.它都被比它低端得多的戰斗機擊落過.但這並不能表明那些低端戰斗機優於F15.畢竟F15所取得的戰績與它的損失相比是非常非常輝煌的.這不是簡單的運用問題.而是從技術層面上的巨大優勢.

5.最後.我們不能妄自尊大.更不必妄自菲薄.我們的差距也應該實事求是.與別人的產品作比較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扎實的積累經驗.為航空和國防產業儲備必要的技術基礎.實現跨越式進步才是殲10所具備的意義.

Ⅳ 殲十、梟龍、殲8F、殲116、飛豹,那個座艙實現了全玻璃化

全部,不過梟龍和殲11b的更好,殲10殲8F飛豹已經玻璃化,但還有少量機械儀表

Ⅳ 殲10與蘇27的區別

首先,殲10是我們自己研製生產的第三代戰機,蘇27是引進生產的第三代戰機,都是三代,一個是中型,一個是重型。
蘇27號稱「側衛」,它的原始的作戰任務就是;伴隨和保證長途奔襲的攻擊編隊不受對方戰機的干擾,這才是「側衛」之名的正解,當時蘇聯的戰斗機任務劃分很細,有截擊飛機米格31,還有前線戰斗機米格29,都算是制空的戰斗機,通俗的講,蘇27的空中優勢是在進攻中使用的,米格31和米格29的空中優勢則是在防守中使用的,這也是三者作戰任務最大的區別,也因為這樣而賦予了蘇27近4000公里的作戰航程,但是這個觀點在很長的時間里,俄羅斯不承認,甚至以所謂的油量必須達到規定比例,去說明蘇27的遠航程是無意的。不管有意無意,蘇27「側衛」之名,是名副其實的!
殲10也有個外號叫「猛龍」,它的發展方式跟蘇27不一樣,它是瞄準一種趨勢發展的,開始的時候並不具體的限定它只能做什麼,這是西方的一種發展思路,更重視技術含量,更注重人機結合,更注重效費比,更注重戰鬥力的發展。在滿足相關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再去發展戰斗機的具體功能,這也是西方三代半戰斗機的發展思路,因此,也有設計師把殲10稱為三代半戰機,這是有它的道理的,從殲10現在的戰鬥力來看,它還是三代戰機,算不上三代半,殲10的路還很長。
再來說說兩者機動性能對比;

蘇27採用常規布局和大邊條翼身融合技術,殲10採用了鴨式布局,同樣也採用了翼身融合技術,這兩種布局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 。沒有那種好那種壞的分別,有的只是應用的不同。
翼載荷;蘇27在空優狀態下的翼載荷為305公斤/平方米。據資料記載,殲10在空優狀態下的翼載荷為326公斤/平方米,這就是說,在速度相等的情況下,蘇27在轉彎時能夠產生更多的升力,可用的過載比殲10高,另外轉彎時的角速度比殲10大,這一點在試飛員的口中我們得到了證實。
殲10採用的是鴨式布局
推重比;蘇27是雙發,推重比可高達1.4,殲10在空優的狀態下勉強能達到1.0,這樣一來,蘇27受阻力造成的減速影響就遠遠的小於殲10 ,可以說蘇27是能量充沛,這也是雙發戰機對比於單發戰機的優勢,但是由於氣動布局的限制,蘇27的超音速機動性能不好,特別是在跨音速飛行時抖動大,正常情況下只進行亞音速的飛行,殲10則相反,由於J10戰斗機的主翼是具有較大後掠角的小展弦比三角翼。這種機翼具有零升阻力系數小、失速特性好、從亞音速到超音速時焦點移動量小的優點。這也使得殲10進入超音速很容易,J10的鴨翼採用切尖三角翼,這種組合在飛機進入超音速的的狀態時,仍然有很好的操縱性,而且有很好的大迎角控制能力。

前段介紹,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低速性能方面,蘇27強於殲10,在高速性能上面殲10強於蘇27,雖然蘇27的最高速度2.38M高於殲10的2.2M,但是那是在空載不滿油的狀態,在超音速狀態下由於氣動阻力高,空優掛載的蘇27機動性更是糟糕,據一位飛過蘇27的飛行員說,空優掛載的蘇27咬牙切齒也才能頂到1.7馬赫,殲10帶4枚空空彈的空優狀態下卻可以飛過M2.0,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強調超音速機動性能也是三代半戰機的一個重要標志。當然,如果現在說殲10是三代半戰機難免是會被人罵的。因為很多人都沒明白過來。所以謙虛的軍工同志們就把它從三代半改說成了三代。
SU27的「眼鏡蛇」機動
殲10採用全許可權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32位飛控計算機,蘇27雖然也是電傳,但是遠遠比不上殲10的先進,32位飛控計算機也使得殲10的飛行穩定性更高,同時能自動的修正外來的干擾,這些都是蘇27望塵莫及的,殲10採用自適應電子對抗,蘇27的電子對抗採用的是手動控制,飛行員必須知道敵方飛機的型號才能進行干擾操作,一平三下的坐艙布局,也遠遠強於蘇27那種以儀表為主的座艙。

航電系統的先進,可以大大的減輕飛行員的操作強度,增加飛行員的戰術思考時間,使其最大限度的把精力用在飛行和攻擊上面,而且能大大的減小訓練的時間,這樣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就很短,通俗的講,就是上手快,另外,據說殲10的模擬器也做的很好,蘇27的模擬器跟實際還有點差距。
殲10可以攜帶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
有資料記載,殲10採用的是國產的多功能PD雷達,發現距離在110左右,跟蹤距離85公里,具有下視下射功能,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攻擊4個,也有的說是2個,從綜合性能看,跟蘇27的N001雷達是同一級別,在功能上稍強點,但是蘇27的雷達反射面積有11平方米,殲10 卻只有4.5平方米左右,這樣在對抗中,殲10就會率先發現蘇27,達到先敵發現的目的。
SU27掛載的R27中距空空導彈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面對面的超視距的空戰中,殲10很可能是會先發現蘇27的,這時雙方距離在100公里左右,殲10就會迅速的進入超音速狀態,前面說了,由於J10戰斗機的主翼是具有較大後掠角的小展弦比三角翼,這種氣動布局很容易就能加速進入到超音速狀態,在80公里左右,殲10就能牢牢的鎖定蘇27了,由於殲10的雷達反射面積遠小於蘇27,蘇27會在殲10鎖定自己之後才可能鎖定殲10,在55公里處殲10就可以發射PL12了,因為是載機是超音速,所以導彈的初始速度很快,相應的射程也會大大增加,攻擊的時間也會相應的縮短,導彈發射後,殲10會立即圍繞著兩機的軸線行進。形成蛇形機動,殲10的超音速機動能力很強,做這種動作一點也不難,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減速,另一方也是繼續給導彈指示目標,反觀蘇27,由於本機還處於亞音速狀態,要進入超音速還要加速一段時間的,因此導彈的射程會相應的縮短,而且由於上面裝備的導彈還是R27,以蘇27現在的發射條件,這種半主動雷達的導彈,要對付殲10,最大有效攻擊距離不會超過38公里的,甚至更短,等它發射的時候,可能PL12已經進入自導段了,如果是裝備了R77的蘇27,如蘇27SMK.也必須逼近到50公里以內的距離才能發射R77,因為它本機的速度還是亞音速,雖然R77相對於PL12來說,在最大射程上佔有優勢,但是其發射條件不如PL12,初始速度遠小於PL12,這直接導致了有效射程的縮短,R77必須加速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高速度,這會消耗導彈的能量,這樣殲10又達到了先敵攻擊的目的了。

在近距的空戰中雙方各有優勢,由於早期的殲10還沒有裝備頭盔瞄準鏡,難免有些吃虧,但是由於它的航電先進,瞬間盤旋性能好,反應速度極快,機頭能迅速指向目標,這樣格鬥導彈發射會比較快,但是如果繼續拖下去,進入持續盤旋就麻煩了,蘇27會利用它的高推重比磨掉殲10的能量,最終把它吃掉。

在軍報的報道的殲10和蘇27的模擬對抗中,我們也總是能看到殲10「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攻擊」的報道,這也符合現代空戰的模式,現代空戰更多的是超視距的空戰,誰能先把對方打下來,誰就是王。能遠距離打,誰還巴巴的跑去跟你練盤旋呀?
殲10掛載的霹靂8型空空格鬥彈
蘇27在我國戰機的發展歷史上,有它特殊的地位,引進蘇27使我國在一些領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當然也交了一些學費,這是難免的,殲10之所以能成功裝備,這裡面也有蘇27的功勞,而且殲10也針對蘇27的一些不足去改進,特別是作戰理念和作戰思路上的進步,更是值得稱道,值得肯定,殲10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蘇27在中國也有它的歷史使命,也有它的改進項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兩種飛機還會並存,還會再杠上,而且越杠會越來勁。
除此之外,殲十夜有雙座型的,增加了對地攻擊吊艙,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可以發射雷霆2(500公斤)、雷霆3激光制導炸彈、「雷石」6(LS-6)制導滑翔炸彈、FT-1制導炸彈、火箭發射巢及C802反艦導彈。

Ⅵ 上市公司潛艇概念股

核潛艇概念股(生產核潛艇相關上市公司)一覽:
航母主要分以下子系統:
一、碼頭
(1)600648外高橋:外高橋造船廠
(2)601866中海集運
(3)600018上港集團
二、造船廠(船舶振興)
(1)600150中國船舶:主業為油輪、集裝箱船、散貨船舶配套的船用柴油機
(2)600072中船股份
(3)600685廣船國際
(4)000993閩東電力:持有廈門船舶重工32%股權、福建福寧船舶重工30%股
三、龍骨鋼材 需要大量的特種鋼材和稀有金屬,如HY100特鋼、鈦和稀土等,這也是製造航母的關鍵。關注寶鋼股份(600019)、武鋼股份(600005)、寶鈦股份(600456)和包鋼稀土(600111)等有相關能力的國內龍頭企業,以及一批國內重點的特鋼企業,大冶特鋼、方大特鋼。
四、飛機彈射器(自主創新)
(1)電動機
002169智光電氣
002028思源電氣
002123榮信股份
600089特變電工:變壓器
600192長城電工:直流發電機伺服電機+西部地區受益
600875東方電氣
002074東源電器:高低壓設備
(2)傳動裝置
600468百利電氣(液壓缸)
02164動力傳動
600178東安動力
000903雲內動力
600218全柴動力
000338濰柴動力
600765航空動力:航空等軍工,民用機械,能源(包括火電,風電),高壓柱塞液壓泵 馬達科研,燃氣輪機,液壓件,散熱器,航空鍛件四大主業;
五、核潛艇概念股(生產核潛艇相關上市公司)排水設計
(1)600874創業環保
(2)000598興蓉投資
(3)600461洪城水業:給排水設施
(4)600008首創股份城市污水處理
(5)600323南海發展城市污水處理
(6)000544中原環保城市污水處理
(7)600874創業環保城市污水處理
(8)000532力合股份:節能減排,珠海,排水
(9)000826桑德環境:市政污水
(10)000551創元科技:水處理設備

Ⅶ 最近有沒有看關於殲十的新聞,最新版殲十裝得是國產太行矢量發動機,進氣道是DSI,你覺得有F16C/D強嗎

看到了最新的視頻,殲十的進氣道確實是DSI,發動機的推力很大被懷疑是太行,不過太行好像不是矢量發動機啊,
殲十和F16是同一級的戰斗機,具體誰強沒比過誰也不好說啊

視頻地址:http://video.sina.com.cn/v/b/57734082-1405053100.html

Ⅷ 蘇27蘇30的戰力都比殲10強

有這么幾點:
1、生存能力,蘇27和蘇30略高。畢竟是雙發重型戰斗機,一台發動機出現故障可以考另外一台發動機飛回來,而殲10就一台發動機,出現停車狀況等著摔下來吧。

2、航程和作戰半徑,重型戰斗機作戰半徑更大,武器載荷更多。
蘇-27最大極限載彈量8.2噸.
蘇-30MKK的最大極限載彈量12噸
殲10最大載彈量是6到7噸

同樣掛在空空武器的話,蘇27和蘇30使用符合掛架,導彈數量比殲10要多。
火炮來說,殲10的雙管23mm炮性能趕不上蘇27和蘇30的單管30mm轉膛炮。

3、雷達方面,殲10A雷達源自俄羅斯,性能超過引進的蘇27,但是遠遠不如蘇30和國產殲11G,因為蘇30和殲11B可以裝備更大口徑的雷達,探照距離和功率都超過殲10.

4、對地、對海攻擊方面蘇30最強大,畢竟這是他的強項。至於殲10A屬於輕型制空戰斗機,特長是空戰,對地對海攻擊略低於蘇30.

5、發動機都是RD33,心是一樣的心。俄羅斯原產蘇30是矢量為噴口,而國內蘇30沒有矢量噴口,機動性能不如原產的。殲10的機動性能很強,可以玩眼鏡蛇機動,超過進口的蘇30機動性。

綜合來說:蘇27<殲10<蘇30

Ⅸ 聽說中國的殲10是仿造的以色列的幼獅,不是號稱完全國產嗎,我懷疑中國到底有沒有三代戰斗機製造能力

這個問題就像現在的三星和蘋果的關系一樣。蘋果手機賣得好,所以三星在外觀和界面上都模仿蘋果後機,然後被蘋果告侵犯知識產權。但不管怎麼模仿,都沒人懷疑三星是否具備設計、製造能力的。

OK,再打個比方。空客和波音的民航很像吧,如果不看細節,至少我一眼分辨不出來。無論外觀、駕駛艙還是客/貨艙,甚至包括定位相近的飛機(比如A320和737)航程、發動機、APU及油箱的布局都很像。不用懷疑這兩家公司肯定長期以來相互借鑒對方的設計。但你應該懷疑是波音,還是空客,到底哪一家沒有民航客機的設計、製造能力呢?

再來看J10和獅(擺脫別說幼獅了...現在專業給J10找爹的都說是被美國封殺的獅式戰斗機...):

發動機J10是俄國AL31FN渦扇,獅是PW的渦噴。
主翼J10是梯形翼,獅帶有後掠設計。
鴨翼J10是中距耦合,獅是近距耦合。
機體J10有收腰設計,獅沒有。
進氣道J10是可調二元激波進氣道,獅是正激波進氣道。
尺寸上J10翼展、機長、機高都比獅要大。
飛控方面,硬體上J10是中美蜜月期得到的1553B匯流排技術,數據是自己試飛後調的(試飛員當時還是去歐洲培養),跟獅沒啥關系。
飛機的整體設計就是圍繞飛控、氣動、發動機和結構進行的,結果除了長得像,哪一點跟獅有關系啊...而且獅的結構和風洞都是美國格努曼做的,以色列自己沒這技術,J10發動機、氣動和尺寸這么一變,以色列就算想幫中國也幫不上...總沒人懷疑J10的氣動和結構是美國人幫設計、測試的吧...

其他方面:
雷達J10用的1473是長虹造的,應該更多借鑒並改進自俄羅斯技術。
通過腹鰭增強橫向穩定性的設計最早見於F16...

座艙布局J10是三代機常見的一平三下,好吧,這個我承認,肯定是借鑒了其他飛機的設計。不過像歐洲雙風、鷹獅,美國F16後期改型也都是一平三下,不知道是誰最先弄出來的,版權歸誰所有...

其實J10唯一能跟以色列技術走得比較近一些的就是火控了。畢竟像PL8之類的導彈都有以色列血統。不過像PL12是仿俄系的導彈,所以火控跟以色列的也不能完全一樣啊。

Ⅹ 殲10是什麼公司產的 股票代碼是什麼

正如1樓AI和2樓的澳洲鹿所言,是成飛集團弄的,他也沒上市。

旗下的上市公司有002190的成飛集成,雖然其業務與殲十關系不大,但有潛在的大股東注入相關資產的預期。成飛集成算間接相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