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查詢 » 高盛亞太區首席股票策略師

高盛亞太區首席股票策略師

發布時間: 2021-08-05 05:27:44

Ⅰ 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雙面」高盛 眾所周知,從今年11月的CPI達到4.4%,並創出25個月以來新高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加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銀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對於CPI而言,依然處於負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財富增長速度趕上CPI上漲的速度,投資成為百姓一個不得不為之的選項之一,因此加息對股市的下跌影響力,作用不會太大。至於上調印花稅,則更顯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點附近震盪,藍籌股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市場根本不存在「投機過熱」跡象,何談上調印花稅呢?至於傳出內地基金大佬級人物范勇宏先生被雙規的消息,更顯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為國內基金業的領袖級人物,其被雙規的消息自然在市場中引發擔憂,進而引發A股市場的大幅震動。事實上,上證指數再度暴跌3.98%,收於2894.54點。謠言惑眾的作用已經起到了。盡管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新聞發言人張後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說,此為市場謠言,純屬無中生有。但謠言對市場的負面沖擊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傳聞。如果我們再參考12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一篇名為《要警惕和打擊操縱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鱷》,感覺就更清楚了。該文旗幟鮮明地指出,上調印花稅謠言以及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賣出中國股票郵件是大跌的導火索。文章特別指出,此前不久,正是這家投行發布了積極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前景的策略報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操縱股指牟利之嫌。據此,《南方日報》亦撰文指出,該文所指的國際知名投行,依據事實,顯然是指高盛無疑。這也難怪有媒體稱,在此輪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別向中國境內媒體和境外客戶提供了內容迥異的「陰陽」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向內地公眾唱多中國股市的;另一份卻是向其客戶下達賣出指令,掩護其客戶從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賣出的。 為什麼這次又出現了高盛的影子?為什麼國內主流財經媒體經常質疑高盛,每逢中國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調整之際都能「精準」押注,使其客戶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麼,就讓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資本 作為國際投行大鱷,高盛對賺取資本市場的「快錢」向來是來者不拒,由此培養出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國內舉辦的盛大的建國35周年大慶讓高盛看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便於就近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方便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1990年,國內證券市場設立,讓高盛嗅到了香味撲鼻的商機。為此,高盛動用了其在美國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脈資源,為其打開中國金融資本市場鋪路。高盛的努力沒有白費,1994年,高盛獲准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與此同時,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拿到進軍中國資本市場「通行證」的高盛絲毫沒有耽誤這「從天而落」的餡餅,把其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邁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場:1994年6月,美國摩根投資銀行和高盛正式參股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以超過每股凈資產6倍的價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資3500萬美元。2005年,匯豐銀行出資81億港幣收購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國平安股權。高盛轉讓平安保險股份之後,10年投資收益高達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發行上市之日,高盛參股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了中國平安的IPO發行,為已經是賺的盆滿缽余的高盛又奉獻了一把。 殺向中國金融資本的第一刀讓高盛品味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資回報讓高盛嘗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國內金融資本的刀鋒磨得更加鋒利。2002年,高盛擔任中銀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2003年,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與此同時,鑒於高盛在國際投行的大鱷地位,高盛也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國內A股市場的額度為5000萬美元。 2005年,對於高盛扮演的中國金融資本市場「殺手」這個角色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忙碌的年頭。高盛先後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而這一年最為引人注目的重頭戲則是高盛以1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 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國內銀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高盛也非常看好國內銀行上市的商機。不過,為了降低參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參股工行價格上的話語權,高盛也是頗費心機。先是利用評級機構說事,惠譽國際評級在當時一份評價工商銀行的報告中指出,資產負債狀況近來出現的改善能否長久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惠譽認為,工行的資產質量狀況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為4.7%就是一個明證。在此背景下,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資人要求擬上市的國內銀行改善資產質量。為此,四家國有銀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銀行剝離的2.5萬億元不良資產,這不僅使四家銀行大大「瘦身」,資產質量一夜之間大幅改善,向「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售的是一個甩掉歷史包袱、資產優良的銀行股權,使得國家擔負了銀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導致了工行發行價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入股工行以後,利益的驅使使得高盛為國內銀行大唱贊歌,工行也在一夜間由一個資產狀況不佳的銀行一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而當國人沉醉於這個「全球最賺錢的銀行」稱號之時,高盛則是低聲埋頭發大財,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資產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約30.32億股,已套現19億美元。 通過參股國內金融機構賺取豐碩收獲的同時,高盛也把屠刀揮向了儼然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內產業資本,利用資本優勢和人脈資源,對國內優秀企業展開了新一輪「剪羊毛」運動。 二屠產業資本 高盛在國際投行中的卓然地位為其在國內企業開拓投行業務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便利。很多國有大型企業尋求海外上市融資時,由於缺乏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了解,也缺乏與國際資本溝通的渠道,這就為高盛「一個蘿卜兩頭切」的內外通吃手法大開方便之門。 從1997年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募資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國石油、中國網通、中芯國際、東風汽車、北汽控股、盛大、平安保險、中興通訊、TCL、聯想集團、中海油、分眾傳媒、上海先進半導體的融資上市都有高盛的參與。2006年,高盛再度向國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資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後通過受讓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高盛參股雙匯發展以後,藉助著雙匯發展這只「下金蛋」的母雞,通過加大利潤分紅比例以圖迅速收回參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與2007年最甚,分紅方案均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現金分紅41084.4萬元,2007年度現金分紅48479.59萬元,分別占當年合並報表凈利潤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凈利潤52%。最高分紅額度占凈利潤額度的比例高達88%,這在國內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中絕對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如此,隨著2007年國內股市牛市的到來,高盛在狂吞雙匯發展分紅的同時,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權轉讓給鼎暉投資以及其他公司,並未在雙匯發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雙匯發展才對外發布澄清公告,雙匯發展因此受到中國證監會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價格從西部礦業前股東東風實業公司受讓3205萬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礦業召開2006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以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股份總數32,050萬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12股,以法定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體股東轉增,以未分配利潤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轉增和送紅股後,高盛持有西部礦業的股權猛增至1億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礦業發布公告,稱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出售所持西部礦業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若按減持期間市場均價8.67元計算,高盛累計套現10.3億元。高盛持股西部礦業1.923億股的全部投資成本只有9610萬元,以減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計算,投資回報高達974.3%。高盛對西部礦業的此次投資曾被業內人士指責有手續違規、利益輸送、關聯交易、操縱市場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對海普瑞增資491.76萬美元,持股數增至1125萬股,佔有12.5%的股權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資股變更為4500萬股,平均持股成本約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發行價計算,高盛獲利達93.27倍。 在隨後的日子裡,在新東方、阿里巴巴、國美電器、分眾傳媒、中國糧油控股、先聲葯業、英利新能源、寧波銀行、中國鋁業、北京控股、遠洋地產、雨潤食品、SOHO中國、東南融通、波司登、尚德電力、中國旺旺、遠洋地產、茂業國際、太平洋航運、吉利汽車的上市融資路上,都能看到高盛這個資本大鱷的身影。而在掘金國內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後,高盛也把資本陰影伸向了剛剛邁過「溫飽」進入「小康」的國內中小投資者。 三屠中小資本 今年的股市讓很多中小投資者極為郁悶,因為股市中為數不多的行情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電梯」。從11月11日至今,滬指單日漲跌超過50點的大幅異動次數超過5次,使得很多習慣於波段操作的投資老手疲於應對。 導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股指期貨大幕拉開後,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了對沖時代,進入了做空也可以賺錢的股指套利時代。各種跡象表明,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觀面的原因,但是,市場中存在著一股不為投資者所知的雄厚資本,利用國內指數編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過操縱指數和影響輿論造成市場短期大幅異動來謀取暴利。而能夠在市場上具備如此雄厚資本實力和影響輿論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許就有高盛的背影。 從高盛精確出台的國內外「陰陽」研究報告來看,其出台時機和市場異動時機極為吻合,由於能夠看到高盛精準研究報告的都是國內外大型機構投資者,當這些機構投資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資思路,憑借其資本實力,很容易在市場中形成急漲急跌的走勢,為高盛「渾水摸魚」掠奪中小投資者的散碎資本大放「綠燈」。這些跟隨高盛投資思路資本採取的是拉高權重股吸引跟風盤、在股指沖高時逐步布局股指期貨空頭頭寸、通過散布利空製造恐慌引發股指下跌三部曲實現的。由於中小投資者資金額度所限無法參與股指期貨投資,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犧牲品。 高盛「三屠」,讓剛剛20歲進入青年期的國內證券市場累累受傷。而高盛之所以能夠在國內資本市場「橫」著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張國際著名投行的「畫皮」?所依仗的不過是美聯儲高官以及美國財政部高官多是從高盛出身的美國政界資源?因此,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監管者和投資者來說,在國內證券市場步入20歲之際,我們的資本市場是不是也應該發揮青年人的「闖勁」和創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國特色資本之路,讓高盛這個國內資本市場的大鱷賺取應該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謀取暴利!

麻煩採納,謝謝!

Ⅱ 國內比較有名的股票策略分析師都有誰

丁聖元!黑馬王子都不錯,李大霄不行只會嘩眾取寵、

Ⅲ 高盛的股東都是誰

高盛公司股東名單:

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 C. Blankfein)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蓋瑞·柯恩(Gary D. Cohn)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約翰·布萊恩(John H. Bryan)

克萊斯·達爾巴克

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

威廉·喬治(William W. George)

拉賈特·古普塔(Rajat K. Gupta)

詹姆斯·約翰遜(James A. Johnson)

羅伊絲·朱莉博(Lois D. Juliber)

拉什米·米塔爾 (Lakshmi N. Mittal)

詹姆斯·斯基羅(James J. Schiro)

茹斯·西蒙斯(Ruth J. Simmons)

約翰·羅傑斯(John F. W. Rogers)董事會秘書

(3)高盛亞太區首席股票策略師擴展閱讀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並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高盛還是第一家中標協助中國處理不良資產的外資機構,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資產國際銷售的外資機構。在不久前進行的中國銀行上市中,高盛也是三家承銷商之一。

考資料:Goldman Sachs | China - 2018股東

Ⅳ 有誰知道策略圈這個app股票平台是不是騙子,

策略圈是騙子公司,業務員會拉你進群,給你資訊給你上課 ,會曬一開始有盈利曬圖,讓你心動,我於2019年6月20日加入策略圈投資十萬,一開始帶我操作二支股獲利1.2萬,然後不斷催促你加大資金,進入ⅤiP團隊,讓你加入杠桿資金全倉買入,當買第三支股票就讓持股3一5.天以上等漲停,當天買入就要交千分三手續費,80萬手續費2600元,然後每天遞延費2800元,就是這樣把你前期賺到的利潤,每天以遞延費的理由全部扣還,等你股價下跌也不通知你賣出,讓你自己覺得虧損嚴重,自己賣出會說是你自己的責任,我把虧損截圖發到群里就馬上把你冊了,你的虧損就是他們的盈利,在它們APP操作就是騙局,千萬不要
上當受騙策略圈是騙子公司是大騙子公司,是殺人不見血的公司。

Ⅳ 高盛為什麼可以做各支股票的評級

這個問題問的好!
高盛是一家美國公司,是國際知名度很高的投行。多年以來一直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由於從業時間長,手下匯集了較多的金融人才。在各個主要國家的金融市場基本上都有他們的蹤跡。因為他們在金融市場的名聲和影響力比較大,所以他們經常發表各種股票評級,證券分析之類的消息,藉以擴在自己的影響力。久而久之,聽的人多了,聽久了,相信的人就多了。對股票的走勢就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是高盛及西方金融機構操縱和影響市場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操縱和影響市場他們就可以獲取暴利。
高盛在中國的名聲比較臭。08年金融危機期間曾經在原油上給中國多家航空公司設下期權陷阱,致使中國企業巨虧。10年11月12日涉嫌操縱A股,引發A股暴跌。又曲線收購雙匯食品,惡意操縱雙匯股價。

Ⅵ 您知道被譽為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教父級的投資大師是誰嗎

在投資沙龍上,如果你說自己不知道戴若·顧比是誰,肯定會有很多人笑你孤陋寡聞。那麼,戴若·顧比究竟是何方神聖?) F7 w! A* ` V. w2 X! @. i ( P4 W( H9 v! u+ }; g/ j, m% o 據有關報道的描述,戴若·顧比有一付兩角微微上翹、「波羅」式的大鬍子,智慧的額頭下深凹的大眼睛閃著調皮的光芒,紳士般的舉止里充滿了幽默與生機;他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大師,澳大利亞全職交易商,國際技術分析協會會員及澳大利亞和新加坡技術分析協會會員;被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和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職業經紀人及交易者尊為教父級人物。 ( R6 A0 Z( N; s$ t9 X" \# c! x5 c! b( r 戴若·顧比為GuppyTraders.com Pty Ltd的創始人和執行董事,全職的獨立金融交易員,開發了Guppy Multiple Moving Average Indicator(Guppy復合移動平均指標),擔任悉尼期貨市場雜志Your Trading Edge、美國股票和商品交易技術分析雜志長期撰稿人,著有《股票交易》、《交易策略》、《熊市交易》等多本暢銷書。 t4 n0 s3 B2 ^ 5 j U% M+ B% `+ A+ u, Q 令一些投資者對戴若·顧比「頂禮膜拜」的不是他在海外的諸多頭銜,也不是2005年中國股市將由此進入大牛市的成功預言,而是他全球金融市場10大技術分析大師之一或世界級投資大師的盛名,及其三年用2000美元狂賺15萬美元的成功投資記錄。# T5 K: B a- d) D% p ! w9 k( W0 O: E& Q' l J 然而,戴若·顧比真的有外界廣為傳播的這樣神奇嗎?在記者追蹤其傳奇成長經歷過程中,卻意外發現戴若·顧比是被國內一家媒體別有用心包裝成的偽投資大師。 p2 E4 K# \! A: y1 {, Q( G ! y8 M, N' c. v% l! e9 m 外在面目 6 t D* Q" A z3 R/ y* {# T4 g& _% L2 h& F1 Y 雖然戴若·顧比在投資者心目中擁有無數令人艷羨不已的美稱,如全球金融市場10大技術分析大師、世界級投資大師、教父級人物,但好在他畢竟還不是上帝,從而可以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事後檢驗其投資傳奇的蛛絲馬跡。 2 B ?5 i2 Q4 ] u( \! X9 P1 P8 d% L' ?' F4 H: F 正是戴若·顧比GuppyTraders.com Pty Ltd的創始人和執行董事這一信息,讓記者找到了破解其真實身份的路徑。7 D' x5 u' L% ?+ S8 o d, b& n. u( S# P Q7 m5 W+ Y o/ \ 打開GuppyTraders.com Pty Ltd網站(www.guppytraderscn.com)發現,戴若·顧比創設的這家公司原來在澳大利亞是一個國際金融市場教育培訓機構,向從事股票、CFD's、證券交易、衍生品工具、期貨與商品的零售的專業經濟市場交易人提供獨立的教育、培訓、分析與資源。 $ R1 G% F7 t( I7 z$ p# z D3 p i6 z" a, I4 N% t1 S GuppyTraders.com Pty Ltd在達爾文、新加坡、北京設有辦事處,其中北京的辦事處的辦公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南大街14號外企寫字樓B105-A17。5 I R% G9 N8 ?5 G! j4 D: q ; W6 I9 R% D. h5 A% Y R 公司網站主要提供戴若·顧比親筆簽名的書籍、澳大利亞與亞洲市場的每周市場時事通訊、中國市場的每周交易時事通訊、廣泛獨立的網際網路資源、國內與國際交易研究會,以及交易員金融培訓的專業認證、圖表產品與培訓產品、IP認證與顧比培訓認證、對金融媒體包括CNBC亞洲的分析、免費的書評與MetaStock公式。

Ⅶ 請問下,長盛策略是不是騙人的啊 ,說是可以機構購買新股

高盛策略也是騙人的,但是可以選擇很多的機構來買新的股票,如果沒有買的話,你可以在機構中選擇。

Ⅷ 什麼是股票策略師

股票策略師是一個經濟新概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一切咨詢策劃活動、為實現指定目標、具備一定策劃學理論知識、有創新能力、能獨立開展策劃項目並能基本准確地監督策劃方案的全過程的策劃者。

Ⅸ 高盛集團亞太區總裁和副總裁是誰

總裁是:米歇爾·艾萌斯
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趙軍
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毛向輝
高盛亞太區主管資產管理的副總裁霍高樂
美國高盛公司亞洲董事總經理李方
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 陳靜儀
高盛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
美國高盛集團公司副總裁朱順平,2000年,朱順平受聘於紐約華爾街高盛集團公司,任銀行投資公司副總裁。

Ⅹ 在股票分析軟體中,經常出現"高盛",請問"高盛"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高盛:最佳國際投資銀行、最佳大宗股票承銷行、最佳大宗並購行,全球投資銀行總收入排名:第四位。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

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高盛公司是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歷史悠久、規模龐大、實力雄厚。高盛公司目前總資產3千多億美元,全球2萬多名員工,在世界24個國家設有42個分公司或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高盛集團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公司亦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以幫助客戶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銳地發現和抓住投資的機會。

高盛公司主要業務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顧問、證券交易、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高盛公司以卓越的服務一直保持著市場的領導地位。2000年,高盛公司在全球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後續股票發行、可轉換證券發行、收購兼並顧問等領域都排名世界第一;特別的,高盛公司在亞洲的股票發行和收購兼並顧問領域也排名第一。為此,高盛公司獲得了眾多的媒體榮譽,包括權威雜志《國際金融評論》(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view)將高盛評選為過去25年全球最佳股票證券行;《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將高盛評為2000年全球最佳並購行;路透社(Reuters)將高盛評選為2000年財務總監推選的最佳投資銀行。

高盛公司非常重視中國這一新興的市場,香港地區總部直接負責中國業務的發展,而且於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代表處。多年以來,高盛公司一直致力於協助中國企業積極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同時提供世界一流的財務顧問服務。以過去十年總計,在中國股票發行和中國並購顧問領域,高盛公司都名列外資投資銀行的首位。高盛公司為南方航空、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銀行等眾多客戶在國際市場融資;也為中國移動收購各省資產、BP Amoco收購中國石油股權、聯想分拆神州數碼等並購業務提供財務顧問服務。除了投資銀行業務之外,高盛公司還在中國進行直接投資,投資項目包括平安保險、新浪、證券之星等。

在2000年世界500強的排名中,名列第1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