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明的個人簡介
王明,副主任醫師,舟山市普陀人民醫院神經精神科主任,浙江省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委員,省醫學會精神病院管理分會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浙江省精神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舟山市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市重點學科(神經精神學科)帶頭人,榮獲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工作者、浙江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浙江省最佳醫生、普陀區突出貢獻專業人才、普陀區首屆中青年名醫。
Ⅱ 王明到底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後果
王明「左」傾路線造成的政治、軍事、組織、思想等方面的危害
1。關於王明「左」傾路線對白區工作的影響和危害,將其概括為以下幾點:在白區黨組織工作中推行「左」傾政策和冒險主義的斗爭策略,使黨的組織遭受損失;在白區的工人運動中的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給工運造成嚴重損失;在國民黨軍隊中的兵運工作中貫徹共產國際「左」傾錯誤指示精神;中共在白區的左翼文化運動也受到「左」傾教條主義、冒險主義與關門主義的影響
2。軍事上的「左」傾錯誤對中央蘇區的危害最大。「左」傾的中央機械地執行共產國際指示,提出「兩個拳頭打人」、「兩條道路決戰」等錯誤方針路線;更為嚴重的是無原則地重用李德,取消軍委的集體領導。在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後,李德起初推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接著實行防禦中的保守主義,最後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他極力推行「御敵於國門之外」、「短促突擊」、「六路分兵」、建立正規軍打陣地戰等一整套「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方針,最終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喪失。
3。王明「左」傾經濟政策的危害:第一,增加了根據地的動亂因素,影響了根據地秩序的穩定。第二,造成根據地耕地拋荒、耕作粗放、糧食減產、連年糧荒的不良後果。第三,延緩了根據地經濟的發展,造成軍民生活艱難的局面。第四,群眾生活困難嚴重影響擴大紅軍工作。第五,經濟上的「左」傾錯誤影響到根據地的鞏固和戰爭的進行,成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之一
Ⅲ 王明簡歷
王明(1904-1974),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領導人,原名陳紹禹,又名陳紹玉,字露清,安徽六安金家寨(今屬金寨縣)人,1904年4月出生於小商人家。 王明資質聰穎,6歲入私塾,8歲能為鄉鄰寫春聯。後入大王廟小學讀書。1920年考入六安第三農業學校,民國13年,他和進步同學共同組織豫皖青年學會。翌年入武昌商科大學預科學習。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幹事。同年秋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得到中山大學校長米夫的賞識。在米夫的支持下,他逐步成為教條主義宗派的首腦人物,1929-1930年間王明和其他一些教條主義者陸續從蘇聯回國。12月米夫以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身份來華。王明等人在米夫支持下迫使中共中央於1931年1月召開六屆四中全會。王明在這次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實際上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同年10月去蘇聯,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書記處候補書記。1931年到1934年間王明等人掌握了中共中央領導權,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推行教條主義、「左」傾冒險主義,使中國革命事業遭到嚴重危害。1935年1月遵義會議批評了這種錯誤,結束了他們在中共中央的統治。 王明在1937年11月由蘇聯回國,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主張對國民黨只要團結、不要斗爭,使他領導地區的革命事業又受到嚴重損失。1938年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免去他的書記職務。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他受到了嚴厲批評。1945年4月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當時王明給全會寫信對決議表示「完全同意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央法律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在此期間,做過一些法律草案起草工作。根據中國共產黨在戰爭年代制定過的有關婚姻的法規和條例,同時,也借鑒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法》,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婚姻法》,這部《婚姻法》一直使用了30年,到1980年才修改。 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但已去蘇聯就醫,從此拒不回國。60年代及70年代他寫了許多文章和小冊子,先後撰寫、發表了《論中國事件》、《列寧、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等書,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攻擊毛澤東,攻擊中國共產黨。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病逝。
Ⅳ 簡介一下王明
王明(1904甲辰年生~1974年3月27日),安徽金寨縣雙石鄉(時屬安徽省六安縣)碼頭村人,原名陳紹禹。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江局書記等職務。1930年從蘇聯回國後,打著「反對立三路線」旗號,在1931年1月的六屆四中全會上奪取了中央領導權,至1934年間,在黨內推行了一條以教條主義、媚蘇親蘇為特徵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對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危害。1974年3月27日王明在莫斯科離世。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幹事。11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習努力,能說一口流利俄語,深得米夫賞識,進入這個直屬斯大林的小團體。在蘇聯的四年學習和工作,是王明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時期。系統的馬列主義教育使王明的理論水平提高很快;「唯聖」、「唯書」的思想和學究與背誦式的學習方式,使王明學會一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化的本領;共產國際為使中國共產黨領導永遠支持他們的行動,所以將王明作為「未來的中共領導人才」加以特殊培養;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的王明教條宗派從這里孕育。在這期間,他又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斗爭,打擊異己,逐漸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其思想「左」傾主義、教條主義嚴重。[1]
王明(1904—1974),原名陳紹禹(陳紹玉),字露清,安徽省金寨縣雙石鄉(時屬安徽省六安市)碼頭村人。家庭出身貧民(一說小商人)。自幼聰穎,有深厚的舊學基礎。早年參加過學生運動,在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國民黨。
1919年夏進入與其家鄉鄰近的河南省固始縣陳淋子鎮志成小學學習。
192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六安省立第三甲種農業學校,受到進步師生的思想熏陶,開始從事革命活動。
1924年夏,在家鄉金家寨聯絡在外地學習回鄉度假的學生,成立「豫皖青年學會」。同年秋,考入國立武昌商科大學預科學習。
1925年6月,在武昌積極參與支持上海「五卅」運動的活動,被推選為武昌學生聯合會幹事和湖北青年團體聯合會執行委員。10
王明(4張)
1927年2月,米夫率聯共一工作小組訪問中國,並出席了五大,王明任翻譯。中共六大,王明也參加了翻譯工作。斯大林會見中共領導人他也擔任了翻譯。以馬克思理論家自詡。
1927年夏,捏造「浙江同學會」事件,說這是一個從事地下活動的「反動組織」,而後台老闆,則是瞿秋白。 蘇聯格伯烏調查結果,竟然認為確有這種「反動組織」存在。瞿秋白、周恩來等人調查後,認為並不存在這樣一個組織。瞿秋白於是給聯共政治局寫信,對蘇聯格伯烏的調查結論提出異議。後來,共產國際監委、聯共監委、中共代表團聯合組成審查委員會審理此事,最終做出了不存在「江浙同鄉會」這樣一個組織的結論,並由周恩來在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大會上宣布。但還是造成一些學生的被開除、被逮捕。
聯共發動反對布哈林「右傾」的清黨運動後,中山大學的米夫派更加活躍起來,1929年夏掀起了更大的「中山大學風潮」。他們先是召集了為期十天的黨員大會,形成所謂的「二十八半布爾什維克」,標榜自己是唯一正確的「永遠的布爾什維克」的真理,喧囂、起鬨、謾罵、處分,使用一切卑劣的手段,發起對瞿秋白和中共代表團的攻擊。而聯共中央和共產國際,一致肯定米夫、王明派,批評中共代表團,認為瞿秋白應負中山大學反黨小組事件的主要責任。在他們的支持下瞿秋白被解除駐共產國際代表的職務,反對他們的除少數幾個工人外,分別受到開除黨籍、團籍、學籍,送到西伯利亞作苦工的處分,也使有些人自殺,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失蹤」了,如瞿秋白的三弟瞿景白。
中共六大以後名義上總書記是向忠發,但實際主持中央工作的是李立三。
1929年10月回國後,任《紅旗》編輯,發表極端親俄思想的文章。
1930年年底,王明帶頭,羅章龍、王克全、何孟雄等起鬨,集中攻擊三中全會和瞿秋白。這時米夫被派到中國,擔任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在米夫的操縱下,1931年1月7日在上海秘密召開六屆四中全會。會議根據米夫的旨意,撤銷了瞿秋白、李立三的政治局委員,而王明卻一步登天,在蘇聯的扶持下,從一個普通的黨員進入政治局—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竊取了中央的領導崗位。而米夫也達到了控制、操縱中共中央的目的。9月,王明去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由秦邦憲(博古)擔任臨時中央總負責人。
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線,提出一個比立三路線更「左」 的政治綱領。
1931年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上,在蘇聯和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選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補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取得了中央領導權。
1931年6月,總書記向忠發被捕叛變,斯大林指示米夫以國際名義指定由王明為代理書記。黨內開始了第三次「左」傾錯誤的統治。同年9月,黨中央機關遇到破壞,王明隨米夫去蘇聯,任中共駐國際代表。王明去蘇聯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負責,博古執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給革命帶來很大的危害。
抗日戰爭開始後,王明又回到國內,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否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放棄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抗戰初期在武漢任長江局書記時給黨帶來很大損失。[2]
1941年後王明因病長期休息。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王明受到了康生等人的嚴厲批評。1945年4月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宣判了曾統治黨4年之久、影響黨達14年之久的王明「左」右傾錯誤路線的死刑。當時王明給全會寫信對決議表示「完全同意和擁護」。1942年黨整風運動時,王明態度惡劣,拒絕參加整風。
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親自提議讓王明繼續擔任中央委員。終於,王明在44名當選中央委員中,以選票倒數第二當選。「七大」之前,王明主要從事婦女和統戰工作。「七大」以後,中央決定由王明擔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黨的政策以及起草法律條文。
1946年6月,中央又成立了法制問題研究委員會(1948年12月改為法律委員會),中央仍任命王明為該委員會主任。解放戰爭時期,王明領導該委員會出色完成了制定陝甘寧邊區憲法草案、全國性的憲法草案等工作,還在山西參加過一段時間的土改。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明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副主任。
1956年9月召開黨的「八大」前夕,中央曾於8月上旬致電王明,希望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回國參加會議。9月8日,王明回電表示因病無法回國參加「八大」,向中央和「八大」主席團請假。黨中央和毛澤東從黨的利益出發,仍提名王明為中共中央委員的候選人。這樣,王明在「八大」上仍被選舉為中央委員,但長期留居蘇聯,以後化名「馬馬維奇」、「波波維奇」撰文歪曲歷史,攻擊中國。
1974年3月27日病逝於莫斯科,孤寂地躺在異國他鄉的新聖女公墓。
Ⅳ 歷史上的王明的資料
王明(1904—1974)
原名陳紹禹,安徽六安人。
早年參加過學生運動,在五卅運動中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5年去莫斯科孫中山大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回國。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又隨米夫去蘇聯,在莫斯科孫中山大學任教。在這期間,他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斗爭,打擊異己,逐漸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其思想「左」傾主義、教條主義嚴重。
1929年10月回國後,任《紅旗》編輯,發表「左」傾思想的文章。
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線,提出一個比立三路線更「左」 的政治綱領。
1931年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上,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選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補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取得了中央領導權。
1931年6月,總書記向忠發被捕叛變,米夫以國際名義指定由王明為代理書記。黨內開始了第三次「左」傾錯誤的統治。同年9月,黨中央機關遇到破壞,王明隨米夫去蘇聯,任中共駐國際代表。王明去蘇聯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負責,博古執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給革命帶來很大的危害。
抗日戰爭開始後,王明又回到國內,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否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放棄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抗戰初期在武漢任長江局書記時給黨帶來很大損失。
1942年黨整風運動時,王明態度惡劣,拒絕參加整風。中共七大時為了團結他,仍選他為中央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明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副主任。
1956年去蘇聯定居,以後化名「馬馬維奇」、「波波維奇」撰文歪曲我黨歷史,攻擊毛澤東思想。
1974年3月27日病逝於莫斯科。
王明對國家和人民的一點貢獻(原題:毛澤東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
毛澤東對王明可謂仁至義盡,在中共七大上,親自提議讓他繼續擔任中央委員。終於,王明在44名當選中央委員中,以選票倒數第一當選。這再一次說明毛澤東一以貫之的思想與氣度: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新中國,決定讓王明擔任政務院法制委員會主任。王明並不是學法律的專才,但當年他在延安分管婦女工作,後來又擔任過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做過一些法律草案起草工作。
王明干婦女工作還是頗有一套的。中央十分重視婦女工作,專門成立了女子大學,創辦了《中國婦女》雜志,這兩件事全由王明辦。毛澤東認為把婦女工作交給王明來抓,由他來領銜起草《婚姻法》的草案,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當然,王上面還有法律科班出身的董必武掛帥,這《婚姻法》的工作交王明去具體操作,還是可以放心的。
王明是屬於學院派的理論家,要辦什麼事,先得找理論依據,他要求法制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必須很快熟悉這一方面的馬列論著;同時,與同志們一條一條地審理中共在戰爭年代制定過的有關婚姻的法規和條例。中共在奪取全國政權前的20多年裡,對婚姻問題向來重視,制定過一系列有關法規和條例。這些都成為王明起草新中國婚姻法的基礎。同時,也借鑒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法》。
據說,初稿是由王明口述的,秘書記錄。那天,王明一口氣述了17個小時,邊述邊改,17個小時一氣呵成,形成了23000字的初稿,顯示了王明的才氣。在起草《婚姻法》的工作中,王明是特別「順」,一是對工作非常投入,二是對中央領導言聽計從,表現出很好的合作態度。
歷經41稿,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了。1950年4月1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七次會議上,王明代表法制委員會向會議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草案》,並作了「草案」起草經過和起草理由的報告。會議通過了這部8章27條的《婚姻法》。毛澤東主席隨即發布中央政府主席令,《婚姻法》在1950年5月1日起在全國實行。這部《婚姻法》一直使用了30年,到1980年才修改。
這部《婚姻法》,本應該成為王明進入新的政治生命的開端。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有一個明確的決議,要求王明對自己的錯誤有一個書面檢查,但王明始終沒有作出書面檢查,他企圖以起草《婚姻法》之「功」來抵消錯誤。但中央不允許,工作是工作,錯誤是錯誤,兩者不可相抵。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於王明同志的決定》,要求王明對自己的錯誤「作一次深刻的反省」,在「思想上行動上真正有所改正」。毛澤東在一份指示中寫道,「王明的聲明書應在11月上旬七屆四中全會開會以前寫好,並送交政治局」。王明根本就不想回應,一旦要他作檢查,他就推說自己有病,要求去蘇聯治病。中央政治局很重視,得到肯定的答復後,批准了王明的赴蘇請求。誰知,王明竟一去不復返。
王明一到蘇聯就發泄,趁國內「文化大革命」爆發,便在蘇聯出版了《中共五十年》,對毛澤東大肆攻擊,還出版了一本自命比毛澤東詩詞還要高明得多的,收有30多首詩的《王明詩歌選》。
Ⅵ 王明簡介
王明(1904-1974),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領導人,原名陳紹禹,又名陳紹玉,字露清,安徽六安金家寨(今屬金寨縣)人,1904年4月出生於小商人家。
王明資質聰穎,6歲入私塾,8歲能為鄉鄰寫春聯。後入大王廟小學讀書。1920年考入六安第三農業學校,民國13年,他和進步同學共同組織豫皖青年學會。翌年入武昌商科大學預科學習。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幹事。同年秋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得到中山大學校長米夫的賞識。在米夫的支持下,他逐步成為教條主義宗派的首腦人物,1929-1930年間王明和其他一些教條主義者陸續從蘇聯回國。12月米夫以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身份來華。王明等人在米夫支持下迫使中共中央於1931年1月召開六屆四中全會。王明在這次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實際上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同年10月去蘇聯,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書記處候補書記。1931年到1934年間王明等人掌握了中共中央領導權,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推行教條主義、「左」傾冒險主義,使中國革命事業遭到嚴重危害。1935年1月遵義會議批評了這種錯誤,結束了他們在中共中央的統治。
王明在1937年11月由蘇聯回國,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主張對國民黨只要團結、不要斗爭,使他領導地區的革命事業又受到嚴重損失。1938年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免去他的書記職務。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他受到了嚴厲批評。1945年4月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當時王明給全會寫信對決議表示「完全同意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央法律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在此期間,做過一些法律草案起草工作。根據中國共產黨在戰爭年代制定過的有關婚姻的法規和條例,同時,也借鑒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法》,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婚姻法》,這部《婚姻法》一直使用了30年,到1980年才修改。
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但已去蘇聯就醫,從此拒不回國。60年代及70年代他寫了許多文章和小冊子,先後撰寫、發表了《論中國事件》、《列寧、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等書,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攻擊毛澤東,攻擊中國共產黨。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病逝。
Ⅶ 王明為啥會瘋掉
我認為網名瘋掉是因為有原因的,有可能他的思想壓力過於大,所以一時想不開,所以就瘋掉了。
Ⅷ 王明的主要經歷
王明同志,山東黃縣人,1922年7月生,1936年3月參加革命,194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勤務員、通信員、警衛員,蘇聯遠東特戰旅排長,延吉龍井保安大隊長、延邊軍分區警備一旅副營長,四野十縱隊工兵團連長、副營長、營長,東北軍區工兵器材倉庫副主任、主任,工程兵駐撫順474廠軍代表等職。1965年8月離職休養。王明同志先後參加了四平攻堅戰、新民戰斗、遼西戰斗、黑山阻擊戰、大虎山戰斗、解放開原戰斗、川貴剿匪及抗美援朝戰爭四大戰役行動。先後被中央軍委授予「解放勛章」、「獨立功勛章」、「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被蘇聯遠東司令部授予「蘇聯功勛獎章」,被朝鮮政府授予「一級國旗勛章」,被俄羅斯政府授予「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60周年、65周年、70周年勛章」。他為中國人民獨立自由、民族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事業奉獻了青春和鮮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連年災荒實在過不下去了,父親帶著全家來到東北。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走到哪裡都一樣。父親只能把他送到地主家幹活。 在地主家扛活那幾年,王明接觸到一些抗聯游擊隊戰士,有時還利用出來幹活的機會,為游擊隊傳遞消息,因而受到地主欺負,1936年3月被攆回家,他一狠心就去找抗聯部隊。部隊領導說他年紀太小,不能收。王明跟著部隊寸步不離,一直跑了好幾天。當時的支隊長王效明終於同意讓他加入抗聯,並成為支隊長的警衛員。
在1940年一次較大戰役中他負了傷。1941年,王明到了蘇聯。在那裡學軍事,搞訓練,同時也經常執行各種任務,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之後,又被派回國內執行任務。在牡丹江中東站執行偵察任務時,與蘇聯空軍進行地空導航電訊聯絡,為蘇軍向日本宣戰和解放東北立下功勞。1942年,王明完成任務返回蘇聯88旅。為表彰他的功績,蘇聯方面授予他「蘇維埃衛國戰爭勝利獎章」。1945年8月,王明隨蘇軍反攻回國。
Ⅸ 王明到底犯的是什麼錯誤
他在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期間犯了嚴重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給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造成重大的損失(參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其具體表現為「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一切斗爭,否認聯合」,「在軍事上,先是推行冒險主義,後來又變為保守主義和逃跑主義」,「在組織上,實行宗派主義」。
同時,他在1937年到1940年期間犯了對國民黨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片面強調「一切依靠統一戰線,一切為了統一戰線」,忽視了對群眾的積極發動和中共的獨立自主性。
(9)王明智能股票擴展閱讀:
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主要表現在:
1、對革命性質、形勢和階級關系作出了錯誤的分析。混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否認中間階級的兩面性和反動勢力的內部矛盾,實行「關門主義」,主張「進攻路線」。
2、對革命道路問題和城市斗爭的方針問題提出了錯誤的政策。低估根據地建設和農村游擊戰的重要性,誇大國民黨統治的危機和革命主觀力量的發展,堅持「城市中心」論,號召全黨准備決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明
Ⅹ 王明的著作
專著或合著:
《中國大同思想資料》,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組編,王明參與編寫工作,中華書局l959年12月出版。
《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1960年2月初版,1980年2月重版。
《中國哲學史》,任繼愈主編,王明參與編寫工作,共四卷,1963年~1964年出版前三卷。
《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合著),均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先秦之部」1964年11月初版,1984年4月重版;「兩漢之部」1960年2月初版,1982年3月重版;「魏晉隋唐之部」文革前未出版,1990年5月出版;「宋元明之部」1962年3月初版,1982年8月重版;「清代之部」1962年1月初版,1981年10月重版;「近代之部」1959年9月初版,1983年8月重版。
《抱朴子內篇校釋》,中華書局1980年1月初版,1985年3月出版增訂本。
《無能子校注》,中華書局1981年12月出版。
《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
《道家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部分論文:
《墨家的論理學》,載於天津《益世報》1936年6月7日
《論老子與道教》,載於《中央日報?文史周刊》第59期,1948年。
《老子河上公章句考》,收入《國立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部1948年出版。
《論〈太平經鈔〉甲部之偽》,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8本,1948年
《周易參同契考證》,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9本,1948年
《黃庭經考》,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1948年
《陶弘景在古代科學上的貢獻》,載於《光明日報》1954年10月11日
《從到的思想演變》,原載於《光明日報》1961年12月1日,後收入其專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
《墨子》,載於《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4期
《試論〈陰符經〉及其唯物主義思想》,載於《哲學研究》1962年第5期
《代表勞動人民利益的反儒的哲學家——墨子》,收入《哲學研究》編輯部編《中國哲學史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
《論老聃》,收入《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第一卷 先秦部分),齊魯書社1980年出版
《論葛洪》,收入《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第一卷 先秦部分),齊魯書社1980年出版
《談談道教哲學的范疇》,載於《求索》1984年第2期
《道教基本理論的幾個來源》,載於《宗教學研究》1985年第1期
《序——兼論黃帝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載於《哲學研究》1989年第7期
《道家古籍存佚和流變簡論》,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