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權眾籌什麼意思
擁有自己的合夥人團隊是很多老闆夢寐以求的。建立合夥人團隊,通常可以採用的方式有股權激勵和內部股權眾籌,那麼到底該選擇哪一種方式更好呢?
合夥人與合夥人團隊
合夥人的概念很簡單,通俗一點說就是又出錢又出力的人。只出錢不出力的人,叫投資人,只出力不出錢的人,我們稱其為員工,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而合夥人團隊則是一群既在企業里出力又給企業出了錢的人,他們既是員工又是股東。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老闆們對責權利的領悟,對人性的認知,越來越多的老闆意識到建立一個同甘苦共患難的團隊有多麼重要,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通常情況下,企業里員工雖多,卻只能一起分錢,不能一起承擔責任,企業的興衰與否與他們關系不大,責任心和動力可想而知,不乏有人渾水摸魚、和尚撞鍾。所以越來越多的老闆希望把員工變成合夥人,建立合夥人團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責任心、主動性和創造力,作為回報,有錢時大夥兒一塊兒分;作為責任,沒錢、有難處時大夥兒一起來扛,共渡難關,真正做到同甘苦共患難。
利用股權激勵建立合夥人團隊的特點
股權激勵是通過一定規則的設計,讓老闆和管理團隊一起創造增量,分享預期貢獻,而不是分存量、分老闆的股份,本質還是對員工的激勵,通過這種方式讓員工變成合夥人身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把員工變成合夥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股權激勵的對象是員工,即使獲授股權激勵,也還是員工身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完成一定的績效,達到一定的標准,才可以由員工的身份轉變為股東的身份,這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歷時比較長,過程稍微慢一些。
2
股權激勵以後,員工還是員工,和老闆還是一種利益的博弈關系,比如:老闆總想給低工資、拿高利潤,員工總想拿高工資,利潤高低與他無關,他們是矛盾的統一體。直到員工用績效換來股份,身份轉變了,他才有可能和老闆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開始真正共同關注企業的利潤高低和未來發展。
3
股權激勵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系統項目,需要有復雜的方案支撐,操作過程中還要面臨等待期、行權期、禁售期、約束期、解鎖期、授予條件、行權條件、績效考核等制約,對企業的規范化要求比較高,操作起來比較復雜。
幾種股權眾籌模式的比較
眾籌最典型的是面向陌生人的眾籌,這段時間被屢爆騙局的P2P就是這種類型的眾籌,還有面向熟人圈子的眾籌和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等。在所有這些眾籌裡面,最好用、最有效果的就是面向員工的內部股權眾籌 。
眾籌表面上看是融資,實質上卻是通過融資去融人、融智、融資源。過去通常是缺什麼找什麼,現在通過眾籌可以變成缺什麼找有什麼的人,讓有能力、有財力、有資源、有智慧的人成為股東,讓身邊的人成為股東,把個人事變成大家事,共創、共享、共擔。
眾籌的本質其實是為了融人,從而實現讓這些人幫助自己開拓業務、開拓市場、發展和建設團隊的目地。很顯然,P2P是實現不了這個目地的,最後就只是一個融資平台和手段,甚至成了騙子們行騙的平台。其實稍微想想就會明白,P2P模式對企業的發展除了資金以外再沒有其他裨益,比如你為開個飯店全國眾籌,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面向熟人的眾籌,因為知根知底,可能會達到自己實現銷售的目地,但是因為他們可能各自還有自己的工作,參與眾籌並不是他們的主業,還是實現不了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他們可能也只是拿了幾萬塊錢,眾籌的公司真的死掉和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利害關系,最多就是損失幾萬塊錢的事情;而如果是向內部員工眾籌,你讓你的員工拿了幾萬塊錢入股,如果公司死掉,對他來說,風險就太大了,一是工作沒了,二是家裡的錢沒了,所以員工會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和身份,會和老闆一起去認真參與經營。
通過這樣的分析不難發現,只有面向員工的內部眾籌才能夠實現讓員工和老闆同甘苦共患難,讓老闆徹底擁有自己的合夥人團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老闆,與其把錢分給外人,還不如把錢分給和他一起打拚的這些弟兄更有意義,對企業的影響更深遠長久。
內部股權眾籌建立合夥人團隊的特點
內部股權眾籌的最終目地是建立合夥人團隊,和利用股權激勵方式建立合夥人團隊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1
內部股權眾籌是通過內部員工有錢認購就能形成的,員工一旦認購了股份就和老闆一樣變成了股東。所以從眾籌開始的那一刻起他就是股東的身份,一開始就會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合夥人,而股權激勵則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擁有股東的身份,需要一個過程。二者本質的不同帶來的結果不同,帶來的身份感也不同。
2
通過股權眾籌變成合夥人的員工和老闆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從認購那一刻起他們就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都關注利潤,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
3
內部股權眾籌只需要設定一個認購標准就可以了,通常是先給公司估值再確定股數,如果是新成立的公司則更簡單,只需要把注冊資本作為估值就可以,然後根據不同的崗位設定不同的認購標准,比如總經理50萬股,副總經理20萬股,其它人10萬股等,員工根據自己的崗位不同,直接認購就可以了,操作比較簡單,或者結合競爭上崗設定標准,誰組織的團隊認購多,誰當總經理等。這種方式建立合夥人團隊更直接、更有效,而股權激勵就比較復雜,需要一整套的系統方案,二者因為標准不同,所以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通過上述分析,如果老闆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合夥人團隊,那麼最值得考慮的方式就是通過內部股權眾籌。內部股權眾籌能更好的兼顧各方利益並激發人性中積極向上、負責任的一面,這對打造一個陽光、積極的團隊很有意義。
② 股權眾籌融資的含義與特點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通過互聯網渠道發布融資信息,並以讓渡部分股份的方式,吸引眾多的投資者進行投資。這些投資者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判斷,進行投資入股,以期在未來獲得收益。股權眾籌是一種互聯網商業新模式,主要是藉助網路渠道和平台進行的一種私募股權投資。
股權眾籌是由大眾集資完成籌資的,它又具有傳統的單一投資主體做出投資所不同的獨特性,具有如下特點:
1)、眾籌項目除了籌錢之外,內在具有籌集錢之外東西的需求。業內有一句對股權眾籌簡單概述——「籌人、籌錢、籌資源」。眾籌的項目參與人眾多,每一個參與者都有可能帶給項目方錢之外的資源,遠遠超過線下單一投資機構或投資人所能比擬的。
2)、是在融資額度方面,股權眾籌參與人眾多,許多投資人還沒有過股權投資的經驗,所以其融資額度要適中。像我們雲籌摸索出來的經驗是眾籌項目融資區間為50萬—500萬比較合適,過高的融資額往往會超越有限合夥企業的人數限制。
3)、融資項目所處領域不可以過於生僻,產品與技術范疇也不宜太過高精尖。畢竟股權眾籌要讓大眾投資人坐在電腦前就能做出投資決定,不是由傳統的精英投資機構聘請的高學歷人士來做行業分析,
隨著股權眾籌向縱深發展,適合於股權眾籌的項目類型也會越來越豐富。但無論如何變化,其核心依據都離不開「互聯網」、「眾人」、「小額」這三個屬性。
③ 股權眾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股權眾籌從是否擔保來看,可分為兩類:無擔保股權眾籌和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 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
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這種擔保是固定期限的擔保責任。但這種模式國內到目前為止只有貸幫的眾籌項目提供擔保服務,尚未被多數平台接受。
④ 股權眾籌與股權融資有哪些區別
當公司出現資金困難時,很多領導會選擇股權融資或者股權眾籌來解決。想必很多人都想了解,股權融資和股權眾籌有什麼不同?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一、股權融資和股權眾籌有什麼不同
股權融資是資本市場上一種新興的融資方式,公司股東為了吸納企業運營所需的資金而出讓企業部分所有權,引進新股東的一種融資方式。股權融資的新股東和老股東一樣享有公司發展的收益和權力,並且承擔相應的義務。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的方式獲得公司股權,並獲得未來股權收益。其本質屬於股權投資的一部分,而且投資門檻降低,有專業的股權投資平台提供優質項目,減少了投資者的盲目性。
二、股權融資的特點
長期性
股權融資籌措的資金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
不可逆性
企業採用股權融資勿須還本,投資人慾收回本金,需藉助於流通市場。
無負擔性
股權融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股利的支付與否和支付多少視公司的經營需要而定。
三、股權眾籌的運營模式
憑證式眾籌
憑證式眾籌主要是指在互聯網通過賣憑證和股權捆綁的形式來進行募資,出資人付出資金取得相關憑證,該憑證又直接與創業企業或項目的股權掛鉤,但投資者不成為股東。
會籍式眾籌
會籍式眾籌主要是指在互聯網上通過熟人介紹,出資人付出資金,直接成為被投資企業的股東。
天使式眾籌
與憑證式、會籍式眾籌不同,天使式眾籌更接近天使投資或VC的模式,出資人通過互聯網尋找投資企業或項目,付出資金或直接或間接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同時出資人往往伴有明確的財務回報要求。
股權融資是資本市場上一種新興的融資方式,公司股東為了吸納企業運營所需的資金而出讓企業部分所有權;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的方式獲得公司股權,並獲得未來股權收益。
⑤ 什麼是股權眾籌融資那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股權眾籌領域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能夠保護投資人的利益,逐步放寬對投資人的准入門檻,讓更多的投資人參與到對創業者投資的過程中。這個過程怎麼來進一步規范,怎麼防範過度放開而對投資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都是問題。
舉個例子,在美國做股權眾籌相對容易,項目失敗了,投資人不會罵街,因為他們的投資者大多比較成熟,明白雖然項目是平台介紹的,但最後責任還是要自己來承擔的。中國投資者這種成熟的認知還需要進一步培育
⑥ 請問什麼叫股權眾籌融資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⑦ 股權眾籌是什麼意思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還有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在股權眾籌時,最讓創始人或者發起人頭疼的一個問題是,退出機制的設置。退出機制匱乏一直困擾著整個行業,堪稱行業痛點。
眾籌股東的退出機制主要通過回購和轉讓這兩種方式,如採用回購方式的,原則上公司自身不能進行回購,最好由公司的創始人或實際控制人進行回購;採用股權轉讓方式,原則上應當遵循《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首次公開發行IPO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是眾籌投資人和創業者最樂於見到的退出方式。由於證券市場的杠桿作用,公司一旦上市,股票價值將會得到巨大提升,公司價值也隨之大幅度上漲,投資人所持有的股票可以獲得爆炸性的增值,一旦拋出即可獲得高額的資本收益。對於創業者來說,IPO的優勢還不局限於股票增值,更重要的是企業進行IPO,表明了資本市場對企業良好經營業績的認可,可以使企業獲得在證券市場上持續融資的渠道,取得企業進一步發展所需的僅憑眾籌投資人無法提供的大量資金。但是由於眾籌投資對象多為中小企業,當資本退出時,企業的發展往往還未能夠達到公開上市的標准,同時由於各國證券法往往對上市股票的發起人所持股票的轉讓有一定限制,無法實現短期之內一次性退出。盡管首次公開招股對於投資人而言可能是最有利可圖的退出方式,在發達國家公司准備上市的可能性很小,在發展中國家這種可能性更小。大多數公司從來沒有以此類方式退出,通常在其出售股份之前,公司已經被收購了。一般認為上市公司的報告和備案規定很煩瑣。因此,以IPO的方式實現退出的投資人在數量上並不佔主要地位。
並購如果企業的業績尚未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或者投資人不願意接受IPO的種種煩瑣手續和信息披露制度的約束,則可以採用並購的方式實現退出,據統計,在退出方面,66%的初期投資人通過並購退出,並購依然是眾籌投資最主要的退出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省去IPO的種種煩瑣手續,而且可以一次實現所有股權的轉讓,在價格上也會有相當高的收益,因此深受投資人的喜愛,是投資最主要的退出途徑。並購者一般都是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或者是該創業企業所在行業內發展較好的大公司。
回購如果採用回購方式退出,原則上公司自身是不能進行回購的,最好由公司的創始人或實際控制人進行回購;採用股權轉讓方式,原則上應當遵循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回購是指按照投資協議的規定,在投資期限屆滿之後,由被投資企業購回投資人所持有的公司股權。這種退出方式盡管比不上IPO所實現的投資收益,但是由於其方式簡單快捷,風險較低,在讓投資人的投資收益有所保障的同時,也可以讓創業者在公司進入正常發展階段後重新收回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因此受到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歡迎,近年來發展很快。此種退出方式需要注意在出資入股時就在協議里約定清楚具體的受讓價格,比如前文所說的有的眾籌項目在入股協議里約定,發生這種情況時由所有股東給出一個評估價,取其中的平均值作為轉讓價,也有的約定以原始的出資價作為轉讓價。在上述三種主要的退出方式之外,如果公司經營狀況不好並且難以扭轉時,投資人與創業者只好選擇進行破產清算。一旦選擇破產清算,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將承受較大的損失,乃至血本無歸。這是一種長痛不如短痛的解決方式。由於創業的高度風險性,雖然投資人並不情願,但這也是在初期投資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退出方式。
⑧ 股權眾籌融資是什麼
股權眾籌融資是指,你的公司或者團隊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股權眾籌平台的普通投資者,
⑨ 什麼是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概念:
股權眾籌分類: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1.無擔保的股權眾籌
無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 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
2.有擔保的股權眾籌
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這種擔保是固定期限的擔保責任。但這種模式國內到目前為止只有貸幫的眾籌項目提供擔保服務,尚未被多數平台接受。
⑩ 眾籌和融資,有什麼區別
眾籌和融資的區別
融資是指從企業外部籌集資金的方式,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其中:直接融資主要是指直接向資金持有人,如股東、投資人等籌集資金的方式,比如在股票市場發行股票,以獲取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經營等;間接融資主要是指通過金融機構,如銀行、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等,以借入長短期借款、發行債券等方式獲得資金的方式。
而籌資活動除包括從企業外部籌集資金,即融資之外,還應包括通過對企業內部資金的合理安排,如稅後利潤、折舊、投資收益等,以籌集企業為發展某一項目的資金,而所做的財務安排。
從這個角度來講,籌資的概念要大於融資的概念。
籌資和狹義上的融資在實際中往往被混用,也就是表示一樣的意思。
從狹義上講,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
融資即是資金融通。
廣義上看,融資包括資金的融入和融出兩個方面。
從狹義上講,融資主要是強調資金的融入。融資問題的經濟實質是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根據融資主體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政府融資、企業融資和個人融資,企業融資是企業作為資金融入者的融資活動,它是指企業從自身生產經營現狀及資金運用情況出發,根據企業未來經營與發展策略的要求,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內部積累或向企業的投資者及債權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