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每股收益與每股股利的概念
A、B錯
A項,每股收益反映公司的盈利狀況而不是風險,B項每股收益與每股股利是不同概念,每股收益是公司的凈利潤除以股本數,而每股股利是公司每一股支付給股東的錢,一般小於每股收益,如果不分配股利則為零,例如中國銀行2009年每股收益為0.32元,而分配給股東的每股股利時0.14元
Ⅱ 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的區別
區別如下:
計算方式不同: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每股股利是股利總額與流通股股數的比值。
衡量對象不同: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每股股利是反映股份公司每一普通股獲得股利多少的一個指標,指標值越大表明獲利能力越強。
作用不同:每股收益該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獲取股利的大小。
(2)每股收益股票股利分母擴展閱讀:
每股收益的計算方式: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按照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計算為例:
該公司2007年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5000萬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為8000萬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總股本為基礎,向全體股東每10送10股,總股本變為16000萬股。2007年11月29日再發行新股6000萬股。
按照新會計准則計算該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11/12+6000×1/12)=1.58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舊會計准則的全面攤薄法計算,則其每股收益為25000÷( 8000+8000+6000)=1.14元/股。
從以上案例數據來看,在凈利潤指標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通過新會計准則計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較舊會計准則計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Ⅲ 分配股票股利如何做分錄
1.股票股利與股票分割都會使股票股數增加,但股票回購是減少股票股數
2.股票股利與股票分割會使市價降低,但股票回購會提高股票價格
3.股票股利與股票分割使每股收益降低,但股票回購使每股收益增多
4.股票股利與股票分割不會改變資本結構,股票回購會使資本與所有者權益減少
5.股票股利與股票分割不會改變公司的控制權,但會使控制權分散,而股票回購反而會鞏固和轉移公司的控制權.
(3)每股收益股票股利分母擴展閱讀:
股票股利對公司來說,並沒有現金流出,也不會導致公司的財產減少,而只是將公司的留存收益轉化為股本。但股票股利會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股數),同時降低股票的每股價值。
它不會改變公司股東權益總額,但會改變股東權益的構成結構。從表面上看,分配股票股利除了增加所持股數外好像並沒有給股東帶來直接收益,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市場和投資者普遍認為,公司如果發放股票股利往往預示著公司會有較大的發展和成長,這樣的信息傳遞不僅會穩定股票價格甚至可能使股票價格上升。
另外,如果股東把股票股利出售,變成現金收入,還會帶來資本利得在納稅上的好處。因為相對於股利收入的納稅來說,投資者對資本利得收入的納稅時間選擇更具有彈性,這樣,即使股利收入和資本利得收入沒有稅率上的差別,僅就納稅時間而言,由於投資者可以自由向後推資本利得收入納稅的時間,所以它們之間也會存在延遲納稅帶來的收益差異。所以股票股利對股東來說並非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毫無意義!
參考資料:
股票股利-網路
Ⅳ 求:股票每股收益與紅利的關系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獲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則公司股本獲利能力就越強;每股股利越小,則公司股本獲利能力就越弱。但須注意,上市公司每股股利發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獲利能力大小影響以外,還取決於公司的股利發放政策。如果公司為了增強公司發展的後勁而增加公司的公積金,則當前的每股股利必然會減少;反之,則當前的每股股利會增加。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普通股所能獲得的稅後凈利潤,但上市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往往不會全部用於分派股利。每股股利通常低於每股收益,其中一部分作為留存利潤用於公司自我積累和發展。但有些年份,每股股利也有可能高於每股收益。比如在有些年份,公司經營狀況不佳,稅後利潤不足支付股利,或經營虧損無利潤可分。按照規定,為保持投資者對公司及其股票的信心,公司仍可按不超過股票面值的一定比例,用歷年積存的盈餘公積金支付股利,或在彌補虧損以後支付。這時每股收益為負值,但每股股利卻為正值。
Ⅳ 計算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和每股股利時,是否需要使用加權平均數
計算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時,分子凈利潤是一年中取得的,是期間數據,與此相對應,分母要使用加權平均股數,這樣,可以保持分子和分母口徑一致。
這里要注意的就是,在計算每股收益時,並不是所有的股數都使用加權平均股數,如果增加的股票是由於送紅股造成的,是將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潤轉為普通股,轉化與否都一直作為資本使用,因此新增的股份數不需要按照實際增加的月份加權計算,直接計入分母即可,轉增股本也是如此;
而公司發行新股,則這部分股份是由於在某月增加,對全年的利潤貢獻只有發行後的月份,因此應按照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對於配股增加的股數,同樣也是如此。
計算每股凈資產和每股股利時,都是按照年末股數計算的。每股凈資產的分子是時點數據,因此分母相應地使用該時點的股數計算;
由於股利是按照年末股數發放的,按法律規定,同股同權,即無論是原股票,還是本年中新增加的股票,不論是發放股利、轉增股本,還是新發行的股票或配股增加的股票,其在分配股利的權利上是相同的,有一股就算一股,因此每股股利的分母使用年末股數進行計算。
(5)每股收益股票股利分母擴展閱讀:
計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每股收益增長率指標使用方法
1)該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長率和整個市場的比較;
2)和同一行業其他公司的比較;
3)和公司本身歷史每股收益增長率的比較;
4)以每股收益增長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的比較,衡量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
傳統計算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潤- 優先股股利)/期末總股本並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為每股有股價
實例說明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按照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計算為例:
該公司2007年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5000萬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為8000萬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總股本為基礎,向全體股東每10送10股,總股本變為16000萬股。2007年11月29日再發行新股6000萬股。
按照新會計准則計算該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1+6000×1/12)=1.52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舊會計准則的全面攤薄法計算,則其每股收益為25000÷( 8000+8000+6000)=1.14元/股
從以上案例數據來看,在凈利潤指標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通過新會計准則計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較舊會計准則計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稀釋
實踐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潛在的可能轉化成上市公司股權的工具,如可轉債、認股期權或股票期權等,這些工具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時點轉化成普通股,從而減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釋每股收益,即假設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轉化為上市公司股權的工具都在當期全部轉換為普通股股份後計算的每股收益。相對於基本每股收益,稀釋每股收益充分考慮了潛在普通股對每股收益的稀釋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來股本結構下的資本盈利水平。
例子
某上市公司2008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0000萬元,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10000萬股,年內普通股股數未發生變化。
200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發行20000萬元的三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為2%,利息自發放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為付息日。
該批可轉換公司債券自發行結束後12個月以後即可以轉換為公司股票。轉股價格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債券可轉換為10股面值為10元的普通股。債券利息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所得稅稅率為33%。
假設不考慮可轉換公司債券在負債和權益成分上的分析,且債券票面利率等於實際利率,2008年度每股收益計算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20000/10000=2元
假設轉換所增加的凈利潤=20000×2%×(1-33%)=268萬元
假設轉換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數=20000/10=2000萬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68/2000=0.134元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於基本每股收益,可轉換公司債券具有稀釋作用:
稀釋每股收益=(20000+268)/(10000+2000)=1.689元
Ⅵ 分配現金股利與分配股票股利對於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影響分別是怎樣的有什麼不同
1、現金分配只減少企業的流動資金和股本沒有關系。
2、現金分配減少企業的資產,降低了企業的凈資產。
3、同樣的收益,凈資產少,凈資產收益率高。
4、股票股利不會減少企業的資產,但會擴大股本。
5、股票股利擴大股本後同樣的收益會使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下降。
6、但股本擴大後可以在配股時多籌集資金。
Ⅶ 股票股利為何會影響每股收益,股票股利系數又是如何理解的
股票股利是公司給股東的回報的一種形式,也是最初的基本形式,不過現在以實際現金支付的很少,大多用其他方法,特別是在內地的股票市場。
Ⅷ 股利支付率應該取哪個時期的每股收益作為分母
應該取基期的數字做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