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底部形態有哪些
股票的底部形態很多,常見的以下五種形態:
1、長尾線:當天開盤之後,股市出現放量下跌,但之後莫名其妙被多頭主力拉升,留下了一個長長的下影線,這是做反彈資金介入的信號,只要第二天重拾上升路,上升空間就很明顯。
2、陽夾陰:即二根陽線中間夾一根陰線,意思是說第一天股票上揚受到抑制,
第二天被迫調整,但第三天新生力量又重新介入,因此這種上升就比較可靠,後市向好的機會多。
3、三紅兵:在均線附近或者下方連續出現三根低開高收的小陽線,並且量有逐步放大的趨勢,預示著有小規模的資金在逢底吸納,後市將看好。
4、探底線:當天開盤低開在均線的下方,而收盤在均線的上方,這是主力為了進一步做行情而刻意做出來,按照慣性原理後市理應看漲。
5、平台底:股價在5日均線附近連續平盤三天,迫使5日線和10日均線形
成金叉或者5日線上翹、10日均線下移速率變慢,具體的要求是三天中第一天收小陰線,第二天收小陽或小陰,第三天收小陽,整體看三根k線是平移的。
簡單概述,具體的可參閱下有關方面的書籍系統的去了解一下,同時結合個模擬盤練練,這樣理論加以實踐可快速有效的掌握技巧,模擬軟體可用牛股寶看看,個人感覺還不錯,裡面許多的功能足夠分析大盤與個股,實在把握不準的話還可追蹤牛人榜里的牛人炒股,這樣也是蠻靠譜的,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㈡ 股票底部形態什麼意思
所謂股價波動的底部形態是指股價由下跌轉為上升的轉折點,這種轉折可以是一個急速的過程,也可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底部股價可能是急劇振盪的,也可能是平緩波動的,由此形成了從最平緩的潛底到最陡峭的V型底的各種不同的底部形態。
按行情的規模大小將底部劃分短期底部、中期底部和長期底部。
短期底部是指股價經過一段不長時間的連續下跌之後因導致短期技術指標超賣,從而出現股價反彈的轉折點;
中期底部是由於股價經過長期下跌之後藉助於利好題材所產生的歷時較長、升幅可觀的彈升行情的轉折點;
而長期底部則是指弱勢行情完全結束。多頭行情重新到來的轉折點。
以上三種不同層次的底部行情特徵和各股表現都不大相同。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㈢ 一隻股票突破頭尖底形態最大漲幅是多少怎樣計算謝謝
理論上是底點到頸線的量度漲幅。
也就是說從頭中的「頭」到「頸線」的垂直距離,假設頭是6元,二個肩是8元,然後頸線處是10元,那麼股價從頸線處的10元再漲頭到頸線即6到10的幅度4元,即10+4=14元。當然這只是理論,實際因為消息還有主力的運作,並非百分之百的吻合,但理論具有參考意義
㈣ 股票抄底的形態有哪些
抄底的經典形態
抄底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雙底、三重底和頭肩底意外還有橫盤整理、快速下跌之後等重要的的抄底形態,這在我們操作的過程中是很容易見到的,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
1、雙底
在大盤和個股經歷了比較長的下跌之後,出現企穩的跡象,在K線圖形上會形成雙重底的形態,而右側出現成交量放大,這個時候一旦突破頸線位置,我們就可以大膽的抄底了。
2、快速下跌之後
在大盤或是個股在經歷長時間的下跌之後,會突然出現下跌加速,然後成交量也連續的增長,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大膽的抄底了。
3、箱體整理
在大盤或是個股在長時間下跌之後,會有一個橫盤整理的狀態,讓K線形成一個箱體,當底部在箱體右側成交量逐步放大,最終突破箱體頂部的時候就是大膽買進的時候。
㈤ 股票上漲的技術形態主要有哪些
上升形態簡單的說,就是走上升的過程的股票,形態有多種,下面介紹幾個:
1、爬坡式,延著均線有規律的爬坡。有時候是日線,有時候是周線,有時候是月線。日線沒喲規律,周線很有規律。
這種股票一般在下跌時候進入最好。
2、台階式,就是猛升後在一個台階徘徊數日,然後再上升。 這種股票在徘徊時日線成交量比較均勻,在周線上可以看出大陽線後整理,說明沒有出貨。
3、爆發式。這種是突然拉升,成交量急劇放大,這種股票一般來突破漲停是最佳進入時間。一般爆發後會有一個盤整,如果盤整數日陽線,成交量維持一水平,則下跌時為買入時機,我剛操作過煤氣化,搞了一個漲停板跑了。
這種股票不能久戰。
4、震盪式。這種體現為來來回回的折騰,日線上顯示振盪,周線上顯示放量整理,這種在下跌時候買入最好。
㈥ 股票的上升形態是什麼意思
上升形態簡單的說,就是走上升的過程的股票,形態有多種,下面介紹幾個:
1、爬坡式,延著均線有規律的爬坡。有時候是日線,有時候是周線,有時候是月線。日線沒喲規律,周線很有規律。這種股票一般在下跌時候進入最好。
2、台階式,就是猛升後在一個台階徘徊數日,然後再上升。這種股票在徘徊時日線成交量比較均勻,在周線上可以看出大陽線後整理,說明沒有出貨。
3、爆發式。這種是突然拉升,成交量急劇放大,這種股票一般來突破漲停是最佳進入時間。一般爆發後會有一個盤整,如果盤整數日陽線,成交量維持一水平,則下跌時為買入時機,我剛操作過煤氣化,搞了一個漲停板跑了。這種股票不能久戰。
4、震盪式。這種體現為來來回回的折騰,日線上顯示振盪,周線上顯示放量整理,這種在下跌時候買入最好。
㈦ 股市底部形態主要有哪幾種
實戰中底部形態有七種,根據形態劃分,不管任何形態都需和均線系統、成交量配合,均線處於粘合或者短期均線在中長期均線下方可謂底部,而成交量沒有一個遞減縮小的過程或者沒有一個放量急劇下跌的過程就談不上底部,底部突破往往是由消息引起的,但它是通過時間和形態構造出來的,下面就分頭來論述底部的七大形態。
七種底部形態
平台底
股價在5日均線附近連續平盤三天,迫使5日線和10日均線形 成金叉或者5日線上翹、10日均線下移速率變慢,具體的要求是三天中第一天收小陰線,第二天收小陽或小陰,第三天收小陽,整體看三根K線是平移的。
海底月
它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天收中陰線或者大陰線,第二、第三天收上升形態的小陽或十字星,並且三天中有成交量放大趨勢的跡象。大陰線好比是一隻大船沉入海底,但在底部受到強大的支撐,並有超過其下跌的能量維持它的上升, 因此假如說均線系統是往上的,中線指標看好,沒有理由認為該大陰線是行情的中止,應該考慮這是主力刻意打壓造成的,因此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認為是新一輪行情的旭日東升。
陽夾陰
即二根陽線中間夾一根陰線,意思是說第一天股票上揚受到抑制, 第二天被迫調整,但第三天新生力量又重新介入,因此這種上升就比較可靠,後市向好的機會多。
均線星
在底部均線系統剛修復往上的時候,往往會在均線附近收一個陰或者陽十字星,這是多空力量平衡的一種表示,但發生在底部,第二天極容易出現反彈或者往上突破,這是一種不引人注目的形態。
三紅兵
在均線附近或者下方連續出現三根低開高收的小陽線,並且量有逐步放大的趨勢,預示著有小規模的資金在逢底吸納,後市將看好。
探底線
當天開盤低開在均線的下方,而收盤在均線的上方,這是主力為了進一步做行情而刻意做出來,按照慣性原理後市理應看漲。
長尾線
當天開盤之後,股市出現放量下跌,但之後莫名其妙被多頭主力拉升,留下了一個長長的下影線,這是做反彈資金介入的信號,只要第二天重拾上升路,上升空間就很明顯。
底部是由形態構造的,但成交量起了一個關鍵性的作用,無論是縮量也好、放量也好,都必須要有個規律,比如說逐波縮量、溫和放量這都是一種向好量變過程,但假如說有放量不規則、或者說上去的時候成交量很大但沒有漲多少,無論任何形態都有成為下跌換檔的可能。
希望能幫到你。
㈧ 股票底部形態是什麼意思
股價波動的底部形態是指股價由下跌轉為上升的轉折點,這種轉折可以是一個急速的過程,也可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底部股價可能是急劇振盪的,也可能是平緩波動的,由此形成了從平緩的潛底到陡峭的V型底的各種不同的底部形態。
㈨ 股票上升得各種形態各種前兆
給你舉例說明更直觀!
給你舉得例子都以 2009年11月2日 為准
上升形態一:
代表股:青島海爾(600690)、格力電器(000651)、海信電器(600060)等;
形態講解:K線圖以45度角形成強勢攻擊形態,且股價創12個月新高,是極強勢的品種;
操作策略:但是由於行情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並隨時有可能出現回調,因此中線交易者現在買入,止損位不好設置,或者說如果一旦行情大幅震盪,目前價位買入會變得十分被動。等待一次健康的調整後,再買入是明智的選擇。短線交易者可在15分鍾周期尋機交易。
上升形態二:
代表股:金種子酒(600199)、上海汽車(600104)、七匹狼(002029)等;
形態講解:本刊上期介紹過的「刀形整理」,以在本輪上漲的高點橫盤震盪,隨後向上突破;
操作策略:兩、三天前介入這些股票都是很好的買點,風險收益比合適,且該類股票也創出12個月的新高,顯示出強勢特徵。
上升形態三:
代表股:上證指數、神馬實業(600810)、福建南紙(600163)等;
形態講解:這個形態是本期重點要介紹的。行情在創年內新高後,出現比較大幅度的回調,隨後在高點下方橫盤震盪,並面臨平台突破。
操作策略:從戰略上講,這個形態弱於前面的兩種上升形態,但從戰術上考慮,該類股票正處於突破時刻,風險收益比和介入的位置都很合適,值得關注。
再強調一下「刀形整理」的要求:
1、 在平台整理的基礎上,每一次試探前高後,回調幅度大致都是前一次上漲的一半,從而形成底部的逐漸抬高形態;
2、 刀形整理持續的時間一般不能少於40根K線,調整要充分;
3、 刀尖的突破位置一般都會伴隨成交量的放大;
4、 止損位置,以突破阻力時K線的最低價下方一點點止損。
㈩ 常見的股票底部形態有哪些
股市自有其內在的邏輯,我們這些置身其中的人邊走邊悟。
牛股交流:零一三五六九,驗證:零零六.
每天9點-9點半,發布當天最新資訊信息,大盤技術面詳解,結合行情免費推薦3-4支利好個股.把握機會,驗證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