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有的股以PE估值,有的卻要用PB估值體系
准確的講,這些估值方法都是近似的。真正准確的方法是DDM。
也就是未來派發的現金的折現。
未來派發多少現金都只能是估計。最重要的是你的眼力。
股票的盈利變化非常大。比如,豐田汽車08年就虧損了,難道說應該是負的市值?當然不可能,這是一時的而已。有的股票07年盈利很多,比如中石油,08年就負增長,按07年的市盈率計算就大錯了。市盈率只是一個相對的估值方法,要考慮進入該年的盈利是否正常,還是高峰或低估,未來的成長性如何。
市凈率的原理是:投了凈資產回報少,終究有一天這個行業就不會再投資,那時候盈利就會大漲,或者某行業現在凈資產很少而盈利很多,會導致過量投資在未來湧入該行業,競爭加劇,於是未來盈利變少。市凈率同樣存在這問題,每年的凈資產變化很大,而且凈資產的盈利能力也不同。
鋼鐵股是因為08年的盈利非常差,如果按這業績使用PE,會導致價格低估。那時候按PB計算,也只是近似的。我認為,從整個行業來看,鋼鐵股絕不是高估,但說到是否低估,那要看將來的盈利何時變好,拿這種股票,需要一點,就是耐心,等待業績轉化。06年初,我曾經拿過一個鋼鐵股達一年多,直到07年初才翻番。
當然,這都是近似的方法。還是靠自己的眼力。
最後,券商的報告你千萬不要隨便相信,通常為他們自己吸貨或出貨用的。
2. 金融行業為什麼普遍採用 PB 估值法,而不是 PE
PE:Price/earning市盈率PB:Price/Book市凈率金融行業盈利變動快,(比如股票、期貨價格時刻變動),很難用市盈率衡量,用PB根據會計帳本算比較統一
3. 股票價值評估的PE和PB計算問題。
每股凈利潤=企業稅後凈利潤/總股本股數
每股凈資產=企業凈資產/總股本股數
4. 為什麼銀行股多用PB估值,而不是PE
為什麼銀行股多用PB估值,
而不是PE,
具體可詢問銀行客服。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5. 什麼事PB估值
市凈率(PB)= 股價÷每股凈資產
和PE用法相同,一個相對高的PB倍數反映投資者預期較高的回報,反之亦然。PB又等於PE×ROE,所以,在從同一板塊中挑選PB被低估的股票時會採用PB和ROE的的矩陣,那些ROE很高而PB又相對較低的股票最吸引人。
PE是使用最廣泛和有效的估值指標。PE的絕對值沒有任何意義,一個低的PE不能證明股價低估,同樣高PE也不能說明股價高估,PE是否合理只有通過和同行業公司股票對比和與歷史PE波動周期對比才能得出結論。
市盈率(PE)= 股價÷每股收益
6. 股票估值的PB 值
整個市場的總體PB 值水平、單一股票的PB 值水平和周期性行業的PB 值變動。當然,PB 值有效應用的前提是合理評估資產價值。
提高負債比率可以擴大公司創造利潤的資源的規模,擴大負債有提高ROE 的效果。所以在運用PB &ROE 估值的時候需考慮償債風險。
PEG估值法是一代宗師彼得·林奇最愛用的一種估值方法。非常簡單實用!
方法如下:
個股動態市盈率除以稅後利潤增長率小於0.8 的將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是這種方法對周期性行業參考意義不大。所以大家要注意行業選擇使用!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商品價格周期性變動的行業,其盈利對商品價格的變動最為敏感。所以,商品價格上升時是確定的投資時機。預期商品價格下降時則是賣出時機。在周期的高點和低點的時候,可以用其他方法來判斷是否高估或者低估。比如,用PB (ROE)等方法判斷是否被低估。對於資源類公司,在周期底部的時候可以用單位股票資源價值作為投資的底限。在周期的上升或者下降的階段,主要參考資源價格的變動趨勢。
建立在准確盈利預測基礎上的PE 值是一種簡潔有效的估值方法。估值方法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盈利預測是一切的基礎,但還不夠,需要綜合使用幾種估值方法來降低風險。研究報告基地,最全面的上市公司研究報告
聯合估值
聯合估值是結合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尋找同時股價和相對指標都被低估的股票,這種股票的價格最有希望上漲。
7. PB和PE,用哪個估值更靠譜
先從概念開始:
市盈率(PE)等於企業股權價值與凈利潤的比值,也等於上市公司的股價與每股盈利的比值,它反映了在企業盈利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投資該股票多少年能回本。
市盈率的計算公式為:市盈率(PE) = 企業股權價值 / 凈利潤 = 股價(P) / 每股盈利(Eps)
市凈率(PB)等於企業股權價值與凈資產的比值,也等於上市公司的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值,它反映了投資者為了獲得企業的股權,願意付出多少倍凈資產的代價。市凈率的計算公式為:市凈率(PB) = 企業股權價值 / 凈資產 = 股價(P) / 每股凈資產(B)
接下來,我們從經濟邏輯和實證數據兩個角度來看,各股票指數是更適用於PE,還是PB?
01經濟邏輯
根據PE和PB的概念:
市盈率(PE)以凈利潤作為參考指標,適用於盈利相對穩定、周期性較弱的行業,如公用事業、必須消費品業等,而不適用於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如資源類行業、證券業等。
而市凈率(PB)適用於固定資產較多、賬面價值相對穩定的行業,如化工業、鋼鐵業、航空業、航運業等,對於周期性較強的行業,如證券業、銀行業,PB也是重要參考指標。
但PB不適用於賬面價值變動快、不穩定的行業,如固定資產較少商譽較多的服務行業、互聯網信息、軟體行業等。
02.實證數據
怎麼用實證數據來判斷到底PE還是PB更合適呢?
我們可以基於這樣的邏輯:
既然我們用PE或者PB是為了更准確的評估指數是高估還是低估,並且在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那麼更有效的指標,自然應該導致更好的投資業績。
也就是說,對某一個指數,我們只要分別拿PE和PB來進行歷史回測,哪個指標的投資業績更好,哪個指標就更適用於該指數。
測試策略的核心邏輯是「低估買入,高估賣出」,最直接的想法自然是根據PE或PB來進行擇時,比如PE或PB的歷史分位數小於20%時買入,大於80%時賣出。
但是,這樣有個嚴重的問題,交易信號太少,偶然性太強,測試結果的可信度比較低,用專業的話來說是「統計意義不顯著」。
因此,我們換一個測試策略,用定投策略,低估值時多投一點,高估值時少投,正常估值時正常投,這樣交易信號數量足夠,而且也最貼近實際應用,因為PE和PB指數估值應用最多的領域就是定投。
詳細策略邏輯為:
(1)當PE或PB分位數≤20%時,判定指數低估,定投1.5份資金;
(2)當20%<PE或PB分位數≤80%時,判定指數估值合理,定投1份資金;
(3)當PE或PB分位數>80%時,判定指數高估,定投0.5份資金;
測試時間范圍為2011-01-01至2019-06-30,分位數計算時的歷史數據長度為5年。
具體測試結果為:
從測試結果看,基於PE和PB的估值定投策略的效果差不多,並沒有本質區別,這和我們最初設想的結果不一致。
也就是說,使用從經濟邏輯角度看,更適合PE估值的指數(如消費),並不能帶來明顯比PB更好的效果,使用更適合PB估值的指數(如證券、銀行),也同樣不能帶來明顯比PE更好的效果。
但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合乎邏輯的,因為PE和PB的走勢,是高度相關的,其分位數自然也會高度一致,所以它們的使用結果會很接近。
在PE和PB的計算公式,差別僅在於分母中的凈利潤和凈資產,而這兩者都是季度低頻數據,一年僅變動4次,而分子中的股價數據,是日頻數據,每天都在變化。
所以,作為日頻數據的PE和PB,平時的變動基本都是由股價變動導致的。
總 結
如果我們是要從相對角度,也就是分位數,來判斷指數估值的高低,那用PE還是用PB,區別不大。
如果我們是要從絕對數值的角度分析指數估值,那對盈利相對穩定、周期性較弱的行業,如公用事業、必須消費品業,應該用PE,而對周期性較強、固定資產較多、賬面價值相對穩定的行業,比如鋼鐵、證券等,應該用PB。
至於上證50、滬深300等寬基,PE和PB均可,但PE的的直觀意義更強,比如PE為10倍時,可以直接反推出盈利收益率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