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編寫選股公式
在股市中我們經常看的大盤就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它保存著從有股市以來所有股票的有用數據,如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等。股民要選股可以自己根據K線走勢去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通過函數設計出公式來找到自己所要選的股,這個公式我們就叫選股公式。假如您要找股價小於5.00元的股票,那麼您只要設一個公式: c<5.00;這個就是簡單的選股公式.
一、簡單條件選股公式編寫編寫一選股公式,要求選出「股價小於每股凈資產」的個股。進入公式管理器,新建一條件選股公式依次點擊菜單「功能à專家系統à公式管理器」,進入公式管理器界面。
二、選擇左邊樹型列表中條件選股公式下面的其它類型,點擊「新建」。
三、輸入公式名稱,公式描述。
四、點「插入函數」,選擇「收盤價」,點擊「確定」,對應的函數就到了編輯區。
五、點擊 「測試公式」,若顯示測試通過,點擊「確定」按鈕保存公式。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4-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股票公式編輯教程
最常見的:
1、MA(X,N),求X的N周期簡單移動平均值。
演算法:(X1+X2+X3+...+Xn)/N
例如:MA(CLOSE,20),表示求20日均價。
2、EMA(X,N),求X的N周期指數平滑移動平均。
演算法:若Y=EMA(X,N)則Y=[2*X+(N-1)*Y']/(N+1),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
例如:EMA(CLOSE,20),表示求20日指數平滑均價。
3、SMA(X,N,M),求X的N周期移動平均,M為權重。
演算法:若Y=SMA(X,N,M)則Y=(M*X+(N-M)*Y')/N,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N必須大於M。
例如:SMA(CLOSE,20,1),表示求20日移動平均價。
這三個均線函數在股軟中是通用的。關於它們的區別,開始學習時不必深究。其實數值區別也不是很大。要均線真實反映每天的價格變化,用MA,適當圓滑些,用EMA或SMA。
三、常用連接函數
有了上述基本函數,可以表述出K線和均線了,但實際應用中要復雜得多,還要一些函數把他們連接起來。
Ⅲ 想學習股票軟體指標公式的編寫,該從哪開始學起要看什麼資料
股票型基金基礎知識:
1 投資對象具有多樣性,投資目的也具有多樣性
2 風險較高,預期收益也較高
3 流動性強,變現性高
股票型基金入門:
1 價值型基金:相比較而言,風險最小,收益也較低。採取的是「低買高賣」的投資策略。因此,購買價值型基金的第一步就是尋找「價格低廉」的股票。
(衡量股票型基金是否「價格低廉」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公式計算出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股票的市場價值比內在價值低,則為值得買的「低價股」;二是根據股票的市盈率(市價/每股收益)等價格倍數指標,與股票歷史水平或者行業水平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
2 成長型基金:風險較大,預期收益也更高。成長型基金的基金經理更親賴於成長性的行業,而較少投資於已經成熟的行業,並且較少考慮購買股票時的價格。
3 平衡型基金:中等風險。投資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投資於股價被低估的股票;二投資處於成長型行業上市公司的股票。
上面主要還是對股票型基金比較詳細的介紹,下面就是「重頭戲」了。exydx
Ⅳ 股票入門視頻教程下載
可以去看看一些直播的 有助於學習
Ⅳ 新手學習怎樣選擇股票入門視頻教程好呢》求推!
學習或是研究股市技術的幾個步驟:
1 基礎認識,懂得怎麼買,怎麼賣出,懂得各個名詞解釋。
2 基礎技術,懂得均線 趨勢線 壓力支撐 成交量價格 打壓 頂部底部 建倉 洗盤 橫盤震盪等基礎
3 綜合技術,將前面的基礎技術綜合起來運用,發覺其中的矛盾和規律,
4 操盤實踐,在操盤中發現所學的技術的錯誤認識並糾正,最後達到無記憶技術操盤,即無任何概念的技術,在某個價位和成交量是合理的,並可以出現另一個走勢的可能,什麼趨勢不會改變原計劃,什麼是莊家操盤手,莊家在操作中的各個因素,什麼樣的趨勢是牛股趨勢。最後達到三五成技術就是股神了。
這些技術如果你學習的話可以學習十年。專心投入的話最快速度可以學習三年。讓股市老師教你的話,他們根本不懂或是只懂一下皮毛。這些技術既是基礎也是k線最高技術,要看你能理解多少。沒有一個頂級高手能夠完全懂的。
一般股市操作中有止損止盈的,這些是被動的。有大陽線小陰線的,十字星的,這些是在你學會基礎技術後就自然會形成的主動。操作股票就要在最快時間內發現出擊,止損是技術不足的彌補補,高手是沒有止損這個概念的。我只懂一點點皮毛
不要被股市老師忽悠了,股市老師是騙錢害人的。上面那些技術是股市老師不會明白的。目前世界沒有書面有系統的分析
後面還有後文,是個人實踐運用總結
即無規則法不是k線技術的最高境界,無規則技術八成是主觀技術,k線的性質存在相似性 矛盾性 選擇權或決策權。只有決策權是客觀本質,是市場決定未來價格走勢,市場是活的,技術全部是死的,市場千變萬化,幾秒鍾就可以直接改變一種趨勢的方向。那麼技術的運用就要在市場變化的幾秒鍾發現一個確認的信息,這就是市場決策權。而趨勢的相似性是主觀思維,應該說趨勢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不存在相似性,那相似性就是主觀思維的錯誤理解。另外市場的矛盾性,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根本不存在任何矛盾原理,趨勢的各個產生的矛盾定律是對技術的錯誤理解產生的。我們在定價買賣的時候會出現多種心裡,更多是主觀思維,認為某個趨勢的未來會怎麼走,這就違反了市場定價的原理了,我們的定價應該是市場決定了方向之後採取的最快行動買賣,而不是認為可以採取行動了。任何一種技術的成功率都不可能超過八成,所以說哦k線的最高技術是市場決策技術。是k線技術的趨勢選擇權特性。在股市中我們很難發現這種市場技術,更多的是一個空談,因為股票的技術要求不是那麼高,外匯就不同了,外匯經常可以看到短暫幾秒形成危機。而外匯沒有成交量,更能體現出技術的千變萬化。我用無規則技術用於外匯,幾乎用到很好,可惜無規則技術主觀思維太多,唯有市場技術是最可靠的,市場是最客觀的。但要改變個人的操作風格。
另外無規則技術如果用在股市的話,只要恪守止損交易系統,控制情緒,學會如何保守操作,那麼在危機中也可以全身而退。我曾經用過無規則技術在股市中幾個月賺了十倍左右的錢,但在危機中我前功盡棄,因為我沒真正學會保守。我做夢都想成就大業。交易系統設置在股市中是多麼的重要。投資第一要素是保護資本安全。
Ⅵ 在哪能看到編寫股票公式視頻教程
二樓說的對,你網路一下就可以了,這方面的視頻還是比較多的。如果你不會的話,我給你找好了,你自己打開看吧: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2&word=%B1%E0%D0%B4%B9%C9%C6%B1%B9%AB%CA%BD
Ⅶ 如何編寫股票公式
公式入門 我們大多數的用戶並不是完全了解「公式管理」的意義,簡單地,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理解: 一、指標分析: 「公式管理」好比是一個工作母床,通過這個工作母床可以製造出所需要的各式各樣的零件,同樣,在指標分析的工作中,利用編輯器可以編寫出相應的分析條件,這種方法是在技術分析當中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指標KD、指標MA等等,通過對這些指標的觀察、分析,找出一些合適的條件作為買入賣出點。當然,我們也許需要的是一些自己的指標,一些自己的准確的指標,更多的MB、MC、MD等等,這一切我們通過「公式管理」可以實現。 二、條件選股: 編寫公式都要用到什麼東西? 我們留下了許多問題--都是公式編寫的基礎問題,所以我們這節課來解決這些基礎的問題。 什麼是技術指標? MA均線就是一種技術指標,我們在炒股的時候,經常會將一些行情數據進行數學計算得出一些曲線等等,方便我們掌握股市的變動情況。 什麼是條件選股? 簡單講,就是按照您的設定的條件用電腦幫助您完成一些太多太復雜的挑選--比如您有一些好的心得和方法,可使有1000多隻股票,您就是有100雙眼睛有時也不一定可以看得過來,這時電腦就派上用場了。 什麼是參數? 比如講:10日均線,您可以把10日當作參數,好處在於,您覺得需要修改成5日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例如參數精靈來很方便的修改和調整。參數需要名字,例如M就不錯。還要規定參數的范圍,例如1日至260日。(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這樣我們就可以在1到260之間任意調節M的值了,M最常用的數填在「預設」一欄,例如你最喜歡用10日均線,那就填10吧。 什麼是周期? 這么解釋吧!我們有的投資者喜歡使用日線圖作技術分析;有的喜歡用5分鍾的K線;有的喜歡使用長一點時間的,例如周線。所以在公式設計中,允許不同喜好的使用者選擇不同的分析時間--就是可以選擇不同的周期。 什麼是函數? 函數在公式編寫非常重要,如果作個比喻,我們用一種語言去告訴電腦我的想法,並且讓它去幫我做,那麼函數就是這種語言的單詞。 我們在公式編輯器中選擇插入函數,就可以看到裡面有許多的函數,我們在附錄中有一個簡表,大家可以到那裡去檢索! 例一: 一根K線有四個價格組成: 最高價:HIGH 收盤價:CLOSE 最低價:LOW 開盤價:OPEN 成交量:VOL 成交額:AMO 例二: 兩條均線不斷地交叉,就專門設定了一條函數來描述兩條線交叉:CROSS(X,Y) 假如下圖中的兩條均線一條名叫X,另外一條叫y CROSS(X,Y)表示X向上穿過了Y CROSS(Y,X)表示Y向上穿過了X 例三: 前面的CLOSE,還是VOL,都表示當天,或者您使用的不是日線,那就表示本周期的數據,那麼前幾天的怎麼表示呢? REF(X,M) 例如: REF(Close,5)表示5天前的收盤; REF(Vol,10)表示10天前的成交量; 這里的M就是參數,您現在明白了什麼是參數了嗎? 例四:
Ⅷ 求股票公式編輯教程書籍
方法1 你上macd俱樂部 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公式
方法2 第一講:認識公式編輯器
公式編輯器是導入源碼和進行編寫指標的窗口。公式編輯器共分4種,分別是:
1、技術指標公式編輯器;
2、條件選股公式編輯器;
3、交易系統公式編輯器;
4、五彩K線公式編輯器。
由於這幾種編輯器的展開和使用大同小異。所以,本文僅以技術指標公式編輯器為例加以說明。
由於目前各種股軟的區別,不僅有些函數不通用,編輯器的打開方式也略有區別。本講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展開公式編輯器。
FNC是大智慧2和分析家格式,只有這兩個股軟能夠導入。導入的方法是:打開公式編輯器,點擊導入——找到存放此公式的文件夾——雙擊——在出現的列表中撣單擊該公式——選導入。
特別提示:必須先將公式存放在一個文件夾中,已有的,新建都可以。否則編輯器無法找到該公式。
ALG是飛狐和金狐軟體的格件格式,exp式,tnc是通達信軟是大智慧internet版格式,hxf是同花順格式,還有比較特殊的fml是多空陣線格式(與飛狐的自編公式文件後綴一樣)
第二講:公式編寫的基礎函數
打開技術指標公式,我們最常見的,它的組成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K線,二是均線。其他諸如柱狀線,綵帶,分段線等等,都是在K線或均線基礎上的延伸或變形。為此,我們先熟悉一下構成這兩種狀態的基本函數。
一、K線函數
非常簡單,大家都可能熟知。作為基礎,還是說明一下。
1、開盤價:OPEN可簡寫為O
2、最高價:HIGH可簡寫為H
3、最低價smi49liesOW可簡寫為L
4、收盤價:CLOSE可簡寫為C
有了這4個函數,就可構成一根K線了。比如:收盤價小於開盤價,即陰線:C
那麼長下影的光頭陽線,即T形線呢?理解了原理,也很簡單。一要以最高價收盤(否則有上影),二要開盤價大於最低價。所以有如下表示:C=HANDO>L;這里我們沒有考慮下影的長度和T字上邊一橫(實體部分)的寬度。
習題:一根光頭陽線,實體部分小於5分錢,下影超過實體的兩倍,如何表述?
特別提示:編輯指標必須在英文狀態下輸入。其中運用的數學符號,包括加減乘除、分號,引號等(+-*/;""''><#)也必須在英文狀態下輸入。
二、均線函數
單根K線的形態是相當枯燥的。尤其在主圖里。配合以均線等形式就會豐富多采,或者更利於我們從中發現規律和分析問題。這就需要均線函數來解決了。
最常見的:
1、MA(X,N),求X的N周期簡單移動平均值。
演算法:(X1+X2+X3+...+Xn)/N
例如:MA(CLOSE,20),表示求20日均價。
2、EMA(X,N),求X的N周期指數平滑移動平均。
演算法:若Y=EMA(X,N)則Y=[2*X+(N-1)*Y']/(N+1),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
例如:EMA(CLOSE,20),表示求20日指數平滑均價。
3、SMA(X,N,M),求X的N周期移動平均,M為權重。
演算法:若Y=SMA(X,N,M)則Y=(M*X+(N-M)*Y')/N,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N必須大於M。
例如:SMA(CLOSE,20,1),表示求20日移動平均價。
這三個均線函數在股軟中是通用的。關於它們的區別,開始學習時不必深究。其實數值區別也不是很大。要均線真實反映每天的價格變化,用MA,適當圓滑些,用EMA或SMA。
三、常用連接函數
有了上述基本函數,可以表述出K線和均線了,但實際應用中要復雜得多,還要一些函數把他們連接起來。
大致有這么幾個:
1、AND就是「和」的意思。如:AANDB;就是A和B兩個條件要同時成立。
2、OR「或」,「或者」的意思。如:AORB;就是A和B兩個條件有其中一個成立就行。
3、IF根據條件取不同的值。如:IF(X,A,B),若X不為0則返回A,否則返回B。實例:IF(C
4、CROSS交叉函數。CROSS(A,B),表示A從下方向上穿過B。
5、REF向前引用。引用若干周期前的數據。例如:REF(CLOSE,1),表示昨收的收盤價。那麼前天的最高價呢,就是:REF(H,2)。
四、成交量
VOL表示每天的成交量。因以後會經常用到,所以先交待給大家。
上面這幾個函數是最常用的,希望大家記住,不知怎麼寫也要知道其表述的意思。當然,記不住也不要緊,《公式編輯器》中全有。
習題:10日均線與20日均線金叉和漲幅超過百分之三,且成交量比昨天放大一倍。
第三講:認識顏色符號或繪圖函數
我們所看到的指標是以線為基礎的。不論是均線,K線,或在線與點之間的填充,又都離不開顏色。正是有了五顏六色才使得圖形豐富多采,便於區分,或者更具立體感。
方法 3第二根無論陰陽,振幅±4之間,每三根陽線,
Ⅸ 如何學習編輯股票公式
第一講:認識公式編輯器
公式編輯器是導入源碼和進行編寫指標的窗口。公式編輯器共分4種,分別是:
1、技術指標公式編輯器;
2、條件選股公式編輯器;
3、交易系統公式編輯器;
4、五彩K線公式編輯器。
由於這幾種編輯器的展開和使用大同小異。所以,本文僅以技術指標公式編輯器為例加以說明。
由於目前各種股軟的區別,不僅有些函數不通用,編輯器的打開方式也略有區別。本講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展開公式編輯器。
FNC是大智慧2和分析家格式,只有這兩個股軟能夠導入。導入的方法是:打開公式編輯器,點擊導入——找到存放此公式的文件夾——雙擊——在出現的列表中撣單擊該公式——選導入。
特別提示:必須先將公式存放在一個文件夾中,已有的,新建都可以。否則編輯器無法找到該公式。
ALG是飛狐和金狐軟體的格件格式,exp式,tnc是通達信軟是大智慧internet版格式,hxf是同花順格式,還有比較特殊的fml是多空陣線格式(與飛狐的自編公式文件後綴一樣)
第二講:公式編寫的基礎函數
打開技術指標公式,我們最常見的,它的組成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K線,二是均線。其他諸如柱狀線,綵帶,分段線等等,都是在K線或均線基礎上的延伸或變形。為此,我們先熟悉一下構成這兩種狀態的基本函數。
一、K線函數
非常簡單,大家都可能熟知。作為基礎,還是說明一下。
1、開盤價:OPEN可簡寫為O
2、最高價:HIGH可簡寫為H
3、最低價smi49liesOW可簡寫為L
4、收盤價:CLOSE可簡寫為C
有了這4個函數,就可構成一根K線了。比如:收盤價小於開盤價,即陰線:C
那麼長下影的光頭陽線,即T形線呢?理解了原理,也很簡單。一要以最高價收盤(否則有上影),二要開盤價大於最低價。所以有如下表示:C=HANDO>L;這里我們沒有考慮下影的長度和T字上邊一橫(實體部分)的寬度。
習題:一根光頭陽線,實體部分小於5分錢,下影超過實體的兩倍,如何表述?
特別提示:編輯指標必須在英文狀態下輸入。其中運用的數學符號,包括加減乘除、分號,引號等(+-*/;""''><#)也必須在英文狀態下輸入。
二、均線函數
單根K線的形態是相當枯燥的。尤其在主圖里。配合以均線等形式就會豐富多采,或者更利於我們從中發現規律和分析問題。這就需要均線函數來解決了。
最常見的:
1、MA(X,N),求X的N周期簡單移動平均值。
演算法:(X1+X2+X3+...+Xn)/N
例如:MA(CLOSE,20),表示求20日均價。
2、EMA(X,N),求X的N周期指數平滑移動平均。
演算法:若Y=EMA(X,N)則Y=[2*X+(N-1)*Y']/(N+1),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
例如:EMA(CLOSE,20),表示求20日指數平滑均價。
3、SMA(X,N,M),求X的N周期移動平均,M為權重。
演算法:若Y=SMA(X,N,M)則Y=(M*X+(N-M)*Y')/N,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N必須大於M。
例如:SMA(CLOSE,20,1),表示求20日移動平均價。
這三個均線函數在股軟中是通用的。關於它們的區別,開始學習時不必深究。其實數值區別也不是很大。要均線真實反映每天的價格變化,用MA,適當圓滑些,用EMA或SMA。
三、常用連接函數
有了上述基本函數,可以表述出K線和均線了,但實際應用中要復雜得多,還要一些函數把他們連接起來。
大致有這么幾個:
1、AND就是「和」的意思。如:AANDB;就是A和B兩個條件要同時成立。
2、OR「或」,「或者」的意思。如:AORB;就是A和B兩個條件有其中一個成立就行。
3、IF根據條件取不同的值。如:IF(X,A,B),若X不為0則返回A,否則返回B。實例:IF(C
4、CROSS交叉函數。CROSS(A,B),表示A從下方向上穿過B。
5、REF向前引用。引用若干周期前的數據。例如:REF(CLOSE,1),表示昨收的收盤價。那麼前天的最高價呢,就是:REF(H,2)。
四、成交量
VOL表示每天的成交量。因以後會經常用到,所以先交待給大家。
上面這幾個函數是最常用的,希望大家記住,不知怎麼寫也要知道其表述的意思。當然,記不住也不要緊,《公式編輯器》中全有。
習題:10日均線與20日均線金叉和漲幅超過百分之三,且成交量比昨天放大一倍。
第三講:認識顏色符號或繪圖函數
我們所看到的指標是以線為基礎的。不論是均線,K線,或在線與點之間的填充,又都離不開顏色。正是有了五顏六色才使得圖形豐富多采,便於區分,或者更具立體感。
Ⅹ 我想求大家給一個股票新手編寫選股公式的詳細教程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你需要根據你使用的行情軟體來學習編程教程的,不同的行情系統選股公式是不一樣的,市場是常用的是大智慧、通達信、乾隆和同花順等的行情軟體,你也可以去各個公司的網站上面會有軟體的使用說明的。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