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分紅後市盈率會降低嗎
會的。
股票分紅後,股息支付將導致股票每股凈資產減少,因此股價將不可避免地下跌。當支付股票股息時,通常會處理除權,導致股價「下跌」。但是,在除權之後,股價不會繼續下跌,主要取決於市場是否處於牛市。
股息應減少股票的凈值,即凈資產,每股凈資產是股東權益與股份總數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股份總數。該指標反映了每股所擁有資產的現值。每股資產凈值越高,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大;每股凈資產越少,股東擁有的資產的現值就越少。
通常每股凈資產越高越好。此外,根據會計第一身份: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在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也稱為所有者權益。在不變負債的情況下,在支付股息後,所有者權益減少,總資產必須減少。對於上市公司,總資產將下降,風險將相應增加。
(1)分紅後影響股票估值嗎擴展閱讀:
可以將影響市盈率內在價值的因素歸納如下:
⑴股息發放率b。顯然,股息發放率同時出現在市盈率公式的分子與分母中。在分子中,股息發放率越大,當前的股息水平越高,市盈率越大;但是在分母中,股息發放率越大,股息增長率越低,市盈率越小。所以,市盈率與股息發放率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
⑵無風險資產收益率Rf。由於無風險資產(通常是短期或長期國庫券)收益率是投資者的機會成本,是投資者期望的最低報酬率,無風險利率上升,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上升,貼現利率的上升導致市盈率下降。因此,市盈率與無風險資產收益率之間的關系是反向的。
⑶市場組合資產的預期收益率Km。市場組合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越高,投資者為補償承擔超過無風險收益的平均風險而要求的額外收益就越大,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與市場組合資產預期收益率之間的關系是反向的。
⑷無財務杠桿的貝塔系數β。無財務杠桿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沒有財務風險,無財務杠桿的貝塔系數是企業經營風險的衡量,該貝塔系數越大,企業經營風險就越大,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與無財務杠桿的貝塔系數之間的關系是反向的。
⑸杠桿程度D/S和權益乘數L。兩者都反映了企業的負債程度,杠桿程度越大,權益乘數就越大,兩者同方向變動,可以統稱為杠桿比率。在市盈率公式的分母中,被減數和減數中都含有杠桿比率。在被減數(投資回報率)中,杠桿比率上升,企業財務風險增加,投資回報率上升,市盈率下降。
⑹企業所得稅率T。企業所得稅率越高,企業負債經營的優勢就越明顯,投資者要求的投資回報率就越低,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與企業所得稅率之間的關系是正向的。
⑺銷售凈利率M。銷售凈利率越大,企業獲利能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股息增長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與銷售凈利率之間的關系是正向的。
⑻資產周轉率TR。資產周轉率越大,企業運營資產的能力越強,發展後勁越大,股息增長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與資產周轉率之間的關系是正向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市盈率
② 股票分紅太多,對其價值有沒有影響
股票分紅多,說明它的盈利能力強,且現金流比較寬松,雖然除權後股價會有所降低,但由於對起來未來的盈利預期也會因此變得較高,所以填權的機會也比較大。
③ 股票分紅對股價的影響
說實在話,中國分紅好處基本看不到,比如你有10塊錢的股票1000股10送10,送完變成5元你有2000股,你的資產一點沒變,關鍵還是看後面有沒有人炒,沒人炒一點好處都沒有。如果送現金更倒霉,送你得錢還要交稅,股價卻把稅錢一起扣除。
說白了就是分紅了以後股價漲就是好,不漲就是不好,說來說去都是一樣,所以在中國分紅沒什麼好處。唯一就是分紅除權以後股價低了可能吸引一點才入市的人而已。
分紅不除權才是真的分紅,拿你的錢給你,哪裡來什麼好處,還談什麼利好,今年多少高分配的股票出完全以後暴跌,看看維維股份
④ 股權除息後,到分紅的日子我的股票市值是多了還是陪了
簡單說,上市公司的分紅行為可以改變總股本,但不能改變總市值,所以你的總資產也不會發生變化,變了的部分就是稅費。
不少股民一聽到股票分紅就心動了,其實只要是上市公司一直都在賺錢,那麼就有機會得到分紅。那你知道哪些公司是分紅一次,那些公司分紅多次嗎?分紅的計算方式到底是什麼呢?下面為大家全面地總結一下。
感興趣可以先看看每年分紅都不少的牛股有哪些:【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1)股票分紅是怎麼算的?
每年,當上市公司盈利時,就會抽出部分的利潤給投資者,通常有送轉股和派息兩種方式,稍微大方點的公司兩種方式的分紅都會提供。
比如我們常看到10轉8派5元,意思就是如果你持有A公司10股的股票,那麼在發布分紅公告後你的賬戶里將會額外得到8股的股票和5元的現金分紅。
要關注的是,在股權登記日收盤前購買的股票才能參與分紅。
(2)股票分紅前買入好還是分紅後買入好?
不管是分紅前購買還是分紅後購買影響都不大,對於做短線的投資者來說建議等個股分紅後再入場比較合適。因為賣出紅股還需要扣除相應的稅,分紅後,如果還沒過多久就給它賣了,這樣下來,整體是虧錢的,而選對股票才是價值投資者的第一要領。
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的朋友,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3)對分紅的股票後期要怎麼操作?
通常情形下能分紅體現了上市公司的支付能力不錯,所以如果持續看好,則一直持有,等待分紅後期的上漲填權。
但如果買在了很高的位置就有可能會面臨回調。在後期,若是發現走勢不太對,應該提前設立好止損位以便於及時止損。
不過買股票的話,不能只注意分紅這一方面,有不少因素需要認真想想,不妨領取炒股神器大禮包,之後買賣股票將會更加得心應手,點擊鏈接即可獲取: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⑤ 股票現金分紅之後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更多的股票方面的信息,可以參考一下華股財經裡面的學院
⑥ 如何計算分紅後股票價值
計算分紅送轉贈股後的成本是多少,只需記住你當初投入的成本就可以了,你的成本減去你收到的稅後現金然後再除以你的送轉贈股後總股數,這就是你最新的成本價;
公式:
最新成本價=(成本價-每股可得的稅後現金)/(1+每股可得的送轉贈股數;
⑦ 股票怎麼分紅之後,股價跌了,不等於是沒有分嗎
這是除權。
除權登記日的股東可以收到一筆分紅,除權日之後的股東就沒有這筆分紅。所以除權後一天,不考慮市場自身波動,市場的出價自然會低於前一天。理論上分多少紅就會自然除權多少。
比如除權前20元,每股分1元,稅後0.9元。第二天開盤時,交易所公布的除權基準價19元,但實際開出來應該在19.1元附近。這樣,前一天收盤前的股東與第二天開盤後的股東就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了。理論上兩者就沒有差異了。
(7)分紅後影響股票估值嗎擴展閱讀
股票送轉以後,公司的總股本增大,每股業績降低,而市盈率卻提高了。上市公司敢於送股,推出高送轉方案,一般都是從發展角度去實施的,對於公司的預期,是可以增加流動性,做大市值。而風險在於,送股以後,如果業績不能跟上,支撐不起股價,那麼股價會下跌。
比如,一個股票總股本是1億,凈利潤是1億,每股收益1元。如果公司股價40元(市盈率60倍),那麼,公司推出10送10以後,經過除權,股價降為20元,總股本變為2億股,但初期業績還沒有提高,這時候每股收益變為0.5元,每股業績便是降低,後續一定要業績增速,才能把每股收益提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除權
⑧ 股利怎麼影響股票價值
股票的市場價格是以股票的內在價值為軸心上下波動的。股票的內在價值,又以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成長性為依據,而公司的股利政策是衡量公司經營業績及其成長性的一個重要尺度,也是提升企業價值和股東財富的重要手段。
股利政策的差異是反映公司質地差異的極有價值的信號。但在實際投資中,我們發現證券市場也存在一些股利支付率較高的公司股價表現平平,股票長時間遭到市場的冷落的情況;而一些大比例送股的公司,在送股消息出台前或出台後股價卻大幅度攀升。
(8)分紅後影響股票估值嗎擴展閱讀:
採用送紅股的形式發放股息紅利實際上是將應分給股東的現金留在企業作為發展再生產之用,它與股份公司暫不分紅派息沒有太大的區別。
股票紅利使股東手中的股票在名義上增加了,但與此同時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大了,股票的凈資產含量減少了。但實際上股東手中股票的總資產含量沒什麼變化。由於要在獲得利潤後才能向股東分派股息和紅利。
上市公司一般是在公司營業年度結算以後才從事這項工作。在實際中,有的上市公司在一年內進行兩次決算,一次在營業年度中期,另一次是營業年度終結。相應地向股東分派兩次股利,以便及時回報股東,吸引投資者。
但年度中期分派股利不同於年終分派股利,它只能在中期以前的利潤余額范圍內分派,且必須是預期本年度終結時不可能虧損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⑨ 股票在除息日分紅後,股價卻下降,那投資者得到了什麼呢
這個主要看投資者是在什麼價位買的,如果買入價股和權登記日的價格差不多,那麼經過除權除息後一般是得不到什麼利潤的,除非股價除權後很快填權這樣就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利潤。如果投資者在股票分配方案未出台之前的相對低價買入股票(股權登記日時的股價遠遠高於購買時的股價),那麼當除權除息日時投資者實際上就得到了真正意義的「紅包」。所以投資者要想在股票的分紅中得到真正的紅利就應該在有良好業績支撐、有分紅可能的股票在股價相對低位時買入,從而達到價值投資的可能。
⑩ 股東的投資分紅後對股本收益率有何影響
https://xueqiu.com/6483412330/89574599 摘自雪球 作者:加力投資 https://xueqiu.com/game2gain/
從盈餘再投資率評估公司估值(以長安汽車等公司為實例)
o本文主要講如何在自由現金流量折現估值模型下利用盈餘再投資率指標來輔助評估公司估值。通過評估長安汽車估值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和探討。
從價值投資者的視角,我們在股票堆通過高roe和低市盈率兩個基礎指標很容易篩選出一隻潛在的投資標的——長安B。
長安B的最近幾年的roe都在20%以上,14年、15年更是分別達到了34%、33%的高roe。
再看下長安B最近幾年的PE,特別是16年到17年期間,居然只有4倍多。而a股的長安汽車同樣也是7+倍的PE。
乍一看,似乎長安汽車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價值投資標的。這么高的roe,證明長安汽車賺錢能力優於大部分上市公司,為什麼市場給出的是如此低的估值,PE最近常年不到8倍。有人說是汽車周期性行業行業估值本身就不高,有人說大國企弊病導致各種效率不高資源錯配導致,也有說盈利能力最強的長安福特合資在下滑同時自主的盈利性存疑導致的目前這個估值。造成市場給予低市盈率無論從經營和行業趨勢等因素都有一定合理性,不過今天從另一個更客觀的角度「盈餘再投資率「試圖解釋下為什麼長安汽車的低估值。
再引出「盈餘再投資率「之前,我們先做些背景知識和邏輯推理。
首先,股票實際價值等於它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衍生出一個自由現金流折現估值方法DCF,通過計算未來公司所有年份所產生的自由現金流分別折現到當前的價值總和來計算公司股票目前的合理價值。這可以說是一個股票終極估值模型,但是沒有人能夠通過這個估值方法精確估值出一個公司真實價值。
因為首先沒有人能夠精準給出實際貼現率(沒有人能准確預測未來實際通貨膨脹率、未來的無風險國債利率等),其次沒有人能精準計算一個公司未來的業績,別說是業績了,就算是大多數企業的壽命也是無法預測的。試想你讓馬化騰和馬雲預估下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企業壽命,如果馬雲是誠實的,一定會乖乖答不知道。試想在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讓雷曼兄弟董事長預估下雷曼明年的業績。如果真有人告訴你能用這個模型精確推算出企業的估值,他要麼是騙子要麼是上帝本人。
而且運用DFC必須具備以下兩個能力。 首先,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所謂能力圈說白了就是能否具備預估未來公司產生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其次能力圈內對具體投資公司預估未來自由現金流偏差多少的能力。說白了,大多數玩家是不可能客觀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圈所在以及能力圈的具體能力,所以炒股搞得像是一場買賣雙方資金調度和心理博弈大戰。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是價值投資者,實際上是投機者,這也是股市真實面目。打住,再說下去要偏題十萬光年了。
綜合上述,好像DFC是一個實際操作性極差的估值模型。其實不然,對於那一小撮較為客觀了解自己能力圈狀況的人,採用這個估值模型也是可以達到「模糊的正確「而避免「精確的錯誤」。例如有些人是具備預估一個公司未來3年的大致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假設這未來3年的自由現金流折現總和等於甚至大於目前公司估值(當然這種情況可能只存在悲觀情緒蔓延的熊市以及該公司高速成長的業績之上),那麼這個時候大膽大倉位買入基本上穩賺。因為再往後的n年裡公司創造的自由現金流總和一般都是正的,畢竟公司是來創造價值而不是用來毀滅價值而造的。這個相當於「局部悲觀dfc估值法「,只預估你能預估得到那部分自由現金流價值,其他未知部分不做預測和評估(「避免精確的錯誤「,暫且未知部分叫運氣。。。)。你預估的部分比例越大,你投資獲勝的概率和贏面越大,說白了從統計學概率論角度上投資還是一件概率事件。。。
現在為了在DFC估值體系裡提升你所知部分的比例,從而在投資上獲得更大贏面,就不得不去考核企業的自由現金流的客觀狀況。從歷年的財報根據現金流公式能得出公司歷年的自由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公式如下:
自由現金流量FCFF=NOPAT(稅後經營凈利潤)+折舊和攤銷-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凈增加
這個公式換成通俗話就是,企業賺到或者籌借到的錢扣除不得不維持企業正常核心主營業務運轉支出以及不得不還債利息及到期不得不的本金借債之類支出的部分。換成大白話,就是每年企業能夠按照股東們意願任意支配那部分錢,股東們可以決定用它來分紅、追加投資擴大生產還是回購股票等。這部分也是企業真正價值,為股東創造出可以自由支配的財富。
你如果只會算當前以及以往的自由現金流量,充其量只是一個會計而不是一個投資者。所以你必須從歷年的自由現金流以及公司歷年的各種關鍵數據如roe、扣非毛利率、扣非主營增長率等等輔助對行業理解和行業趨勢判斷推斷出未來的現金流情況。其中盈餘再投資率是推算未來現金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盈餘再投資率指企業資本支出占盈餘的比率,資本支出通常會顯示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固定資產與長期投資兩個數字。換成大白話這個盈餘再投資率就是企業這段期間賺到的錢中繼續投資出去的比例。
以車子來比喻,ROE是車速,盈餘再投資率就是耗油率,一部好車不僅要跑得快,也要省油,通常盈餘再投資率大於80%就算偏高,投資人應避免買進。
盈餘再投資率 計算公式 = (期末固定資產凈值 + 期末長期投資 - 期初固定資產 - 期初長期投資) / N年的凈利潤之和。
繼續拿長安汽車, 以2016年和N=5為例,公式為:(2016年固定資產凈值 + 2016年長期股權投資 - 2011年固定資產凈值 - 2011年長期股權投資) / (2016年凈利潤 + 2015年凈利潤 + 2014年凈利潤 + 2013年凈利潤+2012年凈利潤)
計算得出 長安汽車盈餘再投資率(以下簡稱盈再率) 分別是:
看到長安汽車7倍市盈率(尤其是長安B 4倍市盈率)給了我們天真錯覺,如果每年業績不變,那麼7年收益貌似就能收回投資本金。再結合盈再率,不由的嚇一跳,不但可能7年內收益收不回投資本金,可能還得號召大家募集更多錢去追加投資。看到此處如果你單單看長安汽車高roe和低PE天真想著買入長安B收股息,這個夢似乎有點不真實了吧。
我們再同行業內對標下兩個典型公司——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看看他們盈餘再投資率情況。
長城:
上汽集團:
對比數據如下:
可以發現近年來,長安汽車的盈再率是最高的,而上汽集團盈再率最低。
一般來說,高盈再率伴隨著低分紅率,我們對比下這三家公司分紅率數據,如下:
果然近年來,長安汽車的分紅率最低,而上汽集團分紅率最高。
如果單純從高盈再率和低分紅率看,也並不一定說明什麼問題。我們得進一步分析下同行業內高盈再率和低分紅率背後的原因。
第一種情況,可能說明公司比同行業競爭者更有進取心(進取心不一定是好事,一個公司破壞力最大不是又懶又笨的蠢蛋,而是又笨又勤奮的那位)。高再贏率和低分紅率可能側面說明經營者看好投資前景,先犧牲當前分紅的勝利成果,勒緊褲帶追加投資,有信心做出更好的業績(注意有信心和是否客觀能做到是兩碼事)。這種情況一般偏正面,最終可能到達提升自身市場份額,擠壓對手的效果。
第二種情況,由於競爭激烈,公司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公司被迫維持比行業內高的盈再率,不得不把賺到錢大部分再投資,以維持目前業務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以及追趕對手。
第三種情況,經營者(不一定是大股東)為了擴大業績營收或凈利潤絕對值,或者擴大個人或小團體勢力地盤,不顧股東和公司整體利益,把賺到的利潤投入到收購一些投資回報率低於本公司凈資產回報率的項目上,或者擴大產能和企業規模,但擴大部分的投資回報率低於合理回報率。這樣也會造成高盈再率和低分紅率,資金得不到合理利用。這里插一句,我非常認同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採用對企業經營者的考核標准,不是以企業絕對利潤的增長,而是以公司凈資產回報率的增長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考核標准。
結合這三種情況,我們分析下長安汽車屬於哪些情況。
先看乘聯會一組數據:
從乘聯會上數據看到無論從廣義(廣義由於篇幅沒有貼出來)和狹義乘用車的銷量,長安汽車相比去年的銷量,今年的銷量有所下滑,從去年排名第5下滑到排名當前排名第7,核心盈利合資業務長安福特的排名也並沒有太大變化。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也是摘自乘聯會,如下:
2017年上半年,汽車產銷1352.58萬輛和1335.39萬輛,同比增長4.64%和3.81%,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1.83個百分點和4.33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1148.27萬輛和1125.30萬輛,同比增長3.16%和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4.16個百分點和7.62個百分點;商用車產銷204.30萬輛和210.09萬輛,同比增長13.80%和17.3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12.30個百分點和15.52個百分點。
再對比長安汽車上半年的銷售情況,摘自媒體報道:
在經歷了前4個月的銷量大幅下滑之後,長安汽車5月底宣布「官降」,幾乎所有車型價格下降4000元至18000元不等。受官降因素影響,6月份,長安汽車銷量有了較大幅度回升。但從總體來看,2017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同比下降近4個百分點,全年銷量目標也只完成了43%。
顯然相比全國汽車行業產銷增長的大環境下,長安汽車的銷量出現了下滑。比競爭對手更高的盈再率並沒有達到搶占市場份額,反而是在被迫打價格戰的情況下市場份額下滑。從以上數據測面推斷長安汽車在市場上並不具有優勢,高盈再率極可能是為了追趕對手應對激烈競爭保住市場份額。進而推斷出長安汽車的自由現金流狀況並沒有大家想像那麼樂觀。
另外從經營者層面上,由於長安國企體制和經營者持股比例很低的情況下,經營者可能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做大絕對業績做大盤子,而不把如何提高資金有效利用率為股東提高凈資產收益率放在首位。這個通過結合近年高盈再率和roe的下滑可以看出。由此我們如果碰到持續高水平的盈再率(高於80%),roe卻下滑得比較厲害的公司,基本可以推斷出公司把資金投入到回報率沒有原來高的一些項目,公司的賺錢能力極有可能相對於之前有大幅下降。當然這個推斷只能保證大部分時候正確,也要結合企業和行業具體情況。
再者我們如果把合資長安福特單獨剝離開來看,結合長安福特歷年年度和半年度業績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我們再做進一步分析。下面是去年以及今年長安福特合並財務報表的主要財務數據披露:
對你沒有看錯,16年全年凈資產115億左右,帶來了181.6億左右凈利潤;16年上半年凈資產116億,上半年凈利潤91.7億;17年上半年凈資產87.8億,上半年凈利潤62.4億。你發現長安福特簡直是一台高效的印鈔機,roe霸氣維持在150%以上(這是a股99%上市公司都自嘆不如的)。另外我們留意到凈資產這一項變化,為什麼17年最新公布的凈資產比去年全年以及去年同期都少。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些年來長安和福特兩家公司在長安福特賺到錢直接分走,基本上不怎麼繼續追加投資。換句話說,長安福特這個合資公司盈再率非常低。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盈再率很低,roe很高的優質賺錢能力超強的公司的例子。這種公司在a股較為稀少,我們就拿公認賺錢能力超強的貴州茅台來做比較:
茅台的盈再率大多數維持在15%以下,roe常年能保持在25%以上,已屬不易。所以要在a股找一輛跑得快(高roe)低耗油(低盈再率)的「好車」實在挺難,往往這種「好車」估值都不低。如果長安福特從長安汽車剝離開來單獨上市,估值水平絕對不是長安汽車的7倍市盈率估值。
再說回長安汽車,擁有一個roe>150%且盈利佔了長安汽車總利潤大壁江山的長安福特一半的股權,為什麼合並報表自身的roe卻下滑到26+%。因為長安不斷把長安福特造出來利潤輸送給了目前盈利能力有待考驗的長安自主身上,而凈資產回報率本身非常高的長安福特由於合資等因素卻一直沒有追加更多投資。加上目前長安福特本身因為一直在吃老本,目前相比去年業績也大幅下滑,市場給予長安汽車7倍的低估值也並不出奇。什麼時候,我們看到長安汽車的盈再率降低了,把更多的錢投到凈資產回報率更高的項目板塊上,例如投資到長安福特出多些福特林肯新品之類,或者投資到某款可能成為爆款的產品(假設是cs55),可能投資長安汽車的機會就來了。
最後還是那句話,不要只看roe和pe就認為自己是價投,多結合更多的指標和數據去考量一個公司,例如盈再率。投資路上,要分清出自己不知道和自己知道很難,要分清客觀存在和主觀臆斷也很難,很多自認為是價投其實本質上是投機。我懺悔,在長安B上我的投機成分高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