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杠桿 » 股票資產的計稅基礎怎麼確定

股票資產的計稅基礎怎麼確定

發布時間: 2021-07-23 02:52:15

A. 請問資產的計稅基礎怎麼理解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折舊

無形資產:

(1)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2)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B. 資產收購方如何確定計稅基礎

【解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 一、本通知所稱企業重組,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以外發生的法律結構或經濟結構重大改變的交易,包括企業法律形式改變、債務重組、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合並、分立等。 (四)資產收購,是指一家企業(以下稱為受讓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以下稱為轉讓企業)實質經營性資產的交易。受讓企業支付對價的形式包括股權支付、非股權支付或兩者的組合。 四、企業重組,除符合本通知規定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的外,按以下規定進行稅務處理: (三)企業股權收購、資產收購重組交易,相關交易應按以下規定處理: 1.被收購方應確認股權、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2.收購方取得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 3.被收購企業的相關所得稅事項原則上保持不變。

C. 資產的賬面余額和計稅基礎之間要怎麼理解

資產的計稅基礎,可以簡單理解為:該資產在未來出售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例如存貨的計稅基礎為100,即未來出售時可稅前扣除的成本就是100,是稅務上認可的可稅前扣除金額
資產的賬面余額也叫做賬面價值,包含了資產的原價(歷史購入成本)、折舊攤銷(固定和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公允價值變動(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內容,是會計上的價值

因為會計核算和稅務的方法存在一定不同,所以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會有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賬面>計稅時)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賬面<計稅時)

D. 什麼是資產計稅基礎

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E.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什麼意思

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分為資產計稅基礎和負債計稅基礎。

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5)股票資產的計稅基礎怎麼確定擴展閱讀:

計稅基礎計算公式為:少數股東權益=負債+股東(指母公司)權益+少數股東權益。總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含並表母公司權益和少數股東權益)。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稅基礎

F. 請問怎麼理解資產的計稅基礎。

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相一致的,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是資產的計稅基礎。
兩者不一致的,按稅法規定對資產賬面價值進行調整計算,確定資產計稅基礎

G. 資產的計稅基礎和遞延所得稅怎麼計算

你是不是看到所得稅費用哪一章了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一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下面舉例給你說下這個,假設公司有一台機器設備,肯定是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在假如公司的這個固定資產原值50000元,殘值2000元,預計可以使用4年,以年數總和法來計提折舊,那麼按照會計准則第一年計提(50000-2000)*4/10=19800,(ok,這個過程就是企業在回收資產的賬面價值),那麼稅法上是不承認你這種加速折舊法的,而會以直線法來計提折舊也就是50000/4=12500,那麼一個會計年度完了,該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是50000-19800=30200,此時的計稅基礎就是50000-12500=37500(12500就是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先來看書上說的若資產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差額形成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則要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好吧,你可能還不是非常的理解(這種方法太死板),接著看...
會計准則只是准則,稅法是法律啊,若所得稅稅率為25%,那麼(19800-12500)*25%=1825,這1825呢本來是不用納稅的,但是按照稅法要求,不行啊,你要納的,但是這1825在未來發生時是要抵扣回來的,所以呢這時候就形成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而這種差異是對企業是有利的,將來可以為企業抵稅的,屬於一項資產,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一個道理。

我也正在看這一章,個人理解啊,若有什麼地方不合適,歡迎指正哈~