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查詢 » 股票估值對管理者的意義

股票估值對管理者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8-15 13:28:02

⑴ 公司估值的估值對投資者的啟示

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普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多採用相對估值法,相對估值法通常採用市盈率(市價與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凈率(市價與每股凈資產比率)等指標,而計算市盈率或市凈率指標時,所依據的財務指標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由於核算方法的變化,新准則能顯著改變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投資者根據這些指標做出買進或賣出決策,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投資者必須重點關注新准則下核算方法有哪些重要變動。

股票估值有什麼好處

股票估值的好處很大,是投資股票的核心。一個東西一旦知道了他的價值,知道他值多少錢,投資起來當然要容易多了。無非價格超過價值堅決不買,低於價值再買進。但是,估值在實際運用的時候非常的復雜。
一是估值本身就是很難完成的工作,尤其是面對人類活動更是難上加難。人類社會基本上是無法預測的,所以估計一個公司的價值只能叫猜測。估值本身都無法精確,更何況運用了。
二是股票價格波動受到人類情緒的影響非常嚴重。如果說低於估值就買,那多低叫低?估值的70%是低,還是50%是低?象現在的銀行股,市場的價格遠低於用經典估值理論計算的價格,那你賣還是買?高於估值就賣,那多高叫高?牛市裡高於估值10倍以上的股票多的是,那您什麼時候賣?
當然,如果把風險當作估值的第一要素,用盡量保守的方法,估值還是很有用處的。由於在估值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社會的無風險收益和企業的經營風險,所以用低與估值的價格買進股票,即使將來永遠是熊市,仍然能保證你獲得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確保了資金的安全增值,用戰爭的術語講就是: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這點是我認為估值的最大好處。
隨便聊聊,供您參考!

⑶ 對於上市企業來說,市值管理重要嗎為什麼

隨著股改的圓滿成功、全流通時代的順利開啟,一個空前的課題現實地擺在了中國上市公司的面前:市值管理。長期以來,由於股權的分置,對中國上市公司來說,市值概念既淡薄又復雜。淡薄是因為在三分之二股權暫不流通的制度缺陷下,市值與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幾乎沒有關系:估值看凈資產、考核看凈資產、融資貸款還看凈資產。淡薄還因為在一個估值能力低下的市場里,市值並沒有成為衡量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科學參數。市場不看市值,上市公司心目中也就沒有市值概念;復雜是因為在股權分置的背景下,市值這一成熟市場通行的概念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並不足以說明什麼,必須加上一個個限定詞才有意義,於是便派生出流通市值、非流通市值和總市值等詞。全流通根除了這種「中國特色」的滋生土壤。市值正在以其本來面目全面走近人們的視野。隨著市場估值能力的逐漸增強,市值的意義和作用得到空前提升。衡量上市公司綜合實力將市值作為關鍵指標,考核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將市值作為政策取向,推進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將市值作為重要保障,提高上市公司股權支付能力將市值作為根本前提,改善上市公司融資效率將市值作為客觀條件,防範競爭對手敵意收購將市值作為有效工具,實現公司和股東價值將市值作為具體體現……加強市值管理,追求市值最大化,成為當今中國上市公司必補和必修的一個課題。那麼,市值管理究竟管什麼?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市值的含義。用經濟學語言來表達,市值是上市公司股本乘以股價之積(市值=股本*股價)。其中,股價是個變數,瞬息萬變,它直接傳導市場的真切波動,具體體現市場的作價能力,在股本可比的情況下,市值因股價的漲跌而增減。因此,市值的變化要看市場臉色。在估值能力強健的成熟市場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具體體現,等於上市公司全體股東的財富價值。證券投資學理論告訴我們,有兩大因素影響股價:一是內因,即股票的內在價值;一是外因,即市場對股票內在價值的發現和認同。前者是本,因為價格是價值的體現。好的價值,理論上來說,就會有一個好的價格;反之,沒有好的價值,就難有好的價格,即便出現了好價格,由於沒有價值的支撐,也不可能持久。然而,後者也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由於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它有自己的估值標准、漲跌周期和行為偏好,加上信息不對稱因素,所以同樣價值的股票在市場上,可以有溢價和折價之別。因此,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首先要抓好公司自身的經營管理,創造公司內在的投資價值。隨著資本市場成熟度的不斷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不再僅僅取決於經營業績和贏利能力等財務指標,主營業務、行業地位、治理結構、團隊素質、運作規范和持續成長能力等因素,也直接影響投資價值,因此,提升持續的贏利能力,打造突出的主營業務、構築強勢的行業地位、建設嚴謹的治理結構、培育優秀的團隊素質、規范公司的運作水平、增強公司的成長性、透明度和誠信度等舉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創造公司價值,促進市值升值,從而組成市值管理的核心內容。市值管理也要管好投資者關系,實現公司價值。資本市場是一個典型的信息不對稱市場。由於多種復雜的原因,投資者不能完全走進上市公司,准確、及時地了解其運營環境、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導致上市公司創造的投資價值往往不能被充分發現。因此,向市場揭示公司價值,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對稱,爭取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認知和認同,是上市公司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也是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要求和途徑。而在履行法定信息披露義務的同時,明確公司的現有和潛在投資者,了解他們的語言和投資偏好,選擇適當的渠道和時機,營造良好的媒介關系和輿論環境,促進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了解和信任,充分揭示並實現公司的投資價值,恰恰構成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核心要義。順應市場潮流,適時調整策略,追求溢價,是市值管理的又一重要內容。在強化投資者關系的同時,要根據市場的規律和投資者的偏好,規范公司的言行,整合公司的資源,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修正公司的金融策略,充分分享資本市場的溢價功能,實現公司市值的最大化。市值管理還要加強對市值的科學運用。作為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和支付能力的真實反映,市值是上市公司的一大戰略資源,因此,在追求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同時,要積極並善於運用這一戰略資源,改善融資環境、提高融資效率,加強產業整合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優勢,抬高防範敵意收購的門檻、營造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環境。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⑷ 如何正確認識股票估值的作用

春暖花開,是個美好的季節。但如果臉上長痘痘,心情馬上就不美麗了呢~想要避免痘痘產生,必須先了解痘痘滋生的原因。懂得預防才能在美美的季節讓自己的心情也美美噠~

TIPS:想要獲取更多的美容信息,記得要關注我哦~么么噠(づ ̄3 ̄)づ

⑸ 估值的意義、作用、好處

股票背後是公司,而公司的價值取決於盈利能力,也就是說,你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應該知道這家公司的股票賣多少錢,更要知道值多少錢,例如一隻股票值10元,那麼現在由於種種因素,股價跌倒了5元(比如金融危機時期),那麼你就知道,價格低於價值,你就買入,如果今後由於市場樂觀情緒(牛市到來),價格漲到20元,你就知道,這個公司的股票不值20元,值10元,那就是價格高於價值,所以你就要拋出。這與買商品是一個道理,只不過超市買賣的是商品,而股市買賣的生產商品的企業。至於其他什麼KDJ、金叉死叉、趨勢簡直都是人們用意念想出來的,你買商品的時候有什麼金叉死叉嗎?有什麼趨勢嗎?所以投資就是投資企業,投資企業只要知道企業真正值多少錢就足夠了,然後根據市場的不冷靜(一震高估、一震低估)做合理的買賣決策就可以了(說白了就是低估買入,高估拋出)。註:而趨勢派技術派往往都是高估了看更高,低估了看更低,所以6000點喊出摸8000碰10000點,1600點的時候又喊出了1300、1000點,破1000點,中國股市要關門,呵呵……想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⑹ 市值管理對一個企業有多重要

作者:沈一冰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360444/answer/275524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 基本概念:

市值指的是每股價格乘以總股本數,而股價等於每股凈利乘以市盈率,每股凈利就是凈利潤除以總股本。

可以看到,由於總股本數通常不會經常變化,我們所說的市值管理其實通常來說就是除權後的股價管理。而股價的決定因素為兩個,一個是凈利潤水平決定的每股凈利,另一個是市場上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倍數。前者是「基本面」,後者是「未來」。本文中所述的「股價」均為除權後。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指的是會改變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信息。內部的利好消息例如簽訂大額合同,新技術研發成功等;外部的利好消息例如扶持政策出台,限制政策撤銷,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有利變化等。利空則相反。

2. 股價的影響因素
公司的盈利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數字,是企業實際經營成績的體現,通常有較為客觀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進行評價,盡管可以通過一些會計技巧來進行利潤調節或隱藏/虛增,但是大型的利潤數據不真實,無論是相比真實情況多了還是少了都會引起投資者的不信任。這種不真實通常也會帶來監管部門的處罰,因而通常來說,在一個監管嚴格的市場上這種情況較少。

而市盈率則相對要主觀地多,例如我們常聽說的「概念股」、「利好」、「利空」就是這種主觀性的體現,在短期,實際上是投資者用錢進行信心投票引起的,例如一些市盈率達到成百上千的股票(特例可能是那些股價已經不能用未來凈利潤折現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股凈資產來衡量的時候),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對於公司的未來前景越看好。從較長的時間上來看,股價的支撐不僅在於凈利潤,而是在於凈利潤的不斷增長這一趨勢。如果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出現減緩,通常就已經會出現股價下跌,即我們常在財經新聞上讀到的「XX公司公布了XX年的財報,利潤增幅低於預期,導致股票大跌X%」。

3. 市值管理的動機
最原初的動力是來自股東,無論是否在公司任職或是實際控制人,再或是小股民,都希望手裡的股票買入後(請注意)會更值錢。或者說股東在買入時希望股價盡可能低,而在賣出時盡可能高。道理很簡單,不用多說了。

如2.所述,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的管理層是有著很大的經營壓力的,不僅現有的盤子不能出問題,還得不斷保持增長。上市公司的高管考核指標通常會有股價這一指標,而管理層的薪酬體系設計,通常來說也會有相當比例是股權激勵,因而從管理層上來說他們會有對股價進行管理的動機。

一家目標相對長遠的公司應當對自身的市值經常關心,因為在健全的資本市場例如美國存在著敵意收購和最低市值的要求,原因在於:
1. 在美上市公司通常股權較為分散,如果公司市值過小容易被敵意收購,導致管理層被撤換,原大股東失去控制權;
2. 「殼」資源不值錢,如果股價長期過低,走勢也沒有大的起伏,很容易導致不滿足交易所關於成交量和總市值的要求導致退市。而中國因為上市公司具備最基礎的賣殼價值,所以會發現上市公司市值再小,通常也不會低於15億。

4. 常見的市值管理策略
對於小投資者來說,他們對股價沒有多少影響力,他們通常是價格接受者。而如果股東同時又是管理層或熟悉企業運營的人,那麼就有很多空間。

最近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具體名字不提。實際控制人自上市以來不斷減持,而且每次減持前一段時間都有些利好消息放出。這種行為雖然作為證券市場投資者來說,應當預見到這樣的風險,但是略有吃相難看的感覺。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市值管理,我個人不推薦這樣的行為。

但是上面做法的原則大致就是通過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估值達成市值管理的一種方法(再次強調這種做法比較極端),作為股東+管理者雙重身份者來說,股價低時買入股票,並在買入後釋放對公司經營利好信息。或者通過釋放利空信息,股價下跌後進行增持。減持的時候就反過來,不再贅述 。此處股價的高低衡量標準是股東+管理者的視點,而由於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視點通常來說相較一般投資者來得准確。

我在2. 中提到,股價的影響因素包括凈利潤和市盈率。市盈率變化主要依靠信息,那麼是否有辦法在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情況下改變凈利潤呢?可以,通過公司並購重組。

借殼上市實際上控制者和管理層通常來說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個人覺得不能算本問題的「市值管理」所討論的范疇。在不根本改變控制者和管理層的情況下,通常通過並購一些公司來達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凈利潤和估值水平同時提高。
比如:
(1)並購一家或數傢具備較好凈利潤水平的同行業公司,可以較好的將收進來的公司消化,市值可以至少提升利潤增長的百分比,此外由於降低了競爭水平,對於兩者的利潤投資者會預期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於股價的進一步提升。就我感覺好像通常發生在行業的前幾名之間,老二和老三合體防止被老大收購,也可以抱團和老大拼一下,老大和老三合體可以和老二甩開差距。各有各的動機。
(2)並購一傢具備較高估值的企業,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上近兩年來最最火熱的活動。各種亂七八糟的跨行業並購,餐館收了游戲,化工收了傳媒等等等等。這種行為的邏輯就是公司將具備高成長性的資產/運營實體納入了上市公司范疇,這部分資產/實體帶來的利潤增長可以支撐公司的股價成長。說的直白點,就是一家30倍公司用20倍收了一家60倍的小公司,結果把公司整體股價帶到40倍去了。對上市公司包括散戶在內股東來說獲得了10倍的額外估值,對非上市公司股東來說,手裡的股票突然變成了40倍,還一下子上市了,簡直是大股東、被收購股東、散戶的三贏。
這樣的並購狂歡發生在TMT行業的高估值、小體量、難以單獨上市、大市又熊的大背景下。狂歡結束之前這樣的奇怪並購還會繼續發生,但在狂歡真正結束之後,只有能真正帶來良好協同效應的並購才能真正繼續長期推動股價上漲。比如,通過並購實現傳統產業向新興轉型,或者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等等。
此外,分拆估值較低的資產也是一種市值管理的思路,但在中國資本市場見得不多。多見於BAT這些巨頭之間,比如疼訊就把易迅丟出去了……期待海外並購專家舉例詳細說明。

5. 市值管理的一些具體手法
(1)公開市場增持和減持
過程無需多介紹,缺點是動向完全透明,成本較高,對於上市不久,股權還相對集中的企業操作空間較小。公開市場減持基本同上,大股東的集中大額減持對股價打擊很大。通常需要事先披露減持計劃。

(2)定向發行和非公開發行
定向發行是指目標確定的發行,可能是非公開發行,也可能是超過200人的公開發行,通常用於並購重組,例如用向收購標的股東定向發行股票換取其持有被收購標的的股權。有時將上市公司體外同樣由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但質量較好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既不稀釋自己股權又提振股價,但小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通常難有這樣的精力,多見於大型企業集團。
非公開發行是指對象不超過10人,非公開發行是定向發行的一種,相當於私募股權,由非公開發行對象向公司增資,通常用於增持。

(3)分立、分拆
將估值較低,盈利狀況較差的資產/實體,在不違反同業競爭相關規定的情況下轉讓給第三方或者移出上市公司體外。少見這樣的案例,希望有讀者可以提供以供學習。

(4)盈餘管理
在不違反會計准則和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前提下,做一些會計調整,例如確認收入,資產折舊等科目,在跨期處理上做一些文章。通常空間比較小,對股價的影響一般也有限。

(5)利好/利空信息管理
前面已經介紹過不再重復。

(6)公司回購/公開增發
在管理層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時,可以用公司的自有盈餘現金對流通股進行回購,可以提振股價,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另一方面,在公司不缺現金,也沒有很好的投資項目時,回購比分紅通常在稅務等方面更為劃算和便利。回購的股權也不一定注銷,也可用於股權激勵等。
但是回購通常不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本質影響。為了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購目前在國內是不允許的,國內的上市公司股權回購必須有規定的目的。
如公司有較好的投資項目,而管理層又認為目前公司股價高估時,可以進行公開增發,向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進行新項目的開發。如新項目屬於較高估值或凈利率高於原有水平的項目,則會帶來股價的成長。

(7)杠桿比率調整
杠桿比率指的是公司的總資產和股東權益的比值,當公司現金流較好,具有較好投資項目時,但股價較低時,使用債務融資對股東成本更低。新增債務會導致杠桿率增大,只要新項目凈利率高於原有公司經營項目即可帶來股價成長。
通過(6)和(7)股和債分別調節,可以達到資本結構最優化,提升公司股價的目標。

6. 小結
市值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實際上就是帶著傳銷味道的「資本運作」這個詞換了一種高大上的說法。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個寶貴的融資平台,在中國尤其如此。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巨頭除外,只有上市公司具備同時玩股和債的條件,實際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優勢。躋身上市公司的新貴們對於市值管理也不再是一無所知,有相當多的企業家從實業家變成了資本玩家。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家對於上市公司平台作用的發揮仍然是懵懂的,如果成功上市,但沒有做好市值管理導致公司市值長期低迷實在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願本文可以為讀者提供有用的觀點,其中必定存在諸多謬誤,還望包涵指正。



另外萬福生科是個非常惡劣的企業、中介機構合謀造假案,我不認為老闆是「無知」或「無辜」,和市值管理我覺得也搭不上邊。

編輯於 2014-07-04

贊同 38919 條評論

分享

收藏感謝收起

Luo Patrick

用戶標識

首次公開募股(IPO)、金融、投資銀行 等 12 個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收錄於編輯推薦、知乎圓桌 · 156 人贊同了該回答

大多數老闆還是看重股價的。
現在老闆們對上市公司的理解不是一堆股票,而是像個平台。平台弄得越大,外面能夠接入的資源越多。一個200億市值的明星公司,銀行信託券商私募甚至保險政府部門都圍著轉,引見標的,拓展資金業務,教老闆各種新玩法,推薦團隊,老闆的路子就寬了。如果只有20億市值的公司,研究員可能都不愛去看,老闆想做什麼只能自己動手動腦花自己的錢找人。在上市公司裡面就算比較苦逼了。
市值肯定是越大越好,主要還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是還能做多大事。

還有更高風險的。
上市公司市值對老闆來講,是一切活水的源頭,是所有杠桿的支點,是錢箱子里壓底的錢。老闆把杠桿用滿之後,有點風吹草動就不光是市值的問題,是用市值撬動的其他事情會不會崩塌。
打個比方,自己住的房子價格漲漲跌跌,不需要太在意。但如果把商品房抵押了借錢開個小店,那房價漲跌就要小心了——萬一房價暴跌銀行要求補抵押怎麼辦?小店賣賣不掉,掙掙不回來,最後銀行把房子低價處置剩點小錢給你還不夠營運成本無家可歸陷入赤貧,才是最倒霉的。
某些上市公司老闆就是這么搞的。市值本身漲漲跌跌無所謂,但是資金鏈綳太緊可能會斷掉,把其他的事情一起拖垮,那就麻煩了。

新上市公司一般不太在意,因為還沒來得及搞那麼多花樣。
穩健的老闆相對也好點,不會綳太緊。

⑺ 股票對投資者有何好處

投資股票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投資收益高。雖然普通股票的價格變動頻繁,但優質股票的價格總是呈上漲趨勢。隨著股份公司的發展,股東獲得的股利也會不斷增加。只要投資決策正確,股票投資收益是比較高的。

2.能降低購買力的損失。普通股票的股利是不固定的,隨著股份公司收益的增長而提高。在通貨膨脹時期,股份公司的收益增長率一般仍大於通貨膨脹率,股東獲得的股利可全部或部分抵消通貨膨脹帶來的購買力損失。

3.流動性很強。上市股票的流動性很強,投資者有閑散資金可隨時買入,需要資金時又可隨時賣出。這既有利於增強資產的流動性,又有利於提高其收益水平。

4.能達到控制股份公司的目的。投資者是股份公司的股東,有權參與或監督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當投資者的投資額達到公司股本一定比例時,就能實現控制公司的目的。

股票雖可創造一定的財富,但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識資料值得學習,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⑻ 為什麼說公司的市值管理很重要

1. 基本概念:
市值指的是每股價格乘以總股本數,而股價等於每股凈利乘以市盈率,每股凈利就是凈利潤除以總股本。
可以看到,由於總股本數通常不會經常變化,我們所說的市值管理其實通常來說就是除權後的股價管理。而股價的決定因素為兩個,一個是凈利潤水平決定的每股凈利,另一個是市場上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倍數。前者是「基本面」,後者是「未來」。本文中所述的「股價」均為除權後。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指的是會改變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信息。內部的利好消息例如簽訂大額合同,新技術研發成功等;外部的利好消息例如扶持政策出台,限制政策撤銷,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有利變化等。利空則相反。
2. 股價的影響因素
公司的盈利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數字,是企業實際經營成績的體現,通常有較為客觀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進行評價,盡管可以通過一些會計技巧來進行利潤調節或隱藏/虛增,但是大型的利潤數據不真實,無論是相比真實情況多了還是少了都會引起投資者的不信任。這種不真實通常也會帶來監管部門的處罰,因而通常來說,在一個監管嚴格的市場上這種情況較少。
而市盈率則相對要主觀地多,例如我們常聽說的「概念股」、「利好」、「利空」就是這種主觀性的體現,在短期,實際上是投資者用錢進行信心投票引起的,例如一些市盈率達到成百上千的股票(特例可能是那些股價已經不能用未來凈利潤折現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股凈資產來衡量的時候),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對於公司的未來前景越看好。從較長的時間上來看,股價的支撐不僅在於凈利潤,而是在於凈利潤的不斷增長這一趨勢。如果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出現減緩,通常就已經會出現股價下跌,即我們常在財經新聞上讀到的「XX公司公布了XX年的財報,利潤增幅低於預期,導致股票大跌X%」。
3. 市值管理的動機
最原初的動力是來自股東,無論是否在公司任職或是實際控制人,再或是小股民,都希望手裡的股票買入後(請注意)會更值錢。或者說股東在買入時希望股價盡可能低,而在賣出時盡可能高。道理很簡單,不用多說了。
如2.所述,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的管理層是有著很大的經營壓力的,不僅現有的盤子不能出問題,還得不斷保持增長。上市公司的高管考核指標通常會有股價這一指標,而管理層的薪酬體系設計,通常來說也會有相當比例是股權激勵,因而從管理層上來說他們會有對股價進行管理的動機。
一家目標相對長遠的公司應當對自身的市值經常關心,因為在健全的資本市場例如美國存在著敵意收購和最低市值的要求,原因在於:
1. 在美上市公司通常股權較為分散,如果公司市值過小容易被敵意收購,導致管理層被撤換,原大股東失去控制權;
2. 「殼」資源不值錢,如果股價長期過低,走勢也沒有大的起伏,很容易導致不滿足交易所關於成交量和總市值的要求導致退市。而中國因為上市公司具備最基礎的賣殼價值,所以會發現上市公司市值再小,通常也不會低於15億。
4. 常見的市值管理策略
對於小投資者來說,他們對股價沒有多少影響力,他們通常是價格接受者。而如果股東同時又是管理層或熟悉企業運營的人,那麼就有很多空間。
最近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具體名字不提。實際控制人自上市以來不斷減持,而且每次減持前一段時間都有些利好消息放出。這種行為雖然作為證券市場投資者來說,應當預見到這樣的風險,但是略有吃相難看的感覺。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市值管理,我個人不推薦這樣的行為。
但是上面做法的原則大致就是通過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估值達成市值管理的一種方法(再次強調這種做法比較極端),作為股東+管理者雙重身份者來說,股價低時買入股票,並在買入後釋放對公司經營利好信息。或者通過釋放利空信息,股價下跌後進行增持。減持的時候就反過來,不再贅述 。此處股價的高低衡量標準是股東+管理者的視點,而由於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視點通常來說相較一般投資者來得准確。
在2. 中提到,股價的影響因素包括凈利潤和市盈率。市盈率變化主要依靠信息,那麼是否有辦法在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情況下改變凈利潤呢?可以,通過公司並購重組。
借殼上市實際上控制者和管理層通常來說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個人覺得不能算本問題的「市值管理」所討論的范疇。在不根本改變控制者和管理層的情況下,通常通過並購一些公司來達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凈利潤和估值水平同時提高。
比如:
(1)並購一家或數傢具備較好凈利潤水平的同行業公司,可以較好的將收進來的公司消化,市值可以至少提升利潤增長的百分比,此外由於降低了競爭水平,對於兩者的利潤投資者會預期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於股價的進一步提升。就我感覺好像通常發生在行業的前幾名之間,老二和老三合體防止被老大收購,也可以抱團和老大拼一下,老大和老三合體可以和老二甩開差距。各有各的動機。
(2)並購一傢具備較高估值的企業,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上近兩年來最最火熱的活動。各種亂七八糟的跨行業並購,餐館收了游戲,化工收了傳媒等等等等。這種行為的邏輯就是公司將具備高成長性的資產/運營實體納入了上市公司范疇,這部分資產/實體帶來的利潤增長可以支撐公司的股價成長。說的直白點,就是一家30倍公司用20倍收了一家60倍的小公司,結果把公司整體股價帶到40倍去了。對上市公司包括散戶在內股東來說獲得了10倍的額外估值,對非上市公司股東來說,手裡的股票突然變成了40倍,還一下子上市了,簡直是大股東、被收購股東、散戶的三贏。
這樣的並購狂歡發生在TMT行業的高估值、小體量、難以單獨上市、大市又熊的大背景下。狂歡結束之前這樣的奇怪並購還會繼續發生,但在狂歡真正結束之後,只有能真正帶來良好協同效應的並購才能真正繼續長期推動股價上漲。比如,通過並購實現傳統產業向新興轉型,或者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等等。
此外,分拆估值較低的資產也是一種市值管理的思路,但在中國資本市場見得不多。多見於BAT這些巨頭之間,比如疼訊就把易迅丟出去了……期待海外並購專家舉例詳細說明。
5. 市值管理的一些具體手法
(1)公開市場增持和減持
過程無需多介紹,缺點是動向完全透明,成本較高,對於上市不久,股權還相對集中的企業操作空間較小。公開市場減持基本同上,大股東的集中大額減持對股價打擊很大。通常需要事先披露減持計劃。
(2)定向發行和非公開發行
定向發行是指目標確定的發行,可能是非公開發行,也可能是超過200人的公開發行,通常用於並購重組,例如用向收購標的股東定向發行股票換取其持有被收購標的的股權。有時將上市公司體外同樣由上市公司股東持有的,但質量較好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既不稀釋自己股權又提振股價,但小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通常難有這樣的精力,多見於大型企業集團。
非公開發行是指對象不超過10人,非公開發行是定向發行的一種,相當於私募股權,由非公開發行對象向公司增資,通常用於增持。
(3)分立、分拆
將估值較低,盈利狀況較差的資產/實體,在不違反同業競爭相關規定的情況下轉讓給第三方或者移出上市公司體外。少見這樣的案例,希望有讀者可以提供以供學習。
(4)盈餘管理
在不違反會計准則和不影響審計報告意見的前提下,做一些會計調整,例如確認收入,資產折舊等科目,在跨期處理上做一些文章。通常空間比較小,對股價的影響一般也有限。
(5)利好/利空信息管理
前面已經介紹過不再重復。
(6)公司回購/公開增發
在管理層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時,可以用公司的自有盈餘現金對流通股進行回購,可以提振股價,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另一方面,在公司不缺現金,也沒有很好的投資項目時,回購比分紅通常在稅務等方面更為劃算和便利。回購的股權也不一定注銷,也可用於股權激勵等。
但是回購通常不會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本質影響。為了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購目前在國內是不允許的,國內的上市公司股權回購必須有規定的目的。
如公司有較好的投資項目,而管理層又認為目前公司股價高估時,可以進行公開增發,向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進行新項目的開發。如新項目屬於較高估值或凈利率高於原有水平的項目,則會帶來股價的成長。
(7)杠桿比率調整
杠桿比率指的是公司的總資產和股東權益的比值,當公司現金流較好,具有較好投資項目時,但股價較低時,使用債務融資對股東成本更低。新增債務會導致杠桿率增大,只要新項目凈利率高於原有公司經營項目即可帶來股價成長。
通過(6)和(7)股和債分別調節,可以達到資本結構最優化,提升公司股價的目標。
6. 小結
市值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實際上就是帶著傳銷味道的「資本運作」這個詞換了一種高大上的說法。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個寶貴的融資平台,在中國尤其如此。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巨頭除外,只有上市公司具備同時玩股和債的條件,實際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優勢。躋身上市公司的新貴們對於市值管理也不再是一無所知,有相當多的企業家從實業家變成了資本玩家。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家對於上市公司平台作用的發揮仍然是懵懂的,如果成功上市,但沒有做好市值管理導致公司市值長期低迷實在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⑼ 估值具體意義是什麼

估值也是股市中對於某種股票價值的體現。如某隻股票的市價為9元,如果此公司的經營業績非常良好,估值區域在30-40之間,說明此股票在資本市場嚴重低估。此時介入危險系數會比較小。
金融市場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是價格發現,落實到股票市場,就是給上市公司發行的股份定價,其核心就是估值。估值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對上市公司未來每個年份的凈現金流入進行預測,貼現到今天得到它的絕對價值,但更常用的是相對估值,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市盈率(PE)和市凈率(PB)。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市凈率指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所謂相對估值,也就是說估值得到的不是股票價格的直接參考值,而是要與歷史和其他股票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才能夠看出所處的估值水平是高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