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什麼時候開始跌啊
肯定會有動盪的,但是是看你買的什麼股票了,一般在六月會有財務報表出來的,財務狀況不好的實力也不是很強的股票到時候肯定抗不住的!就會跌了!~
2. 在哪一年中國經歷過一次股票大波下跌
2008年1-4月底:受金融危機影響
2015年6月15日A股開啟震盪下跌,已整整100天。百日中,滬指從6月15日的最高點5176點跌至9月21日的3156點,最大跌幅近45%,兩市總市值蒸發約28萬億元,其中約經歷了16次「千股跌停」。
2016年1月,熔斷機制導致的又一波股災
3. 股票跌到什麼時候會跌破產
股價下行將影響公司的融資金額和市場形象,間接的影響公司的市場地位。公司股價下跌不一定是企業經營出現了問題,因為股市下跌除了公司的因素外還有市場因素。同時公司倒閉那麼公司的股價一定下跌。
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有一定的關系:公司經營業績好,股票價格就上升或者止跌回升。
上市公司業績可以作為股民買賣股票參考的因素,但不是絕對的(股票在高位,你這時進場,恰好遇到股票正在回檔、或者下調;你就可能面臨高位套牢的風險)。
正因為業績好,股民看好的人就佔多數,參與的股民就相對會多一些(包括機構、以及超大資金:保險資金、社保資金)。這是一個朦朧概念----沒有不漲的股票,只有介入時機是否正確。股民(散戶)和大機構資金永遠處於對立的統一體:你買入,它(股票)就跌;你賣出,它就漲。或者你賺小錢,他賺大錢----只有這樣,政府開辦股票市場才有決定性的意義。
業績不好的股票,如果股票的流通盤不大,就會有炒作的機構(大資金)參與;可以用相對的資金控盤。再說業績不好,也不可能長期不好----它也有「咸魚翻身」的機會。正因為業績不好,可能沒有多少股民(散戶)願意參與,或者認為沒有賺錢的可能性。此類股票,在行情處於低迷階段:機構在低位一旦吸取了大量廉價籌碼控盤,在大勢向好的情況下,向上拉升的幅度(可觀)驚人。然後在「歌舞昇平」、「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通過「股評」將炒作後的高價垃圾股派發給「不明就裡」的散戶股民。
4. 股票能跌到什麼時候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這幾周的行情已經到了股市轉折點了,可能決定今年的最終行情結局。今天大盤再次快速下挫,量能有一定的放大,前期部分強勢股這兩個交易日也補跌了,上周市場出現關於國家將調低印花稅和下周將公布股指期貨等眾多利好傳言,現在結果出來的,全是假的,大盤延續反彈行情的希望再次破滅了,現在基本可以肯定是機構製造的傳言了,為了再次拉高出貨的意圖了,所以說如果大盤再次變弱請參考2月4日反彈後的走勢.3周之前空間日記就提示過很多指標繼續處於危險境地(某些指標從2005年7月過後都沒有被考驗過,而現在已經被嚴重擊穿了要防止行情可能會逆轉),如果無法用連續量能逐漸放大上攻來修復指標,08年就可能出現股市的寒流。那天3600點輕松被擊穿,本人也很希望大盤如我以前的樂觀估計那樣,但是短線大盤確實面臨很危險的情況,是06、07年都沒遇到過的。如果後市股市再次變弱繼續破位下行擊穿3400點,建議就要控制倉位了,雖然很多人憑經驗認為當前期的強勢股出現大幅度補跌後市場的底部就會誕生,但是主力大量拋售藍籌股導致的這波大跌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期的打壓是為了換股,而現在機構在巨額再融資、通貨膨脹繼續高位運行、巨額大小非解禁等眾多負面因素的壓制下運營壓力日益加大,現在的主力瘋狂殺跌已經不僅僅是打壓換股這么簡單了,而逼政府調整印花稅和規范惡性巨額增發等負面問題已經成為現在殺跌的主要目的了,這種尷尬的情況往往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大盤的底部已經不僅僅是靠所謂的分析專家憑以往對大盤的經驗分析出來的了,其實大盤的底部出現只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就夠了,一、主力機構要的政策兌現,二、主力資金大規模進場,把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來判斷底部是否形成應該就會使自己抄底失敗的幾率降到最低,防止自己抄到半山腰上。 之前的交易日大盤出現了多殺多的情況,主要以基金做空為主,而這是由於基金贖回造成的,抵消了新基金建倉的利好,基金的恐慌拋售和散戶的恐慌拋售性質不一樣,對大盤的殺傷力很大。現在機構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大盤目標位分化,這會使基金的行動變得矛盾,更會使大盤變得不穩定。請記住大盤的底部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抄出來,主力沒有統一的步調大力做多前觀望才是明智的。錢拿在手裡才是最安全的。 不要管底部在哪裡,這兩個條件沒有兌現,就不是底,一些不管痛癢的利好只是緩解股指下跌而已。鑒於現在的點位的巨大風險,建議投資者的倉位控制在1/3以下,以應付大盤現在的不確定性. 由於量能也並是是很理想,而印花稅的調整暫時沒有兌現僅僅是傳言,要防止是主力再次故意製造出來,為拉高減倉造勢,既然條件還沒有出現,請以超跌反彈謹慎對待.現在在大盤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控制倉位是迴避風險又防止踏空的唯一方法! 股市的法則不會變,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而炒股的實質就是主力,主力大量出貨的品種和板塊只要主力不再次大規模介入後期走勢都不會太理想,請緊跟主力資金的步伐,才能將自己資金和時間損失的風險降到最低。前期主力大量出貨的金融、地產、石化等大盤股雖然超跌,但是主力資金沒有大規模介入的情況下反彈力度仍然謹慎對待。只有主力大規模的介入這類板塊才能算真正的熱點切換,一兩天的漲跌不說明什麼。 3500點現在已經不是資金爭奪的一個點位了,弄不好將成為牛熊的轉折點.上個交易日大盤再次失守3500了,今天連3400也暫時失守了,如果仍然大資金沒有持續的大規模介入的情況下,那建議暫時將錢拿在手裡吧,規避風險,大盤可能再次探底如果3300~3400這個強支撐位置不擊穿還可以看好後市,如果失守,看低下個支撐位3000點,.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5. 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有幾年的
94年325點大熊市
04年4月——05年6月,上證指數,1783點——998點。
另附上熊市的一些資料
大熊市大C浪的特點。
一般來說,中國股市有一年一波大行情的規律,即使是02、03年的大熊市都沒有例外。93、94年也同樣如此。中國股市從91年正式由指數開始,僅有兩年是沒有年度大行情的,這就是95年和05年。而95年就是上一輪大熊市的C浪殺跌階段。05年全年都沒有走過一波大行情,是大熊市大C浪殺跌的主要特點,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05年是大熊市的最後一跌。是大熊市的終結,大牛市的開始。
二、大熊市的幾點認識。
1、所謂熊市無非就是有兩個大主跌段,即大A浪和大C浪、大幅殺跌組成,其中大A浪又由兩個下跌段組成。就是一個持續、大幅殺跌的長期趨勢,就是一個沒有任何賺錢機會,只有輸大錢機會的市場。
2、對大熊市產生原因的認識。
其一、對大熊市產生原因的認識曾令投資者吃大了虧。在大熊市開始的時候,主流觀點是:國有股減持是導致這一輪大熊市的決定性原因。結果在6、24行情中,當政策宣布停止國有股減持,加上6、24當天指數全面漲停板之後,不少投資者都認為:指數應該先升回到2000點之上再說。但是指數在遠離2000點的、1748點就掉頭往下。從邏輯推理上看,如果全流通確實是大熊市產生的根本原因,停止國有股減持後,確實應當如市場當時的預測,先升回2000點。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清楚地表明國有股減持決非大熊市產生的根本原因。而市場在大熊市之初,錯誤認識其產生的原因,是6、24中吃了大虧的根本所在。
其二、全流通,最多隻能說是大熊市產生的導火線。當全面股改之初,市場對全流通依然很恐懼,但是隨著股改的推進,尤其是有大資金支撐股改的股票。股改的除權,反而成為了炒作的重大利好題材。從現在看,股改遠沒有前幾年那麼可怕。看來國有股減持,不過是當時下跌的一個借口、一個契機而已。
其三、大熊市產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熊牛交替是股市發展運動的規律。股市就是這樣,不是上升就是下跌,持續上升太久了、就要持續下跌相當一段時間。下跌一方面是掃清前面上升造成的巨大獲利盤,同時也是為下一次大規模上升創造條件、創造空間。上升也同樣如此。股市就是這樣升升跌跌,熊牛交替進行的。就像白天完了就是黑夜,黑夜結束了就是白天。冬天過去了就是夏天,夏天過去就是冬天。從來都沒有人要為黑夜和冬天的到來,找什麼特別的原因,自然規律就是最好的解析。既然股市中上升與下跌是最基本的一對矛盾,熊牛交替也就成為它自身運動的最基本、最本質的規律。大市走熊其實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原因。
第二、96——01年持續上升太久了,股價嚴重脫離投資價值,是大熊市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應該說這就是股市的規律,反過頭來講,當股市大跌了五年之後的今天,股價已經深具投資價值了,大牛市很自然也就要到來。不用什麼特別的原因
6. 股票歷史暴跌最厲害的是哪次
1995年5月23日滬深股市出現戲劇性場面,在瘋狂上漲3日後,當日滬股跳空低開106 點,以當日最低點750.30點報收,下挫147.12點,大盤跌幅 16.39%。
7. 歷史上股票跌得最慘的是哪一年啊
從1992年到201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這一輪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7)股票跌最快是哪一年擴展閱讀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國製造業和地產等支柱產業泡沫顯現,危機四伏,在投資者普遍對行情盲目樂觀之際,股指則開始一路下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指數隨之一瀉千里,僅一年時間,股指便從6124點狂跌至1664點。從此,進入幾個月的震盪調整之中。很多製造業的老闆,發現搞製造業賺不到錢了,所以投身於股市。
參考資料:騰訊財經-中國股市七次熊市
8. 中國股市的上一個牛市是什麼時候,什麼時候開始跌的
1、截止到2015年,中國股市的上一個牛市是在2007年初至2007年10月份期間。從2008年中旬開始下跌的。
2、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中國股票市場也稱為中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9. A股股票連續跌停4天左右,是哪一年
好像是2008年吧,股災的時候啊,賈家的時候啊,那是連續跌到3到4天的樣子吧。
10. 中國股市有過哪幾次暴跌,其時間各是哪幾年
最近的一次應該是2007年的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