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查詢 » 股票開戶公司必上京海策略

股票開戶公司必上京海策略

發布時間: 2021-08-06 00:43:51

Ⅰ 為什麼很多大公司都在國外注冊

每個企業選擇注冊離岸公司都有自身考慮,最常見就是海外實地運營、避稅,開離岸賬戶...另外,再簡單例舉一下注冊離岸公司的好處:
利用離岸公司放鬆外匯限制:面對外匯管制這個難題,許多進出口貿易企業通過開設離岸賬戶來解決。離岸賬戶是自由的,匯出還是匯入都沒有限制。不論是國內外,不論是個人公司,都是自由收付的。離岸賬戶通常只針對公司開戶,不對個人開放。因此,要開立離岸賬戶,通常會先注冊一個海外離岸公司。注冊成立離岸公司後,再申請開立離岸賬戶,以後從離岸賬戶上就可以自由調撥資金,不受國內外匯管制了。
利用離岸公司規避國際貿易壁壘:目前,市場上多數企業利用離岸公司來進行進出口貿易,可以達到隱蔽投資者信息、規避風險、降低成本的目的。
利用離岸公司進行稅務籌劃:注冊離岸公司後,通過離岸公司來進行對外貿易,可以免去相當一部分稅收。國際上有很多離岸管轄區是不徵收通常公司要繳納的公司營業稅、銷售稅,甚至不繳納個人收入所得稅,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費即可,比如BVI、開曼或是百慕大等島嶼國家。
利用離岸公司實現海外上市融資: 國內上市要求普遍較高,審查程序復雜,所以很多企業都會選擇通過注冊離岸公司,搭建VIE結構,海外曲線上市。如在開曼注冊公司就可以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國證券交易市場掛牌交易,而且申請上市批准也更具優勢。網路、騰訊、阿里巴巴等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在海外上市。
當然,注冊離岸公司還有有其他的一些好處,成立公司簡單,要求低,監管查,股東信息保密,後期移民等等,至於題主問的什麼情況下注冊離岸公司,您可以根據您企業的發展需求而定,而且全球很多國家,要根據具體的業務和需求進行選擇。
如需咨詢離岸公司注冊事宜,可咨詢八戒。

Ⅱ 開曼公司上市為什麼用到多個BVI公司

民營企業採用的紅籌股方式,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轄區以外的地方(一般的做法是在香港或英屬的三個群島:百慕大,維爾京群島)去注冊的一家公司,反過來通過反向收購國內准備上市的主體,把國內的公司變更為外商投資的企業,變更完之後以在國外注冊的公司為發行申請人。收購資金的來源必須是具有合法性。收購資金來源的合法性重要的地方在於下一步上市之前向中國證監會申請不反對上市承銷函,這是證監會重點考察的。如果發行人認為股票的流通性是頭等重要的事,他可能會選擇紅籌股發行,如果他認為主要是籌資,改造公司的治理結構,他可能會選擇H股。一般來說,紅籌上市的基本構架就是:假設A先生與B先生共同投資擁有一家境內公司,其中甲占注冊資本的70%,乙占注冊資本的30%。為了在香港上市首先按照在內地公司的出資比例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BVI公司,收購方和被收購方在合並前後不可有任何的股權變動,只要收購方即BVI公司和被收購方內地公司擁有完全一樣比例的股東,在收購後,內地公司的所有運作基本上完全轉移到BVI公司中。接著,對BVI公司增資,再與A先生和B先生進行股權轉讓,收購他們擁有的內地公司的股權,則內地公司變為BVI公司的全資子公司。BVI公司在開曼群島或百慕大群島注冊成立一家離岸公司作為日後在香港掛牌上市的公司。然後,BVI公司又將其擁有的內地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開曼或百慕大公司。搭好了框架,就能以開曼或百慕大公司的名義申請在香港上市,同時,在上市公司與內地公司之間再多設立一家公司,以利於將來內地公司具體經營發生變更或股權變動時不至影響上市公司的穩定性,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BVI注冊公司要求比較簡單,只需要股東和董事各一名,兩天就可以注冊下來,然而透明度低基本上不被任何地區接受上市。而在百慕大、開曼群島注冊公司可以在香港及許多其他地區申請掛牌上市。在國內產業和開曼公司中間加一家BVI上市公司,在重組過程中,BVI公司作為外商投資收購國內企業的主體,控股國內企業,而開曼公司又百分百擁有BVI公司的股權。如日後上市公司每有新設業務,可在開曼公司下另設BVI公司,使從事不同業務的公司間彼此獨立,不會彼此牽累。而且,BVI公司的稅法中只有BVI公司和BVI公司之間的股權是可以完全免稅的。在多個避稅地注冊多個「殼」公司,層層交錯的控股關系,而各地公司的信息都是保密的,非常方便關聯交易,甚至把不良資產注入新公司,因此架構越復雜就越安全。

Ⅲ 那位高人幫忙寫個完整的有關國際貿易的論文啊!!急急急!!!明天就要交了!!先謝謝了

中國工商銀行跨國並購與海外業務發展研究
第一部分 引言

在金融全球化迅猛發展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實現銀行國際化是我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從宏觀角度看,銀行國際化是指一國銀行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全過程,它一方面指本國市場對外國銀行的開放,即引進外資銀行;另一方面指本國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即本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在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和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外資銀行不僅大量湧入我國而且開始參股中資銀行,業務經營范圍和活動區域也在不斷擴大,這些銀行通過對我國金融資源的積極利用,獲得了很高的新的創利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構成中擔當的角色日益重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通過跨國並購來拓展海外業務,以充分利用國內外金融資源,發展海外業務,參與國際銀行業的競爭與合作成為了我國銀行業在經營制度、機制、方式、規則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日益與國際接軌,應對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內部環境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外部環境的要求,實現中國銀行多樣化、風險分散化的經營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必經之路。

作為國有大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早在成立之初,為發展國際業務,就開始與境外機構合資組建中外合資銀行,進行了跨國經營的初步嘗試。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合資銀行這種經營形式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為此,工商銀行在對跨國經營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的同時,按照有進有退、突出發展重點、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逐步退出了合資銀行的經營,而將重點轉向了打造自己的海外機構版圖上,積極推行跨國經營戰略。

2006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國有銀行也紛紛邁出國門,收購海外銀行和公司,這說明國內銀行開始融入全球銀行業的大環境中,向著國際大銀行的方向前進。而在中國擁有豐富客戶資源的工商銀行更是不斷擴張其海外版圖。目前中國工商銀行的境外機構網路布局已初具規模,境外資產穩步增長,經營效益逐步提高,跨國經營戰略有了飛躍性的拓展。

然而透過大好形勢,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到,由於中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剛剛起步,經驗未免不足,在經營過程中還將面對種種的問題和突發事件。因如何應對跨過經營中的問題和不足,接受購機金融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考驗,以在國際銀行市場中穩定地位,屹立於不倒之地呢?下面,本文將主要針對中國工商銀行並購的現狀和特點,分析並解決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預測其並購的發展前景,實現工商銀行海外業務的發展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文獻綜述

「內容提要」

本綜述主要圍繞與中國商業銀行與國際接軌,開展跨國經營、發展其海外業務這一中心,描述分析了在當前國內外金融的發展環境下中國工商銀行實現跨國並購與開展海外業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結合目前已有的實證研究,對已經開展跨國海外業務的銀行進行分析評價,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從國內外金融的角度提出解決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跨國並購/ 海外業務/金融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銀行業展開了大規模的並購活動,此次全球銀行並購浪潮存在兩個迥異的情形:第一種情形是積極的並購行為,主要是指大銀行間的並購以及銀行的橫向並購;另一種情形就是中小銀行間的並購。相比較而言,中小銀行為擺脫自身困境而採取的被動舉措卻顯得較為理智。中小銀行的並購,由於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削減由於重復業務等所帶來的成本損失,同時提高資產回報率。與國內中小股份制銀行比較起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已經相對較大,占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然而其絕對規模較國際大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其在國際業務方面更不具與國際大銀行相競爭的實力。國有商業銀行尚需進行並購以擴充資本,實現規模經濟,提高經營競爭力。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自由化、國際化以及工業組織結構的創新,銀行技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電子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銀行業的廣泛應用,使銀行規模效率所要求的規模邊界也相應擴大了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甚至出現了超級大銀行的趨勢。銀行業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行業,銀行有一種擴大規模的沖動。這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是由商業銀行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決定,二是由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規模的技術優勢決定。

一 外部環境

作為相對率先進駐國際市場,開展跨國收購和海外業務的中國工商銀行,其經營業務的開展,是擺脫現有發展模式對中資銀行在海外市場業務發展的制約,整合海外資源、實現資本重組,以高起點進入新的海外市場和業務領域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國內外金融市場兩方面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國際銀行業的發展經驗表明跨國並購的必要性

通過跨國並購是拓展海外業務的重要途徑。跨國並購是指跨國銀行通過收購債權、控股、直接出資、收購股票等多種手段取得被收購銀行所有權,並使被收購銀行喪失或變更法人資格的法律行為。在金融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跨國並購已經成為國際大銀行進行全球擴張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手段。銀行通過跨國並購可以構築多方面的優勢,如進入和佔領新的市場,擴大業務領域,增強競爭實力,增加盈利能力等。近年來國際銀行業的跨國並購活動十分活躍,如 1998年德意志銀行並購了美國信孚銀行;2004年4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0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一憲章銀行;10月西班牙桑坦德中央銀行以89億英鎊收購了英國阿比國民銀行,一舉成為歐元區市值最大的銀行;2004年1月渣打銀行以33億美元收購了韓國第一銀行等。從2004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對世界1 000家大銀行的排名來看,排在世界前10位的銀行中,有5家是白1995年以來通過跨國並購實現規模擴張的,其中,匯豐銀行集團更是通過跨國並購逐步實現全球化的成功典範。

(二)國內金融市場對中國銀行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銀行國際化是指一國銀行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全過程,它一方面指本國市場對外國銀行的開放,即引進外資銀行;另一方面指本國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即本國銀行的跨國經營。在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和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外資銀行不僅大量湧入我國而且開始參股中資銀行,業務經營范圍和活動區域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05年6月末,外資銀行在我國已設有225家營業機構,240家代表處,並參股多家中資銀行。通過對我國金融資源的積極利用,外資銀行獲得了新的創利能力。對中國銀行業而言,通過在國內市場與外資銀行的競爭與合作,自身在經營制度、機制、方式、規則等方面日益與國際接軌,國際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引進外資銀行僅僅是銀行國際化的一個方面。目前加入WTO後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內部環境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外部環境都要求中國銀行業必須選擇多樣化、風險分散化的經營戰略,在有效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金融資源,積極發展海外業務,主動參與國際銀行業的競爭與合作。

二 自身優勢

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在其發展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方面,擁有遠大於其他銀行的優勢和必要性,本文將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規模經濟的定義

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s)又稱「規模利益」(scale merit)。規模指的是生產的批量,具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不變,即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批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批量變化。規模經濟概念中的規模指的是後者,即伴隨著生產能力擴大而出現的生產批量的擴大,而經濟則兼有節省、效益、好處的意思。按照權威性的經濟學辭典的解釋,規模經濟指的是:在給定技術的條件下(指沒有技術變化),對於某一產品(無論是單一產品還是復合產品),如果在某些產量范圍內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話,我們就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具體表現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這種意義上說,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便是規模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最低點就是「最小最佳規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上述定義具有普遍性,銀行業規模經濟便由此引申而來。

(二)大銀行在擴展業務,銀行世界化方面的優勢

從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規模的技術優勢來看,大銀行一般具有如下技術優勢:(1)商業銀行經營一般需要購置較多先進的技術裝備和較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這些投入在完成後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隨著銀行經營規模的擴大,單位資產平均固定成本會相應降低。(2)隨著銀行傳統業務逐漸減少,表外業務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業務大量增加,擴大業務量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或很小,規模經濟效應更加明顯。(3)大銀行能夠充分利用其商譽、管理技術、營銷技術等無形資產的邊際開發成本為零或很小、而供給彈性無限大的特點實現規模經營。(4)銀行規模越大,它向社會提供的銀行服務范圍越廣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規模經濟分析

在我國銀行體系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度集中地位。據1997年的數據計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集中度和集中系數分別為79.11和435.63,這兩個數字的含義是,國有商業銀行市場佔有份額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79.11%,其資產規模為整體金融機構平均規模的435.63倍,對此產和市場佔有絕對的控制權。

綜上所述,作為擁有眾多客戶和業務的中國商業銀行,在進行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大銀行的優勢,搶占市場制高點,同時,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在積極進行銀行國際化、響應國家需求方面,也應責無旁貸的起到領導和模範作用。

三 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國銀行的世界化進程剛剛展開,未免還有種種不足,另外,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集中度相對於過高、對存款的佔有份額過高、經營規模相對於其各項指標顯得過大等問題,使我國市場結構呈現出一種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行政型的高度壟斷狀態,造成了金融資產配置結構與經濟結構的嚴重不對稱,從而也影響到了國有銀行的發展和相關業務的拓展。

這就要求中國工商銀行在進行跨國並購和開展海外業務的過程中,從自身實際出發,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態,揚長避短,對將要面對的問題有科學的預測和分析,運籌帷幄、積極面對,扎實穩妥的走好跨國經營的每一步。

四 初步結論

通過對中國工商銀行跨國並購與海外業務發展研究進行的文獻綜述,我們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工商銀行進行跨國並購,開展其海外業務,是自身發展和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共同要求;其次,作為中國國有四大銀行之一的工商銀行,具有絕對的大銀行地位,有利於在其銀行世界化中發揮大銀行的優勢,搶占金融市場;最後,由於歷史和國情原因,大銀行本身具有一定的弊病,工商銀行應正確分析自身形勢,發揮優勢,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把握好機遇,走好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的每一步。

第三部分:中國工商銀行並購的現狀、特點和存在問題

1、 中國工商銀行開展並購業務的現狀

在國際銀行業並購浪潮的影響下,近年來香港市場的並購活動也非常活躍。其中,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兩次較大的並購活動,為我國銀行業通過資本運作,進行跨國並購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0年7月,經京港兩地金融監管當局的批准,中國工商銀行成功收購了在香港注冊上市的友聯銀行控股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通過並購擁有海外上市公司的中資銀行。工商銀行並購前,香港友聯銀行屬香港最差的銀行之一,當時不良資產率達31.4%,虧損5.4億港幣。並購後工商銀行即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其實施資本重組和業務整合。2001年,中國工商銀行將其原香港分行的資產和負債注人工銀亞洲,使該行的經營實力和市場形象大為改觀。根據協議,中國工商銀行香港分行注入到工銀亞洲的資產總值為130億港元,其中100億港元負債,凈資產為23億港元,無形資產為7億港元。2001年末,工銀亞洲的總資產已經達到400多億港元,不良資產佔比下降為7%。 2002年5月工銀亞洲又進行了配股和工商銀行主動減持等一系列資本運作,通過積極採取調整經營方向,優化業務結構,完善管理機制,嚴控經營風險,處置不良資產,推動資源整合等多方面配套措施,工銀亞洲財務狀況明顯好轉,整體經營狀況發生顯著改觀。 2002年末資產總值為622.62億港元,實現經營凈利潤 4.75億港元,不良資產率降為2.3%,在香港擁有20家分行,且在香港銀團貸款市場上業績不俗,以牽頭銀團貸款總額20.4億美元的成績位居亞洲市場第6位。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首次並購為我國銀行利用資本運作方式拓展機構網路和海外市場提供了成功範例。此後,工銀亞洲於2001年11月參股中保國際9.9%的股份,間接成為太平人壽的股東。2002年3月26日又投資 1.867 5億港元,收購中保國際旗下太平保險24.9%股份,成功地進入了保險市場。

2003年工銀亞洲在香港市場進行了第二次較大的並購,收購了富通集團(2003年全球銀行按資本實力排第37位)持有的華比富通銀行的全部股權,一舉成為香港市場按總資產排位第6的大銀行。作為工商銀行海外業務的旗艦,工銀亞洲以在香港市場做大做強為發展目標,並希望借收購繼續擴大分行網路。此次並購的華比富通銀行主要涉及富通集團在港零售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收購完成後工銀亞洲的中小企業和零售客戶營業網路得到大規模提升,擁有42家分行和5個商業銀行服務中心。

與匯豐銀行大手筆的跨國並購相比,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市場的兩次並購也許不足為道,但正是這兩次並購不僅開創了我國銀行海外並購的先例,而且對並購方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為我國銀行通過跨國並購實現海外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中國工商銀行開展並購業務的特點

從金融業的發展趨勢看,追隨產業擴張潮流重新進行全球布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戰略選擇。近年來跨國銀行普遍表現出了追隨客戶、服務客戶的原則。跨國銀行通過與跨國公司總部緊密的業務聯系,當跨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有金融需求時,跨國銀行比當地銀行或其他外國銀行擁有更多的服務優勢。在這一方面,工商銀行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以境內外機構業務聯動發展海外業務,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該行在中國金融政策體系框架內,通過創新產品,改善服務,成功地為一些企業解決了境外融資難題。目前工商銀行可以向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除常用的直接貸款、出口信貸、對外擔保、組織銀團貸款等方式外,還有一些更為便捷的新型融資方式,如「內保外貸」方式,通過工商銀行境外分支機構向境外的企業或項目公司直接提供融資。

面向德國和歐盟其他國家的中小銀行方面,工行推出了「歐元中國通(ChinaEuroExpress,簡稱CEE)快速匯款服務」,即,為其提供所有匯往中國的歐元匯款和清算服務。匯款的收款人可以是遍布全中國的公司和個人客戶,其開戶行可以是工行各分行,也可以是國內其他商業銀行。該產品為德國乃至歐盟匯往中國的匯款提供了一個安全、高效、准確且低成本的匯款渠道,同時,也擴大了國內兄弟分行的存款來源。此服務一經推出,即受到德國及歐洲各中小銀行的關注,繼去年奧地利上奧地利州銀行、西班牙大眾銀行和義大利儲蓄銀行協會三家成員行主動在工行開立歐元清算賬戶,專門用於CEE業務的往來後,德國的西德意志州銀行也通過德國國內清算系統向工行發送歐元匯款指令,辦理對華匯款業務。

在倫敦的工行機構———工銀倫敦了解了大量的來英國投資的中國企業信息,協助國內機構爭取相關賬戶和業務。日前工銀倫敦藉助熟悉中英兩國金融市場的突出優勢,通過量身定做賬戶方案等方式,為在英國AIM市場上市的中資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工銀倫敦2003年正式開業,經過了市場開拓階段後,2005年,工銀倫敦的貿易融資已開始轉向如何為國內機構提供優質服務、創造協同效應、謀求雙贏上。他們與深圳分行聯動,為客戶在工行一條龍辦理信用證通知、議付、無追索權買單、福費廷等業務,當年累計辦理相關福費廷業務340多萬美元。截至2005年年底,工銀倫敦已幫助國內機構貼現累計達1億美元,270多筆。

另外,作為中介,工銀倫敦還幫助上海、廣西、四川等分行聯系倫敦當地的外國銀行處理了4筆開證行為高風險國家銀行的承兌後票據,累計金額220萬美元,實現不佔用自有資金、資本金的真正意義上的中間業務收入2.8萬美元。與同業保持良好的關系,買入二手短期貿易融資資產,當年累計達5400多萬美元,平均收益在40基點左右。

應該說,加強聯動,以工行整體優勢實踐跨國經營是工行在進行跨國並購、發展海外業務方面最大的特點。如工行推出的「歐元中國通」、「承諾互換」、跨時區頭寸管理、信用證代付等新業務,均是建立在內外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前提上的內外聯動。而通過「歐元中國通」和歐元中國通私人匯款服務的主動營銷,工行可以得到更多的對華匯款,直接為國內行爭取到了更多的外匯存款資源;通過推廣「承諾互換」,可以從源頭上為國內分行爭得優質客戶資源,獲得低風險業務,取得可觀效益;跨時區頭寸管理可以使總行在境外的閑置資金得以利用,在增加總行資金回報的同時改善了分行的流動性;貿易融資業務的優質服務和進一步讓利,在滿足國內分行融資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工行的貿易融資能力和收益水平。

3、對中國工商銀行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

3.1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所共同面臨的困難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並不等於說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不會遇到阻力和困難,我國由於進行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長,特別是商業銀行更是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而且並購業務目前是涉及相關利益人比較多的交易,並購行為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經濟活動,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並購業務時會遇到一些困難。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並購業務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為並購業務開展帶來的困難。

[2] 內部風險控制體繫上會遇到困難。

[3]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嚴重缺乏從事並購業務的專業人才。

[4] 我國資本市場發育尚不充分。由於體制和觀念上原因,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仍然面臨著諸多的障礙。

由於以上因素的存在,我國實際上還沒有形成開放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地域和行業色彩濃厚,人為地為資本的合理流動設置了障礙。另外我國現有的資本市場規模偏小,在資本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對象很有限,金融工具的創新受到極大壓抑。而中國工商銀行的跨國並購和海外事業的開展業必須面對大環境帶來的一定的負面影響和局限。

3.2 中國工商銀行並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工商銀行跨國經營戰略的不斷推進,該行境外機構逐年增加,業務品種和規模日益擴大,其本身在並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體現出來。

[1] 工商銀行存在國有企業的陋習,管理機制相對腐舊,內部體制亟待改革。

[2] 工商銀行綜合經營業務較為緩慢, 落在一些銀行的後面,起步較落後,仍處於試探和摸索階段。

[3] 公司銀行個人銀行資金業務其他戰略執行能力有待提高。

[5] 撥備覆蓋率略顯不足。

中國銀行業進入了一個變革階段,在這個變革階段,工商銀行被賦予了較高的估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工商銀行仍然面對艱難的挑戰,如果不良貸款問題重新抬頭,綜合經營發展不利,海外發展受阻,其龍頭地位將會就此動搖,從而影響股票價格,造成其在跨國並購、開展海外業務上的失敗。 [論-文-網 LunWenNet]

Ⅳ 注冊開曼公司有哪些優勢

注冊開曼群島公司優勢:
1、任何國籍年滿18周歲的人都可以注冊,只需要一位股東、一位董事,且股東和董事可以是同一人。
2、注冊資本只需要50000美金,且不需要驗資。
3、一般注冊開曼豁免公司,這就意味著只要公司業務經營地不在當地,就不用在當地交稅,避稅效果強。
4、開曼群島的股東資料非常保密,國內的任何機構和個人無法獲取。
5、不需要在開曼開股東會
6、開曼公司名字選取自由,像國際,集團,聯邦,大學,研究所都可以用。
7、除了銀行、保險、軍事等用途等申請注冊,其他公司注冊無限制。在國內享受外資的待遇,且注冊成功後可以直接用來投資。
8、大陸大型民營企業巨頭或一些國企如阿里巴巴、網路、京東、聯通、新浪、聯想等注冊地也都在開曼群島。
9、開曼群島離岸公司可選擇發行記名或不記名股票,記名股票與不記名股票之間可以互相交換。

但開曼有法律規定,如果一家豁免公司如發行或有權發行不記名股票,則不可以的持有位於開曼群島境內的土地。因此,如果客戶希望其豁免公司在開曼群島持有土地,那麼該公司必須修改公司章程細則,然後向開曼群島財政司(FINANCIAL SECRETARY)申請批核。同樣地,在開曼群島操作的許多銀行也是不允許公司發行不記名股票,方會接受該公司的開戶申請。

Ⅳ 百度好啊!有人知道它的歷史嗎

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的8年間,李彥宏先生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

李彥宏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其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

1996年,他首先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8年,李彥宏先生根據在矽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經驗,在大陸出版了《矽谷商戰》一書,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1999年底,攜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網路;
2001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之一;
2002年榮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再次榮獲「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4年1月15日,當選第二屆「京城十三新銳」;
2004年4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當選第二屆「中國軟體十大傑出青年」。
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的8年間,李彥宏先生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 李彥宏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應用於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圖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其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 1996年,他首先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8年,李彥宏先生根據在矽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經驗,在大陸出版了《矽谷商戰》一書,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1999年底,攜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創建網路; 2001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之一; 2002年榮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3年再次榮獲「IT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2004年1月15日,當選第二屆「京城十三新銳」; 2004年4月,網路總裁李彥宏當選第二屆「中國軟體十大傑出青年」。李彥宏經歷三重境界終成事業 首談婚戀故事李彥宏:我的路很順,是因為總能抓往重要環節的機遇,而且能超常發揮。 古往今來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境界。千百勞作,終有所成,這是何等的喜出望外,但又恰恰屬於情理之中!在位於北京大學附近的網路總部,李彥宏(英文名Robin)追憶人生點滴———人們只看到網路上市成功後的李彥宏,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彥宏在美國工作最得意之時,毅然放棄外國公司豐厚待遇和期權,回國創立了網路。他是一個一直都很成功、並且能不斷否定自己的成功從而獲得更大成功的人。 北大驕子 「我心理上比較穩定,越是大的場合發揮就膠謾T詬嚦嫉氖焙潁

Ⅵ 北京炒股流程

北京市證券交易營業部名錄(1)

名稱 地址 電話
中國華融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西城區月壇南街甲1號 68029151
中國華融信託投資司海淀證券營業部 海淀區海淀大街1號 62610623
中國長城信託投資公司證券營業部 虎坊路13號技術交流館 63553555
中國信達信託投資公司證券營業部 海淀區科學院南路44號 62579658
中國東方信託抽象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西交民巷17號3號樓 66030259
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燈市口東大街1號 65222031
中國信息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翠微路15號 68164936
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晨光街甲10號天安大廈 65266259
中經開西直門證券營業部 北禮士路甲38號 68313344
中國信達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西四營業部 西四北大街199號 66076516
中國信達信託投資公司靈境證券營業部 西城靈境胡同42號 66076489
中國民族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西城太平橋大街250號 66064207
中民信北京和平里證券營業部 和平里14區華表時裝公司 64206026
中信證券有限公司北京地壇證券營業部 安外大街116號地壇體育館 64261396
光大證券有限公司北京長椿街證券營業部 長椿街10號 63151363
廣發證券公司北京新文化街證券營業部 西城區新文化街16號 66099216
廣發證券公司北京體育館路證券營業部 崇文區體育館路4號 67111320
中信證券有限公司北京北太平庄證券營業部 北三環中路甲40號 62063591
中國對外經貿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新中街68號聚龍花園7樓 65513358
光大證券公司北京前門證券營業部 前門西大街正陽市場2號 63182378
華誠財務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北三環西路31號 62536099
中國科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宣武區長椿街3號 63178467
北京中長財證券營業部 西直門南草場街11號 66184566
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崇文區天壇東路70號 67119478
中國電力信託北京證券營業部 廣安門南路2號 63547156
中國金谷國際信託北京翠微路營業部 西三環中路19號 68214074

北京市證券交易營業部名錄(2)

營 業 部 名 稱 地 址 咨詢電話
中國金谷國際信託北京古城證券營業部 石景山古城南城甲5號 68843754
三峽證券有限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幸福大廈B座308 64611166
中國教育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展覽路3號 68364388
中國旅遊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西外大街丁143號 68363311
-5116
中煤信託投資公司北京阜外證券營業部 西城阜外大街22號 68032785
華夏證券有限公司東四十條營業部 東四十條丙21號 64074300
華夏證券有限公司中關村營業部 中關村南路海中市場 62645771
華夏證券有限公司天寧寺營業部 槐柏樹街北里六號樓首層 63044442
華夏證券有限公司亞運村營業部 安外安定路11號 64962417
南方證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學院南路營業部 學院南路甲68號 62176622
-2139
南方證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翠微路營業部 復興路乙51號 68288811
南方證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亞運村營業部 安慧里四區一號樓 64946155
南方證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方庄營業部 方庄芳群園4區23號 67642349
國泰證券有限公司北京營業部 西總布胡同61號 65248070
國泰證券有限公司方庄證券營業部 芳城園三區2號樓 67638447
中國華融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白塔寺證券營業部 阜內大街216號 66064070
北京農行信託投資公司北京燈市口證券營業部 燈市口大街55號 65242497
河北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 宣武區北緯路45號 63165907
北京中興信託投資公司證券營業部 匯園公寓1號廳 64993238
中國東方信託投資公司京海證券營業部 安外大街66號 64268788
北京京華信託投資公司證券營業部 海淀體育館 62545957
航空信託投資公司雙榆樹營業部 北三環西路32號 62170929
北京京華信託投資公司京豐證券營業部 西羅園小區二區14號樓 67291554
北京京華信託投資公司安定門證券營業部 安定門大街106號 64060925
北京房地產信託投資公司證券營業部 新中街乙12號 64159511
北京房地產信託投資公司天壇證券營業部 天壇東里5號 67019225
聯合證券北京航天橋營業部 西三環北路72號 68488760
北京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證券營業部 工人體育館東門 65067623
北京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復興路證券營業部 復興路32號 68176007
北京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知春路證券營業部 雙榆樹東里32號 62549701

北京市證券交易營業部名錄(3)

營 業 部 名 稱 地 址 電 話

北京證券有限公司小西天營業部 新街口外大街8號 62049386
北京證券有限公司德勝門營業部 德外東濱河路B11號 62057992
北京證券有限公司天壇營業部 永內東街中里13號 67026631
北京證券有限公司燕山營業部 房山區杏花東里 89331425
廣發證券公司北京建華南路營業部 建外大街建華南路11號 65159848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勁松九區909號樓 67736283
長城證券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阜城門北大街17號 68336061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公司北京前門營業部 珠市口大街120號 63188896
浙江證券有限公司北京營業部 和平里東街22號第五俱樂部 64271789
海通證券有限公司北京營業部 百萬庄北街6號 68363238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 和平建材經貿大廈4號廳 64274266
君安證券有限公司北京營業部 西黃城根北街21號 66159509
海南港澳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西便門西里16號禾田大廈 63182349
海南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 芳群園一區甲12樓1層 67656001
天津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 趙登禹路育教胡同3號 66189646
國信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 呼家樓北街7號 65083397
廣西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 東三環北路21號 665958115
海南賽格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真武廟甲2號 68011238
中山證券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東土城路13號 64293388
天津農行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西便門北濱河路2號 68014095
廈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北京證券營業部 北展劇場東二樓 668337685
遼寧國投北京證券營業部 地安門東大街89號 64078716
四川省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營業部 百萬庄大街19號 68360682
海通證券有限公司北京柳芳營業部 左家莊北里柳芳綜合商業樓 64620906
君安證券有限公司北京知春里證券營業部 海淀知春路14號 62002500
招銀證券公司北京營業部 建外大街10號 65034899
海通證券公司北京郎家園營業部 建國路郎家園11號樓內1樓 65087156
大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營業部 六里橋北里1號 63485711
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營業部 北三環西路68號 68460065
參考資料:http://serve.cei.gov.cn/doc/wnjgml/a/ab/010/abcindex.htm

Ⅶ 新浪股票基本情況介紹

事件進展

·3月02日18時:盛大公開否認曾披露談判細節
·2月22日22時:新浪公司採納股東購股權計劃
·21日12時:新浪發布關於盛大13-D備案問答
·23時:新浪CEO兼總裁汪延致全體員工一封信
·21時:新浪發布關於盛大13-D備案回復聲明
·19日08時:盛大披露持新浪19.5%已發普通股
盛大披露購新浪股票交易記錄 13-D文件原文

深度報道

·IT經理世界:熵增的中國互聯網 盛大資本軌跡
·京華時報:陳天橋首談參股新浪棋局
·計算機世界:盛大收編新浪 西方式資本游戲
·南方周末:盛大難以破解新浪「毒丸」
·中國企業家:盛大開局之戰 虛擬世界收購戰
·新聞周報:收購案直擊網路科技股權深層矛盾
·知識產權報:揭密雞年中國IT第一收購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白衣騎士不是天使 三大懸念
·中國經濟周刊:盛大突襲新浪 偶然和必然
·電腦報:盛大入股新浪 中國互聯網下個起點
·證券市場周刊:盛大蓄謀兩年互聯網造「鱷」
·21世紀經濟報道:盛大購新浪 大摩高盛過招
·互聯網周刊:買賣新浪 盛大完美之選 剛開始
·新財經:盛大的光榮與夢想 溫和的新浪
·經濟觀察報:盛大並購案四 大謎團 背後故事
·中國經營報:急速戰車陳天橋 購股全解密

證券分析 >>全部

·iResearch:盛大新浪業務研究報告
·易觀:盛大購新浪 操之在我的戰略性投資
·新時代證券:順其自然吧 秋霜又何必在意
·金美林投資:中國網路科技再度爆發的前兆
·廣東科德:盛大入主利於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
·銀河證券分析師曹遠剛:盛大入主將實現雙贏
·易觀國際:2005年國內網游面臨四大困境
·青島安信:中國互聯網最富震撼性資本游戲
·大通證券:新浪收購戰對證券市場的啟示
·德源投資:盛大並購新浪 一場融資游戲
·北京大學王衛東:反收購新浪還可用兩利器
·北京首放郎凌雲:盛大收購新浪股權事件分析
·投行報告:高盛 JP摩根 瑞銀 Mingrisk

網友評論 >>全部

·新浪網友:並購將改變盛大單一的產業格局
·新浪網友:二者融合將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旗幟
·新浪網友:希望成功並使新浪因此獲得新生

當事公司管理者

新浪CEO兼總裁 汪延

盛大董事長 陳天橋

股市數據對比

- 新浪 交易所:NASDAQ 市值:15.7億美元
股票代碼:SINA
流通股總數: 50,477,694
IPO數量:400萬股 融資額:6600萬美元
- 盛大 交易所:NASDAQ 市值:21.6億美元
股票代碼:SNDA
流通股總數: 139,960,000
IPO數量:1732萬股 融資額:1.524億美元
----------------------------------------
- 雙方股本結構:
新浪:總股本5047.8萬股,原最大股東四通公司持股不超過10%,十家機構投資者和十家共同基金合計持股63%。
盛大:總股本6999萬股,陳天橋和其他兩位高管持股達75%以上。
- 雙方股市信息對比詳細表單
- 雙方近期業績:
新浪:2004年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全年
盛大:2004年第四季度及2004全年財報

有關公司股價(延時15分鍾)

新浪及盛大半年股價對比圖

新浪(sina)

盛大網路(snda)

【聲明】新浪網科技頻道製作本專題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專題登載某文章絕不意味著新浪公司支持該文觀點或者證實其描述。

證券市場周刊:盛大新浪攻防術

盛大,中國最大的網路游戲運營商;新浪,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門戶網站。大舉買入與「毒丸計劃」,收購與反收購——這一案例,應記載於中國企業並購史,因為這是首例遵循美國法律進行並購的中國案例。[全文][評論]

新浪明確表示無「日資」 怒斥造謠者用心險惡

「捕風捉影地說新浪和日資企業有關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更讓人擔心的是,有些人不惜挑起民族和國家矛盾,用心更為陰險,」陳彤說起這一點來憂心忡忡。[全文][評論]

從盛大新浪案看海外市場並購 反收購策略多傷身

[和訊:盛大收購新浪股票前後機構投資者的持股變化(表)]
[新浪等公司入選TheSUBWAY.com股票推薦名單] [評論]

盛大收購新浪結盟微軟 陳天橋的盛大戰略

研究報告:iResearch JP摩根 高盛 瑞銀集團 Mingrisk

·財經時報王宏亮7日19時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陸興東、馬向群4日15時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宮玉國、劉峻3月4日10時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王東臨、劉剛3月3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4
·王吉鵬、項立剛3月2日 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方興東、於國富3月1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張長虹、車勇3月1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丁大衛、呂偉鋼28日 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4
·劉韌、王輝耀27日15時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計世集團總裁劉九如26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易凱CEO王冉26日15:00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4
·海通證券並購部王四海26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秦朔、郭良2月25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4
·周春生、董志強2月24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呂本富、王峻濤2月23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謝文、牛文文2月23日網聊盛大購股實錄全文 視頻1 2 3

>>全部

·王宏亮:盛大新浪演義之三十六計
·和訊:毒丸實施後機構在盛大與新浪持股變化
·付亮:截至3月6日盛大收購新浪股票進展分析
·王宏亮:新浪向左走,向右走?
·秦濤:盛大新浪的整合是個巨大挑戰
·洪波:新浪新動作領先搜狐、網易
·陸興東:陳天橋的並購意在網路電視
·遠坡:盛大網路收購新浪在線媒體的五大撞擊
·王征:惡意收購不是貶義詞
·宮玉國:陳天橋在追求安全感
·張文中:陳天橋最清楚收購效果
·劉剛:盛大下一步是如何有效從收購變成合並
·李彥宏:互聯網業出現整合很正常
·宮明:盛大蠶食並購新浪 陳天橋資本運作淺析
·王東臨:盛大購股中新浪充分表現了優秀媒體特性
·巴曙松:為什麼中國股市沒有如此精彩的並購
·張曙光:陳天橋的資本運作是正面事件
·李曉光:陳天橋之舉是因為他對網游沒底

>>全部

·3月07日 香港經濟日報:四通傾向接納盛大購新浪建議
·3月05日 Asia Pulse:搜狐欲借盛大收購之機趕超新浪
·3月03日 AFX:四通尚未就8000萬美元售股作公告澄清
·3月03日 AFX:Piper Jaffray認為中國互聯網市場仍待開發
·3月02日 英國金融時報:網路游戲成中國互聯網業金礦

>>全部

·3月17日 每日經濟新聞:四通收購夢天游 段永基意欲何為
·3月16日 網路世界:新浪收購盛大 精神與資本的較量
·3月14日 證券導刊:盛新收購 被偷襲的珍珠港
·3月14日 中國青年報:盛大並購新浪何時停放「煙幕彈」
·3月13日 證券市場周刊:骨牌新浪 盛大的底牌究竟有多大點
·3月12日 中國經營報:盛大死去的機會
·3月11日 IT沙龍:盛大購股新浪 互聯網發展與資本市場
·3月11日 數字商業時代:盛大新浪誰是最大贏家
·3月10日 人民日報:陳天橋他還走在橫道線上
·3月10日 南方周末:盛大下一步
·3月09日 IT時代周刊:新浪只是陳天橋布局的一個棋子
·3月09日 中華工商時報:並購 硝煙彌漫的商業戰爭
·3月08日 人力資本:陳天橋真買新浪還是賺一把就走
·3月08日 IT經理世界:熵增的中國互聯網 盛大的資本軌跡

>>全部

·3月17日 北京娛樂信報:「日資」控股傳言中傷新浪
·3月17日 北京晨報:陳彤怒斥造謠者用心險惡
·3月17日 錢江晚報:陳彤談盛大收購新浪
·3月16日 中國經濟時報:新浪明確表示沒有「日資」
·3月16日 繼盛大購新浪股票後 Tom正尋求並購強化競爭
·3月15日 視頻:CCTV新聞頻道《社會記錄》報道盛大購股
·3月13日 東方早報:盛大壯舉 中國並購市場走向成熟
·3月12日 中國經營報:收購新浪後 陳天橋的盛大戰略
·3月12日 經濟觀察報:盛大收購新浪結盟微軟進軍IPTV
·3月11日 成都商報:盛大證實與微軟共商合作
·3月11日 南京日報:新浪CEO汪延避談盛大收購一事
·3月10日 新京報:盛大牽手微軟曝並購新浪真意
·3月10日 北京晨報:陳天橋首談盛大帝國開局之戰



·10日美股收盤:新浪漲0.45% 盛大跌0.23%
·9日美股收盤:新浪跌4.58% 盛大跌9.05%
·搜狐CFO回購1.5萬股股票 雅虎堅決否認周鴻禕離職
·網易未雨綢繆存錢 陳天橋秘密抵京 各方反應不一
·騰訊股票遭遇突襲 就成交量不尋常波動向聯交所提交聲明

歡迎參與調查

您如何評價新浪和盛大之間可能的「結合」?
好事,強強聯手
很難說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新浪高端訪談

以下按字母排序
媒體界人士:
曹健 車勇 范魯賢
高昱 何力 何剛
胡潤 金建中 黎和生
李佩鈺 呂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