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查詢 » 信息化軍事變革股票

信息化軍事變革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8-07 00:10:14

Ⅰ 24、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

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1、信息優勢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廣泛使用,使信息化的武器裝備形成體系)

2、創新的軍事理論是新軍事變革的靈魂(軍事理論的重大突破)

3、智能化的武器系統是新軍事變革的支點(指揮控制領域的鼎新)

4、變革的體制編制是新軍事變革的重點(軍隊結構的空前變革)

(1)信息化軍事變革股票擴展閱讀

新軍事變革帶來的影響:

一是新軍事變革極大地沖擊了傳統戰爭理念,改變了現代戰爭面貌,促使各國重新審視安全環境和戰略策略,依據客觀環境和主觀需求積極主動地進行戰略調整。

二是新軍事變革有可能加劇戰略力量對比的失衡,使各國已經存在的差距不僅不容易縮小,反而有可能擴大。

三是新軍事變革不僅使軍事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明顯上升,而且會刺激新干涉主義進一步抬頭,給世界和平與地區安全帶來新的威脅。

四是發展中國家戰略選擇的難度進一步增大。新軍事變革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防建設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Ⅱ 實現軍事系統的高度(),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內容。

實現軍事系統的高度(信息化),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內容。

Ⅲ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大約經歷了多少年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到今天大約經歷了29年。它從1990年開始至今大約經歷了29年。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起止時間:變革開始從1990年——至今(醞釀在20世紀70年代)。主要發生在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的歐洲、北美和東亞。後裝槍炮取代前裝槍炮,無煙火葯取代黑色火葯,蒸汽艦船取代木製帆船;總參謀部成為軍隊 最高統帥機關,軍隊的領導和指揮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

(3)信息化軍事變革股票擴展閱讀:

三次軍事變革分別是:

第一次就是它發生在2000多年前,人類社會由游牧社會向農業社會的轉變,發生了第一次全面的軍事變革,當時由徒手戰爭轉變成冷兵器戰爭。

第二次就是300年前,在人類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時候,轉變的結果就是由冷兵器戰爭轉變成熱兵器戰爭和機械化戰爭。

第三次大轉型,由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導致第三次軍事變革,也就是世界新軍事變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三次軍事變革解釋為:「是指由科學技術進步而推動武器裝備的演進,進而引起軍隊編成、作戰方式、軍事理論等方面逐步發生根本性變化,最終導致整個軍事形態發生質變的特殊社會現象。

Ⅳ 信息化軍事革命的最終目的是

信息化軍事革命的最終目的是以信息化軍事形態取代機械化軍事形態。

第四次軍事革命是始於20世紀後半期的信息化軍事革命。這場新軍事革命的技術背景是以信息技術為龍頭的新技術群的出現及軍事應用,主要內容是軍事技術革命、武器裝備革命、體制編製革命、軍事理論革命及軍隊形態、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改變等各個方面。這場新軍事革命雖處於初始階段,但卻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整個軍事領域。

(4)信息化軍事變革股票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

1、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

2、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

3、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

4、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

5、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

6、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Ⅳ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推進信息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堅持應用主導、創新求實、人才為本、跨越發展的總體思路,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和實踐。
二十多年來,人民解放軍以指揮自動化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軍隊作戰領域的信息化水平。組織實施了一批軍事信息系統重點工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各級指揮機關和作戰部隊指揮手段明顯改善,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在軍隊日常業務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戰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戰武器系統信息技術含量不斷增加。中央軍委先後批准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自動化建設綱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自動化條例》,明確了指揮自動化建設目標和有關政策法規。
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致力於全面推進以軍事信息系統和信息化主戰武器系統建設為主體、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和保障的軍隊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建設中,堅持戰鬥力標准,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強集中領導和統籌規劃,創新軍事理論和作戰思想,優化管理體制和部隊編制,完善法規和標准體系,重視培養信息化人才。加強軍事信息系統建設,加快主戰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改造,充分開發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注重提高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能力。利用國家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有利條件,建立軍民結合的科研生產體制和信息動員機制,實現軍隊信息化建設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相互促進。

Ⅵ 與其他幾次世界性全面軍事變革相比,信息化軍事變革所包含和涉及的新要素是

恢復軍民血溶於水的關系比什麼都強! 進入21世紀,新軍事變革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它正在而且必將進一步對當代軍事和國際戰略格局帶來深遠的影響。

Ⅶ 軍事理論名詞解釋: 1、非對稱作戰 2、新概念武器 3、信息化戰爭 4、新軍事變革 5、微電子技術

非對稱作戰的另一種含義是「非常規的作戰」,非對稱戰爭的特徵有多種,如作戰時間的非對稱、作戰空間的非對稱、作戰力量的非對稱、技術水平的非對稱、作戰手段的非對稱、作戰樣式和戰術戰法的非對稱等,其中最明顯的是作戰力量的非對稱。這種實力相差懸殊的戰爭,被稱為「毫無懸念的戰爭」。
新概念武器:指與傳統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殺傷破壞力和做戰方式上都有本質區別,尚處於研製或探索之中的一類新型武器。高技術的發展,正在引起軍隊武器裝備的巨大變革,也為發展全新的非核武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不久的將來,會陸續研製成新的、更具有威力的武器系統,並將投入到戰爭中使用。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大量的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新軍事變革,也叫軍事信息化變革,它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四個「革新」也就是:革新軍事技術,推進武器裝備的信息化;革新體制編制,重新編組軍隊的結構;革新作戰方法,以發揮信息化裝備的優勢;革新軍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謀劃作戰與軍隊建設。一個「轉變」,就是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革新,推動戰爭形態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方向演變。
微電子技術是建立在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各種半導體器件基礎上的高新電子技術,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電子技術對信息時代具有巨大的影響。

Ⅷ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大約經歷了400年嗎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並不是大約經歷了400年。

至今為止,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大約經歷了29年。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起止時間為變革開始從1990年至今。

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大約是在20世紀70年代到八十年代開始醞釀的的,而真正開始的時間是1990年。

其革新了軍事技術,推進武器裝備的信息化;革新了體制編制,重新編組軍隊的結構;革新了作戰方法,以發揮信息化裝備的優勢;革新了軍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謀劃作戰與軍隊建設。

(8)信息化軍事變革股票擴展閱讀: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即新軍事變革,是在信息技術、精確制導技術、航天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以及隱形技術的推動下發生的,其本質是更新武器裝備、革新軍隊體制、創新軍事理論、刷新戰爭形態。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的變革特徵為高技術群的推動;持續周期短;發展失衡加劇;戰爭形態轉型等眾多方面。

其變革內涵為信息優勢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創新的軍事理論是新軍事變革的靈魂;智能化的武器系統是新軍事變革的支點;變革的體制編制是新軍事變革的重點。

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由於軍隊的作戰能力將成指數增長,小規模的高度一體化和智能化的軍隊,即可完成過去由數量龐大的軍隊才能完成的戰略使命,繼續擁有大規模的軍隊和編制兵員眾多的作戰部隊已經沒有必要,故軍隊的規模將加速小型化。

軍隊的總體規模將大幅度縮小。隨著軍隊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戰能力的不斷提升,縮減軍隊規模將是必然的趨勢。擁有龐大的常備軍將成為歷史。

作戰部隊的建制規模將更加小型靈巧。未來軍和師的編制將可能最終消亡,旅、營或更低級別的戰術單位將成為主要的作戰建制,並可能出現按作戰職能編成的小型作戰群或能夠同時在陸、海、空等多維空間作戰的一體化的小型聯合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軍事變革

Ⅸ 三大軍事技術變革指的是什麼

給個軍事理論試卷答案供你參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227/12/8274916_175303193.shtml

三大軍事技術變革這東西,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說法,

個人認為可能是:信息化網路、精確化武器、扁平化指揮。另外一個是集約化編成。

Ⅹ 最早提出和進行信息化軍事變革的國家是

美國。

美國是最早提出和進行信息化軍事變革的國家。

在小布希執正期間,他強調美軍的整個機械化體制形式要轉變為信息化體制形式。轉型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就是由過去基於威脅轉變為基於能力。要把軍隊打造成全天候的,什麼威脅都可以應付。

而基於能力,他提出了信息化軍隊應該具備六個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要具備網路中心戰的能力;第二是具有強行進入敵人全面抗拒地區的遠程投送和作戰能力;第三是精確打擊固定和機動目標的能力;第四是信息戰的能力;第五是前沿威懾能力;第六是掌握制海、制空,尤其是制太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